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高胆程度及光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3月-2008年3月4年住院患儿360例进行分析。结果:360例高胆患儿中,母乳性黄疸187例(51.9%).ABO血型不合溶血31例(8.6%),围产相关因素56例(15.6%),感染相关因素74例(20.6%),其他12例(3.3%)。以母乳性黄疸发病率最高(51.9%),以母乳性黄疸和ABO血型不合溶血致重度黄疸比例最高,分别占27.8%和25.8%。母乳性黄疸平均每例患儿所需累计光疗时间为10.5小时远低于ABO血型不合溶血(49小时)及感染相关因素(39.2小时)所致黄疸。结论:母乳性黄疸为新生儿高胆血症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因,母乳性黄疸和ABO溶血所致黄疸重度比例最高,以蓝光治疗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李名荣  戴晖  陈新霞 《河北医学》2012,18(3):395-397
目的 回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并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科诊治的4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探讨诊治疗效并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4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后黄疸平均消退时间4.3±2.5d,治愈率98.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有围产期因素(50.5%)、感染性因素(34.8%)、母乳性黄疸(6.9%)、红细胞增多症(4.5%)和ABO血型不合(3.2%).早产、低体重、孕母妊高症、孕母先兆子痫、宫内窘迫、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腹泻、母乳性黄疸、红细胞增多症和ABO血型不合均为新生儿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OR>1,P<0.05),而脐带异常和新生儿脐炎不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危险因素为围产期因素和感染性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402例进行分析。结果40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迟发型母乳性黄疸142例(35.3%),早发型母乳性黄疸105例(26.1%),围产相关因素53例(13.2%),感染相关因素52例(12.9%),ABO血型不合溶血44例(11.0%),红细胞增多症等其他6例(1.5%)。结论母乳性黄疸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高胆足月儿242例进行分析。结果242例中母乳性黄疸122例(50.4%),ABO血型不合溶血40例(16.5%),感染相关因素38例(15.7%),围产期相关因素30例(12.4%),其他12例(5.0%)。结论母乳性黄疸为足月儿高胆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依次为ABO血型不合溶血,感染、围产期相关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17 年 4 月—2022 年 3 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1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筛查,记录其Ⅴ波潜伏期耳间差值(ILD)。分析研究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Ⅴ波ILD情况,分析影响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伤的因素,Ⅴ波ILD诊断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情况的价值。结果 重症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Ⅴ波ILD高于轻症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酸中毒■、Ⅴ波 ■是影响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Ⅴ波ILD诊断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伤的敏感性为73.33%(95% CI:0.538,0.870),特异性为84.30%(95% CI:0.763,0.9...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芳  孙波 《华中医学杂志》2009,33(4):204-20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12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别为:母乳性黄疸50例(40.9%),感染33例(27.1%),ABO溶血23例(18.9%),围生因素12例(9.8%),不明原因4例(3.3%);共治愈101例(82.8%),好转15例(12.3%),未愈6例(4.9%)。结论合理进行母乳喂养,减少围生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治疗及预后,以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水平。②方法对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本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别为:母乳性黄疸35例(38.9%),感染24例(26.7%),ABO溶血14例(15.6%),围生期因素10例(11.1%),其它及不明原因7例(7.7%);共治愈76例(84.4%),好转9例(10.0%),未愈5例(5.1%)。④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众多,治疗方法及预后也存在很大差异。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的病因之一,新生儿溶血病中以ABO血型不合为最多见。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黄疸病人中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5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罗刚群  周敏  刘凌  李秋菊 《西部医学》2014,26(10):1318-1319
目的 探讨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为早期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6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黄疸出现的时间在出生后7天内发生占83.7%,且黄疸程度较重,仅8例(4.8%)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值12~15mg/dl,其余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均>15mg/dl,其中>20mg/dl达47.9%.黄疸的主要病因为母乳性黄疸占35.6%,其次感染因素占29.5%.其他因素尚有围产期因素如窒息、头皮血肿及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等.治疗转归:治愈157例(94.6%),好转9例(5.4%).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早期积极给予蓝光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9例病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桂 《安徽医学》2009,30(11):1355-1356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6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同时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169例高胆红素血症中,感染因素94例,围生因素34例,母乳性黄疸35例,不明原因3例,新生儿ABO溶血症3例。单因素致病109例,多因素(感染+围生因素)致病60例。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注重围生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及母婴感染机会、给予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君 《中外医疗》2011,30(2):12-12,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包括围产因素(33.3%)、感染因素(23.8%)、母乳性黄疸(17.5%)、非感染因素(11.1%)、其它原因不明者(9.5%)、ABO溶血病(4.8%)。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98±45)μmol/L,治疗后为(228±60)μmol/L,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2.
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昱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6,35(21):1932-1934
目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旱防旱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病因分析明确的占66.7%(140/210).主要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感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G-6-PG缺陷症、旱发母乳性黄疸、头颅血肿、肝胆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与围产因素相关的占33.3%(70/210).胎膜旱破、宫内窘迫、羊,批粪染、高龄初产、剖宫产、出生后体重明显下降、母乳缺乏、肝内胆管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胎龄以及母亲产前使用催产素、镇静剂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处理孕期疾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人为催产的比例.加强高危妊娠、高危分娩的监测.积极喂养并及时处理新生儿期的并发疾病。可以有效地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胎ABO血型不合孕妇中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与围产儿溶血病(HDN)相关关系。方法以2011年9月~2014年2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2137例血型不合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产前最后一次血清IgG抗效价≥64为临床标准,生产后,对新生儿进行溶血病(HDN)相关指标检查,分析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与围产儿溶血病(HDN)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危险因素。结果2137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有458例围产儿发生溶血病,随着产妇IgG抗体效价的不断增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经过皮尔逊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r=0.82,单因素分析发现,妊娠次数的增多、年龄增大、不良生育史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发生溶血病(H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前应加强对夫妇及胎儿的血型检查,及时对母胎ABO血型不合孕妇进行IgG抗体检测,尤其对高龄、多次妊娠以及有不良妊娠史的产妇严密监控,适当实施干预,尽力避免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素良 《中外医疗》2009,28(18):9-9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的病因变化。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5年间(组1)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年间(组2)于我院分娩的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患者,按病因构成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年间及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间高胆虹素血症病例发病率分别为15.7%和13.4%,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引起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病因依次是:新生儿溶血病27.7%,围生因素27.1%,感染19.8%,母乳喂养16.0%,其他因素9.4%;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间引起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病因依次是围产期因素37%,新生儿溶血病27.1%,母乳性喂养25.0%,感染15.2%,其他因素2.5%。结论高胆虹素血症发病率在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间较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年问有所降低,病因构成比方面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高胆红素血症组,另选择6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生理性黄疸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两组总胆红素(TBIL)和1-GT水平并作比较。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γ-GT高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组(P〈0.05)。结论γ-GT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2015年7月入住本院的34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血糖浓度进行分组,将血糖浓度<2.2 mmol/L为低血糖组,其中新生儿低血糖组32例,正常新生儿组308例。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低血糖新生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正常新生儿组与低血糖新生儿组在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围生期情况(母亲年龄、妊高症)及新生儿合并症(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窒息、先心病、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甲减)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围生期情况(母亲年龄、妊高症)、新生儿合并症(新生儿窒息、先心病、高胆红素血症)。结论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妊高症、新生儿窒息、先心病、高胆红素血症,控制这些因素为有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3例新生儿高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3例高胆中,男54例,女29例。感染因素42例,围生因素24例,母乳因素13例,溶血因素4例:肝功能损害26例,心肌损害10例。结论感染因素是新生儿高胆的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围生因素、母乳因素及溶血因素。部分病例可引起多脏器损害。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好,是降低高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Neonatal jaundice is a common problem in Port Moresby.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50 consecutive jaundiced neonates in an attempt to delineate the causes of severe neonatal jaundice (bilirubin 15 mg. % or more). ABO blood group incompatibility, G-6-P-D deficiency and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62% of cases while no cause could be found in 38% of cases. Low birth weight, multiple births, male sex, asphyxia, delivery occuring outside the hospital, and vacuum extraction were associated more commonly with jaundiced neonates than with the control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promethazine in the mother during and after labour and jaundice in the newbor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sulphonamides in the mother after delivery and neonatal jaundice was suggestive 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母乳性黄疸91例(35%),感染65例(25%),ABO溶血55例(21.2%),围产因素29例(11.2%),混合因素11例(4.1%),不明原因9例(3.5%)。结论合理进行母乳喂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及产后感染的发生,进行产前血型鉴定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