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我们用米非司酮或丹那唑对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物的副作用。并与丹那唑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胡龙凤 《当代医学》2013,(12):90-91
目的对应用保守性手术方式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6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平均每组48例。药物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与丹那唑联合进行治疗;手术组患者采用保守性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手术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药物组;治疗结束子宫内膜异位症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结论应用保守性手术方式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腹腔镜检查技术,比较散结镇痛胶囊与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41例,应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B组40例,应用丹那唑治疗;以修正美国生育学会(AFS)分期法评分、疼痛疗效、不良反应等为考察指标,比较散结镇痛胶囊与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修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评分降低方面与丹那唑的疗效相当(P〉0.05),在缓解疼痛、增加妊娠率和患者耐受治疗、不良反应少等方面则明显优于丹那唑(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腹腔镜检查技术,比较散结镇痛胶囊与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41例,应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B组40例,应用丹那唑治疗;以修正美国生育学会(AFS)分期法评分、疼痛疗效、不良反应等为考察指标,比较散结镇痛胶囊与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修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评分降低方面与丹那唑的疗效相当(P>0.05),在缓解疼痛、增加妊娠率和患者耐受治疗、不良反应少等方面则明显优于丹那唑(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似瑜 《上海医学》1994,17(11):668-668,651
丹那唑阴塞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上海市政局职工医院李似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直径3cm左右盆腔内膜异位囊卵,临床症状严重者10例采用丹那唑阴塞治疗5年,均达到较好疗效,治疗显著,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是1988年1月至1988...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SA间接法测定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1d、手术后10d及丹那唑用药3个月后血清子宫内膜抗体(EMAb),另设正常对照组18例。结果:患者组手术前EMAb水平为0.187±0.065,显著高于对照组0.076±0.037(P<0.001);手术后EMAb的水平为0.128±0.045,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01);用丹那唑后为0.098±0.039.又较手术后明显下降(P<0.02)。术后随访3个月临床均无复发。结论:手术与丹那唑药物治疗均能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子宫内膜抗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住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疗效。方法:采用R—AFS分期法,根据2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对卵巢、输卵管、腹膜、子宫直肠陷凹等侵犯的面积、深度、粘连以及输卵管伞部情况进行分析。微小子宫内膜异位症(R—AFSⅠ期)72例,轻度(R—AFSⅡ期)98例,中度(R—AFSⅢ期)54例,重度(R—AFSⅣ期)35例。结果:根治性手术76例,半保守性手术115例,保守性手术51例,应用孕激素及丹那唑治疗18例。结论:根治性手术和半保守性手术效果较高,保守性手术和应用药物疗法适应用年轻患者及有生育要求而病灶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有明显升高趋势。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表现,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常选用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该病,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以前我们医院是使用孕三烯酮、丹那唑、内美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从2003年我们医院引进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将子宫内膜异位症 (EM)致不孕患者 168例 ,随机分为 :实验组 12 2例 ,手术前后辅以丹那唑加中药内异汤治疗。对照组 46例 ,采用丹那唑、三苯氧胺药物治疗。 4个月为一疗程 ,随访 2年。结果 :两组症状有效率分别为 :实验组 95 .90 % ,对照组 71.72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两组受孕率分别为 :实验组 74.5 9% ,对照组 2 8.2 6%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结论 :中药 +丹那唑对EM的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隔药饼灸进行治疗,并和西药丹那唑对照,结果表明隔药饼灸能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IL-6水平.和丹那唑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提示降低血清IL-6水平是隔药饼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行腹壁病灶切除术,术后均完全治愈,手术切除均一次性成功,成功率l00%。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痊愈出院,出院后服用丹那唑药物36个月,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结论:剖宫产引起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方法。而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剖宫产率,并规范剖宫产手术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丹那唑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c-myc基因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那唑对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c myc基因转录的影响及c myc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Vernon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盆腔移植法改进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 ,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丹那唑组 ,取正常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在位、异位子宫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非治疗组在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高于正常组 (0 .2 9) ,而其异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也稍高于正常组 (0 .1 4 ) ;丹那唑组异位内膜相对在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非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内膜c mycmRNA的表达较正常稍高 ;丹那唑通过促进异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 ,从而促进异位内膜组织的细胞凋亡 ,以达到其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邹亮 《中外医疗》2010,29(12):94-94
目的探讨丹那唑和桃核承气汤加味方联合用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组,对照组采用丹那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方口服用药,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丹那唑和桃核承气汤联合用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确切,而且也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通过手术方法 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4周后测量异位内膜体积,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4组,分别每日灌喂槲皮素、丹那唑、槲皮素+丹那唑以及安慰剂,持续治疗3周后热休克并处死大鼠,测量异位内膜体积并取出异位内膜,检测组织学结构,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HSP70和VEGF的表达. 结果 与安慰剂相比,槲皮素[100 mg/(kg·d)]、丹那唑[36 mg/(kg·d)]和槲皮素+丹那唑联合治疗显著减小了异位内膜的体积,但槲皮素、丹那唑及联合治疗后的异位内膜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和丹那唑相比,槲皮素和联合治疗明显抑制了异位内膜组织中HSP70和VEGF的表达,且在后两个治疗组中HSP70及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槲皮素可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内膜的生长,并且其抑制效应可能与HSP70和VEGF的表达下降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 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病症,有人曾用丹那唑治疗伴有经期咯血的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因此,很难做出较明确的诊断及有效的处理。Foster 等人回顾性地查阅了65例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以及丹那唑不良反应的产生机制。方法: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灌胃给药1个月,然后了血,各组间进行血液流变性比较,结果:丹那唑显影响实验性大鼠模型的血液流变性,产生高粘滞状态,而中药无该不良反应。结论: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而中药可改善血液的高粘滞状态,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丹那唑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抑制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那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子宫馁膜异位症中丹那唑对小鼠异位内膜粘附的作用。方法 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丹那唑组给予丹那唑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处死动物,成像并比较两组小鼠荧光表达的强弱; 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等技术对异位内膜的粘附因子ICAM-1、CD44进行检测。结果 镜下可见模型小鼠肠管间、腹壁下、肝叶下或脾周形成绿色团块状或星点状内膜异位病灶,丹那唑组异位灶体积及荧光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丹那唑组和对照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值均<0.001),而丹那唑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丹那唑组CD44、ICAM-1 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以2-△△Ct计算CD44、ICAM-1 mRNA表达量(空白组为1),对照组、丹那唑组的CD4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6.34、3.43倍;对照组、丹那唑组的ICAM-1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53、1.12倍。结论 丹那唑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粘附和病灶的产生,这种作用主要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达到降低粘附因子ICAM-1、CD44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几种治疗方法疗效及最易受孕时间。方法:回顾分析125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者各期临床治疗情况。结果:95例Ⅰ、Ⅱ期患者用三苯氧胺、米非司酮、丹那唑、诺雷德、手术加药物联合治疗、安慰剂治疗,其受孕率分别为35%、37%、54%、45%、53%、7.8%,40例Ⅲ、Ⅳ期患者治疗后受孕率分别46.1%、48.2%。妊娠率动态分析显示最易受孕时间是在治疗完成后6~9个月。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药物治疗及手术加药物联合治疗后有一定的妊娠率。最佳治疗方法是用促性腺制剂及手术加药物联合治疗,最易受孕时间是在治疗完成后6-9个月,治疗后的最佳观察期限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19.
俞征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84-3885
目的探讨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8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服用来曲唑,对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随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有效率为87.4%,大部分患者在服用来曲唑期间无停经的情况发生,且经期和经量与治疗前没有变化,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占3.4%。结论来曲唑作为一种选择性较强的芳香化酶抑制药物,无毒副作用,不良反应极少,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药物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后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86例其中治疗组50例,采用化瘀止痛方内服;对照组36例,使用丹那唑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西药副作用少,复发率低,而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