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肝病毒 (HBV)感染者的传染性常用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HBcAb IgM及PreS2 Ag等指标反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 ,即使上述指标均阴性 ,体内仍有病毒复制 ,具有传染性。我们采用灵敏的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不同类型的HBV感染者血清的HBV DNA ,以了解病毒复制状态 ,同时用EIA法检测其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g)、HBeAb IgM、PreS2 Ag和PreS2 Ab等标志物 ,以此来评价各种标志物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兵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及时发现和切断传染源,尽可能减少带乙肝病毒者给部队带来的危害,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疫苗接种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我们对本部队850名新兵作了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乙肝病毒标志物五项中,抗—HBs、抗—HBc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抗—HBe、HBeAg、HBsAg。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抗—HBc高于HBsAg、HBV—M,总阳性率近41%。因此,新兵体检不能仅以HBsAg一项指标为依据,提示应进行HBV—M检测。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极为普遍。HBV血清标志物通常采用定性检测 ,我院于 1998年开始增加定量检测 ,本文就 2 34例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34例HBV携带者均为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肝内科门诊就诊者。其中男 16 0例 ,女 74例 ,平均年龄 2 9 6岁 (14~ 6 6岁 )。所有病例肝功能均正常。根据血清学HBV标志物模式分组。组 1:HBsAg(+ )、HBeAg(+ )、抗 -HBc(+ ) 92例 ;组 2 :HBsAg(+ )、抗 -HBe(+ )、抗 -HBc(+ ) 111例 ;组 3:HBsAg(+ )、抗 -HBc(+ ) 1…  相似文献   

4.
《中外医疗》2008,27(22):151-151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五项,对248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分析检潮结果报告模式的类型变化.结果 发现临床常见模式2354例(94.62%),少见模式134例(5.38%).少见模式中,HBeAg阴性而用PCB检测HBVDNA阳性率高达36.59%.提示少见模式应特别谨慎,必要时应做PCR检测HBVDNA.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某县应征青年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文 《重庆医学》2003,32(12):1675-1675,1681
乙肝是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一种传染病 ,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物 ,是了解乙肝病毒在人体、人群中存在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准备应征入伍报效祖国的青年 ,身体健康是前提条件 ,因而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 ,血清中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是必检项目。为了了解和掌握这一阶段青年人群乙肝病毒的感染状况 ,现将云浮市某县 1 998~ 2 0 0 1年应征青年血清中乙肝病毒的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检测对象是云浮市某县 1 998~ 2 0 0 1年经过内、外、五官科体检合格的应征青年 ,无菌空腹抽取静脉血 ,分离血清 ,做…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平宣 《广西医学》2006,28(11):1755-1757
1965年Blumberg等在研究输血时首次发现澳大利亚抗原(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1970年Dane等在电镜下发现了完整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即Dane's颗粒),1980年Price等成功进行了HBV DNA全基因克隆、测序工作.这些工作为现今乙型肝炎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敏感、特异、快速、定量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为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免疫荧光技术、微粒子酶免法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相似文献   

8.
HBsAg携带者168例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传染性及探讨HBsAg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我们对2003年至今的各类体俭人员中168例HBsAg携带者HBVm清学标志物进行相关性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某社办学校师生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社会办学机构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抽取五个年龄组人群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b、HBeAb、HBcAb。结果:HBsAg、HBsAb、HBsAg、HBeAb、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5%、4.7%、5.8%、32.4%。各年龄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率有显性差别;HBsAb、HBeAg阳性率无显性。男女性别除HBcAb阳性率有显差别外,其余各项血清学标志物无显性差别。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阳性结果有10种不同的组合模式。构成比最大的是HBsAb阳性(55%),其次是HBsAb和HBcAb双阳性(23%),其它八种组合模式构成比较低。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是显的。  相似文献   

10.
3265名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HBV的感染与携带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VM,酶动力学法测定ALT.结果 HBsAg阳性率为5.70%;HBsAg阳性组的HBVM模式有八种,并以"小三阳"和"大三阳" 模式为主; "大三阳"与"小三阳"组及其它组间ALT异常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BsAg携带在性别间无差异P>0.05.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在新生中HBVM及ALT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及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血清斑点杂交、PCR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方法对100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的老年慢性乙肝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6.67%、96.67%、100%;在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27.78%、46.30%、51.85%;在抗-HBs、抗-HBc或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0%、12.50%、18.75%。结论: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HBsAg、抗-HBc、抗-HBe同时阳性时,HBV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抗-HBs并伴有其它抗体阳性时HBV仍有复制。用杂交方法来判断PCR产物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韩昌洪  陈瑶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6):80-80,87
目的统计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程度、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86例就诊者HBV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运用弘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6例HBV—M检出模式共24种,常见模式8种共19608例,占97.49%少见模式16种,共505例,占2.51%。其中抗HBs阳性率22.51%;乙肝病毒携带者14.27%。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结果分析对HBV感染早期诊断,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某高校教职工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系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难治愈及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等特点。通常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检测是健康体检的必查项目之一,2004年2月笔者对温州市某高校705名教职工进行了HBV-M五项检测,现将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力 《安徽医学》2002,23(5):62-62
唾液可用来检测HBsAg,已有报道[1].但乙肝病毒其它几项标志物在唾液中的模式是否与其血液完全相同,未见报道.本文对临床62例受检者的唾液和血液同时进行检测,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5.
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67例HBsAg阳性的血清作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等5种模式中,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5%(245/405)、59.8%(52/87)、14.3%(72/504)和7.0%(5/71)。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前S1抗原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同时亦能反映HBeAg阴性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2000年6月至2002年12月采用本院开发的乙肝电脑监护系统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跟踪监测,获得了阶段性进展,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资料取自1997年6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5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男452例,女201例;年龄21-79岁。653例中,肝硬化9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49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34例,慢性肝炎轻型149例、中型64例、重型5例,重症肝炎20例,原发性肝癌21例,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甲种胎儿蛋白(AFP)阳性和阴性的原发性肝癌(PHC)患29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FP阳性组PHC患抗-HBs阳性率显低于AFP阴性组(P<0.005),而抗-HBc阳性率显高于AFP阴性组(P<0.01);PHC患HBV感染标志物组合模式有17种,其中具有传染性的四种常见模式AFP阳性组占71.26%(186/261),AFP阴性组占62.07%(18/29)。结论:肝癌患常伴有HBV活跃复制,其中AFP阳性更甚;在临床诊治PHC过程中,对HBV交叉感染的危险性及加强对患的保肝、抗病毒治疗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苏荣  张劲丰  刘润冰 《海南医学》2004,15(11):48-49
目的 了解HBV -DNA、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3例HBsAg阳性标本和 3 0例HBsAg阴性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HBV -DNA检测 ,采用ELISA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 ,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V -DNA在HBsAg( )、HBeAg( )组的检出率为 89.41% ,明显高于其它模式 (p <0 .0 1)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 -DNA有明显正相关γ =0 .8111;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的检出率为 72 .94% ,明显高于其它HBVM模式 (P <0 .0 1)。结论 HBV -DNA的检测是目前临床检测乙肝病毒最灵敏、特异的方法 ,乙肝病毒前S1抗原能代替或补充HBV血清学系统和HBV -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病例1:王女士,40岁,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由于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一直没有生育,也一直为此感到人生的缺憾,来诊时情绪不高,检验结果提示:肝功能完全正常,HBsAg(+),HBeAg(-),HBcAb(+),HBVDNA:阴性。就诊时她小心翼翼地问我是不是可以生育,  相似文献   

20.
某市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休市食品及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HBV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为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介休市疾病控制中心体检的24401名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年来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平均为2.43%,2005年最高,2004年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年来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率有所波动但无明显下降趋势;感染模式“小三阳”位居第一,“大三阳”位居第二。HBeAg阳性比例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而抗-HBe阳性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