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鸿勋  梁军潮 《人民军医》1998,41(11):627-628
1995年7月~1997年12月,我们用伽玛刀(γ-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33~77岁,平均56岁。病程1~17年,平均7年。均经特殊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疼痛位于右侧15例,左侧8例;累及第1、2、3支2例,第2、3支8例,第2支6例,第3支7例。1.2 治疗方法 采用磁共振行立体定向靶点定位,以脑桥为中心点在头部安装Leksell立体定向框架,行磁共振(GE1.5T)扫描。在矢状面图像上划出以蝶鞍层面为中心的扫描范围,进行T1薄层及3DTOF扫描,可见到等信号的三叉神经根从脑桥中部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应用 CT 定位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机关医院肿瘤科从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因核磁扫描禁忌证而行 CT 定位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局麻下在前额隆突和枕骨粗隆以上水平安装定位框架,基环低于外耳孔下﹥1 cm,在 CT 定位扫描图像上寻找三叉神经根出桥脑处,行伽玛刀治疗:等剂量曲线50%,最高剂量84-90 Gy。术后电话随访,行疼痛缓解评级和面部麻木评级。结果按以上方法安装立体定位框架,很好地躲避金属伪影,CT 扫描图像中可显示三叉神经根。术后随访平均14(6-38)个月,11例(91.67%)疼痛分级从Ⅳ、Ⅴ级降低至Ⅲ级以下,其中6例(50.00%)疼痛完全缓解,平均起效时间6(3-10)个月。3例(25.00%)患者出现Ⅲ级以下面部麻木。结论在前额隆突和枕骨粗隆水平,基环低于外耳孔下﹥1 cm 的位置安装立体定位框架,可避免金属伪影,显示三叉神经根,满足伽马刀治疗定位的需要。CT 定位扫描可作为有核磁扫描禁忌证患者伽玛刀治疗的定位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8例,选4 mm准直器,定三叉神经根与桥脑连接处的前外2 mm为靶区,靶点:1~2个。靶区以50%等剂量曲线限定,其中心最大剂量:80~90 Gy。结果: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68例患者中,治愈43例(63%),显效14例(20.6%),有效6例(9%),无效5例(7.4%),总有效率92.6%。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日趋成熟,是一效果显著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螺旋CT定位的方法和优越性。 方法:应用Leksell—G型立体定向框架和螺旋CT扫描机对35例颅内病变进行CT定位。 结果:本组35例均采用德国西门子PLUS-4A型螺旋CT.扫描机定位,保证了治疗靶点的准确性。 结论:螺旋CT定位是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精确有效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6.
体部伽玛刀定位治疗的失误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体部伽玛刀定位治疗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方法 对3年来近2000例患者定位治疗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总结出体部伽玛刀避免定位治疗失误的方法。结论 全身伽玛刀定、摆位操作复杂,要求准确度高,对新开展此项工作的技师可能会出现各种失误,因此,掌握避免定位治疗失误的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研究组24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针刺运动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研究组则加用地塞米松,采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分别于治疗前后及半年后予以测评,观察治疗后患者面部疼痛缓解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口服卡马西平.结论: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费用低,病人经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神经肽、神经递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关的疼痛性疾病研究中,均发现有多种神经肽参与其中,与疼痛有关的包括谷氨酸(glutamicacid,Glu)、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rotein,CGR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  相似文献   

9.
李荣华  赵红 《人民军医》2000,43(4):235-236
三叉神经痛是以强烈的阵发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疾患 ,治疗方法有许多种[1] ,从单纯的药物治疗、物理疗法 ,到各种药物注射封闭治疗以及手术切断术、撕脱术、射频温控热凝术、微血管减压术等 ,但效果均不十分满意。我们采用自制的穿刺冷冻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3 5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2 0例 ,女 1 5例 ;年龄 4 769岁 ,平均 56岁。三叉神经第 1支痛 5例 ,第 2支痛 1 8例 ,第 3支痛 6例 ,第 2、3支均痛 6例。病史 :3个月 1 0年 ,平均 1 5年。多数曾口服或注射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1 2 穿刺冷冻针的制作 …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放射(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体部伽玛刀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设备为OUR-QGD型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处方等剂量线采用55%~70%等剂量包饶计划靶区;一般剂量每次2.8~5Gy,治疗次数为8~13次,总放射剂量30.8~50Gy;每天或隔天伽玛刀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的有效率为81.0%(123/152),6个月总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分别为63.2%(96/152)、66.5%(101/152);1年总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分别为39.4%(37/94)、41.5%(39/94)。结论采用伽玛刀对肝癌进行治疗,疗效比较满意,说明伽玛刀对肝癌是较好的局部治疗方式。副作用轻,随访期内未见严重放射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12.
三叉神经痛的MR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尤超  陈克敏  柴维敏   《放射学实践》2011,26(8):902-904
三叉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一对颅神经,由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组成,其中以躯体感觉神经纤维为主,主要分布于颜面皮肤、眼、鼻、口腔黏膜等。三叉神经系统由三叉神经根(TNR)、三叉神经节(TNG)、三叉神经分支、即眼支(V1)、上颌支(V2)、  相似文献   

13.
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技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探讨一侧行PMC术后对侧PMC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从2000年12月至2009年8月采用PMC技术治疗的74例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判定手术成功率,根据患者一侧手术后咀嚼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选择对侧手术时机.结果 对74例患者共行145次手术(包括3例患者术后单侧疼痛症状复发行第2次手术治疗).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6.5%.随访1 ~ 7年,平均2.9年,疼痛复发率为2.1%.74例患者中行双侧手术者68例,其中57例在单侧进行PMC治疗后1 ~ 3个月内行对侧PMC术.结论 PMC技术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其中单侧进行PMC治疗后,可在术后1 ~ 3个月进行对侧的PMC手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我国首创的体部伽玛刀治疗胸、腹、盆腔的恶性肿瘤定位治疗及护理疗效,材料与方法:2001年7月到2003年9月我院应用体部伽玛刀定位治疗腹腔、胸腔、盆腔内恶性肿瘤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33-86岁平均年龄59.1岁,经治疗、护理、观察,确认全身伽玛刀是放疗技术的一大进步.它比普通放疗精确度高,正常组织受量小,无须开刀又下麻醉,没有开刀和麻醉的风险及并发症,从而实现了高精度,高剂量,带来了高疗效.低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003年3月~2008年5月我们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1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郭楠  汪秀玲 《放射学实践》2021,36(7):942-94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常见的三叉神经病变,表现为面部的剧烈疼痛,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PTN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血管压迫是主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中枢机制和周围机制.磁共振成像(MRI)因其较高的图像分辨率以及功能MRI的开展,在PTN的相关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几年...  相似文献   

18.
王春来  尚景瑞 《武警医学》2018,29(5):456-458
 目的 比较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术与立体定向放射技术(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6-01收治的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术21例(射频组),伽玛刀治疗25例(伽玛刀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控制率、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46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根据巴罗(BNI)疼痛量表评定,射频组术后Ⅰ级17例(81.0%),Ⅱ级2例(9.5%),Ⅲ级1例(4.8%),Ⅳ~Ⅴ级1例(4.8%),有效Ⅰ~Ⅲ级20例(95.2%);伽玛刀组术后Ⅰ级12例(48.0%),Ⅱ级4例(16.0%),Ⅲ级6例(24.0%),Ⅳ~Ⅴ级3例(12.0%),有效Ⅰ~Ⅲ级22例(88.0%)。术后两组比较,射频组Ⅰ级优于伽玛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射频组面部麻木发生率(81.0%)明显高于伽玛刀组(9.5%),咀嚼肌力下降、口角流涎、角膜炎发生率等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组、伽玛刀组复发各1例。结论 射频热凝和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射频治疗起效快,恢复优良率高,但有一定的侵袭性和并发症;伽玛刀治疗无创,并发症少且轻,相对更安全,缺点是起效较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皮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联合治疗组)135例采用TACE+伽玛刀治疗,B组(对照组)124例采用TACE治疗。完成治疗3个月后复查肿瘤大小,所有病例随访2年。结果 259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A、B两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3.7%、50.8%;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2%、85.9%、71.2%、54.1%和82.3%、65.3%、524%、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近期效果,优于单纯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123例。5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95%以上的肿瘤体积,靶周边剂量25~40Gy,中位剂量35Gy,分割剂量2.5~4.0Gy,疗程8~15次,1次/d,每周连续治疗5次。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4%(89/123)、46.3%(44/95)和19.4%(12/62)。结论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