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选择静脉置管后并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并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皮肤破溃例数、留置导管时间、多腔留置导管例数、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年龄过大、合并皮肤破溃、留置导管时间过长、采用多腔留置导管、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均是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临床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生素锁封技术对植入静脉输液港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4例发生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根据药敏试验常规接受外周静脉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静脉输液港采用抗生素锁封技术,锁定时间2 h,连续7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5、7 d体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静脉血培养转阴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天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5、7 d观察组患者体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PCT、CRP、WBC下降程度及静脉血培养转阴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生素锁封技术治疗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安全有效,能显著缓解患者感染症状,对加快患者转归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我院41例CRBS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期选择ICU静脉导管置管未发生CRBSI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41例CRBSI患者与对照组比较,CRBSI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05),留置导管时间与CRBSI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管部位与CRBSI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留置导管时间较长的患者应高度注意CRBSI的发生;CRBSI的预防重点在于尽量避免置管或尽可能早期拔管,熟练掌握置管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日常护理,隔离耐药菌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中心静脉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经皮穿刺置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管径较粗、血流速度快且流量大的中心静脉,以减少药物刺激所致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长期输液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助于降低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对外周静脉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已被广泛应用~([1])。但与其相关的感染问题也随之日渐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危重患者救治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侵入性导管尤其是静脉导管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为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血管内插管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导管置放所造成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指侵入导管端培养出的微生物与患者血液培养(以外围血管采血为佳)所分离出的微生物相同,并伴随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控策略,减少此类感染的发生概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34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原发肿瘤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原发感染灶、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有无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水平、有无骨髓抑制、使用导管类型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年龄≥60岁、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4周、合并糖尿病、有原发感染灶、使用免疫抑制剂、有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30 g/L、有骨髓抑制、使用双腔或多腔导管与无感染者相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置管位置、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原发感染灶、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有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水平、有骨髓抑制、导管类型为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一方面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应尽量选择适宜的导管进行留置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以减少感染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导管相关的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医院ICU收治的导管留置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引发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置管时间过长,原发疾病的种类,置管的方式等。结论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明确,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和规范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感染途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的发展,血管介入性导管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输液、长期静脉营养、血透、介入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因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消耗了更多的医疗资源,甚至造成患者病死率的增加。该感染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因而查明引起感染的各种影响因素,控制导管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HD)治疗的300例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CRBSI发生率,分析ESRD患者发生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行HD治疗的患者中,有88例发生CRBSI,占29.33%(88/300)。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发病季节、原发病、心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免疫球蛋白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ESRD患者发生CRBSI与吸烟史、贫血、合并糖尿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白蛋白、中心静脉压、CD4+有关。吸烟史、贫血、合并糖尿病、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14 d、APACHEⅡ评分≥15分、白蛋白<32.86 g/L、中心静脉压<92.27 mmHg、CD4+<200个/μl均是ESRD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及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感染因素及护理内容等5个方面。认为国内医院应对于置管群体建立完善的防御机制并加强相关部位的护理,尽量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9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为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43例);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化疗强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感染率为53.8%;其中上感及肺部感染分别占38.2%和16.8%;病原菌检测发现院内感染多为革兰氏菌,阳性检测率3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清蛋白、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化疗强度、中性粒细胞与院内感染关系密切,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清蛋白、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化疗强度和中性粒细胞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清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下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及化疗强度是影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卞月秋王茜繆阿凤方蔷周丽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24):14-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SBI)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137例MHD留置导管患者资料,其中有22例患者发生血流感染作为感染组,其余115例作为未感染组,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22例发生CRBSI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5株,根据占比顺序分别为革兰阳性菌80. 0%(其中表皮葡萄菌51. 43%、金黄色葡萄球菌17. 14%、邓路葡萄球菌5. 71%,头状葡萄球菌5. 71%)、革兰阴性菌20. 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1. 43%、大肠埃希菌5. 71%、褪色沙雷菌2. 86%);年龄> 65岁、留置导管时间> 24个月、高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糖尿病肾病、长期植入导管及护理标准不达标与CRBSI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 <0. 05)。结论革兰阳性菌为CRBSI感染的首要病原菌,而高龄、糖尿病肾病、导管置管时间> 24个月、空腹血糖> 7. 1 mmol/L、营养不良、贫血、长期导管植入及护理操作指标不达标为MHD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和血糖水平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加强护理操作严谨性和标准性,并根据病原菌选择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期意外伤害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 2 1世纪儿童期重要健康问题 ,也是儿科和儿童保健领域里的一个前沿课题[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事业的日益提高、抗生素的广泛运用、预防接种的普及和卫生营养状况的改善 ,儿童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死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而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却逐年上升[2 ] 。据局部抽样调查 ,儿童意外死亡居我国 0岁~ 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 1位[3 ] 。儿童意外死亡已日益成为危害儿童生存的主要原因 ,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第一杀手[3 ] 。由于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多样性 ,因此认识这些危险因素 ,对于预防伤… 相似文献
16.
17.
综述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研究进展,包括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诊断、以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认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可预防的疾病,通过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累计接受188个疗程化疗,医院感染率为32.9%。常见感染病种依次为肺炎30.6%、急性咽炎24.2%、血流感染11.3%、口腔感染11.3%和肠道感染8.1%。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常见的病原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白血病疾病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疾病病情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重点监护以降低感染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流感染(CRBSI)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发生率及预防反复CRBSI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血液科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植入的血液肿瘤患儿的基本信息,回顾性分析CRB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接受化疗的110例AL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总结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AL患者中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31.82%;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占57.89%),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20例(占35.09%),真菌4例(占7.0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白细胞(WBC)计数是化疗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L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发生感染的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WBC计数是化疗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