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模式对骨折患者疼痛认知情况的影响,探寻更有效、更方便、更实用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疼痛知识的认知度、疼痛程度、镇痛药物需求、疼痛控制满意度等.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疼痛知识的认知度明显提高、疼痛程度减轻、镇痛药物需求提高,疼痛控制满意度提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骨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从而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颈椎骨折患者HAMA、HAMD评分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对照组接受目前常规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案,分析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结果与干预前相比,2组患者在干预后HAMD、HAM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实验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2组患者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实验组降低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药品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文书管理、病房管理、特级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等护理方案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性护理相比,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颈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负性情绪,从而起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疼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22例,将2012年1-6月收治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功能锻炼、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肘内翻的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得分(2.9±0.3)分,对照组为(4.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39,P<0.01)。观察组患儿发生肘内翻2例,对照组为9例;观察组依从患儿59例,对照组为52例;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2%,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56,5.886,8.292;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减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疼痛,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儿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全方位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病患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厦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方位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的SAS评分比...  相似文献   

5.
牵引搬运法对下肢骨折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牵引搬运法与一般搬运法对下肢骨折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搬运前后采用MeGill疼痛问答法对60例下肢骨折病人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采用牵引搬运法较一般搬运法能有效地减轻早期受伤肢体因搬动带来的疼痛,经OrdinalC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及其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牵引搬运法能减轻骨折部位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下肢皮牵引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下肢皮牵引护理中存在的牵引失效、足跟腱红肿、患者对下肢皮牵引相关知晓率低、护士床头交接班无持续4个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评价.结果 改进前患者牵引失效发生率为38.46%,足跟腱红肿发生率为30.76%,压疮发生率为0%,患者对下肢皮牵引相关...  相似文献   

8.
Buerger运动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Buerger运动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前2 d两组均用传统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从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试验组改用Buerger运动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继续应用传统康复锻炼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第3、第7、第14、第21、第28天患肢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 术后第7、第14、第21、第28天,试验组患肢肿胀和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方法较传统康复锻炼方法更能有效预防或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健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13):2005-2007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仪结合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1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术后1~4周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尿液羟脯氨酸(HOP)水平。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3周时,研究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尿液羟脯氨酸(HO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时,研究组血清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躯体、心理、社会及物质生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M仪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减轻下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特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满意度,进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使患者舒适地度过术后疼痛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运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114例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流程和措施,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实施的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12个月后,1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由56.1%降至25.4%,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由51.8%降至23.7%,重度营养不良由4.4%降至1.8%。反映营养状态的生化指标如:ALB、HB、PA、CHOL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预防病人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手术病人为对照组,2012年1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手术病人为观察组,术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双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护士操作技能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各时点双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快,护士操作技能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病人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不仅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提升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下肢功能训练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9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199例)和对照组(199例)2组进行对比,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应用持续被动运动装置进行训练,对照组不使用持续被动运动,只由专业医务人员指导.鼓励患者主动、被动功能训练,观察2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在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持续被动运动装置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44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方式分对照组(72例)、研究组(7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SF-36生活质量评分,入院时、术前1 h、术后8 h与24 h时VAS疼痛评分,便秘、下肢静脉血栓、排便时间、下肢深静脉流速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出院前生活质量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前1 h、术后8 h与24 h时研究组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便秘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95.83%),对照组(81.94%),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中,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e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MHD)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的作用及方法。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数据完整的患者共299例,以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指南(NKF-K/DOQI及KDIGO指南)中关于肾性贫血的处理指南为原则,应用CQI的PDCA四步法,对患者的Hb进行质量管理,观察比较每年所有MHD患者平均Hb水平、Hb达标率及达标次数比率情况变化。结果 2006年96人平均Hb水平为(105.0±18.6)g/L,Hb达标率为37.5%;204次Hb检查中达标次数比率为41.7%。通过CQI,2011年109人平均Hb水平达(111.1±10.3)g/L(P=0.000);2011年1147次Hb检查中达标次数比率达59.9%(P=0.000);2013年152人Hb达标率达61.8%(P=0.000)。结论采用CQI方法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管理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琦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3):2020-2023
目的 探讨定置管理模式在静脉配置中心(PIVAS)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对医院PIVAS进行定置管理,比较实施前后配置环节耗时情况、配置差错率、配置人员以及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PIVAS实施定置管理后,配置准备时间由实施前4.17±0.79 min缩短至3.2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共7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进行疼痛管理.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前、术后1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就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在患者出院时,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就疼痛管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后1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4.8±1.1)分、(2.7±0.7)分、(2.5±0.3)分、(2.0±0.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疼痛管理效果、疼痛健康教育、疼痛心理干预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2.6)分、(9.3±1.9)分、(9.1±2.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减轻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对67例血液透析患者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运用PDCA四步法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有助于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纠正腹膜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方法运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设计并实施改善患者贫血的治疗流程。结果141例腹膜透析患者参与了此项研究。Hb达到目标值的患者由59.5%增加到75.2%。口服铁元素的人均服用剂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应用静脉铁剂的人数由1例增加到8例,EPO的人均每周用量由79.33±39.37U/kg增长至95.55±40.28U/kg(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改善了CAPD患者的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2011年1~12月行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8例2012年1~12月行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导管感染率、导管功能不良率及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认可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