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为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我院2008-2011年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40份病例资料,按照预防再狭窄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两组均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治疗前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晚期冠状动脉丢失内径与净获得内径,比较随访期间再狭窄发生率差异.结果 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再狭窄率、晚期丢失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净获得内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缩小晚期冠状动脉丢失内径,提高净获得内径,二者联合能够协同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刘宝章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64-16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20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外对照组,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均明显高于内对照组,P〈0.05;同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术后狭窄程度的加重,由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乃至最后的完全闭塞,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呈明显升高,且与狭窄程度明显正相关(r=0.469,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对于预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术后狭窄程度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临床进一步制订有效地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11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mg+常规用药)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40mg+常规用药),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测量支架内再狭窄率,记录心绞痛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和-tk,绞痛发生率均较阿托伐他汀组低(P〈0.05),HDL—C高于阿托伐他汀组,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有更强的凋脂和抗炎作用,能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支架植入(PCI)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舒伐他汀负荷剂量组(A组,20mg/d)、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组(B组,10mg/d)和阿托伐他汀组(C组,20mg/d),测定术前和术后24h血清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A、B、C组术后ET-1、MMP-9和hsCRP水平均增加,A组ET-1、MMP-9和hsCRP水平增幅小于B、C组(P<0.05)。A组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6.90%vs.13.3%和14.3%)(P<0.05和P<0.01)。结论早期应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可减少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增加,降低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 15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分为Ⅰ、Ⅱ、Ⅲ三组,Ⅰ组98人,植入手术后再狭窄或病变的次数为0;Ⅱ组42人,植入手术后再狭窄或病变的次数≤1;Ⅲ组10人,植入手术后再狭窄或病变的次数≥2,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Ⅱ组、Ⅲ组患者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mm、支架直径〈3mm、C型病变、弥散病变、开口病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Ⅰ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mm,支架直径〈3mm,C型病变都是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关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mm,支架直径〈3mm,C型病变都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4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①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治疗后,普通支架再狭窄率14.9%,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率6.4%,总再狭窄率21.3%。试验组加用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后普通支架再狭窄率8.5%,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率2.1%,总再狭窄率10.6%。两组结果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炎性因子IL-6为(10.14±0.21)pg/mL,血浆超敏C-蛋白(6.56±1.14)mg/L;试验组患者的炎性因子IL-6为(6.09±0.13)pg/mL,血浆超敏C-蛋白(4.21±0.48)mg/L。两组相比,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疗效确切,临床再狭窄率明显降低,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成功行经皮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再次行冠脉造影,以原病变冠脉直径狭窄程度≥50%为支架内再狭窄,按有无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非再狭窄组66例。比较2组胆红素等临床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探讨血清胆红素是否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尿酸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是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水平总胆红素可能降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22例PCI治疗并于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不同剂量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40mg/d,每组调脂治疗共6个月。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末测定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观察A、B组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血浆PAPP-A,再狭窄发生率较B组患者高(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着降低PCI术后PAPP-A水平及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明显狭窄的病人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 冠脉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病人可以考虑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疗效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162例,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分为A组20mg/d、B组40mg/d,每组调脂治疗共12个月。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末、12个月末测定血脂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1(ET—1)、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D%)、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水平;主要观察阿托伐他汀疗效、不良反应和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B组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IL-6、ET-1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O、CGRP、△D%升高与A组PCI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B组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能显著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7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CHD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136例。入院当日详细记录2组患者病史,进行体格和血常规检查;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对2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吸烟:63.9%(55/86)比48.5%(66/136),高血压:77.9%(67/86)比64.7%(88/136),糖尿病:50.0%(43/86)比22.8%(31/136),白细胞计数:(8.8±1.2)×10^9/L比(7.1±2.5)×10^9/L,C反应蛋白:(15±26)mg/L比(7±16)mg/L,纤维蛋白原:(3.6±0.8)g/L比(3.3±0.9)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细胞、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传统危险因素吸炯、糖尿病、高血压明显影响PCI术后炎症的恢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曹勇  吴张平  石国平  吴超然 《安徽医药》2018,22(9):1678-168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纤维化指标、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同时观察冠心病生活质量测评专用量表(SAQ)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型前胶原(PCI)(149.36±13.25)μg·L-1、Ⅲ型前胶原(PCⅢ)(47.23±5.12)μg·L-1、层黏蛋白(LN)(181.33±13.20)μg·L-1、透明质酸(HA)(132.24±11.87)μg·L-1以及醛固酮(ALD)(158.72±14.88)ng·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7±16.53)、(69.71±6.38)、(207.04±16.72)、(170.41±14.87)μg·L-1,(231.07±26.21)ng·L-1(t=13.64,20.19,8.84,14.74,17.64;均P<0.01);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3.40±6.18)%和6 min步行试验(6MWD)(402.13±31.16)m明显高于对照组(55.18±6.26)%、(341.46±36.28)m(t=7.03,10.43;均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0.14±4.85)mm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47.76±5.63)ng·L-1明显低于对照组(47.76±5.63)mm、(2.98±1.44)ng·L-1(t=7.54,5.72;均P<0.01);观察组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及结构,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邓昭武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573-2574
目的 观察不同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对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按植入的支架分为普通支架组和紫杉醇支架组,于术前及术后24h、48 h、72 h、7d检测血清CRP、IL-6及IL-18水平.结果 紫杉醇支架组CRP、IL-6及IL-18峰值分别为(11.25 ±2.15) mg/L、(8.91±2.31) μg/L、(0.95±0.16) μg/L,均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的(15.56±3.37)mg/L、(12.35±3.12) μg/L、(1.15±0.18) μg/L(均P<0.05).随访6个月,紫杉醇支架组再狭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的26.3%(P<0.05).结论 紫杉醇支架可以降低触发炎性反应的程度和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4.
姜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43-3044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冠脉造影资料较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89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其再狭窄情况,分析再狭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支架性质。结果多支病变占73.9%。89例复查冠脉造影,发现再狭窄率为23.5%;其中,裸支架组的再狭窄率35.2%明显高于药物洗脱支架组。狭窄与无狭窄患者的年龄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糖尿病病例数量、支架长度以及支架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糖尿病、支架总长度、多个支架、支架性质为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对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评价作用.方法 82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均于术前检测hs-CRP,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至少有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40% ~ 70%,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明确最小管腔面积( MLA)≤4 mm2(非左主干)或≤6 mm2(左主干)后行支架植入,将患者分为hs-CRP升高组(≥3 mg/L)和hs-CRP正常组(<3 mg/L),比较两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发生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hs-CRP升高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hs-CRP正常组(P <0.01);hs-CRP升高组再狭窄发生率高于hs-CRP正常组(P<0.01).结论 hs-CRP能预测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术后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对hs-CRP升高的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术后应强化抗血小板、抗炎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很高。本研究通过中医对再狭窄的病因病机分析,结合中药预防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总结了中药在预防再狭窄方面,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轻血管重塑的作用,还具有益气活血化瘀作用。治疗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整合作用而起效,所以采用中医药预防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冠心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 400例冠心病患者,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DL-C(1.45±0.21)mmol/L、TG(1.21±0.12)mmol/L、TC(2.25±0.31)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01±0.11)、(1.81±0.21)、(4.01±0.25)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徐占领 《安徽医药》2019,23(4):665-66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表现以及IVUS对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68例冠心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IVUS检查,同时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研究组经IVUS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记录冠心病冠脉病变IVUS表现、治疗前后病变血管最狭窄处直径狭窄率(DS)、斑块负荷以及最小血管直径(MLD)、支架置入率及达标率,并于1年后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IVUS检查显示68例病人中8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比例11.76%,34例病人最小管腔面积<4 mm2,比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4,P=0.028);治疗后两组DS、斑块负荷显著降低,MLD显著增加,且研究组DS、斑块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ML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P=0.000;t=10.238,P=0.000;t=10.752,P=0.000);研究组支架置入率与达标率分别为94.12%与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与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P=0.011;χ2=5.121,P=0.024);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11.76%)与对照组(2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6,P=0.323)。结论 冠心病冠脉病变经IVUS能有效检出,其辅助下开展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能够减小斑块负荷,增加血管直径,提升支架置入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34例接受PCI成功术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67例则在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80能mg/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hs-CRP)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及hs-CRP水平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为5.97%明显低于对照组19.40%(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4.93%,观察组为4.4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大剂量疗效更显著,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