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温磊  何贞萍  李青 《海峡药学》2012,24(5):139-140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早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和观察组(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每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6.5±2.0和11.0±3.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5±1.5和8.5±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早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奥曲肽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量、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肠梗阻导管可减少胃肠减压量及腹围缩小量,缩短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理气宽肠汤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再粘连4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平  徐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719-1720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缺乏特效的预防方法。我们于1990年1月~2004年9月采用“理气宽肠汤”灌肠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22例术后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n=43,给予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和实验组(n=43,给予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实验组,其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经对比,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上,2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康复时间,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98例中,保守治疗92例痊愈,痊愈率94%,6例中转手术治疗。98例中,既往上腹部手术史者29例,下腹部手术史69例。74例发生在冬春季节。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多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中,既往下腹部手术史者明显多于上腹部手术史者。冬春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8.
苏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53-25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护理的37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整理和分析,对所施以的护理措施进行全面总结。结果37例患者在给予对症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后,肠梗阻均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缓解,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89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9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手术治疗13例中2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论 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0.
梁建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32-1632
笔者自1998年6月~2003年6月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单纯肠梗阻11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腑化瘀汤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确诊为术后肠梗阻的患者平均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通腑化瘀汤"口服或灌肠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首次排气时间(13.81±2.14)h,首次排便时间(30.13±4.43)h,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时间(14.41±2.42)h,住院时间(17.56±4.97)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首次排气时间(38.62±7.13)h,首次排便时间(59.79±6.62)h,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时间(40.10±7.98)h,住院时间(28.00±10.04)h。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及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疗效优于常规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清热颗粒药物的分析,并观察清热明目颗粒应用于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治疗结合口服清热明目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方法(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必要时激光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变化.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清热明目颗粒在辅助治疗葡萄膜炎的过程中的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2组复发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 清热明目颗粒在对葡萄膜炎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更能有效防止葡萄膜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氯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氯沙坦剂量50~100mg/d,治疗6周,对照组112例服用卡托普利,剂量25mg/次,2~3次/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所有参与者血压、血脂、肾功能。结果监测血压显示氯沙坦组降压与卡托普利对照组无差异,对胆固醇三酰甘油没有影响,有逆转左心室肥厚和降低尿酸的作用,与卡托普利对照组相比,咳嗽发生率低,并能改善肾功能及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结论氯沙坦同卡托普利对于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对血脂、肾功能无影响;氯沙坦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咳嗽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在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4例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0.4 g/d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4 g/d治疗,并辅助其他相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痰菌阴转率、药物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病灶吸收与痰菌早期阴转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胺碘酮治疗的4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先给予胺碘酮75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然后改为胺碘酮片,待心室率下降或转复后减量维持。结果49例患者中有效29例,显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3.6%。无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胺碘酮可以有效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室率,同时可以使部分患者转复,临床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内种球蛋白进行治疗,A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2g/kg,B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g/(kg·d)×2d;C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 g/(kg·d)×5d,其他治疗相同.观测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CAL).结果 A组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儿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 三组CAL发生率分别为27.5%、30.0%、27.5%,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丙种球蛋白2 g/kg单次给药治疗川崎病,能更好地退热,并有效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普外科术后发现炎性肠梗阻的患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患者34例为OG组,采用非手术治疗39例为TG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TG组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例数为36例,治愈率为92.31%,平均治疗时间为(15.6±3.3)d,6个月内肠梗阻复发2次患者2例,大于2次患者1例;OG组经手术治疗后痊愈例数为29例,治愈率为85.29%,平均治疗时间为(32.7±6.4)d,6个月内肠梗阻复发2次患者1例,大于2次患者4例。比较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对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严杏红  严飞 《中国当代医药》2013,(31):196-196,F000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松解术治疗反复发作顽固性的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在腹腔镜下使用分离钳、电凝、分离剪及超声刀对23例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粘连松解术.结果 患者均确诊为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术后随防2~24个月,恢复良好,其中4例偶有腹胀、腹痛,自行缓解,其余均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复发,均未再有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的表现.结论 利用腹腔镜对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有选择地进行粘连松解手术安全、可行,且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少、费用少等微创外科的优点,基本没有再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胞磷胆碱钠片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脑出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胞磷胆碱钠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89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1%,对照组89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9.6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磷胆碱钠片治疗急性脑出血是安全的、有效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Postoperative ileus (POI), a symptom that occur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reduces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lthough its mechanism is unclear, POI symptoms are known to be caused by inflammation 6 to 72 h after surgery. As proton pump inhibitors exhibit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acute inflamm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ilaprazole on a POI rat model. POI was induced in rats by abdominal surger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control: normal rat + 0.5% CMC-Na, vehicle: POI rat + 0.5% CMC-Na, mosapride: POI rat + mosapride 2 mg/kg, ilaprazole 1 mg/kg: POI rat + ilaprazole 1 mg/kg, ilaprazole 3 mg/kg: POI rat + ilaprazole 3 mg/kg, and ilaprazole 10 mg/kg: POI rat + ilaprazole 10 mg/k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was confirmed by measuring gastric emptying (GE)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GIT). In the small intestine, inflammation was confirmed by measuring TNF-α and IL-1β; oxidative stress was confirmed by SOD, GSH, and MDA levels;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Based on the findings, GE and GIT were decreased in the vehicle group and improved in the ilaprazole 10 mg/kg group. In the ilaprazole 10 mg/kg group, TNF-α and IL-1β levels were decreased, SOD and GSH levels were increased, and MDA levels were decreased. Histological damage was also reduced in the ilaprazole-treated group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laprazole prevents the decrease i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 major symptom of postoperative ileus, and reduces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