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使用主动自锁托槽和被动自锁托槽正畸治疗后患者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择88例在某院完成牙齿矫治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将使用主动自锁托槽的44例患者视为观察组,将使用被动自锁托槽治疗的44例患者视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并在术后给予患者口腔锥束CT检查,将患者的牙根吸收率、吸收长度以及患者对正畸治疗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吸收发生率为13.64%,对照组为9.09%,P0.05;观察组的牙根吸收长度(1.21±0.38mm)与对照组(1.16±0.47mm)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对正畸治疗结果的满意度(93.18%)与对照组患者(95.45%)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中,主动型和被动型的自锁托槽均会导致患者治疗后出现牙根吸收,但吸收程度均较轻,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托槽和自锁托槽导致正畸牙根吸收的锥形束的影响。方法:将从2014年4月~2016年6月在某院正畸中心初诊的64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32例患者。对照组应用被动自锁托槽,实验组应用传统直丝弓托槽进行矫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牙根根尖外吸收量。结果:两组患者在上颌4个切牙牙根根尖外吸收量、上颌中切牙牙根根尖外吸收量、侧切牙外吸收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传统托槽和自锁托槽均会引发牙根吸收,且两组之间牙根根尖外吸收量差异不显著,因此被动自锁托槽不会引发牙根吸收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成人初戴自锁Damon Q托槽和MBT托槽矫治器后疼痛情况,为口腔正畸治疗选择合适托槽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60例正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照组30例采用MBT托槽矫治器。使用视觉评分表(VAS)评估治疗后2 h~7 d的疼痛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初始疼痛发生率为86.6%,对照组为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初戴2 h~2 d的疼痛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3~7天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Damon Q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较MBT托槽明显减轻患者初始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过程中两种托槽的脱落率。方法:挑选正畸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使用M BT托槽,20例使用自锁托槽粘接,复诊时记录托槽脱落率,记录时间为3个月,经处理后再粘接,3个月内记录再粘接脱落率。结果:两种托槽初次粘接脱落率分别为8.6%,8.4%两者间差别没有显著性。再粘接脱落率M BT托槽低于自锁托槽,分别为9.2%,16.3%,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自锁托槽再次粘接的脱落率较高。粘接自锁托槽时更应严格操作,尽量减少发生脱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及传统托槽的粘结效果,以及自锁托槽在应用RMGIC时粘结强度如何。方法 12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传统托槽组、被动自锁托槽组、主动自锁托槽组,分别应用Transbond XT、RMGIC进行粘结,进行抗剪强度测试及记录粘结材料残留指数。结果传统托槽应用Transbond XT或RMGIC抗剪强度、ARI记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Transbond XT或RMGIC时,传统托槽分别与被动自锁托槽、主动自锁托槽相比较抗剪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Transbond XT时ARI记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锁托槽在应用RMGIC时粘结强度可以适应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器对成人慢性牙周炎正畸治疗效果.方法60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需要正畸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托槽矫治器,观察组患者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牙周临床指标、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I)、龈乳头探诊出血指数(P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个月后,观察组GI(1.18±0.51)、PI(1.04±0.71)、PBI(1.20±0.49)、PD(1.12±0.43)mm、TM(1.32±0.4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9±0.61)、(1.48±0.83)、(1.50±0.53)、(1.38±0.47)mm、(1.83±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牙周炎正畸治疗中,使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改建和修复效果更佳,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和直丝托槽在临床应用中摩擦力的大小。方法选择安氏Ⅰ类拥挤病例30例。均采用非拔牙矫治,其中13例使用自锁托槽,17例使用直丝托槽。记录每个患者矫治所用时间,观察牙根吸收以及牙周健康情况。结果自锁组平均矫治时间(12.15±1.46)个月,直丝组为(17.49±1.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锁组未见牙根吸收及牙周间隙增宽,直丝组则有上述情况出现。结论在安氏Ⅰ类拥挤病例的矫治中,自锁组治疗所用时间明显低于直丝组;牙根吸收或牙周间隙增宽的可能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一、自锁托槽历史发展与种类1935年,纽约正畸先驱Stolzenberg医生发明了自锁托槽-Russeu托槽[1]。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正畸医生Hanson通过改进托槽的机械性能发明了SPEED自锁托槽(spring-loaded,precision,edgewise,energy,delivery),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Time,Damon及TwinLock托槽成为10年间正畸界的三大经典设计[2]。目前常用的有Damon,Time,Speed,SmartClip,In-Ovation R以及Quick托槽等。 相似文献
9.
不同自锁托槽与弓丝滑动摩擦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自锁托槽与正畸弓丝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方法使用两种自锁托槽系统:弹簧夹式的Sm artc lip)以及仓门式的Damon X托槽,正畸弓丝为0.014吋的镍钛丝,以及(0.019×0.025)吋的不锈钢丝,对两种托槽和两种弓丝分别搭配进行测试。用Instron力学测试机记录其滑动摩擦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m artc lip托槽在槽沟未直线化时镍钛丝排齐阶段,相对Damon托槽表现出更大的摩擦力(P<0.05);而在槽沟直线化后不锈钢矩形钢丝滑动阶段,两种自锁托槽表现出了相似的低摩擦力(P>0.05)。结论镍钛丝与两种自锁托槽的摩擦力具有差异,而矩形不锈钢丝与两种自锁托槽的摩擦力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年轻人慢性根尖周炎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方法将198例年轻人慢性根尖周炎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98例。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多次性根管治疗。结果观察组根管治疗后1周疼痛发生率为9.00%,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11.22%,两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8.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年轻人慢性根尖周炎术后疼痛发生率、临床疗效与常规多次性根管治疗相当,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常规西药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结果 常规西药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也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常规西药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临床对牙髓炎患者应用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牙髓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应用多次法根管治疗,研究组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2.19±1.22)分低于对照组的(3.02±1.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牙髓炎患者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优势更大,可有效缓解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机械通气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免疫调理治疗(应用胸腺肽α1和乌司他丁连续7d),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愈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早,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治愈率高、死亡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免疫调理治疗,有利于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肾脏替代治疗(CRRT)严重脓毒症患者美罗培南血清谷浓度能否达到目标浓度,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滴注的20例接受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的高低进行分组,APACHE Ⅱ≤25为轻度组,APACHE Ⅱ>25为重度组。美罗培南第4剂给药前收集血液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计算不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时100%T>MIC与100%T>4×MIC的达标率。对APACHEⅡ评分、白蛋白、肌酐清除率、临床结果与美罗培南血清谷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MIC值分别为0.5,1,2,4,8 μg·mL-1,以100%T>MIC为PK/PD靶目标时轻度组的达标率分别为100%,100%,100%,100%,81.8%,重度组的达标率分别为100%,100%,100%,100%,66.7%。以100%T>4×MIC为PK/PD靶目标时轻度组的达标率分别为100%,100%,81.8%,18.2%,0%,重度组的达标率分别为100%,100%,66.7%,22.2%,0%;APACHE评分、临床结果与美罗培南血清谷浓度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轻、重度组临床结果阳性率分别为40%,25%,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结论:当MIC>2.0 μg·mL-1时,CRRT严重脓毒症患者美罗培南血清谷浓度临床达标率低,因此临床有监测的必要,美罗培南血清谷浓度与APACHE Ⅱ评分及临床结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0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3),比较盐酸替罗非班的作用效果.结果 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研究组心肌灌注2级4例(7.14%),3级52例(92.86%);对照组心肌灌注1级5例(9.43%),2级11例(20.75%),3级37例(69.81%),研究组心肌灌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在2、3级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2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在术后1个月内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灌注状况,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是急诊心脏介入有效而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