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肋问神经冷冻技术在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将100例择期传统切El开胸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组(肛50),使用北京K001AND公司JT—I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个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B组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作50),采用Et本wells公司的电子泵,用吗啡加氟哌利多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epiduralanalgesia,PCEA)。二组病人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f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二组病人手术后2h、4h、12h、24h、48h时的VAS的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搔痒、肠麻痹等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手术后镇痛副反应[如恶心(10.3%VS23.3%)、呕吐(10.0%VS26.7%)、头晕(6.7%VS20.0%)等]发生率也低于B组。结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能有效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黄矾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52-52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民医院自2002年4月~2009年3月对76例胸部手术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镇痛。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冻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38例。结果:术后各时点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镇静评分,B组高于A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对于预防开胸术后疼痛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胸外科术后急慢性疼痛中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122例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n=63例,A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9例,B组).比较两种方法在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上的差异,评价两种方法在胸外科手术急慢性疼痛程度治疗上的效果.结果 根据主诉疼...  相似文献   

4.
自控镇痛防治前列腺电切汽化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汽化术(TUVP)术后镇痛以及防治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70例行TUVP患者,随机分为PCEA组(n=35)和传统间断肌注镇痛(CAT)组(n=35).PCEA组患者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CAT组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分别记录两组病例术后镇痛效果及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 视觉模拟评分(VAS)、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率、持续冲洗时间及留置尿管时间PCEA组均少于CAT组.结论 PCEA可有效防治TUVP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减少膀胱痉挛引起的出血,优于传统间断肌内注射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传统法和改良法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临产妇按传统法和改良法术后镇痛分为2组,Ⅰ组采用传统法,穿刺间隙为L3-4;Ⅱ组采用改良法,穿刺点为L1-2间隙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cm,L3-4间隙腰麻。术后镇痛观察和比较项目: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PCA的按压次数;患者总体评分:优、良、一般、差;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时间分别为术后6、12、24、48h。结果腰硬联合麻醉传统的单点法和改良的双点法术后患音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Ⅱ组满意率高于Ⅰ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改良法术后PCEA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术后总体满意率高,可以作为临床PCEA的一种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60例开胸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PCEA组患者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CIA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都是开胸手术后较为有效的镇痛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排痰功能的恢复,其中,PCEA镇痛效果更好,因而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开胸术电烫肋间神经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烫肋间神经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开胸手术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电烫肋间神经镇痛组(A组)及自控静脉镇痛泵组(B组)各30例。A组在关胸之际将切121上、下肋间神经及放置引流管的肋间神经根部,用电刀电烫4s,或重复烫4s;B组用芬太尼0.8mg+吗啡20mg+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通过静脉(BD针)持续泵入。分别观察镇痛评分(VAS)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4~72h观察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尿潴留、出汗多等副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烫肋间神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作用持久、经济实用、无副作用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吗啡布比卡因对前列腺术后镇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啡、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前列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1例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以吗啡、布比卡因进行PCEA治疗,取一般情况与PCEA组类似的24例前列腺患者后行常规镇痛,术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间接评估镇痛,记录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结果:PCEA组术后VAS评分及控制膀胱痉挛的发生明显优于常规镇痛组。结论:吗啡、布比卡因通过PCEA技术用于前列腺术后镇痛、效果确切、简单方便、用药量小、副作用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即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采用肌肉注射、静注镇痛药。术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记录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镇痛组术后(VAS)评分及控制膀胱痉挛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前列腺术后镇痛,效果确切、简单方便、用药量小、副作用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肋间神经阻滞的基础上,比较氯诺昔康与吗啡用于开胸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35例,术前均行肋间神经阻滞,术后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给予患者自控镇痛:M组给予吗啡0.5 mg·mL-1 氟哌利多0.02 mg·mL-1,L组给予氯诺昔康0.32 mg·mL-1 氟哌利多0.02 mg·mL-1.镇痛效果评价采用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L组明显少于M组.结论:在术前肋间神经阻滞的基础上,通过PCA系统静脉输注氯诺昔康,也能提供开胸手术后满意的镇痛治疗,疗效与吗啡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y-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期间和术后过程的随访,研究PCEA时间与术后膀胱出血量的关系,以改善PCEA的质量。方法:择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46例,其中3例不符合纳入标准被剔除。ASAⅠ~Ⅱ级,年龄(64.5±7.6)岁。L2-3腰-硬联合麻醉,术毕PCEA为5ml/h,配方为: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1ug/ml-托烷司琼5mg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250ml。全部患者按PCEA时间分成两组,A组(n=20):PCEA时间为50h;B组(n=23):PCEA时间为100h。研究视觉模拟评分(VAS)、膀胱冲洗量、持续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持续冲洗期间,B组在术后第3天起的冲洗量比A组大幅减少,均值分别为2.7、4.1(P〈0.01),两组患者至术后第4天盐水用量分别为1.5、2.8(P〈0.01)。B组持续冲洗时间为(121.1±30.2)h较A组的(145.3±42.1)h有所缩短(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9.7±1.6)d和(9.1±1.4)d(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EA期间第3天开始A组的VAS有一定程度反弹,而B组镇痛良好,显示不同时间的镇痛存在差异(P〈0.01)。结论:与常规50h镇痛相比,镇痛时间延长至96h以上,更能显著减少冲洗后期出血量,缩短膀胱冲洗时间,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提高恢复质量和患者对PCEA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腔多模式镇痛对妇科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吗啡5mg+罗哌卡因125mg+氟哌利多2.5mg),术毕时连接PCEA泵;B组:采用吗啡硬膜外腔镇痛,术毕时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18h后硬膜外再追加吗啡2mg,拔出硬膜外导管;C组:采用吗啡单次硬膜外腔镇痛术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术毕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后拔出硬膜外导管,18h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8h后重复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观察记录3组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3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方式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均分为0.2%罗哌卡因组(Ⅰ组)、0.15%罗哌卡因组(Ⅱ组)和0.125%罗哌卡因组(Ⅲ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速率2mL·h-1。比较3组术后PCEA的效果。结果:术后6、12、24、36、45h视觉模拟评分,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Bromage评分,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3组不良反应比较显示,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表明Ⅱ组既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又无明显的运动神经阻滞,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0.15%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王娟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9-19,40
目的比较吗啡与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吗啡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联合腰麻,术后经硬膜外导管分别给予吗啡或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h的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瘙痒等。结果吗啡组与舒芬太尼组患者镇痛效果和镇静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小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和较小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氯胺酮、吗啡超前镇痛对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45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K、M组硬膜外腔分别注入2%利多卡因5mL、2%利多卡因5mL+氯胺酮30mg、2%利多卡因5mL+吗啡1mg。术毕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药物为0.2%罗哌卡因5mL/h。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天晨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首次按压止痛泵的时间、按压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M两组PCEA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按压次数、止痛剂总消耗量明显减少;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K组。三组患者的NE、E、在术毕第1天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1、2天时K、M组NE、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K、M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氯胺酮、吗啡硬膜外腔超前镇痛能提高患者自控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产前检查适于阴道分娩、接受分娩镇痛初产妇60例,ASA玉~Ⅱ级,单胎足月妊娠,随机分为两组(n=30):静脉瑞芬太尼自控组(A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组(B组)。 A组瑞芬太尼以生理盐水稀释到50μg/ml,开始时以0.15μg/kg剂量给予,逐步以0.15μg/kg的剂量增加,每15min调整输注速度,锁定时间为2min,瑞芬太尼以2ml/min的速度通过PCA泵维持。B组以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负荷量10ml,当VAS≥20mm时,自控给药4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连续监测呼吸循环状况,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脐静脉血气分析及母体和新生儿副作用。结果产妇在30~240min分娩期间,VAS评分为无明显差异;分娩方式和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妇分娩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及胎儿娩出后1min、5min、10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gt;0.05)。镇痛后1h和第二产程结束时A组产妇血氧饱和度较B组降低(P&lt;0.05),产妇镇静评定A组较B组安静率更高,而B组产妇头晕率更高(P&lt;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给药都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分娩镇痛,但静脉给予瑞芬太尼产妇镇静深度更高,血氧下降较硬膜外镇痛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巩文怡  唐鸣 《中国医药》2014,(4):532-534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血中炎性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帕瑞昔布+曲马多镇痛组(P+T组)、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观察3组患者术后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测定3组麻醉前、切皮后5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24 ~ 48 h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10比值.结果 3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L-6/IL-10比值在麻醉前、切皮后5 min、手术结束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PCEA组IL-6/IL-10为(4.1±3.0),P+T组为(7.8±4.5),PCIA组为(10.9±8.6),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帕瑞昔布+曲马多镇痛、PCEA、PCIA 3种镇痛方式中,PCEA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炎性因子平衡的影响最小,最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其次为帕瑞昔布+曲马多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氯胺酮、吗啡超前镇痛对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K、M组硬膜外腔分别注入2%利多卡因5ml、2%利多卡因5ml+氯胺酮30mg、2%利多卡因5ml+吗啡1mg。术毕自控硬腺外镇痛(PCEA),药物为0.2%罗哌卡因5ml/h。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天晨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首次按压止泵的时间、按压次数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结果 K、M两组PCEA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按压次数、止痛剂总消耗量明显减少;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K组。三组患者的NE、E、在术毕第1天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1、2天时K、M组NE、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K、M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吗啡硬膜外腔超前镇痛能减轻全子宫切除手术后儿茶酚胺的增高反应,提高患者自控镇痛效果,氯胺酮没有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用于超前镇痛优于吗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