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组(研究组)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血清FSH及E2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用于临床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不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桂香  方少英  彭泉 《江西医药》2014,(12):1483-148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和其各自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具有子宫次全切除术指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恢复和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的血清中E2、P、FSH以及LH的含量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术前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年的血清中E2和P 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同术前进行对比,其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血清中E2和P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1年和2年,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的E2和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FSH和LH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维持患者的卵巢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子宫全切除,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与改良式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改良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影响较小,优于传统式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患者卵巢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子宫全切除手术,观察组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观察术后患者卵巢功能与性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促性腺激素(6.52±1.13) mIU/L,黄体生成素(7.62±2.01)mIU/L;对照组术后促性腺激素(8.65±2.67)mIU/L,黄体生成素(9.43±2.89)mIU/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9、2.057,均P<0.05)。观察组术后性功能各维度评分:性欲(133.47±26.29)分,性唤起(131.03±22.19)分,性高潮(139.93±26.79)分,性心理(136.27±31.05)分,性行为异常症状(136.24±33.22)分,射精时间(141.29±33.71)分,均高于对照组( t=2.778、2.691、2.550、1.988、1.979、3.496,均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影响较小,因此应建议子宫肌瘤患者尽量保留子宫,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征与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所致失血性贫血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阴式子宫全切除术35例(观察组),开腹子宫全切除术3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镇痛、术后发热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组,无中转开腹,未见邻近脏器损伤,无大出血及肿块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发热率低等优点,对子宫肌瘤及体积需≤孕4个月大小,盆腔无严重粘连者,是有效的子宫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子宫肌瘤剔除组(59例)、子宫全切组(21例)和子宫次全切组(20例),分别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全切术和子宫次全切术。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卵巢功能。结果子宫肌瘤剔除组患者术后1个月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分别与子宫全切组及子宫次全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子宫全切术和子宫次全切术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使用子宫动脉阻断技术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均无生育要求,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使用子宫动脉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随访患者3个月,比较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高温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FSH、LH及抑制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使用子宫动脉阻断技术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且手术对卵巢功能无明显的影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影响。方法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4个月后、8个月后的FSH水平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可大大减少子宫肌瘤体积,且不会影响正常的卵巢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彭爱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76-17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全切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行手术子宫全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对照组实施单纯的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感染及术后严重疼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其中观察组术后性交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相对于单纯阴式子宫全切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对卵巢血流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年龄≤46岁的未绝经子宫肌瘤患者69例,分成2组:A组,共38例,〈40岁;B组,共31例≥40岁。分别在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观察卵巢血流的变化,测定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观察卵巢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3月、6月的卵巢血流RI及PI值明显较术前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FSH、LH、E2、P均在同一水平(P〈0.05);术后6月B组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可影响术后患者血流及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在临床中应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1.
张文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56-157
目的 探讨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诊断为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钳夹法,观察组实施扭转法,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并统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扭转法治疗脱入阴道内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娟辉 《中国医药》2013,8(10):1438-1439
目的观察妇科再造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单独应用米非司酮,25mg/d;观察组在米非司酮上的基础上加用妇科再造胶囊,6粒/次,2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测定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孕酮、雌二醇,B型超声测量用药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三维径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孕酮、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6.9±1.0)nmol/L比(19.6±3.2)nmol/L,(1644-10)pmol/L比(355±40)pmol/L;对照组:(9.4±2.2)nmol/L比(19.5±3.2)nmol/L,(175±13)pmol/L比(324±43)pmol/L;均P〈0.05],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观察组:(112±36)cm^3比(152±46)cm^3,(37±7)cm^3比(60±17)cm^3;对照组:(125±33)cm^3比(153±44)cm^3,(43±10)cm^3比(58±17)cm^3;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孕酮、雌二醇水平及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妇科再造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较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开腹子宫切除术(TA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疗效较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107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1(行子宫肌瘤剥除术)22例、观察组2(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保留双附件)67例,观察组3(行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18例,比较各组研究对象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1术前、术后8周及术后24周性激素FSH、LH、E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2术后8周FSH、LH、E2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周FSH、LH、E2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FSH、LH出现升高,E2出现下降;观察组3术后8周FSH、LH、E2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周FSH、LH、E2与术前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FSH、LH出现升高,E2出现下降;三组术后一年内出现围绝经症状比例分别为9.1%、23.9%、83.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观察组3最高。结论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功能影响不同,临床应根据患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美芳 《黑龙江医药》2013,(6):1117-1119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与手术处理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对手术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妇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1)合并浆膜下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多发性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均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t=4.514,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7.264, P0.05),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16.754,P〈0.01;x2=15.274, P〈0.01)。结论:根据不同子宫肌瘤类型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有利于产妇康复及子宫肌瘤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全切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60例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为子宫全切组,6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为肌瘤剔除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同时随访1年调查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结果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子宫全切组(P〈0.05)。术前两组FSH、E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肌瘤剔除组FSH及E2水平均低于子宫全切组(P〈0.05),肌瘤剔除组术后FSH及E2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肌瘤剔除组术后1年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子宫全切组(43.3%)(P〈0.01)。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减少围绝经期症状发生,保留子宫,维持患者正常卵巢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王朝鹏 《北方药学》2014,(3):105-10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行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妇科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瘤体积缩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保永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39-374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期镇痛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96例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麻醉加用帕瑞昔布钠的超前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采用视觉模拟(VAS)进行镇痛评分,测定血皮质醇、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h、12h、24h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t=2.9149、5.3566、2.9609,均P〈0.05)。两组术后1月观察组血皮质醇、IR、CRP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t=11.3863、12.6154、7.0101,均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期镇痛可以明显减轻子宫肌瘤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钱丹  朱好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68-169,17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1、2年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患者的肌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1年后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2年后两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好。不仅损伤小、恢复快,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月经改善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