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2),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18)。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相当,可良好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胰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4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胰腺术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术后应用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术后空腹血糖〉8.3mmol/L的患者死亡率、术后胰漏、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O%、23.7%、9.7%、15.1%)显著高于术后空腹血糖≤8.3mmol/L的患者(2.7%、11.9%、4.0%、6.6%)(P=0.037、P=0.002、P=0.020、P=0.005)。术后空腹血糖≤6.1mmol/L的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出血的发生率(6.2%、8.6%)显著高于术后空腹血糖6.1-8.3mmol/L的患者(0.7%、1.4%)(P=0.023、P=0.011)。术后空腹血糖≤6.1mmol/L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情况显著增加(7.4%比0.7%,P=0.009)。结论通过术后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普通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平稳控制血糖,实现围手术期预定目标下的血糖管理。胰腺手术围手术期的目标血糖定为6.1~8.3mmol/L是安全合理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张敬伟 《现代保健》2011,(19):21-22
目的探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58例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采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诺和灵30R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降糖疗效。方法选择35例内科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先采用连续静脉输注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48h,然后分为两组:不能进食患者胰岛素采用基础-校正治疗方案,可进食患者采用基础-餐前追加-校正治疗方案。血糖控制在5.0-8.0mmol/L。结果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前患者的24h平均血糖为(12.8±5.3)mmol/L,使用上述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的24h平均血糖为(7.2±0.5)mmol/L(P〈0.01)。结论以甘精胰岛素为基础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NPH)使HbAlc达到7%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64例服用1种或2种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8%)中随机加用一次甘精胰岛素或NPH,治疗12周后,使空腹血糖(FBG)达到≤5.6mmol/L,观察指标为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血糖发生率和达到HbAlc≤7%,并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夜间低血糖的患者百分数。结果试验结束时甘精胰岛素组和NPH组的空腹血糖和HbAlc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HbAlc≤7%,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低血糖方面,甘精胰岛素组明显优于NPH组(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NPH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可使血糖达标并且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NP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长秀霖)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顺应性。方法在行大中型手术的T2DM患者中随机挑选三组,每组各20例,A组使用诺和锐+长秀霖,B组使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R)+精蛋白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N),C组使用胰岛素泵(优泌林R5例,诺和锐15例),所有患者均监测餐前、餐后2h及睡前血糖,部分患者加测凌晨0~3点血糖,并在手术过程中监测血糖。结果三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可使血糖达到控制目标,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达到伤口愈合。A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0%,患者满意率为95%;B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0%,患者满意率为70%;C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患者满意率为100%。结论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使用安全方便,患者的顺应性好,将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郭榕  张玉敏 《现代医院》2010,10(6):74-75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34例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病人,根据围手术期空腹血糖控制程度不同分为两组,A组69例,术前、术中血糖控制为7.1~11.1mmol/L,术后血糖≤7.0mmol/L。B组65例,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为4.0~7.0mmol/L,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4例全部痊愈出院。两组未发现明显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者。围手术期A组发生较为严重低血糖反应1例,冠心病发作2例,共3例。B组发生上述并发症分别为7例和5例,共12例。两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感染7例,皮肤伤口2~3期愈合9例,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术前、术中应保持轻度高血糖,术后血糖为中等或偏低水平,对降低较严重低血糖反应和冠心病发作并发症率有一定意义。早期加强抗炎等综合治疗对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8.
房欣美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6-2858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2种方案治疗血糖显著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混合治疗组(混合组,n=24)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预混组,n=24)。混合组每天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每晚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早晚餐前分别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每2周调整药物剂量,以FBG小于6.1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2组的FBG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但混合组下降幅度大于预混组。混合组发生低血糖事件:前6周共5例(20.8%),后6周共2例(8.3%);预混组:前6周共9例(37.5%),后6周共8倒(33.3%)。预混组的胰岛素总用量大于混合组(P〈0.01)。结论对于血糖显著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或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均能较好控制FBG、糖化血红蛋白,但基础胰岛素+格列美脲较预混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更佳,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预混人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治疗高血糖状态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空腹血糖〉15mmol/L,餐后2h血糖〉2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等量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A、B两组,A组以诺和灵30R早晚餐前30min分2次皮下注射,B组以诺和灵R早中晚餐前30min分3次皮下注射,少数患者睡前加用小剂量的中效胰岛素1次。胰岛素的剂量根据患者的血糖调整。主要监测患者早中晚餐前30min、餐后2h、睡前共7次血糖,每2~3d监测血糖。结果组A和组B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达到相同血糖控制水平所需要的治疗天数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混人胰岛素治疗天数长,易发生低血糖,而短效胰岛素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所需要的治疗天数短,低血糖发生少,适合高血糖状态下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或格列吡嗪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的疗效及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成瑞格列奈组(瑞格列奈+甘精胰岛素,n=23)和格列吡嗪组(格列吡嗪+甘精胰岛素,n=22)。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餐前和餐后的末梢血糖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瑞格列奈(1mg,3次/d)联合甘精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HbA1c和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较格列吡嗪(5mg,1次/d)联合组更好。  相似文献   

11.
周群  徐晓红  赵进  贾仲琦 《中国保健》2009,(19):845-84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已经使用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共43例以往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了本研究,其中39.5%的病例以往使用一种口服降糖药,60.5%的病例以往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未达标,现停用其他降糖药口服,改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并口服瑞格列奈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3w后收集数据。结果: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显著降低,空腹血糖由(10.46&#177;1.83)mmol/L降至(6.0&#177;1.5)mmol/L;餐后2h血糖由(16.2&#177;8.5)mmol/L下降至(9.46&#177;2.47)mmol/L,血糖达标率由0%上升至76.7%,上述指标前后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1例病人在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占全部病例的2.32%。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治疗达标率.同时低血糖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2.
陈优民 《现代保健》2009,(35):52-53
目的总结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以减少和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骨折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37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糖尿病诊断按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1)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2)餐后或1d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血糖≥11.1mmol/L(氧化酶法)。本组均属2型糖尿病,术前均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目标值(空腹血糖在6~8mmol/L,餐后2h血糖在8~11mmol/L)。其中: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26例,均为择期手术,钢板螺丝钉内固定34例,髓内固定3例。结果本组糖尿病骨折患者中,术前发生低血糖1例;切口一期愈合33例,二期愈合4例(包括切口感染2例);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对于糖尿病骨折需要手术的患者,严格全程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正确处理骨折、积极预防切口不愈合和切口感染以及正确合理地加强术后营养和护理,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胰岛素建立大鼠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方法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20)和模型组(n=40),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SD大鼠6周后用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30mg/Kg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其随机分成持续高糖组(n=20)和血糖波动组(n=20)。血糖波动组大鼠每日2次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诱导血糖波动,从而建立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模型。观察大鼠“三多一少”症状,血糖变化情况。结果(1)血糖波动组和持续组的“三多一少”症状明显。(2)血糖波动组的SDBG,LAGE明显高于正常组[(8.56±0.49)mmol/LVS(0.69±0.05)mmol/L,(23.15±2.51)mmol/LVS(2.14±0.52)mmol/L]及持续组[(8.56±0.49)mmol/LV8(3.25±0.26)mmol/L,(23.15±2.51)retool/Lvs(9.45±2.46)mmol/L],持续组的MBG(24.66±3.32)mmol/L高于正常组(6.10±0.75)mmol/L及波动组(18.16±8.91)mmol/L。(3)持续组和波动组的24h尿蛋白均较普通组明显增加[(100.38±7.99)mg,/24hVS(18.13±1.41)mg/24h,(123.71±11.23)mg/24h VS(18.13±1.41)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波动组较持续组增加[(123.71±11.23)mg/24hVS(100.38±7.99)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每日皮下注射两次胰岛素的方法能成功制作出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模型,并可作为研究血糖波动及其并发症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应用单纯口服降糖药物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成本-效果。方法将8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口服降糖药物、B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同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疗效较A组明显,B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在治疗过程中停用甘精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有19例,A组仅有2例。两组的平均每人费用及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更明显,且成本-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1Asp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BHI30)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64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8mmol/L〈空腹血糖〈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8%)分为A、B两组,A组予B1Asp30(诺和锐30),B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进行治疗。用动态血糖检测仪(CGMS)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计算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水平(MP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以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作为反映血糖波动指数。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后,A组空腹、早晚餐后、睡前血糖及HbAlc下降幅度均优于B组(P〈0.01或P〈0.05),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SDBG、MPG、MAGE、FPG—CV、MODD均低于B组(P〈0.05);同时A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与BHI30相比,B1Asp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更有利于血糖稳定。  相似文献   

16.
邵芬  李晓行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546-154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中控制血糖的疗效。方法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组20例及传统的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组22例,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胰岛素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CSⅡ组与MS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均能达标,且两组血糖值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CSⅡ组平均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明显低于MSⅡ组(P=0.003);CSⅡ组每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MSⅡ组(P=0.00);CSⅡ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CSⅡ组切口感染率低于MSII组。结论CSⅡ与MSⅡ相比,明显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能平稳、迅速控制血糖、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杜琳  艾隽 《现代保健》2011,(28):49-50
目的探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将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转换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与转换前相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平均血糖(MBG)、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P〈0.05)。低血糖由8次降至2次。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血糖下降,增加血糖的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4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胰腺术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术后应用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术后空腹血糖>8.3 mmol/L的患者死亡率、术后胰漏、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0%、23.7%、9.7%、15.1%)显著高于术后空腹血糖≤8.3 mmol/L的患者(2.7%、11.9%、4.0%、6.6%)(P;0.037、P=0.002、P=0.020、P=0.005).术后空腹血糖≤6.1 mmol/L的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出血的发生率(6.2%、8.6%)显著高于术后空腹血糖6.1~8.3 mmol/L的患者(0.7%、1.4%)(P=0.023、P=0.011).术后空腹血糖≤6.1 mmol/L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情况显著增加(7.4%比0.7%,P=0.009).结论 通过术后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普通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平稳控制血糖,实现围手术期预定目标下的血糖管理.胰腺手术围手术期的目标血糖定为6.1~8.3 mmol/L是安全合理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预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115例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在4.4mmol/L~6.1mmol/L;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10.0mmol/L-11.1mmol/L。观察两组患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腹腔感染、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3例。对照组发生1例。结论: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减少术后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共有280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及应用磺酰脲类促泌剂(n=280)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其中部分病人改用预混胰岛素,血糖仍控制不佳、安全性不好或生活质量受影响,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12周后,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简称联合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2.2+0.8)%,空腹血糖下降(2.8+1.1)mmol/L餐后血糖下降(3.2+1.5)mmol/L(P值均为0.0000)。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