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群是由不同分化阶段的白血病细胞组成,其中最原始的细胞为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LSC)。虽然LSC所占比例极少,但仅其具有维持白血病细胞克隆的作用。AML的恶性转化发生在干细胞水平。这种发生恶性转化的干细胞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决定了白血病细胞克隆的分化特点,从而形成不同亚型的AML。LSC与正常遣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有许多相似之处,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有限的分化潜能,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LSC具有某些特殊的细胞表面标志,如CD90^-,CD117^-,CD123^ 。与正常的HSC相比,肿瘤抑制性蛋白-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和干扰素调节因子1在LSC中高表达。与相对分化的白血病细胞相比,LSC主要处于G0期,其对常规化疗药物无效,因此LSC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虽然LSC具有耐药的特点,但经合适的刺激如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的处理,LSC比正常HSC更易于凋亡。本将近年来对LSC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为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探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迄今大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都无法治愈,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20%~30%,大部分患者是由于疾病复发所致.目前认为化疗仅能杀伤白血病原始细胞,而对白血病干细胞无效.因此这可能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不断有新的白血病干细胞(LSCs)表型被确定,从而将LSC同正常造血干细胞区分开来,并研发出针对LSC表型的单克隆抗体.现就近几年LSCs表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造血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白血病的干/祖细胞有Ph染色体标志,含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治疗,如马利兰或羟基脲可使多数CML患者得到血液学缓解,在经历约3~5年的慢性期后,患者最终进入加速期和急变期而死亡。近年来在治疗CML方面已取得新的进展,一致的看法是,同种骨髓移植是治愈CML的唯一方法,如施行于慢性期,约30%~70%的患者可获得长期无病生存,这些患者可能已被治愈。然而由于患者年龄限制或得不到HLA匹配的供者,实际能从此受益的患者很少(可能不到20%)。干扰…  相似文献   

4.
近来的研究表明,造成白血病发生与发展、难治与复发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着一群白血病干细胞(LSC)。关于LSC的特征和分子调控机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LSC的存在已被公认,其为正常造血干/祖细胞转化而形成的,但其形成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对AML LSC信号转导调控和临床靶向治疗相关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检测c-MPL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探讨c-MPL表达与CD34、CD38的相关性,以确定c-MPL在白血病干细胞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初诊AML患者的c-MPL和CD34、CD38阳性细胞比例;比较患者c-MPL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的差别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患者的c-MPL表达水平与CD34、CD38各部分细胞分群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ML患者骨髓细胞中c-MP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MPL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AML1-ETO融合基因、化疗后缓解情况无关;c-MPL在M2和M5分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34阳性AML患者组的c-MP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34阴性AML患者组(P<0.01)。AML患者c-MPL在CD34+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D34-细胞(P<0.001);AML患者中c-MPL在CD34+CD38+和CD34+CD38-两群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c-MPL和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0,P=0.042)。结论:c-MPL在AML患者中高表达,且与CD34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c-MPL表达于白血病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MLLSC)的水平,分析AML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含量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之间的关联。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细胞,分别测定初诊AML、ALL和缓解AML、ALL及对照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中AMLLSC(CD34^+ CD38-CD123^+)表型阳性细胞的含量及AML患儿缓解后MRD水平。结果表明:初诊AML、ALL及对照组患儿骨髓MNC中AML LSC或AML LSC相同表型细胞的中位含量分别为166(14-1459)细肜10万细胞、7(0—560)细肜10万细胞和0(0—6)细胞10万细胞,未缓解AML患儿骨髓MNC中AML LSC的中住含量为36(5—224)细胞/10万细胞,缓解AML、ALL患儿骨髓MNC中AML LSC或AML LSC相同表型细胞的中位含量分别为6(0—41)细肜10万细胞和10(0~105)细胞/10万细胞,缓解期AML患儿AML LSC含量与同期MRD水平呈负相关(r=-0.466,P=0.006)。结论:初诊AML患儿骨髓细胞中存在AMLLSC,缓解后AMLLSC含量明显减少,维持一个较低水平;在初诊ALL患儿骨髓细胞中也存在AMLLSC(CD34^+ CD38-CD123^+)相同表型细胞,缓解后AML LSC相同表型细胞含量没有明显变化;AML患儿缓解后AML LSC含量与MRD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研究进展韩永胜综述郭秀枝审校干细胞白血病(StemCelLeukemia,SCL)基因最早发现于DU528细胞株中,是具有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的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其功能与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白血病的发生有关,SCL...  相似文献   

8.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由一系列不能分化成熟为功能性髓系终末细胞的异常细胞大量聚积而引起的克隆性疾病。1997年Bonnet和Dickl从AML细胞中分离出的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LSC),是维持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的一类细胞亚群,虽然LSC在白血病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却是白血病发生的根源。如何有效地清除LSC,已成为目前白血病治疗中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WT1基因高表达是否发生在白血病干细胞(LSC)阶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AML患者CD34~+ CD38~- CD12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检测其总WT1、+17AA、+KTS异构体的表达,计算出WT1(+/+)、wT1(+/-)、WT1(-/+)、WT1(-/-)四种异构体的比例,并与来源于正常人和AML患者骨髓的CD34~+ CD38~- CD123~-干细胞比较;同时分析AML患者LSC WT1表达水平与缓解率、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AML患者骨髓CD34~+CD38~-CD123~+细胞WT1相对表达水平最高(0.034±0.034),AML患者骨髓CD34~+CD38~-CD123~-细胞群表达次之,来源于正常人的骨髓CD34~+ CD38~- CD123~- 细胞表达最低,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群细胞中均以+17AA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TS异构体比例在正常干细胞中最高,为0.57±0.04,在AML患者CD34~+ CD38~- CD123~- 细胞群中所占比例最低,为0.50±0.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细胞群中四种异构体的表达比例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WT1(+/+)为主,WT1(-/-)最少.CD34~+ CD38~- CD123~+ LSC中WT1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FAB分型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但AML患者WT1高表达组原始细胞群CD34~+ 细胞比例明显高于WT1低表达组(P<0.01).WT1高表达组患者CR率为21.1%,低表达组CR率为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1例患者跟踪随访118(3-290)d,WT1 mRNA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7[95%可信区间(CI)45-108]d,较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158(95% CI 100-21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结论 AML患者WT1高表达发生于LSC阶段,其异构体比例与正常干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阶段WT1高表达常导致患者缓解率低、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白血病(stem cell leukemia,SCL)基因是具有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结构的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其功能与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及T细胞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SCL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生长活性及干细胞因子(SCF)表达水平,探讨MSCs在CM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骨髓液行MSCs体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4代MSCs提取总RNA,逆转录,real-time PCR法检测SC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期CML患者骨髓MSCs生长活性较健康人无明显差别;实验组MSCs表达SCF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 CML患者骨髓MSCs异常表达SCF参与CML发病,对其检测有指导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关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的测定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含量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目的:通过测定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含量,研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含量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水平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白血病患儿113例次。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及单细胞悬液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单个核细胞染色、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分析及根据初诊免疫表型获得白血病相关表型,并采用该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进行单抗组合和流式细胞术测定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初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和非肿瘤对照组(P均〈0.017),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含量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P〈0.017)。②对33例次缓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和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结果提示,①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也存在于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中,且当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获完全缓解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含量却没有下降,但非肿瘤对照组标本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的含量极微。②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骨髓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和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严重致死性疾病,其复发或耐药的根源在于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存在,故清除LSCs成为治疗AML的关键。近年来发现一些免疫表型在LSCs上特异表达或者高表达,而在正常造血干细胞(HSCs)上不表达或者低表达,这就为特异杀伤LSCs提供了靶点,因此,研究LSCs的免疫表型,有助于识别并杀伤LSCs,从而为彻底治愈白血病提供可能。本文针对近年来LSCs免疫表型在AML治疗及其预后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a secon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CT) can be used as salvag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ing leukemia after SCT, most of these patients have a poor outcome. We tried clinical vaccination using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 (DCs) pulsed with leukemic lysates to treat relapsing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after autologous SCT. To generate DCs, CD14+ cells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products were cultured in AIM-V in the presence of GM-CSF and IL-4. Adding TNF-alpha on day 6 induced maturation of the DCs, which were harvested on day 8 or 9. The DCs were incubated with tumor lysate and KLH for 2 hr at 37 degrees C. After certifying the absence of microorganisms and endotoxins, the patients received four DC vaccinations at two- to three-week intervals. Two patients received four DC vaccinations with means of 7.8 x 10(6) and 9 x 10(6) DCs at two- to three-week intervals. The DC vaccinations were well tolerated with no apparent side effects. After the vaccinations, the patients showed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with positive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skin reaction and increasing autologous T cells stimulatory capacity to the DCs; however, the BM blast percentage of the patients did not improv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Cs are a feasible cellular therapy for relapsing AML after autologous S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经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输注治疗后体内的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方法选择50名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其未缓解的骨髓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分离部分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以自身白血病冻融抗原共培养激活扩增DC-CIK。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0~60 d输注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每例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7×109,同时给予IL-2(20 WU皮下注射,1次/d,连续10 d)皮下注射。动态观察患者接受DC-CIK细胞输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体内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并与既往接受自体外周血移植但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52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0名患者DC-CIK输注后患者体内CD8+、CD16+、CD56+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输注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组同一随访时间段CD3+、CD4+、CD8+、CD16+、CD56+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未采用DC-CIK治疗组(P<0.01)。结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输注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肿瘤杀伤性T细胞水平,有助于清除移植后微小残留病,改善患者无病生存率(PFS)。  相似文献   

16.
小鼠造血干细胞表型及其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纯化标记方面还是生物功能方面,造血干细胞都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以极低比例存在于小鼠骨髓中,这给其分离纯化及功能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利用细胞表型和功能染料,通过免疫磁珠和流式细胞术可分离纯化骨髓和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40年来,已有很多表面免疫表型确定可以富集小鼠造血干细胞,并且不断有新的免疫表型被发现,CD34-c-Kit+Sca-1+lineage marker-(CD34-LSK)是最常用的小鼠造血干细胞表型。本文就小鼠造血干细胞表型及分离纯化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方法观察309例AML病例,分析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早期死亡(ED)、CR率、总体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RFS)、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等,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白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FAB分型中M4/M5比例偏高(P0.05)。EVI1阳性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主要为预后较差的11q23(MLL基因阳性)、inv(3)/t(3;3)、-7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而一些预后较好的核型如t(15;17)、t(8;21)、inv(16)发生率较低。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CR率明显低于EVI1基因阴性者(54.3%∶74.1%)(P0.05)。allo-HSCT可明显提高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OS(P0.05)。结论 EVI1基因阳性AML白细胞数高,生存期短,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背景: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实体瘤,儿童肿瘤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其与发育的关系紧密。而悬浮法是一种有效并可靠的获得肿瘤干细胞的方法。 目的:采用悬浮法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获得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克隆球,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 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获得具有克隆性增生的肿瘤球,免疫荧光鉴定克隆球细胞是否具有干细胞特性;通过荧光素酶标记SK-N-SH神经母细胞瘤,将所得克隆球与普通培养肿瘤细胞种植在裸鼠背部,活体成像监测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增殖特性。 结果与结论:悬浮培养法可将SK-N-SH神经母细胞瘤培养成克隆球,将无血清培养的克隆球免疫荧光检测分子生物学标记,显示强阳性表达,将其种植于裸鼠背部皮下显示其具有较强增殖与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提示悬浮法培养的 SK-N-SH神经母细胞瘤克隆球,分子生物学标记巢蛋白 Nestin强表达,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神经元管蛋白(Tuj-1)弱表达,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在裸鼠体内具有较强的增殖性与转移侵袭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双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科2003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另外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4个月行第2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42例患者均造血功能重建。其中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无病生存13例(65%),复发7例(35%)。单次自体移植无病生存10例(45.5%),复发12例(54.5%)。结论双次自体移植较单次自体移植复发率低,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以作为没有找到合适供者或经费困难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1(FN1)、肿瘤转移抑制基因2(NME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在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FMSCs)、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AMSCs)、F6、SGC及白血病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寻找肿瘤和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分别提取FMSCs、AMSCs、F6、SGC及白血病细胞的总RNA,逆转录cDNA,以cDNA为模板用PCR和实时PCR技术分别测定FN1、NME2、TIMP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AMSCs组FN1、NME2、TIMP3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FMSCs、F6、SGC组(P<0.001);F6细胞以及白血病细胞中未能检出TIMP3基因的表达。结论FN1、NME2、TIMP3基因的下调以及TIMP3基因的缺如,可能是FMSCs突变为F6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之一;TIMP3基因的下调可能是肿瘤细胞的一种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