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获得成功,5例穿刺失败,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术后不需严格卧床,患者依从性好,创伤小,容易止血,并发症少的优点,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80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9例获得成功,11例穿刺失败。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术后不须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的优点,操作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3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获得成功,2例穿刺失败,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操作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T2型桡动脉止血器应用于心脏介入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贵州医药》2012,36(6):575-576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路径行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造影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桡动脉止血方法,由于传统采用普通无菌纱布覆盖及弹力绷带缠绕加压包扎不能直接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缺少逐渐松解减压的过程,包扎时间长,影响肢端血液回流等缺点,易引起术肢肿胀及感觉异常等不适.我科对经桡动脉路径行心脏介入治疗及造影病人术后采用T2型桡动脉止血器,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冠脉介入患者无法完成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66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操作过程和临床资料,对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失败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660例患者中,发生动脉并发症13例(1.97%),经桡动脉路径无法完成的患者39例(5.91%)。经桡动脉路径失败的原因包括无法进一步引导导管进入升主动脉,导管长度不足,桡动脉穿刺失败。经多因素分析,年龄大于75岁,以往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身高矮小是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于75岁,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身材矮小是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失败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适'-3的选择患者和术前风险评估是提高经桡动脉路径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的穿刺路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穿刺路径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对照组(36例)经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与舒适度相关各指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PCI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较经股动脉途径穿刺要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08月至今经尺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5~75岁。所有患者Allen试验均阳性,经双侧桡动脉穿刺,导丝不能顺利通过,部分患者遂行桡动脉造影显示桡动脉迂曲或狭窄,尺动脉直径及走形正常。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右手臂自然伸直与躯体成30~45°夹角,手臂自然平伸外展置于手臂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CAG对准确判断冠脉病变程度、范围以决定治疗策略具有决定作用。既往CAG常规选择径路为股动脉,随着1989年Campeau[1]率先应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以来,因其有损伤小、恢复快、周围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无需卧床等优势,近年来不  相似文献   

9.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人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 15例心肌梗死、39例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6例风湿性心脏病共 6 0例 ,其中男 41例、女 19例 ,平均年龄 ( 5 6± 13)岁 ,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行 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16 0例全部造影成功。采用 6 F导管者 31例 ,5 F者 2 9例。左侧桡动脉入路 46例 ,右侧 1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由股动脉入路 1例。 1例左侧入路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后桡动脉严重痉挛改由股动脉入路完成。 2 0例同时完成了左胸廓内动脉造影。 2并发症 9例。 1例手术过程出现肘部血肿 ,2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 ( 3.4% ) ,6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 10 .2 % )。桡动脉并发症女性 5例 ,高于男性 3例 ( P<0 .0 5 )。 6 F导管组 6例 ,高于 5 F导管组 2例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血管超声显示为桡动脉内血栓形成、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弱等。结论 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痛苦小 ,易止血 ,同时易于行胸廓内动脉造影等优点 ,特别适应于股动脉狭窄及不能持续平卧的患者 ,是股动脉的很好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治疗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13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有病变的84例,单支病变36例,两支病变24例,三支病变24例,其中介入治疗64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和穿刺相关的死亡。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TCA导丝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入径异常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常规指引导丝通过桡动脉失败的26例患者,更换PTCA导丝指导通过痉挛、狭窄、高度扭曲或发育细小的桡动脉至锁骨下动脉,造影导管沿PTCA导丝前行锁骨下动脉,然后交换为泥鳅导丝,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如果导丝通过后造影导管推进困难,则改为股动脉入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38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行桡动脉和(或)上肢动脉造影48例(3.5%),进一步尝试泥鳅导丝推进成功22例,失败26例(1.9%);26例中桡动脉近心段端、肱动脉远心端严重扭曲14例(其中合并桡动脉痉挛9例),单纯桡动脉严重痉挛或狭窄7例,桡动脉环3例,桡动脉发育细小2例。在PTCA导丝导引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造影25例,1例桡动脉环病例,PTCA导丝通过后造影导管不能通过改为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25例中单纯冠状动脉造影13例,PCI病例12例。介入操作完成后复查上肢血管造影,局部血管内膜不光滑4例,局部造影剂外渗2例。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动异常时,使用PTCA导丝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7月45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成功率为93.36%(422/452),男性成功率95.68%(310/324)。女性成功率87.50%(112/128)。30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失败病人改行经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总的冠脉造影成功率为100%.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未出现血管迷走反应及死亡病例。结果: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有近似的成功率,但它可显著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结论:桡动脉穿刺技术和有效处理桡动脉痉挛是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的关键。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冠脉造影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熊宁  王强  周美灵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66-246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34例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结果126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94.0%;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8.9%。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患者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住院时间短,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娅  李玉芳  宋春丽  董巍  赵刚  郧立杰 《河北医药》2012,34(15):2352-2352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的"金标准"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包括选择动脉入路和完成血管显影,其成败关键在于动脉入路的选择.自首次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后[2],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以其安全性、有效性、便捷性在介入途径中占主导.但桡动脉相对细小、易痉挛等特点成为经桡动脉介入一大障碍[3],选择合适穿刺器械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本文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穿刺器械CORDIS及TERUMO穿刺套在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介入入路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皮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经皮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4例患者经桡动脉成功穿刺,穿刺成功率为98.50%;379例患者桡动脉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4.75%。其中成功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55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迷走反射1例,穿刺位置小血肿2例,桡动脉痉挛20例,桡动脉搏动发生减弱4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75%。结论皮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仲罕婷  左燕  张曙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57-1058
我院2004年8月~2006年8月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PCI)40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8月~2006年8月行PCI共404例,其中经桡动脉路径224例,经股动脉路径180例。经桡动脉路径224例中,男155例,年龄39~83岁,女69例,年龄44~73岁;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CAG)7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146例。经股动脉路径180例中,男102例,年龄44~72岁,女78例,年龄42~82岁;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G)57例,PTCA CS123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24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患者均首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CAG),成功232例,失败者改为经股动脉途径造影,总成功率为100%。造影成功者中对154例患者行PCI,成功置入支架268枚。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TRI)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必要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1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患者387例观察其成功率。结果经桡动脉完成冠脉造影376例,成功率97.2%,经桡动脉完成介入治疗192例,成功率100%。发生桡动脉痉挛29例,短阵室速25例,室颤3例,急性支架内血栓2例,肘窝血肿1例,全部处理成功。结论县级医院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广为普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需卧床、患者痛苦小和局部并发症少,确诊率高,恢复快等优点。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共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8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6月期间189例冠状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XEMEX和YM-RAO-1229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桡动脉止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收集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64例采用XEMEX桡动脉止血器,64例采用YM-RAO-1229桡动脉止血器.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麻木、疼痛、桡动脉闭塞等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能在短时间内止血,两组患者在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肿胀、麻木及疼痛等并发症方面,XEMEX 组患者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两种桡动脉止血器均能达到止血目的,但在病人的舒适度方面,YM-RAO- 1229桡动脉止血器优于XEMEX止血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