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令生 《河北医药》2001,23(2):94-9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探讨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应用体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对60例AMI患者进行入院后第一次心电图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测定,并与5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1)AMI患者入院后第一次心电图的QTd、QTc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2)死亡组QTd、QTcd均明显长于生存组(P<0.01)。(3)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长非心律失常组(P<0.01)。(4)心衰组QTd、QTcd亦明显长于非心衰组(P<0.01)。结论:AMI患者QTd、QTcd明显延长,提示AMI患者心肌存在明显电不稳定和复极的不同步性。其不失为AMI发生心脏事件和猝死简单而实用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 (QTd)及JT间期离散度 (JTd)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我们将64例施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分为2组 :再通组42例 ,未通组22例。测定和计算溶栓前及溶栓后2、8、24、48小时和1周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d及JTd并比较它们的变化。结果 :溶栓前再通组与未通组QTd、JTd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5)。溶栓后 ,再通组与未通组各对应时间相比 ,有显著差异 (P<0 01)。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QTd、JTd明显缩短 ,QTd、JT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在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动态演变过程。方法 取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本科收住的确诊急性心肌梗塞病人31例,取入院后1小时内ECG同发病后2周、4周ECG分组对QT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院后1小时QTd同发病后2周QT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后1小时QTd同发病后4周QT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QTd在急性心梗4周后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我们测量228例门诊体检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的QTd ,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正常参照。1临床资料228例门诊体检者 ,平均年龄 (41±12)岁 ,男性122例 ,女性106例 ,均无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X线胸片、体表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2测量方法应用日本产NEC3320K型心电图机 ,十二导联同步记录 ,纸速50mm/s,QT间期测量从QRS波开始到T波回到基线 ,除外T波终点不清的导联 ,如U波存在 ,以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的交点为终点 ,每一导联连续3个心博 ,取平均值 ,最长QT间期 (QT…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价值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030001)薛树仁孝义市兑镇医院李润连李有俊盂县人民医院阎志平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差值即QT间期离散度,它是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同步的简易指标〔1〕,可用于预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160例QT间期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冠心病病人QT间期的变异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本文选择160例冠心病病人与150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老年人,描记常规心电图进行QT间期离散度(QTd)的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QT间期离散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关系。方法 130例CHF患者,依据有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分为两组,即高危组和心力衰竭组,正常对照组120例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心脏疾病,一次性测定QTd,选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从不同导联中最大QT间期减去最小QT间期即为QTd,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 QTd高危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高危组与心力衰竭组比较,P〈0.05;心力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QTd≥65ms者81例中,有6例发生猝死(7.4%),而QTd〈65ms者49例中仅有1例发生猝死(2.0%),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 CHF患者QTd的延长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陈叶芳  叶萍  孙彩琴 《江苏医药》2003,29(10):795-796
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指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由心室复极化不一致所引起,是临床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乃至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本回顾性分析1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急性期QTd变化,对比分析AMI不同部位、不同治疗方案及效果对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测量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QT间期离散度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测量QT间期的离散度(QTd),并与18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前QTd及用心率校正的QTd(QTcd)与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而治疗结束后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 QTd及QTcd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前后明显增高,在治疗结束后恢复正常,QTd及QTcd对于反应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心肌损伤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并发心血管损害是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 ,也是当前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QT离散度 (QTd)与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 ,心肌肥厚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重视。现观察一组 2型糖尿病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与QTd。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近 5年来 ,我院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用心电图测出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QTd及QTcd显著大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QTd及QTcd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r=0.59,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每日160mg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周前后两组患者体表心电图QTd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QTd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QTd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可使冠心病患者QTd降低,提示有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与100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检测其常规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并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组的QTd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大,分别为(35.33±17.69)ms和(15.63±12.71)ms(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的缺血、变性、坏死、纤维化等病理变化,导致心室肌复极不均匀,在心电图的不同导联上表现为QT间期的变异程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SLE患者Q-Td表现.方法 对38例SLE患者及本院38例健康职工行Q-Td测量,组间均数行t检验.结果 病例组均数(48.76±9.79)ms,对照组均数(44.15±9.08)ms,t检验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心室复极不一致程度较严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常规测量SLE患者的Q-Td.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冠状动脉血管病学对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的12导联同步防电图,分别测量和计算QT间期及QTd和矫正后的QTd(QTcd),分别按冠状动脉狭窄累及的血管支数,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部位,以及与正常对照组(无冠脉狭窄)进行比较,结果:(1)冠脉造影显示有冠脉狭窄的60例患,其QTd及QTcd均比无冠脉狭窄大(P<0.05),而单支,双支,3支及3支以上血管狭窄患的QTd及QTcd依次明显延长(P<0.05),(2)冠心病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QTd及QTcd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之间无差异。(3)心肌梗死不同部位之间,其QTd及QTcd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QTd及QTcd明显延长,且QTd及QTcd的延长,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范围有关,而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无关,冠脉血管狭窄累及的血管数越多,心肌缺血及损伤程度越重,其QTd及QTcd延长越明显,QTd及QTcd是评价冠心病患心肌缺血及损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文会  袁如玉 《天津医药》1997,25(9):540-542
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首次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其对AMI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表明: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的QTd显著延长于VT,Vf及非猝死者(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长于下壁心肌梗死组(P〈0.01),认为QTd可作为早期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