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 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对手术并发症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 1周眼压较术前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 12个月,眼压控制良好;术后 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3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0例(30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低于21 mm Hg为90.00%;对照组眼压低于21mm Hg为68.18%(P〈0.05)。结论: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再次抗青光眼术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19例(19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为(16.6±3.4)mmHg,用药种类平均为(0.8±0.5)种,眼压控制成功率达84.62%(16眼),可见Ⅰ、Ⅱ型的功能性滤泡.视力维持不变.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发症少,是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患者再次手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28例(35只眼)高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40 mm Hg,1 mm Hg=0.133 k Pa)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严密观察前房、眼压、视力、滤过泡等。结果 31只眼(88.6%)眼压21 mm Hg,3只眼术后应用1~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 Hg维持观察、应用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 Hg,2个月后再次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术后浅前房低眼压3只眼,2周前房加深,眼压正常;术后第1天35眼均形成前房,无Ⅲ级浅前房;6~12个月随诊31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所有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26眼(74.3%)视力提高2行以上;出院视力在0.1以上28只眼;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术中规范仔细操作,术中缓慢放液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较常发生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及后期的滤过口疤痕化致滤道堵塞,从而使眼压复升,防止继续损害视功能的发生。方法我科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即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可调节缝线)配合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急救、心理护理、滤过泡护理、眼球按摩等护理技术,治疗护理原发性青光眼。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手术前后眼压比较说明复合小梁手术对患者远期的眼压控制得更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及视力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大大减少了术后早期与滤过过强相关的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粘弹剂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5例经充分降压后眼压仍很难降至正常的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粘弹剂,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眼压控制在10~21 mm Hg,4例需要加用药物控制.术中、术后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粘弹剂可以保证手术效果,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专病一体化护理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正确用药、眼球按摩、眼压监测、按时复查等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01);护理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P 0.05)。结论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围术期应用专病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眼压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改善青光眼患者眼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眼压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随访6个月、1年时,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为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及心理、症状及视功能、社会活动、身体功能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控制眼压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更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视功能与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前精细化护理在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住于我院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干预的难治性青光眼病例8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超前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眼压值及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光眼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36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7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浅前房发生率、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功能性过滤泡形成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所有患者眼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86.49%)高于对照组(44.44%),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1.89%)高于对照组(66.67%),并发症发生率(13.51%)低于对照组(4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减少患者浅前房发生率,降低眼压,提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和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63眼)和观察组(60例,66眼)。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周,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降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 :总结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 2 84例、 35 5眼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 38例、 42眼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结分析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结果 :采用加压包扎、散瞳、抗炎、脱水保守治疗 ,71 43%患者的前房可以恢复。结论 :术后严密观察术眼滤过泡、前房、眼压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掌握正确的加压包扎方法和拆线的时机 ,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65例(7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资料,总结围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手术均在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顺利,术后经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均康复出院。术后有20眼出现并发症,其中浅前房10眼(13.2%),眼压复升5眼(6.6%),前房出血4眼(5.3%),脉络膜脱离1眼(1.3%)。经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护理,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3个月,眼压(13.82±6.44) mmHg,较术前(32.40±10.44)mmHg 明显下降,无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结论]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并发症护理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汪德海  范峰  曾峰 《临床医学》2013,(11):30-31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北市人民医院眼科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2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以及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24例(对照组)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眼压、切口渗漏、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眼压、切口渗漏、滤过泡等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是治疗PACG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5-FU)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通过对58例70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全身护理与眼部护理,控制眼压,眼部清洁消毒。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前房情况,局部用药与眼球按摩以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有效控制眼压。出院指导与随访给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结果:本组58例70眼经有效的护理,均顺利实施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而持久的并发症,术后恢复理想,平均随访23个月,64眼维持功能性滤过泡,占91.43%,62眼眼压〈21mmHg。眼压控制有效率为88.57%,大部分患者能坚持较长期的随访复查。结论:对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与青光眼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康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参考组确诊后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确诊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视力提高率高于参考组,视力恶化率低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眼压低于手术前和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视野改善率高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视力和视野,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62例(29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包括加强术前心理护理、用药指导,术后加强术眼的观察和护理,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认为加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17例应用药物眼压不能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获得了明显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2.79 kPa者11眼,占64.7%,局部用药可控制者6只眼,占35.3%。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总结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58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术,并实施全身及眼科护理;对照组采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 实验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联合手术及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是一种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有效的方法,而良好的综合护理,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故是可行和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28例患者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水平。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并且无不良反应产生,差异显著(P<0.05)。青光眼病症病发急,应实施有效的早期预防治疗,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满意,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