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的分析及逆转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制高血压(EH)及逆转左心室肥厚(LVH)的临床治疗药物,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EH并LVH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观察组每日口服1次缬沙坦80mg进行治疗,对照组每日口服1次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和分析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血压、超声心动图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治疗EH并LVH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的改善患者血压和具有逆转LVH的作用,安全性和耐用性均好,可作为治疗EH并LVH患者的临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83例患者口服坎地沙坦8mg,1次/d,治疗8周,用动态血压仪记录坎地沙坦治疗EH患者的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坎地沙坦可使24h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坎地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160例EH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1次/d,治疗l2周后监测治疗前、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变化,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IVSd、LVPWTd、LVDd、LVMI)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缬沙坦有良好降压效果,并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及非LVH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动态监测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质量指标(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左心室肥厚者的血压变异性增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大可引起左室明显肥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利肽(BNP)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并观察拉西地平治疗对LVH和BNP水平的影响。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LVH)和无左室肥厚组(NLVH),给予拉西地平治疗6个月,观察血清BNP水平和LVHI治疗前后及组间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拉西地平治疗前,LVH组和NLVH组血清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并LVH组高于NLVH组(P<0.01);治疗后LVH组LVMI、血清BNP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NLVH组治疗后仅LVMI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BNP水平与BNP和LVMI均呈正相关(r=0.31,P<0.05,r=0.45,P<0.01)。结论拉西地平不仅可以平稳降低血压,还可逆转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氟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78例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晨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mg晨服,1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心肌肥厚状况、不良反应及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6例有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值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25例心肌肥厚患者的相应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头痛、面红或轻微干咳,患者均能耐受。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提高降压疗效,且可以明显逆转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药物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非药物组),分析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压变异系数.结果:LVH组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与非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与非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dSBP、nSBP、24h DBP、dDBP、nDBP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在高血压治疗中,不仅要进行血压水平控制,也要注重通过选择有效的药物调节血压昼夜节律,达到逆转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从而降低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EH伴有LVH病人106例随机分为A组(伊贝沙坦80mg/d,36例)、B组(依那普利10mg/d,35例)和C组(伊贝沙坦150mg/d,加依那普利10mg/d,35例)。治疗3周时若血压≥160/95mmHg,则伊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剂量分别增加1倍。总疗程共6个月,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监测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指标,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①三组均能显著降低LVMI(P<0.0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三组治疗前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依那普利均能逆转EH病人LVH,联合用药疗效更为显著,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EH伴LVH患者62例,均予替米沙坦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E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患者SBP、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VSH、LVPWT、LVDd、LVM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且对EH伴LVH有逆转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以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0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厄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每周随访1次,治疗12周,监测治疗前及治疗中24 h动态血压水平及肾功能指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厄贝沙坦治疗后,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血及尿β2-MG明显减少(P<0.01)。经厄贝沙坦治疗后左心室重量(left ventricular hypertraphy,LVMI)明显下降(P<0.01)。结论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平稳降压效果,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LVH有逆转作用,且对其肾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伴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就诊的EH伴LVH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压、心率、心室结构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DBP、S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VST、LVPWT、LVMI及NT-proBNP、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EH伴LVH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并观察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2级以上合并LVH患者65例作为LVH组,选取同期原发性高血压2级以上左心室正常者6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坎地沙坦(8~16mg,1次/d)治疗12周,应用超声心动图(UCG)、24h动态心电图及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标[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等)]、窦性心率震荡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血压值的变化。结果 LVH组与对照组相比,TO升高,T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TO值降低,TS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VST、LVPW、LVMI降低,E/A升高,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D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心室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LVH患者HRT现象减弱更为明显,提示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坎地沙坦可有效降压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压、心肌肥厚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压及心肌肥厚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肥厚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高血压LVH组40例,高血压无LVH组60例,对照组正常血压者50例。予动态血压监测仪24 h连续记录,统计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结果高血压LVH组与高血压无LV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24h各时间段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高血压无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血压变异性比较,除白昼收缩压变异性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故高血压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LVH及各种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98例EH患者(EH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质量指数,观察两组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及不同高血压级别、左心室肥厚(LVH)情况对BNP水平的影响.结果 EH组BNP水平为(161.03±20.1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16±9.13)ng/L(t=6.664,P<0.01);在EH组中,1、2、3级高血压患者的BNP水平分别为(149.54±22.82)、(152.52±25.16)、(163.54±29.93)ng/L,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8、1.622、1.225,均P>0.05);EH伴LVH患者BNP水平(189.71 4±41.13)ng/L明显高于EH无伴LVH者(122.24 ±18.1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7,P<0.01).结论 EH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VH密切相关;BNP水平检测可作为EH患者伴LVH的一项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人选标准纳入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100例,采用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分散片,每次80~160mg,1次/d。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每次25~50mg,3次/d。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并监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降低血压,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观察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治疗组2%,对照组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均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左心室肥厚发生逆转,而缬沙坦不良反应发生少而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及左室肥厚(LVH)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病人口服缬沙坦80mg,每天1次,疗程4周。用动态血压仪记录EH病人的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病人的左室肥厚改善情况。结果 缬沙坦可使血压24h平稳下降,且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 缬沙坦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对EH病人的LVH也有较好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奥美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压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影响。方法 EH患者65例随机分成A组(奥美沙坦20mg)33例,B组(奥美沙坦40mg)32例,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ABPM)、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两组EH患者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组较A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IS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B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可有效降压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存在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谢梦  王远方  徐敏  涂清源  王梅 《贵州医药》2004,28(7):593-595
目的对比研究依拉普利与厄贝沙坦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92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厄贝沙坦150nlg·d-1)46例,B组(依拉普利5-10mg·d-1与厄贝沙坦75mg·d-1)46例,于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测定血压(BP)、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Ⅳ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和A/E峰值。结果两组治疗后BP、IVST、LVPWT、LVDd、LVMI及A/E峰值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B组各指标降低更明显,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拉普利、厄贝沙坦均能逆转LVH,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二者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分别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将68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组(观察组)、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组(对照组),6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尿mAl、BUN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中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盐酸贝那普利,较之联合氢氯噻嗪对于降低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