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38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8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用相同的西药治疗,同时观察2组带状疱疹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5.5%,治疗组无一例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有6例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好,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赵宇 《中国实用医药》2015,(13):181-182
目的 观察内服外敷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疱疹病毒治疗、营养神经、对症止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外用止疱散及内服疱疹饮,2周后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及1个月后是否留有疱疹后神经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1个月后治疗组留有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占总数的10%。对照组留有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占总数的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服外敷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提高了疗效,减少了疱疹后神经痛的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莹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3):69-7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流行性腮腺炎患者64例,治疗组32例,除一般抗病毒治疗外,应用金黄膏外敷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32例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优于常规治疗方法,缩短了疗程,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2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少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标本兼治,在提高疗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中医治疗组(对照A组)及西医治疗组(对照B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CT显示3组组内变化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孔凡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49-25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4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97.5%;对照组分别为40%、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黄雪萍 《中国药业》2006,15(7):58-5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病毒治疗。结果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6.3 d,对照组为8.1 d(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洁 《中国药房》2010,(28):2643-264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泛昔洛韦颗粒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5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9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泛昔洛韦颗粒,对照组仅给予泛昔洛韦颗粒。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后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组有效率(92.41%)高于对照组(79.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治疗组(12.52%)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对照组出现2例胃肠道不适,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泛昔洛韦颗粒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泛昔洛韦颗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内服清热除湿止痛汤,对照组52例口服萘福泮胶囊,5mg/次,1~2次/d;阿昔洛韦片0.4/次,4次/d,连用7d;维生素B1片20mg/次,3次/d;甲钴胺胶囊0.5mg/次,3次/d,共20d;中、老年患者早期加用醋酸泼尼松片15mg/次,2次/d,共7d;水疱未破溃时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2~3次/d;水疱破溃、渗出、糜烂者用0.1%依沙丫啶溶液湿敷4~5次/d,待创面干燥后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为80.77%。两组疗效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内服清热除湿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84眼)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42眼),选用血管扩张剂、抗凝剂、降血压、降血脂及碘剂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42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为早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辨证施治。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5.24%、90.48%,对照组分别为14.29%、69.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眼底出血吸收率治疗组为90.48%,对照组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应用自制中药方剂结合西医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7%,对照组为77.2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1~4d,平均2.4d;对照组2~7d,平均4.7d。2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对来我院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综合治疗效果和早搏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治愈率为66.6%,总有效率为8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动态心电图早搏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率为64.2%,总有效率为7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单葵  李桂明 《中国药房》2007,18(15):1176-1177
目的:观察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其中,治疗组外用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涂抹,3次.d-1;对照组涂抹5%布洛芬乳膏,3次.d-1,疗程均为2wk。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疗效显著优于5%布洛芬乳膏。  相似文献   

14.
邓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05-3506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联合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皮损典型、水疱明显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只采用泛昔洛韦治疗;B组25例,采用泛昔洛韦联合梅花针治疗.结果:B组痊愈率比A组高12%(P<0.01),差异有显著性;B组水疱干涸时间和完全结痂时问均优于A组、继发皮肤感染率比A组低16%、平均住院天数比A组少5天(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泛昔洛韦联合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可以缩短水疱结痂及痂皮脱落的时间,降低继发皮肤感染率,缩短病程,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15.
张锦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669-67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3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80例宫颈糜烂患者为治疗组;以2010年3月以前的150例宫颈糜烂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配合中药外敷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方法。手术结束后3个月复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75.56%,对比组总治愈率58.6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9.44%,对比组总有效率95.33%,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糜烂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吴红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07-609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理疗的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配合理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次/d,10d为1个疗程,对患者治疗2个疗程和5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率为34.57%,总有效率为95.06%,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率为25.93%,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间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5个疗程后,治愈率为86.42%,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5个疗程后治愈率为49.38%,总有效率为90.12%,两组间的治愈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以认为用温针灸配合理疗的方法来治疗肩周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半导体激光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7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给予口服泛昔洛韦片、静脉滴注胸腺肽、肌注 VitB12,外用黄连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77例除给予对照组相同药物外,同时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皮损处,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记录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8.
陆继宏  蒋袁磊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29-263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将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共101例,随机分成3组,中西医结合治疗A组34例,西医治疗B组34例,中医治疗C组33例。3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原因、发病部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B组采用西药治疗:青霉素800万U静滴日1次,利百素凝胶外搽患处,日3次。5天为1疗程。C组采用通脉活血方加减。A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方案为B、C治疗方法的叠加。3组皆用TDP灯照射患处30分钟,日2次。结果:A组治愈率82.35%,总有效率100%;B组治愈率58.82%,总有效率78.24%;C组治愈率54.55%,总有效率87.88%。A组与C组总有效率相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总有效率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抗结核红枣冲剂治疗各型结核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将114例各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纯中药抗结核红枣冲剂结合随症辨证施治治疗;对照组用对氨柳酸纳等治疗各型结核病,两组均为2个疗程,1个疗程3个月,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75.86%,总有效率99.99%;对照组治愈率66.0%,总有效率89.28%,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纯中药抗结核红枣冲剂结合随症辨证施治治疗各型结核得到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结合西医疗法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7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1.43%,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治愈率43.33%,总有效率76.6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较好,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