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手术矫正中鼻隔治疗AR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AR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了解鼻腔变异情况后分成2组,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前筛开放术和(或)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随访,根据常年性AR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03例AR患者手术后短期(3个月)有效率为94.1%(97/103例),长期(13年)有效率为89.3%(92/103例)。结论:对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AR患者,手术矫正中隔,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并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鼻中隔偏曲并AR患者分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常规组30例和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手术组30例,比较治疗6月后2组疗效。结果治疗6月后,手术组治疗显效率63.3%及总有效率93.3%分别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6.7%、70.0%(P〈0.05),无效率6.7%则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0.0%(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能够显著缓解和消除AR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操作简单,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是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间我院10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予手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短期总的有效率为95.98%,1年后总的有效率为86.27%.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欠佳的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同时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麻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本院收治的10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并随访一年,判定102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02例患者中,显效79例(77.5%),有效23例(22.5%);患者术后一个月总有效率为100%,随访一年,总有效率为80%。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明显,且手术简单易操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改善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为实验组,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5%和10.0%,且实验组明显并发症均少。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的症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为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A组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选取36例不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C组,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术加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1个月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100%、B组:18.8%、C组:100%,各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6个月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5%、B组:全部复发、C组88.9%,A、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A、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0%、C组:69.4%,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C组。结论予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有较好疗效。变应性鼻炎发病与鼻中隔偏曲有关,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等离子低温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双下鼻甲肥大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随访1年。按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兰州)标准,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76.7%(46/60),有效18.3%(11/60),无效5%(3/60),总有效率95%。治疗后各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彭亚  李湘胜  李琴  柳浩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20-2321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在伴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术后定期进行鼻腔清理及换药。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及1年时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8%(59/65)、84.6%(5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2%(45/65)、60.0%(3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1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3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均治愈。77例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下鼻甲肥大患者61例治愈,9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4.0%。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术野清晰,使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操作精确,矫正完全,从而避免了术中发生穿孔及黏膜受损,使鼻腔生理功能的恢复得到促进,并维持了鼻中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56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鼾症患者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对其中20例同时伴有咽部狭窄的患者在手术后行UPPP术(悬壅垂腭咽成形术)。结果单纯鼻中隔矫正手术:无咽部狭窄组及伴咽部狭窄组对鼾声响度和呼吸暂停指数的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1.43%;伴咽部狭窄组分别为80%和50%。咽部狭窄的患者联合UPPP术:二者近期的有效率均为100%。结论鼾症患者在有鼻中隔偏曲阻塞时应该进行手术矫正,伴有咽部狭窄者还可以联合UPPP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56例维吾尔族慢性骨髓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住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骨科,56例维吾尔族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分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中49例(87.5%)治愈,5例复发,2例失访.结论 采用分期方法治疗维吾尔族慢性骨髓炎患者,安全有效,术后恢复良好,是治疗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51例)和nCPAP组(57例),所有患儿均常规使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0 mg/kg,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成功率、使用NIPPV和nCPAP时间、主要并发症及其预后结局。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5 min Apgar评分、RDS分级、产前是否使用激素及生后使用PS 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治疗成功45例,治疗成功率88.24%,nCPAP组治疗成功41例,治疗成功率71.93% (P<0.05)。NIPPV组治疗后2 h、12 h 的pH、PaCO2、PaO2比nCPAP组改善更明显(P<0.05)。NIPPV组与nCPAP组治疗时患儿平均使用NIPPV和nCPAP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早产儿RDS效果优于nCPA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0例SAP的临床资料、治疗措施和效果。结果:40例中非手术综合治疗56例(40%),胆源性胰腺炎和非手术治疗24小时后无明显好转或虽有好转以后又加重或并发感染行手术84例(60%)。全组治愈132例(94.3%),死亡8例(5.7%)。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死亡率分别为3.6%(2/56)和7.1%(6/84)。结论:SAP应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早期宜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主要适用于腹腔多量积液、腹内高压、有胆管梗阻的胆源性胰腺炎和并发胰周或腹腔感染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PY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效果.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5月-2002年5月采用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等部位的各种类型血管瘤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随访6个月~6年.治愈27例(48.2%),基本治愈20例(35.7%),好转6例(10.7%),无效3例(5.4%);17例出现发热反应,对症处理后体温均降至正常;12例出现厌食,1~2 d后症状消失,局部破溃15例,过敏性休克1例,经抢救治愈,未出现肺炎样变及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结论 PYM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方法 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小.治愈后无瘢痕,在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PY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效果.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5月-2002年5月采用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等部位的各种类型血管瘤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随访6个月~6年.治愈27例(48.2%),基本治愈20例(35.7%),好转6例(10.7%),无效3例(5.4%);17例出现发热反应,对症处理后体温均降至正常;12例出现厌食,1~2 d后症状消失,局部破溃15例,过敏性休克1例,经抢救治愈,未出现肺炎样变及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结论 PYM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方法 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小.治愈后无瘢痕,在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PY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效果.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5月-2002年5月采用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等部位的各种类型血管瘤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随访6个月~6年.治愈27例(48.2%),基本治愈20例(35.7%),好转6例(10.7%),无效3例(5.4%);17例出现发热反应,对症处理后体温均降至正常;12例出现厌食,1~2 d后症状消失,局部破溃15例,过敏性休克1例,经抢救治愈,未出现肺炎样变及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结论 PYM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方法 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小.治愈后无瘢痕,在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掌握上海市用药基本状况,并比较其与美国药品零售价格水平。方法 统计分析2001年上海市医院用药资料,选取占购药金额的36.7%、列前23位的药品与美国同期药品零售价格进行比较。结果 2001年上海市用药种数为1057种,总金额为1426965 197元,以抗感染、心血管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用药为多,占用药金额的56.46%。列前23位的药品中,以汇率计算,价格高于美国的有3种,其余的较美国低;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价格高于上海的有5种,其余的较上海低。总体价格比较,以汇率计算上海药品价格为美国的30%;而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上海药品价格约为美国的1.1—1.5倍,结论 上海市的医院用药结构总体与文献报道一致,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PY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效果.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5月-2002年5月采用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等部位的各种类型血管瘤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随访6个月~6年.治愈27例(48.2%),基本治愈20例(35.7%),好转6例(10.7%),无效3例(5.4%);17例出现发热反应,对症处理后体温均降至正常;12例出现厌食,1~2 d后症状消失,局部破溃15例,过敏性休克1例,经抢救治愈,未出现肺炎样变及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结论 PYM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方法 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小.治愈后无瘢痕,在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PY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效果.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5月-2002年5月采用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等部位的各种类型血管瘤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随访6个月~6年.治愈27例(48.2%),基本治愈20例(35.7%),好转6例(10.7%),无效3例(5.4%);17例出现发热反应,对症处理后体温均降至正常;12例出现厌食,1~2 d后症状消失,局部破溃15例,过敏性休克1例,经抢救治愈,未出现肺炎样变及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结论 PYM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方法 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小.治愈后无瘢痕,在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