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颅底凹陷症的CT表现及径线测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原发性颅底凹陷症的CT表现及径线测量巩若箴周存升吕京光柳澄颅底凹陷症是枕大孔区常见的先天性骨畸形。自1987年开始,我们应用CT对该症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病理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0~68岁,出现症状的平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量对比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正常人群颈髓延髓角的大小,探讨颈髓延髓角对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明确诊断并手术的颅底凹陷症患者63例,以及同期行M RI检查显示无颅颈结合部病变者40例,测量并比较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术后及对照组颈髓延髓角的大小。结果63例颅底凹陷症中有42例行术前及术后M RI检查,21例仅行术前M RI检查,63例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平均颈髓延髓角为(138.0±11.2)°,42例术后平均颈髓延髓角为(156.3±8.7),40例正常对照组明确平均颈髓延髓角为(154.9±7.7)°,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颈髓延髓角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及术后患者, P <0.05,术后患者颈髓延髓角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颈髓延髓角可以作为诊断颅底凹陷症及术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底凹陷症患者延髓颈髓角MRI测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颅底凹陷症患的临床资料及测量延髓颈髓角的大小,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延髓颈髓角之间的差异.结果 33例颅底凹陷症中有明确颅颈结合部症状者23例,其中7例合并脊髓空洞,无颅颈结合部症状者10例为偶然发现,其中1例合并脊髓空洞.有症状组延髓颈髓角(平均135.3°)小于无症状组(平均146.7°),P<0.05.结论 延髓颈髓角可以作为评价颅底凹陷症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摄取1张标准的颅颈交界疾患的X线片,对颅底凹陷症的早期诊断和扁平颅底等病变至关重要。而常规摄影常因位置不正,X线中心难于统一,加之影像放大率差异等因素,致使X线影像缺乏统一标准,给医师测量有关径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对颅颈交界进行体层摄影,提供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颅底凹陷症和寰枕融合畸形是枕大孔区常见的两种畸形,CT能直观显示二者骨结构的改变,较常规X线检查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为了判断寰椎及枕髁的发育程度,颅底凹陷是否存在,我们设计并测量了有关径线。1材料和方法随机抽取200例无颈、延髓症状的正常人,男106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并测量了100例正常人寰枕高度、枕大孔有效正中矢状径、斜枕角、斜齿角及斜坡高度指数五项指标,其正常值分别为:39±2.9mm;35.9±2.6mm;131±4.2°;140±9.9°;2.8±2.6mm。并与40例颅底凹陷症病人及28例寰枕融和畸形病人诸径线比较,讨论了各径线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MRA与DS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3D TOF 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经手术治疗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用1.5T超导MR系统3D TOF法作MRA检查,其中31例经DSA检查。MRA显示动脉瘤煌部位、大小、形态、动脉瘤颈以及体与载瘤血管的关系并与DS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6例共36个动脉瘤,MRA检查发现33个,敏感性91.7%,大小2 ̄27mm。MRA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DSA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CT血管成像(CTA)显示颅底凹陷症患者椎动脉V3段变异及颈动脉袢中线移位的发生率,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外科术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本文病例组颅底凹陷症患者28例,观察椎动脉及颈内动脉情况;对照组纳入150例无头颈交界畸形的患者,评价无头颈交界畸形人群中相应血管的情况。结果病例组永存第一体节间椎动脉(PFIA)的发生率是17.9%(5/28),椎动脉开窗畸形(FEN)的发生率是3.6%(1/28),小脑下后动脉颅外异常起源(PICA)的发生率是7.1%(2/28),椎动脉颅外段变异总发生率是28.6%;高骑跨椎动脉(HRVA)的发生率是35.7%(10/28);颈动脉袢中线移位的发生率10.7%(3/28)。对照组FEN、PICA、PFIA的发生率分别是0%(0/150)、0.6%(1/150)、2.7%(4/150),椎动脉颅外段变异总发生率是3.3%,HRVA的发生率为11.3%(17/150),未见颈动脉袢中线移位的情况。结论颅底凹陷症患者中颈部血管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建议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常规行颈部CTA检查,以明确相应血管情况,从而规避术中血管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枕大孔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68例枕大孔畸形的传统X线平片及CT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单纯寰枕融合畸形8例,X线平片显示寰枕融合者5例。X线平片测量均误诊为颅底凹陷症。单纯颅底凹陷症29例,X线平片及CT测量均做出正确诊断。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者31例,X线平片显示寰椎融合19例,CT均显示融合。CT、X线平片测量均符合颅底凹陷症。20例行脑池造影CT扫描,全部病例均示枕大池狭小,18例延脑后部显示小脑扁桃体迹,其中延脑与小脑扁桃体间蛛网膜下腔狭窄者6例,消失者12例,小脑扁桃体疝入椎管内者17例,颈髓有小脑扁桃体压迹者14例。结论:传统X线平片可显示枕大孔畸形的部分骨性特征,CT能显示枕大孔畸形的骨及软组织改变,可对枕大孔畸形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对经手术证实的20例脑动脉瘤的MRA和IA-DSA的影像进行了对照分析研究,经MRA检出19例(95%)动脉瘤,10mm以下的动脉瘤9例,最小的为4mm,与DSA检出率(19/20)相仿。MRA的定位符合率为84%,低于DSA(95%)。13/19例(68%)在MRA图象上能显示动脉瘤的瘤颈。作者认为MRA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的血管影像方法,可作为脑动脉瘤高危病例的筛选检查,随着MRA技术的进一步完善,MRA有望在神经外科领域替代部分侵入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