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做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SPSS 17.0统计分析,5年耐药率变化用χ2检验。结果 共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73株,主要分离痰液标本,占58.9%,其次是尿液和伤口分泌物,分别占11.0%和8.2%;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29.3%、23.1%和9.4%。5年间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敏感率依次为94.3%、86.9%和75.6%。在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抗菌药物中,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高,治疗难度大。临床应以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防止菌株产生耐药和流行。同时,临床医生对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患者经验用药可首选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情况,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ⅠC.PCR法扩增Ⅰ型整合子特异的整合酶基因和sul 1基因。结果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5株(16.7%)表现为对复方磺胺甲噁唑高MIC,5株菌的Ⅰ型整合酶基因(intI1)和sul 1基因扩增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高度耐药性可能与Ⅰ型整合子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3.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及耐药性特点。方法:1997年7月-2000年6月从临床送检标本分离11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诱导型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114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病例中,肺部感染为58.77%,泌尿系感染为25.44%。该菌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几乎为100%,但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SMZ/TMP、环丙沙星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基因型与耐药模式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美国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作体外耐药监测。分离菌株的基因分型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技术。结果12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有54株(44.3%)分离自ICU病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性,但是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耐药率相对较低。该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63.9%(78/122),对左氧氟沙星为16.4%(20/122),对米诺环素为1.6%(2/12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有高度的基因多样性。结论与PFGE方法相比ERIC-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基因分型方法。临床应加强合理利用抗生素管理,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机会致病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致病菌.该菌耐药性强,几乎对临床使用的抗生素都有耐药,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固有耐药。对部分抗生素甚至高度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和一些消毒剂表现出的抗性与其外膜渗透屏障、外排系统、各种酶类及靶位的迅速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采用 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K-B)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 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90.2%;该菌对米诺环素最敏感,耐药率为3.6%,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2.2%和13.4%。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6.8%。结论应加强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骆军  魏衍超  林红燕 《中国药房》2006,17(11):839-841
目的:分析我院4年来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谱的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析2001年7月~2005年6月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数据结果输入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98株,鲍曼不动杆菌28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09株。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低于30%的有头孢他定、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对其它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超过50%;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有复方新诺明和氧氟沙星。结论:非发酵菌在我院耐药率高,常表现为多重耐药,监测非发酵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性变化,对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及药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永雄  肖礼民  罗利剑 《中国药师》2010,13(12):1787-1789
目的:明确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及药敏学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确诊的140例ICU内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4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402株,其中G-菌295株(73.38%),G^+菌59株(14.68%),真菌48株(11.94%)。排在前5位的G^-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离所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0%;鲍曼不动杆菌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5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磺胺甲嗯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6%和34.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70%。59株G^+菌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严重,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VA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G^-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VA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种类、病原菌的构成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美国DADE公司的MicroScan-4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的鉴定卡和药敏卡,对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各种标本按细菌检验常规程序操作。结果分离到病原菌3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0株(68.8%),真菌39株(12.2%),革兰阳性菌61株(19.0%)。前4位病原菌为产超广谱内酰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16.6%)和大肠埃希菌(10.9%)、铜绿假单胞菌(13.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8%);病原菌检出率以下呼吸道标本最高占73.3%;肺炎克雷伯菌对哌垃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2.7%,对氨苄青霉素、头孢泊肟耐药率100%。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结构氟喹诺酮及不同药敏测定方法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敏感性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5种氟喹诺酮对9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及20株实验室环丙沙星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环丙沙星对9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敏感性。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和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株的敏感率分别为94.6%、90.2%、87.0%、66.3%和32.6%;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对实验室耐药株的敏感率分别为75%、60%、60%和25%。与琼脂法比较,纸片法测定的环丙沙星敏感率增加、耐药率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n=92)。结论不同结构的氟喹诺酮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敏感性不同,环丙沙星敏感性不能代替所有氟喹诺酮的敏感性;纸片法测定的敏感性不能代替琼脂法测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