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保护策略对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无术前用药.研究患者清醒平卧位自主呼吸(T1)、清醒侧卧位自主呼吸(T2)、单纯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T3)、单纯全麻平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4)、单纯全麻侧卧位双肺通气(T5)、单纯全麻侧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6)、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皮时(T7)以及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开胸膜时(T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VV、心脏指数(CI)4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SVV变化与HR、MAP、CI的相关性.4个指标数据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决定进一步统计学检验方案,4个数据组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1~T8时间点SVV、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CI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齐性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VV在T2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CI在T1时间点与T3~T8时间点之间,CI在T2时间点与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1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2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4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VV与CI呈负相关(r=-0.267,P=0.018).结论 术前无容量不足的患者体位改变(从仰卧位到侧卧位)对SVV和HR无显著影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对SVV、HR、MAP和CI均无显著影响;麻醉因素可引起MAP和CI明显下降,且麻醉状态下被动翻身动作可引起MAP和CI升高,SVV变化与CI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时,硬脊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对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低血压的发生机制.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Ⅱ级择期行胃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组(C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0例.C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先行T9~T12硬脊膜外腔穿刺、置管.两组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前予10 mL/kg乳酸林格液,试验开始后以10 mL·kg-1·h-1匀速静脉滴注.气管插管后行左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SVV、心排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外周血管阻力(SVR).C组经硬脊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4 mL.分别记录对照值(实验开始即刻)和试验开始后5、10、15、20 min的HR、MAP、CVP、SVV、CO和SV,并计算各时间点的SVR.结果 C组与G组间及组内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HR、CVP、CO和S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组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MAP和SVR均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C组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MAP和SVR均较对照值显著降低(P值均<0.05),亦显著低于G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G组在试验开始后的5~20 min的SVV呈轻度下降趋势,而C组有上升趋势,但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间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下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后,血压下降主要是由SVR降低引起的,其次才是血容量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选择性单肺叶隔离通气与单肺通气对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行支气管封堵管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单肺通气治疗,研究组行选择性单肺叶隔离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内分流率(Qs/Qt)、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通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s/Qt、SVV、CO、SV、CVP及MAP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SV、CVP及MAP比较仍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Qs/Qt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SV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支气管封堵管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选择性单肺叶隔离通气与单肺通气均有一定的功效,但选择性单肺叶隔离通气的肺内分流量更低,且SVV值越高,代表患者体内循环越稳定,因此其可作为患者机体内液体反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容量治疗方法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容量限制组(A组)和扩容组(B组),每组10例.A组术中持续静脉滴注5 mL·kg~(-1)·h~(-1)乳酸钠林格液,B组在麻醉开始后30 min内静脉滴注10 mL/kg乳酸林格液及10 mL/kg 6%羟乙基淀粉(万汶),以后按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术中丢失+第三间隙损失量补液.两组术中出血量由6%羟乙基淀粉按1:1补偿.记录诱导前(T_1,基础值)、麻醉诱导后10 min(T_2)、输液30 min(T_3)、侧卧位即刻(T_4)、开胸后即刻(T_5)、肺叶切除后(T_6)、关胸时(T_7)、术毕(T_8)及术后1 d(T_9)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ITBV)及胸内血管外肺水(EVLW).结果 两组间在T_1时间点的HR、MAP、CVP、ITBV、CI、外周血管阻力(SVR)、EVLW基础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T_2、T_3、T_4时间点的HR、MAP均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在T_2、T_3、T_4、T_5、T_6、T_7、T_8时间点的CVP均较T_1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B组在T_2、T_5时间点的CVP显著高于A组(P值均<0.05).A组在T_3、T_4、T_5、T_6、T_8时间点的ITBV值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在T_2、T_3、T_4、T_6时间点及B组在T_2、T_3时间点的CI均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B组在T_4时间点的CI恢复至T_1时间点水平,在T_6、T_7、T_8时间点的CI显著高于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SVR和EVLW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心肺功能良好的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限制液体输注并加用小剂量缩血管药物的治疗作用与麻醉诱导期进行扩容治疗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相当,在麻醉诱导期适当扩容治疗并不增加肺水肿的风险,且更有利于组织的灌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喉罩全身麻醉自主通气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自主通气组(SV组)和间歇正压通气组(IPPV组),SV组在诱导期尽量保留自主呼吸,待下颌松弛后插入喉罩,适当辅助通气至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并维持至术毕;IPPV组予常规麻醉诱导及维持.记录麻醉期间麻醉诱导前(T_0)、插入喉罩前(T_1)、插入喉罩后5 min(T_2)、插入喉罩后30 min(T_3)、插入喉罩后60 min(T_4)、拔除喉罩前(T_5)、拔除喉罩后30 min(T_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分钟通气量(VE)、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以及吸气末七氟烷浓度(C_(IN)NSEV)、呼气末七氟烷浓度(C_(ET)SEV).并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 ①两组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插管条件,但SV组的诱导时间显著长于IPPV组(P<0.01),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其插入喉罩前的C_(ET)SEV显著高于IPPV组(P<0.01),两组间清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两组间SBP、DBP、HR、Sp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V组T_1、T_2时间点的VE均显著低于T_0时间点(P值均<0.05),T_2时间点的P_(ET)CO_2显著高于T_0时间点(P<0.01);SV组T_1、T_2时间点的P_(ET)CO_2显著高于IPPV组(P值分别<0.05、0.01).③两组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均能维持正常,T_6时间点的pH值显著低于T_0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IPPV组T_6时间点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高于T_0时间点(P<0.05).结论 喉罩麻醉自主通气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及呼吸功能均能维持接近生理状态,可替代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6.
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开胸前后单肺通气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锋  张学刚 《广西医学》2007,29(5):697-698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对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开胸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肺通气组(OLV)与双肺通气组(TLV),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即刻(T1),开胸前双肺通气10 min(T2)后单肺通气组行单肺通气,并在开胸前10 min(T3)、25 min(T4),开胸后15 min(T5)、45 min(T6)分别记录、MAP、HR、CVP.双肺通气组继续双肺通气并于同时间点记录数据.结果 MAP:TLV时T5、T6低于T2(P<0.01);HR:OLV组T3、T4较TLV组上升(P<0.05);CVP:TLV组与OLV组比较T5、T6降低(P<0.01),OLV时T3、T4高于T2(P<0.01).结论 单肺通气开胸前心率增快,中心静脉压升高,开胸后中心静脉压下降.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46-164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左侧斜卧位剖宫产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ASA麻醉评分Ⅰ~Ⅱ级的拟剖宫产妇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剖宫产时行左侧斜卧15o位,对照组行平卧位,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入手术室后5min(T_1)、行侧卧位后3min(T_2)、麻醉后3min(T_3)、切皮即刻(T_4)、婴儿娩出后3min(T_5)、手术结束时(T_6)各时间点的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总外周阻力(TPR)、胸腔体液含量(TFC)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CO、SV、HR、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CO、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对照组MAP、TRB下降较观察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发生时点主要是麻醉后和胎儿娩出前后,采用左侧斜卧位,可减少发生术中低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行肺叶切除术猪实施3种容量治疗方法,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功能的变化,并对3种容量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以期对临床容量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成年贵州小型香猪20只,随机分为容量限制组(S组,7只)、正常容量组(M组,6只)及大容量组(L组,7只).S组持续静脉滴注5 mL·kg~(-1)·h~(-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M组按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术中丢失和第3间隙损失量补液,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根据4-2-1法则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补充,第3间隙损失量采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以5 mL·kg~(-1)·h~(-1)计算;L组除给予M组的量外再给予10 mL·kg~(-1)·h~(-1)的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负荷量.在有创操作完成后稳定10 min(T_1)、单肺通气1 h(T_2)、单肺通气2 h(T_3)、单肺通气3 h(T_4)及恢复双肺通气1 h(T_5)5个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抽取桡动脉和肺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供(DO_2)和氧耗(VO_2).结果 L组在T_3~T_5时间点的心率(HR)显著高于T_1时间点(P值均<0.05),在T_2~T_5时间点的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显著高于T_1时间点(P值均<0.05),在T_4~T_5时间点的肺动脉压(PAP)显著高于T_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在T_3~T_5时间点的外周循环阻力(SVR)显著低于T_1时间点(P值分N<0.05、0.01).L组在T_2~T_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在T_2~T_5时间点的CVP、CI显著高于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在T_4~T_5时间点的PAP显著高于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L组在T_2~T_5时间点的MAP、CVP、PAP、CI显著高于S组(P值分别<0.05、0.01),在T_3~T_5时间点的SVR显著低于S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L组在T_2~T_5时问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显著低于T_1时间点,且在T_5时间点显著低于S组及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L组在T_2~T_5时间点的DO_2较T_1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S组及M组在T_2~T_4时间点的PaO_2显著低于T_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结论 在心肺功能良好的健康猪行肺切除术中,容量限制及正常容量治疗方案均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氧供需平衡,而大容量治疗方案则呈现循环亢进的表现,虽然能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但是可能导致肺组织氧合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肺隔离技术(支气管封堵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一叶肺切除术,左右不限)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支气管封堵管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各45例。监测两组患者侧卧位双肺通气10min、单肺通气10min、单肺通气30min3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态肺顺应性(Cdyn)以及每搏量(SV)、心排量(CO)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侧卧位双肺通气10min时,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单肺通气10min和30min时,A组患者Peak、PETCO2低于B组,Cdyn、SV和CO高于B组,在单肺通气10min时,A组HR低于B组,MAP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采用支气管封堵管进行单肺通气能有效降低Peak、增加健侧肺Cdyn,改善呼吸力学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保护性涨肺措施对食管癌根治术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成C组和P组,每组15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与维持麻醉,行右单肺通气(OLV)。根据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作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关胸前恢复双肺通气(TLV),C组采用常规涨肺:以手控涨肺,气道峰压(Ppeak)20 cmH2O持续5 s,间断3 s;P组采用保护性涨肺:在机械通气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 5个循环后,启动手控涨肺。记录恢复TLV前即刻( TLV前),TLV后1~10 min( TLV 1~10 min)的外周动脉心输出量( CO)、每搏输出量( SV)、SVV、CI,C组记录前10次手控涨肺结束时的MAP、心率( HR)、Ppeak和中心静脉压( CVP),P组记录5次机械通气吸气末和5次手控涨肺结束时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OLV时的氧合指标,涨肺期间的HR、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组肺完全复张需时短于P组。 P组前5次涨肺时的MAP高于C组,Ppeak和CVP 低于C组;在TLV 1~4 min的CO、SV、CI高于C组。 C组在TLV 1~4 min的CO、SV、CI及涨肺结束时的MAP低于TLV前;术后第1天,P组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C组,脑钠肽前体低于C组( P<0.05, P<0.01)。结论以机械通气过渡的保护性涨肺策略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术后氧合。  相似文献   

11.
赵峰  傅强  米卫东  张宏 《北京医学》2011,33(8):620-622
目的 观察每搏量变异指数(SW)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预测输液反应的能力.方法 择期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30例,麻醉后行桡动脉穿刺,连接FloTme传感器(Vigileo监测仪),潮气量8ml/kg,单肺通气1h后,30min内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500ml,心排指数(CI)增加≥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靶控输注不同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52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依托咪酯的不同靶浓度,随机分为3组:低浓度组血浆靶浓度为0.40 μg/L(17例)、中浓度组为0.50 μg/L(17例)、高浓度组为0.60 μg/L(18例),分别于T0、T1、T2、T3、T4、T5、T6等时点记录患者的MAP、HR、BIS、CO、CI及SV等生理指标,同时计算依托咪酯和舒芬太尼的使用量,最终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 结果 ①与T0比较,高浓度组各时点的HR降低但CO和SV升高(P<0.05)。T2时点,3组患者的HR、CO、CI均降低(P<0.05);T3和T4时点,3组CO、CI和SV均升高(P<0.05)。T5时间点,3组的MAP均降低(P<0.05),中、高浓度组的HR、CO、CI和SV均降低(P<0.05)。在T6时间点,3组的MAP均降低(P<0.05)。T3和T4时间点与T2时间点比较,3组的MAP、HR、CO、CI和SV均升高(P<0.05);在T6时间点,高浓度组的MAP、CO、CI和SV均降低(P<0.05);②3组患者诱导期舒芬太尼的平均总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依托咪酯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案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浓度0.5 μg/L复合舒芬太尼血药浓度0.4 μg/L。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全麻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Ⅱ~Ⅲ级老年或出血性休克的手术病人,用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量(SV)、每膊指数(SI)、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心脏加速度(ACI)、左心功(LCW)及左心功指数(LCWI)。分别于诱导前、静注依托咪酯1、2、3min以及气管内插管后3min,记录上述指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静注依托咪酯后1~3min MAP、HR、SV、SI、CO、CI、ACI、LCW、LCW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3min,MAP、FIR、CO、CI、ACI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整个诱导过程中心功能的各指标的最大改变均不超过20%。结论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轻微。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病人,依托咪酯是麻醉诱导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预测液体反应能力的准确性及阈值.方法 选择妇科择期行阴式手术全麻患者20例.使用LiDCOrapid (CNAP)监测仪,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T2)、容量试验(T3)记录HR、SBP、DBP、MAP、PPV、SVV、CO、SV、S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输液后△SVI≥10%为阳性组,△SVI< 10%为阴性组,绘制相关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s,AUC),评价SVV和PPV预测液体反应的能力.结果 容量反应实验,SV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诊断阈值为11%(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6.9%);PPV的ROC曲线面积为0.79,阈值为12%(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53.8%).结论 妇科阴式手术应用LiDCOrapid(CNAP)监测仪,所测的PPV和SVV有较好的预测液体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孔冉  米卫东  傅强 《北京医学》2015,(4):347-349
目的:探讨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后脉搏压变异度(PPV)和每搏量变异度(SV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肝胆外科择期肝脏切除手术患者20例,全麻诱导后循环稳定时,记录心率(HR)、动脉收缩压(SAP)、心输出量(CO)、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PPV和SVV ,改变去氧肾上腺素泵入速度使SAP分别提高10%<ΔSAP≤20%、20%<ΔSAP≤30%和30%<ΔSAP≤40%并记录上述参数,对各个压力阶段的PPV和SV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去氧肾上腺素降低PPV和SVV值,各压力水平的PPV和SVV的数值具有高度相关性:T1,r=0.935,P<0.01;T2,r=0.947,P<0.01;T3,r=0.971,P<0.01;T4,r=0.973,P<0.01。结论虽然去氧肾上腺素高估了容量状态,但是脉搏压变异度(PPV)和每搏量变异度(SVV)在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后依然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舒芬太尼在老年病人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在老年病人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在全麻下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0例 ,实验组诱导时加用舒芬太尼 ,对照组则加用芬太尼 ,分别记录麻醉前 ( T0 ) ,插管时 ( T1) ,插管后 2 min( T2 ) ,5 min( T3) ,1 0 min( T4 )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 ( MAP)、心率 ( HR) ,心输出量 ( CO)及心脏指数 ( CI)。结果 :MAP、CO、CI在 T2 、T3、T4 时点实验组较对照组低 ( P<0 .0 5 ) ,且 HR在 T3、T4 时点实验组较对照组低 ( P<0 .0 5 ) ,而实验组的 MAP、CO、CI、HR在 T2 、T3、T4 时点之间无明显差异 ( P>0 .0 5 )。结论 :舒芬太尼在老年人全麻诱导过程中不但对 MAP、CO、CI、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影响 ,而且能更好地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全麻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ASAⅡ~Ⅲ级老年或出血性休克的手术病人,用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量(SV)、每膊指数(SI)、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心脏加速度(ACI)、左心功(LCW)及左心功指数(LCWI)。分别于诱导前、静注依托咪酯1、2、3min以及气管内插管后3min,记录上述指标。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静注依托咪酯后1~3minMAP、HR、SV、SI、CO、CI、ACI、LCW、LCW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3min,MAP、HR、CO、CI、ACI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整个诱导过程中心功能的各指标的最大改变均不超过20%。结论 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轻微。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病人,依托咪酯是麻醉诱导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赵波  李鹏  郭启芬  李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2):1659-166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在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感染性休克病人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持续监测病人CVP、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及心率(HR),并接受PLR和容量负荷试验,将PLR试验后CVP、SV、SVV、CI变化率,记录为△CVP、△SV、△SVV、△CI;将容量负荷试验后SV增幅(△SV容量负荷试验)≥10%作为阳性组,△SV容量负荷试验 < 10%作为阴性组。使用Pearson检验分析感染性休克病人△CVP与△SV、△SVV、△CI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VP、△SV、△SVV、△CI对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10例病人共进行192次PLR和容量负荷试验,其中阳性组88例次(45.83%),阴性组104例次(54.17%)。PLR后2组病人CVP、SV、CI均高于基础值,且阳性组病人高于阴性组病人,2组病人SVV均低于基础值,且阳性组病人低于阴性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感染性休克病人△CVP与△SV和△CI呈正相关关系(P < 0.05),与△SVV呈负相关关系(P < 0.05)。△CVP、△SV、△SVV、△CI联合预测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63,高于四者单独预测,其预测敏感度85.60%,特异度98.90%。结论△CVP、△SV、△SVV、△CI联合使用,对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性的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