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测算318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比较不同HBV 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HBV DNA高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者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较低载量者减少(P<0.05),CD8+T细胞百分率增加(P<0.05).结论 HBV DNA复制增加可加重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的紊乱,CD4+/CD8+的动态变化可提示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12例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其差异及意义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IM T细胞、CD8 T细胞百分比及CD4 T/CD8 T较急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HBV-DNA阳性组、HBeAg 阳性组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百分比及CD4 T/CD8 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细胞免疫功能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抗病毒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转归及变异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检测37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20例HBV携带者(无症状携带组)、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组)及24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HBV不同感染状况者T细胞亚群的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感染者HBV-DNA水平和拉米夫定相关变异(YMDD).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症状携带组和慢性乙肝组的CD+3、CD+4 T细胞的百分比和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无症状携带者的CD+8 T细胞计数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CD+8 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组CD+4 T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3、CD+4、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VB感染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相关性(P>0.05).(3)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HBV-DNA水平小于检测低限组的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治疗12个月后转归及无转归组,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治疗12个月后无转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拉米夫定相关变异型和野生型HBV感染者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比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HBV感染后慢性化的重要原因;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的预测指标;T细胞亚群计数较百分比更能反映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CD16+CD56+)所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乙肝肝炎、LC和HCC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逐步递减(P<0.05),以HCC患者下降最为显著。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LC、HCC患者CD8+T细胞则显著下降(P<0.05)。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LC、HCC患者NK细胞计数则下降显著(P<0.05)。结论 HBV感染者临床类型不同,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判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亚群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HIV组与AIDS组。入院后均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送检,采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计数,并计算CD4~+/CD8~+比值,以全自动病毒载量仪检测HIV病毒载量。结果 HIV组CD3~+、CD4~+数目多于AIDS组,CD4~+/CD8~+水平高于AIDS组,HIV RNA载量小于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 RNA载量水平与CD3~+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D4~+、CD4~+/CD8~+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亚群CD4~+、CD4~+/CD8~+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随病毒载量水平升高,患者免疫功能亦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桂北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数值、相互关系及区别。方法分析和比较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免疫不全组及对照组共80例慢性HBV感染者,每组2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分析其区别与联系。结果百分比和绝对数结果中,免疫清除组的NK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减少(P<0.05),B细胞、CD8+T细胞较对照组增加(P<0.05)。百分比数值中,免疫耐受组和免疫不全组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减少(P<0.05),CD8+T细胞较对照组增加(P<0.05)。绝对值数值中,免疫耐受组和免疫不全组的CD4+T细胞较对照组减少(P<0.05)。不同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评估病情、指导用药和疫苗开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HBV-DNA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HBV携带者为观察组(90例),根据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含量分为阴性组(14例)、低拷贝组(49例)、高拷贝组(27例),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90例),观察各组受试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值,外周血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活化T细胞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和PD-1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4+百分比、CD4+/CD8+值、NK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和PD-1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V-DNA病毒拷贝数的增加,CD3+、CD4+百分比、CD4+/CD8+值、NK细胞比例降低(P<0.05或P<0.01),CD8+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及PD-1平均荧光强度上升(P<0.05或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HBV-DNA病毒载量与外周紊乱的T淋巴细胞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可动态监测HBV-DNA病毒载量与T淋巴细胞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昕红  王天宝  禹萌  张光文 《医学综述》2010,16(15):2382-2383
目的观察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LT、AST、HBV DNA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AST、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外周血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可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数目增多,且CD4+/CD8+升高,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Tian Y  Qiu ZF  Li T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7):3354-335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探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9例、HBV携带者25例及健康献血员35例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分析其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V携带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分别为565±192、672±148和816±259;CD8+T细胞计数分别为491±225、445±157和609±17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患者和HBV携带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计数均减少,慢性乙肝患者NK细胞计数减少;与正常对照和HBV携带者相比,慢性乙肝患者CD8+CD38+T细胞和CD4+CD45RA-记忆/效应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4+CD45RA+62L+初始T细胞比例及计数均显著减少。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和HBV携带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健康人及慢性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特点,探讨宿主细胞免疫功能与慢性HBV感染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名健康人及137例各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1.对照组与各型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从慢性HBV携带(CHBV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到肝炎后肝硬化(PHBC)组,患者外周血CD3^+T、CD4^+T和CD8^+T绝对值呈逐渐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BC组CD4^+T/CD8^+T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HBVC组(尸〈0.05)。2.不同程度CHB组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从CHB(轻度)组、CHB(重度)组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UB)组,患者CD3^+F、CD4^+T、CD8^+T绝对值和CD4^+T/CD8^+T比值逐渐下降。CSHB组CD3^+T、CD4^+T和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CHB(轻度)组(P〈0.05)。结论HBV慢性感染机制复杂,不同的临床转归患者T细胞亚群状态不同。慢性HBV感染后,肝脏损害程度严重的患者T细胞亚群功能低下及紊乱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健  邹文娟  梅小平 《重庆医学》2013,42(18):2090-209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符合条件的CSHB、慢性乙型肝炎(CHB)、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生化、凝血酶原活动度。治疗后,根据病情变化将CSHB分为好转组和无好转组。对治疗前、后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CD3、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CSHB组与CHB组、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HB无好转组CD3、CD4+T细胞、CD8+T细胞进一步下降、CD4+/CD8+比值上升,好转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上升,CD8+T细胞下降。CD3、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无好转组与好转组、CHB组、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对CSHB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HBV感染者286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感染者血液中HBV-DNA载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细胞亚群分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IL-6水平。结果:对照组、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细胞/CD8+细胞、HBV-DNA载量及IL-6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V感染者CD3+细胞、CD4+细胞、CD4+细胞/CD8+细胞、HBV-DNA载量与IL-6呈正相关,CD8+细胞与IL-6呈负相关。结论:HBV感染者随疾病进展CD3+细胞、CD4+细胞和CD4+细胞/CD8+细胞显著降低,CD8+细胞、IL-6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和IL-6水平与疾病类型和HBV-DNA载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痛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HBV携带者60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型和频率,并与1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对照者比较,外周血CD4+百分率和CIM+/CD8+比值下降,CD8+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者与对照者比较,CD4+百分率、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慢性HBV携带者CD4+、CD8+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HBV携带者CD4+百分率在G3~4亚组明显高于C0~两亚组(P<0.0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两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携带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导致HBV感染后慢性HBV携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235例HBV感染者按病情分为急性乙型肝炎28例、慢性乙型肝炎40例、乙肝肝硬化(LC)76例、原发性肝癌(HCC)55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36例。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的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NK细胞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慢性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普遍低于对照组,并随病情的进展而显著减少。慢重肝患者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亚群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0.05)。HCC患者CD3+、CD3-CD19+、CD4+、CD8+亚群细胞计数在所有疾病组中最低,且CD8+细胞较其他疾病组下降更为显著(<0.05)。不同类型HBV感染者NK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0.05)。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其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发生改变,与疾病类型、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与HBV、HCV共感染对外周血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PCR法对115例HIV单独感染者、HIV/HBV、HIV/HCV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外周血的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水平、CD4+T/CD8+T细胞比值、HIV RNA、HBV DNA及HCV 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IV与HBV、HCV共感染者的肝功能异常、肝衰竭及死亡发生率均随着CD4+T细胞表达水平下降而增加,其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 4组间CD4+T细胞计数与CD8+T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单独感染者的CD8+T细胞数与不同类型的HIV/HBV、HIV/HCV、HIV/HBV/HCV共感染组间比较,除HIV/HBV共感染组与HIV/HCV共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共感染组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载量比较呈负相关系(P<0.05)。结论:HIV合并HBV、HCV感染会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生物学功能,降低对病毒的清除作用,促进HIV-RNA复制,加速HIV/AIDS的免疫损伤,从而加速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8例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活性.结果 各临床类型乙肝患者NK细胞活性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外周血GD3+、CD4+,CD8+均下降,其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外周血CD3+、CD8+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的检测对乙肝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HBV DNA载量患者T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4例慢性乙肝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8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及相关细胞因子(IL-2、IL-4、IFN-γ及TNF-α)、红细胞免疫指标(FEER、ATER、FEIR及RBC-ICR)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HBV DNA载量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红细胞免疫指标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IL-2及FEER、AT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IL-4、IFN-γ、TNF-α及FEIR、RBC-I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HBV DNA载量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红细胞免疫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的表达明显异常,不同HBV DNA载量患者的差异也有显著性,因此上述检测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HBV携带者79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与HBsAg阴性的健康者22例比较分析。结果(1)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下降,CD8+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与慢性HBV携带者CD4+、CD8+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HBV携带者CD4+百分率在G3~4亚组明显高于G0~2亚组(P<0.05),非活动性HBV携带者2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慢性HBV携带。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HBV感染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失衡的规律。方法2002~2007年慢性HBV感染者305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57例,肝炎后肝硬化81例,原发性肝癌36例,慢性重型肝炎31例,观察患者的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乙肝病毒标记物等。同时收集80名健康志愿者的新鲜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肝炎组ALT升高明显,肝细胞炎症较明显;重型肝炎组TBIL显著升高,肝细胞损害较重。慢性肝炎组CD4细胞计数明显下降;重型肝炎组CD3、CD4细胞计数及CD4/CD8均低于正常组;肝硬化、肝癌组的CD3、CD4和CD8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组和慢性肝炎组。结论慢性HBV感染随着病情进展,由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细胞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的细胞免疫紊乱各具特点,就不同类型患者应采用不同的免疫调节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87-1389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47例,急性乙肝42例,慢性乙肝63例,原发性肝癌41例,同期,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和Treg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急性乙肝相比,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慢性乙肝相比,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比值均升高(P<0.05);与慢性乙肝相比,原发性肝癌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比值均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乙肝感染组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10,P<0.05),不同组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和Th17/Treg比值呈负相关(r=-0.357,P<0.05)。结论:随着乙肝患者病情进展,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且Th17/Treg比值均升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7/Treg比值监测可为评估乙肝患者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