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6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现状,探讨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5所幼儿园共计1 335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 Check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及自拟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0.64%,父母对儿童态度和蔼、采取鼓励理解而不是放任自流的管教方式、父母与儿童亲密、非寄养、孕期精神轻松愉快的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均较低。【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母亲孕期情况和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太原市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状况,分析家庭环境对其发生的影响,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1 143名3~6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评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关系、父母文化程度、教育方式、父母对子女期望、是否留守儿童、亲子互动和看电视时间等这7个因素影响儿童行为发育。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关系、亲子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育方式和留守儿童这5个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3~6岁儿童行为问题不容忽视,要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必须有效控制家庭环境中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探讨6~15岁肥胖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肥胖儿童行为问题分析及其家庭环境构建提供研究证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简氏中文版,对北京市2 376名肥胖儿童(肥胖组)和2 376名体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肥胖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1.12%)高于对照组儿童(15.53%)(x2=24.93,P<0.01);6~11岁肥胖组女生、12~15岁肥胖组男生、12~15岁肥胖组女生的家庭环境总分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44,-2.98,-3.38,P值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6~11岁的肥胖儿童,母亲教育程度高(OR=0.78,95%CI=0.69~0.88)、家庭凝聚力高(OR=0.75,95%CI=0.67~0.84)和家庭冲突少(OR=0.81,95%CI=0.75~ 0.87)与行为问题的发生呈负性相关;对于12~15岁的肥胖儿童,家庭凝聚力强(OR=0.79,95%CI=0.70~0.90)和家庭冲突少(OR=0.78,95% CI=0.71 ~ 0.86)与行为问题的发生呈负性相关.结论 未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应关注家庭环境对肥胖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增强家庭凝聚力和减少家庭冲突可能有助于减少肥胖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培智学校学生行为特点和可改善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为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特殊教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天津市区各6所培智学校759名培智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家庭环境评定量表(FES-CV)等。【结果】培智学校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39.4%)是正常同龄儿的3~4倍,以多动、不成熟、社交退缩为主要表现。行为问题除与年龄、性别、病因有关外,还受母亲职业、家庭环境矛盾性和娱乐性评分的影响。【结论】培智学校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行为问题,改善家庭环境、重视个体化教育是矫正行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探讨与其相关的因素。【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以下简称FES-CV)进行调查,结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9.6%,Y2(情感表达)、Y9(组织性)的得分越高,Y3(矛盾性)的得分越低,则Y4(社交退缩)、Y6(违纪)、Y1(分裂样)的得分越低。【结论】亲密度、组织性得分越高的家庭,男童行为问题发生越少;矛盾性得分高的家庭儿童行为问题越多。  相似文献   

6.
贵阳市161例学习困难综合征有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智力、气质、行为、家族环境因素与儿童学习困难的关系。 【方法】 采用瑞文测验联合型 (CRT)或PPVT、中国 3~ 7岁及 8~ 12岁儿童气质量表分别评定儿童智力、气质及行为特征。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 【结果】 学习困难儿童 81.11%均为智力正常儿童 ;其气质类型中间近抚育困难型 (I D)、抚育困难型 (D)均高于贵阳市 1997年的流调资料 (P >0 .0 1) ;主要的行为问题是多动、攻击、违纪、交往不良、社会退缩等 ;家庭环境因素对学习困难儿童也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 儿童气质、行为及家庭环境因素与学习困难儿童密切相关 ,对这一群体儿童、医务人员、老师及家长应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及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中山市3~6岁幼儿园儿童多动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中山市幼儿园在读儿童,通过家长填写Conners简明问卷及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评估。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11个镇区66间幼儿园儿童参与调查,发放问卷13 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2 804份,有效率97.03%,多动行为检出率为14.1%。性别、年龄、居住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居面积、家庭管教方式和母孕期情绪、营养、新生儿期患病情况是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提高对有孕期不利情况、新生儿患病儿童及低收入、父母文化程度低、教养方式专制或溺爱家庭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寻求其与遗传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CBCL儿童行为量表和自编的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山东省11地市精神卫生中心的2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和191例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相关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异常率(男童:37.7%女童:33.0%)明显高于正常家庭儿童行为异常率(男童:12.4%女童:13.0%)。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和正常家庭相比人际关系、经济状况、亲子关系、以及对子女不良的教养方式等均较差。【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存有明显的行为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遗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较差的教养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9.
慢性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慢性病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少儿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和Achenbach儿童行为筛查量表(Achenbach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对研究儿童进行测试和比较,并收集患儿个人及父母健康状况等信息,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除12~16岁组男童外,慢性病组中其他年龄组儿童CBCL总分和内向性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慢性病6~11岁组中男童在抑郁、交往不良、多动和攻击性因子得分和女童在抑郁、社交退缩、体诉、性问题和攻击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2~16岁女童组在焦虑强迫、体诉、抑郁退缩、不成熟和残忍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影响慢性病儿童CBCL总分的因素由强到弱为年平均住院天数、父母心理状况、疾病稳定情况、父母亲健康状况以及患儿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影响程度。【结论】慢性病儿童有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对慢性病息儿及家庭进行社会心理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及有关家庭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其有关家庭因素,为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家庭调查问卷,调查罗湖区幼儿园2641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发育和相关家庭情况。【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6.32%。男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攻击(6.48%)、忧郁(5.73%)、违纪(4.23%)、退缩(2.49%)及分裂样(2.41%);女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分裂样(6.16%)、退缩(5.40%)、忧郁(4.67%)、多动(4.24%)及躯体诉说(4.03%)。对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有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家长对子女管教方式不当、带养人文化程度低、单亲家庭、父母婚姻不和谐、父子相处时间少、生活环境变迁较频繁、父亲职业不稳定等。【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其家庭环境特征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了解3~6岁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拟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1 280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 3~6岁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1.6%。情绪或行为异常检出率为33.9%。SDQ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分别为情绪问题2.3%,品行问题7.1%,多动注意不能11.5%,同伴交往问题3.9%,亲社会行为18.6%。男童SDQ因子异常检出率,多动注意不能为13.4%、同伴交往问题4.9%及亲社会行为20.9%均显著高于女童8.8%、2.4%及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8~6.288,P<0.05)。儿童不同年龄间SDQ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5~19.206,P<0.001~0.05)。与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为儿童性别及生活状况、父亲外出务工、母亲文化程度。 【结论】 3~6岁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6~48月龄儿童睡眠问题的现状,探索儿童喂养可能对睡眠产生的影响。 【方法】 研究采用《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6~48月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并按照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作为儿童睡眠问题的诊断标准。 【结果】 6~48月龄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为57.8%;发生率随年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未断母乳、未断夜奶、未添加辅食肉和鱼虾及睡前饮水量较多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均高于没有这些因素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喂养因素有关,改变不良的喂养行为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北京农村幼儿气质、父母养育方式对同期儿童行为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预测作用的变化,以及行为问题的稳定性,为因材施教,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5个区县随机整群抽取身体健康,使用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筛查正常的2~3岁农村儿童,采用幼儿气质评估表(TTS),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农村父母养育方式与2~4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发展变化。 【方法】 使用父母养育Q分类卡片和Achenbach的儿童行为调查表对大兴区109名儿童在2~3岁、3~4岁进行了纵向追踪调查分析。 【结果】 1)父母的养育方式4岁组较2岁组惩罚(t=15.680,P=0.000)、保护/担忧(t=2.665,P=0.009)和鼓励独立(t=4.402,P=0.000)均有所减少;2)儿童的外显行为问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内隐行为问题稳定性相对较低;3)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作用较强,儿童2岁时父母的拒绝能预测儿童4岁时的内隐行为(β=0.305),父母拒绝行为对同一时间段的外显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 【结论】 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儿童的行为问题均有较高稳定性,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社区0~3岁儿童开始添加辅食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以家庭为调查基本单位,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在七个试点地区共调查618位儿童家长;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0~3岁儿童开始添加辅食时间影响因素。 【结果】 在调查的618名0~3岁儿童家长中,开始添加辅食时间回答6月龄的有135人(21.84%),回答4~6月龄的有407人(65.86%)。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收入低及没有参加系统儿童保健等都是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适宜技术提倡在6月龄之后开始添加辅食,然而社区大部分0~3儿童仍在4~6个月开始添加,故6月龄之后开始添加辅食的宣传教育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问题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McDevitt SC教授编制《3~7岁儿童气质问卷》测查儿童气质,采用CBCL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儿童行为问题,采用自拟的家庭因素调查表了解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儿童气质及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果】 许多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和维度及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结论】 育儿者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为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4岁儿童正常的语言发育规律,为儿童语言发育异常的筛查以及有效干预奠定基础。 【方法】 选择山东省菏泽市城区713名2~4岁儿童,由父母报告儿童生活中最常用的260个词汇(分为16类词汇和14种语言结构)表达情况。 【结果】 1)男女儿童语法结构表达量的差异存在于24~47个月,女童的表达量多于男童。2)名词-动词和动词-名词结构是最早掌握的短语结构。 【结论】 掌握2~4岁儿童正常的语言发育规律,有利于专业人员对儿童的语言发育进行指导和评估,使幼教机构的语言教学以及特殊教育的语言康复做到科学、有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榆林地区儿童体内微、常量元素状况及饮食行为的关系,为合理制定不同发育阶段儿童膳食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对7 396例1~7岁儿童进行了微、常量元素的测定,并与饮食行为之间进行比较。 【结果】 榆林区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常、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其中锌、铁、钙缺乏情况最为严重,缺锌居第1位(49.80%),缺铁居第2位(41.85%),其次为缺钙(29.91%)。各年龄组常、微量元素锌、铁、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儿童普遍存在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儿童血锌与血铁明显高于饮食行为习惯差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榆林地区1~7岁儿童部分常、微量元素缺乏较普遍,并与饮食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应加大宣传力度,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及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气质、自信和外在家庭环境因素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开展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预防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4市城区3~6岁儿童464名,对儿童家庭基本情况、气质、自信水平,家庭养育环境量、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和测评。 【结果】 儿童思维问题和违纪问题男童高于女童。儿童退缩、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不同家庭类型的儿童行为问题无差异。父母职业为行政事业人员的儿童行为问题明显低于其他人员的儿童。平易型儿童行为问题低于困难型、发动缓慢型儿童。家庭的社会适应、活动多样性、环境气氛等因素与儿童的退缩、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呈明显负相关;忽视干涉因素与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呈明显正相关性;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与儿童退缩行为仅有微弱相关性。 【结论】 学龄前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受个体内在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外在家庭养育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西安市古汉城遗址区儿童地方性氟中毒现状,为饮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古汉城遗址内11个村集中式饮用的井水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水氟含量进行测定,并用Dean氏法检查8~12岁儿童氟牙症患病情况。 【结果】 在汉城乡11个高氟村,检查8~12周岁儿童457人,检出氟牙症患者75人,检出率为16.4%,极轻患者57人(检出率为12.2%),轻度患者18人(检出率为3.9%),未见中度和重度氟牙症出现。 【结论】 古汉城遗址内8~12岁儿童氟牙症检出率16.4%。在保存古汉城遗址完整的同时,政府应加大力度进行饮水改造措施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遗址内居民的饮水状况,从而有效地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