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结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学龄前儿童智力低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61例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感觉统合、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家庭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引导式教育结合听觉统合训练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间的治疗后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干预后研究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IQ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对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的智能发育以及智力水平的提高显著高于单纯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所幼儿园,排除一般智能低于70的儿童,随机选择学龄前儿童120名分为双语组和对照组,每组按三个教学年级随机选取20名,比较各组儿童认知能力测试的结果。 【结果】 两组儿童在认知能力测试中各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各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智能水平总分项目上,小班及中班的双语组较对照组评分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班双语组一般智能水平总分项目评分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言、操作、数量、记忆分量表项目上,各年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接受双语教学的学龄前儿童其认知能力与非双语教学儿童相仿,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发育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沈阳市沈河区3所幼儿园530名2~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儿童SID检出率为40.9%,轻、重度分别为28.5%和12.4%。男童45.0%,女童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各年龄组间的SID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交流良好、母亲生育年龄高可能是SID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0.21、0.34,P<0.05)。收入过高、出生时有异常情况、幼儿期过敏可能是SID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99、1.82、1.84,P<0.05)。出生6个月内人工喂养是本体觉统合功能失调的危险因素(OR=5.90,P<0.05)。 【结论】 2~6岁儿童SID率较高。家庭情况、围生期健康因素可能对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社区家庭为纽带,构建立足社区的婴儿早期教育的综合干预模式。 【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3月出生的新生儿422人,干预组202 人,对照组220人。两组婴儿均给予基本的儿童保健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行设计的早期教育综合干预方案。干预为期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婴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 【结果】 干预组婴儿体格发育情况较优(身高P=0.01;体重P=0.04);干预组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其中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社区早期教育综合干预可促进婴儿体格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气质和智能的影响,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Carey的婴幼儿气质问卷(EITQ、RITQ)和首都儿科研究所设计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分别对200例早教组和200例对照组儿童进行气质评定和智能筛查。对早教组进行早期教育,9个月后与对照组(未进行干预)进行气质和智能的比较。 【结果】 早教组在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度、持久性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后难养型例数减少(P<0.05);各能区发育商明显提高(P<0.01)。 【结论】 早期教育不但可以促进婴幼儿气质良好的发展,还能促进婴幼儿智能的发育,从而使婴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188例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效果对比分析,总结高危早期干预的最佳方式。 【方法】 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宜都市妇幼保健院首次就诊筛查出的408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其中的188例作为干预组,进行动作、认知、语言、视听及物理作业、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医院干预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其余220例作为未干预组,只进行家庭运动训练、抚触及视听等。同期1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3组儿童在出生后6、9、12、18月时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同时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测试。 【结果】 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除6月时的体重、头围及9月时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月龄的体格发育指标及智能发育水平干预组优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6月时体重、头围外,其余体格发育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发育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干预组在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儿童预后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 chemicencephalopathy ,HIE)儿童在幼儿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行为发育的作用。 【方法】 对实验组 10 0名 1岁~ 1岁 6个月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用丹佛智能发育筛查表 (DenverDevelopmentalScreeningTest ,DDST )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hildBehaviorChecklist ,CBCL ,2~ 3岁 ,家长用 )评定训练效果。 【结果】 实验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 χ2 检验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中、重度HIE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对促进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语言障碍患儿应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患儿语言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语言障碍患儿共计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0)为患儿提供引导式教育训练;观察组(n=30)为患儿提供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引导式训练,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利用格塞尔发育量表(Gesell)开展构音障碍训练,了解两组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Gesell在语言、社交、适应性三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干预后三项Gesell指标评分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更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语言障碍患儿应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干预后,可使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听认知以及感觉统合综合训练方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有效治疗学习障碍提供依据。 【方法】 对59例学习障碍儿童采用个性化的视、听认知感觉统合进行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听觉认知测评和Conners'量表父母症状问卷进行评估,事件相关电位(ERP)测试并进行比较分析。对40例正常对照组3个月前后分别进行视听觉认知以及ERP测试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在治疗后的视听觉认知测评中背数得分较前明显升高,视觉分辨失误率明显降低(P<0.01),Conners'量表各因子得分明显降低(P<0.05),ERP各成分波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视听觉认知以及ERP各项测试指标3个月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综合训练能有效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革  李丹  盛洪 《中国校医》1998,12(6):438-438
智力低下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这些儿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学习能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语言困难,学习成绩不佳,且自信心不足等。作者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辅以引导式教育措施,对此类儿童作了治疗。现将初期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8年1月至1998年8月间来我科就诊的、智力低下或神经心理发育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的儿童共6例,其中8/12岁1例,47/12岁1例,5岁1例,8岁2例(IQ分别为54和58),115/12岁1例(IQ为56)。该6例儿童的感觉统合结果各项均为“重度失调”。1.2方法1.2.1智力测验:6岁以上…  相似文献   

11.
舌针加综合干预治疗孤独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舌针加综合干预对治疗孤独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狐独症提供依据。 【方法】 对38例狐独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满半年后分别进行心理教育量表评估,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治疗组舌针加综合干预。 【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模仿、手眼协调、认知理解、认知表达和发展分数上较对照组进步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舌针加综合训练可提高孤独症患儿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健脑益智针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性瘫痪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5年1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84例脑性瘫痪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丙、丁组,各46例。甲组常规康复训练,乙组常规康复加感觉统合训练,丙组常规康复加健脑益智针法,丁组常规康复、健脑益智针法加感觉统合训练。对比发育商(DQ)、智商(IQ)、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CSIRS)、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另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4组治疗后的DQ、IQ、CSIRS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4、4.157、4.019、7.281、3.782、5.499、5.263、8.002、5.519、7.988、8.121、11.756、11.591、23.327、24.886、39.339、5.305、8.013、8.113、11.490,P<0.05或<0.01),治疗后丁组>丙组及乙组>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9、2.821、4.439、2.108、2.282、3.849、3.176、3.352、5.758、19.829、17.666、33.204、2.863、3.053、5.305,P<0.05或0.01);4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748,P=0.852)。结论 健脑益智针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明显促进脑瘫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发育商及智商改善,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及社会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广州市荔湾区幼儿园3~7岁气质类型和儿童心理卫生现况,对发现的可疑及阳性病例进行适当干预和随访。 【方法】 以8所幼儿园儿童为调查对象,应用儿童气质问卷和儿童心理障碍症状筛查表,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可疑和确诊病例转介儿童精神专科治疗,并进行一年随访。 【结果】 本研究群体的气质类型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为主;儿童心理障碍的总时点患病率为3.83%,其中以情绪障碍、发育障碍和行为问题为主;对可疑和阳性病例进行了追踪或综合性干预,一年随访结果显示接受干预的个体明显改善。 【结论】 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类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应早期发现和专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中开展以预防儿童伤害为主题的健康教育,针对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伤害对象的认知行为,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 【方法】 以学龄前儿童为干预对象,监测意外伤害,对干预前后的学龄前儿童伤害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干预方法包括对幼儿老师设计安全课程,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等。 【结果】 干预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干预前降低。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家庭中危险因素认知有所提高,改变不利因素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低于未改变的家庭,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健康教育对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婴幼儿期早期教育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长期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140名正常孕妇随机分为早教组和对照组,早教组自胎儿5月至婴儿1岁期间在医生指导下实施早教训练,1~3岁期间提供家长训练手册由家长在家中训练。7岁时对两组儿童进行行为问题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估。 【结果】 两组男童的学习因子和违纪因子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早教组表现优于对照组;两组男童的其它因子得分和女童的所有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期教育可能对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态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智力发育。 【方法】 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段 ,采用新版K式发育检查 (新版K式 )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发育量表 (Wppsi和Wisc R)对 176名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矫正 18个月、3岁和实足 5岁、8岁时进行智力跟踪检查。 【结果】 ①在矫正 18个月时有 97名、矫正 3岁时有 10 3名、5岁时有 72名、8岁时有 30名极低出生体重儿接受智力检查。 176名儿童初诊时的智力水平为 87.5 6± 15 .78。②初诊时 ,智力正常者共 10 1名 ,占 5 7.38% ;临界和迟滞者共占 36 .93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智力障碍的发病率有所不同 ,矫正 18个月时临界状态及智力障碍分别为 31.96 %和 8.2 4%、矫正 3岁时分别为 33 .0 1%和 11.6 5 %、5岁时分别为 30 .5 6 %和 2 7.77%、8岁时分别为 2 0 .0 0 %和 10 .0 0 %。③在智力成分中 ,3岁以内 (含 )儿童的言语性与非言语性智力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5岁以后 (含 )儿童的言语性智力则明显低于非言语性智力水平 (P <0 .0 1)。 【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在生理解剖上的先天不足 ,可能会导致此类儿童智力发育上不同程度的障碍 ,其智力水平较正常儿童为低。而且由于学龄儿童的言语性智力水平明显低于非言语性智力水平 ,可能会导致极出生低体重儿以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预防儿童铅中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某蓄电池厂子校父母一方铅暴露者(实验一组),父母未铅暴露者(实验二组)及对照组学生各61名配对。 【结果】 实验一、二组学生的血铅(PbB)、尿铅(PbU)、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Hb)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降抵(P<0.01),表明长期铅暴露可引起学生体内铅蓄积量增加,干扰扑啉代谢和Hb合成。实验一组低智商检出率(14.75%)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母亲铅暴露者智商(IQ)为98.59,低于父亲铅暴露者(IQ=101.91)和实验二组(IQ=105.20),并显著低于对照组(IQ=106.16,P<0.01)。 【结论】 长期铅暴露的儿童,血红蛋白有降低的趋势;同时铅暴露也是影响学生智力发育的危险因素之一,督促政府和社会给予铅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以极大地关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模式,控制和减少伤害发生。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社区4所幼儿园儿童为干预对象;建立持续性伤害主动监测;采用“4E”干预模式开展综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1.82%下降至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干预前比较,跌倒(坠落)伤、挤压伤、切割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4E”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02年出生的河北籍缴氏五胞胎兄妹进行教育实验研究,以考察学龄前潜能发展教育对多胞胎幼儿发展的作用。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实验,对五胞胎施以“评估-指导-发展”循环互动模式为基础的个性化潜能发展教育,并对其发展进行阶段性评估,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历经31个月的个性化潜能发展教育,五胞胎的智能发展水平由入园时(4.1岁)的平均智能发育商96.6提高到了6岁时的115,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干预效果显著。五胞胎6.3岁时的瑞文智商平均达124.6,其中有两人(一男一女)的智商达到130以上。 【结论】 五胞胎接受个性化潜能发展教育的结果验证了已有的研究发现,即以评估儿童各领域能力发展为基础的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早期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