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年龄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对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确诊的 96 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其年龄大小分成中老年组(≦70 岁,45 例)与高龄组(>70 岁者,51 例)进行比较。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G1eason 评分、癌症分期等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年龄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高龄组患者的 G1eason 评分、前列腺体积、PSA 水平均高于中老年组(P<0.05);高龄组中,Ⅲ~Ⅳ期患者、低未分化患者及有远处转移患者的占比高于中老年组(P<0.05);高龄组患者的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中老年组,血糖水平高于中老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联系,高龄患者的癌症分级、PSA、G1eason 评分与中年患者有显著差异,其病情更为严重,分化程度更低,临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周发友  梁朝朝 《安徽医学》2015,36(10):1307-1309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2位。据美国癌症协会最新预测,2015年全美将有220800例新增前列腺癌病例,占男性新增癌症病例的(848200例)26%,同年预期将有27540例前列腺癌相关死亡病例,占男性新增癌症死亡病例的(312150例)9%[1]。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9位,在男性泌尿系肿瘤中发病居第1位[3]。当前列腺癌出现转移时,5年生存率仅为29%[4],所以,前列腺癌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早期前列腺癌手术和放疗效果良好,进展期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然而由于遗传、药物诱导等原因,终将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尽管卡巴他赛、自体疫苗、放射性核素镭223、醋酸阿比特龙、MDV3100等新药,对 CRPC 有一定的疗效,但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CRPC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因此,阐明 CRPC靶向治疗机制,对提高 CRPC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PI3K/ PTEN/ AKT/ mTOR 信号通路、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表观遗传学3个方面对 CRPC靶向治疗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全球范围内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 ,居全球男性癌症发病率的第 3位 ,病死率第 6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第 1位 ,病死率第 2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 ,但近 2 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 ,发病率逐渐增加。前列腺癌在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跃居第 3位。由于前列腺癌的生物特性比较复杂 ,诊断率的提高 ,故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泌尿外科领域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笔者就有关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简介。1 前列腺癌的诊断1 1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和MRI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提高临床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对比研究的方式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70例前列腺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对照组)和MRI检查(研究组),并以病理组织诊断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进行优劣的比较。结果以病理活检为标准,在前列腺癌A期和B期患者的诊断中,两组患者在诊断相符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的比较上χ2=40.17、17.69、12.99,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前列腺癌C期和D期患者的诊断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对患者进行分期评估的临床辅助检查方式进行推广;CT对前列腺癌患者的A期和B期诊断率低,仅在C期和D期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不建议在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近6年宁夏地区新发前列腺癌的资料,为提高我区前列腺癌筛查和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1月初次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的245例宁夏籍新发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区新发前列腺癌患者呈逐年增高趋势。全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72.8岁,确诊时中位血清PSA值为31.9ng.mL-1。临床表现为下尿路症状186例(75.9%)、骨痛35例(14.3%)和血尿32例(13.1%),直肠指检质硬或有明显硬结155例(63.3%)。患者中有167例由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26例为偶发癌,67例有组织病理Gleason评分。172例(70.2%)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前列腺癌;出现远处转移64例,其中骨转移55例(22.4%)。2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行内分泌治疗187例,前列腺癌根治术8例,膀胱造瘘术12例,其余38例转外院治疗情况不详。结论我区新发前列腺癌患者呈逐年增高趋势,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属前列腺癌中晚期,内分泌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前列腺癌根治术比例小,放射治疗尚未开展,我区前列腺癌的筛查和临床诊治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癌症死因的第2位,约占所有癌症患者的40%。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且因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患者常常在发病数年之后才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大多已经转移。大约40%的局限性PCa患者在经过第1次治疗后都会复发,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全球范围居男性癌症发病率第3位,病死率第6位,在美国则分别居男性癌症发病率第1位,病死率第2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随着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已经成为泌尿系统除膀胱癌和  相似文献   

8.
1994年,美国有200,000例男性确诊为前列腺癌,超过了女性乳腺癌,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这一年,前列腺癌造成了38,000例死亡,成为美国癌症致死的第2位原因,仅次于肺癌。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绮思  罗春丽 《重庆医学》2008,37(13):1424-1426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男性癌症死因的第2位.  相似文献   

10.
2010年3月,美国癌症学会(ACS)于《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发表了更新的《前列腺癌早期筛查指南》[CA Cancer J Clin2010,60(2):70]。前列腺癌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肿瘤患者,从而使其得到更有效的治疗。自开始进行前列腺癌筛查以来,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已有所降低,但还不清楚这种降低是因筛查直接导致,还是由于其他原因(比如治疗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探讨合并症对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早期生存(3年内)的影响,以期提高对合并症治疗的重视。方法:回顾分析198例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71岁。随访生存情况,分析患者的年龄、合并症情况(CCI)、TNM分期、Gleason评分、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及用药信息等因素对患者早期生存的影响,并比较分析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差异。结果:在前列腺癌确诊后的第3年,3例(1.51%)患者死于前列腺癌进展发生的远处转移,7例(3.53%)患者死于非癌症相关的其他原因(CCI≥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用药信息与早期生存相关,CCI≥2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与预后,其中合并症是影响患者早期生存的独立因素,积极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并存的合并症,可能会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分级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泌尿科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24例,按照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将患者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36例,高危组59例;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分级患者术后临床康复情况。结果前列腺癌患者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OR=2.343,P=0.008)、体质量指数(OR=1.021、P=0.006)、前列腺炎(OR=3.561、P=0.007);前列腺癌患者的保护因素有首次遗精时间(OR=0.321、P=0.005)、首次性生活时间(OR=0.776、P=0.003)。高危组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最差、Gleason评分越高预后越差。高危、中危、低危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7.63%、27.78%、13.79%,高危组患者复发率明显大于中危和低危组患者(X~2=6.253、7.142,P<0.01);高危、中危、低危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分别为11.86%、5.56%、3.45%,高危组患者病死率明显大于中危和低危组患者(X~2=8.214、7.142,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大、超体质量、前列腺炎;保护因素有首次遗精时间晚、首次性生活时间晚。高危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中危和低危患者,前列腺癌患者的分级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23例晚期前列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去势及抗雄激素治疗),随访症状改善情况、肿瘤消退情况、定期复查PSA及肝功能,记录生存时间。结果23例治疗后,第1年,21例患者PSA降至正常。第2年,19例病情稳定,4例病情恶化死亡。第3年,12例患者生存,累计11例死亡。结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初PSA很快降至正常者疗效肯定,PSA降低慢,且不能下降至正常或降至正常后又反跳者,病情进展较快,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Timothy  J  Wilt  Ian  M  Thompson  郝秀原 《英国医学杂志》2007,10(2):94-99
前列腺癌是英国男性最常见的癌症。2002年有32000例男性诊断为前列腺癌,超过10000例死于该病。随着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的开展,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升高,但疾病相关的死亡率在下降。本综述提供了该病的危险因素、预防、检测、自然病程和治疗上的证据,重点探讨临床限局性前列腺癌,以指导全科医生的临床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我院收治2例前列腺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80 min,术中出血量500 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视野清晰、止血可靠、创伤小、腹腔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宾利沙 《当代医学》2013,(32):34-35
目的研究超声影像学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18例由超声影像学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影像的临床价值进行评定。结果本组入选的18例前列腺癌患者经超声影像诊断,误诊(漏诊)率为11.1%(2/18),诊断准确率为88.9%(16/18)。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超声影像学图像有其特有的规律性,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P53、P16、Bc1-2和Bax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和其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前列腺癌中上述四种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53、P16、Bc1-2和Bax蛋白在前列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7%、54.90%、21.57%和74.51%;P53和Bc1-2蛋白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0.05),而P16和Bax蛋白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 <0.05).P53蛋白的表达还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53与Bc1-2,以及Bc1-2与Bax表达之间也存在相关性(P=0.05).由此提示,检测P53、P16、Bc1-2和Bax四种蛋白的表达,将有助于对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危险组前列腺癌患者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Amico分级标准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不同组的疗效及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的5年无生化复发率。结果共125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年龄最小者47岁,最大者78岁,平均为(67.8±10.2)岁。低、中、高危组的术前Gleason评分分别为6.5±1.9、7.1±2.2和8.9±2.0,术前PSA水平分别为7.6±2.3、9.3±3.2和13.2±3.6。低、中、高危组的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2例(8.0%)、9例(13.4%)、10例(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3,P=0.04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完全控尿率和性功能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内共有31例患者发生生化复发。低、中、高危组5年无生化复发例数分别为20例(80.0%)、53例(79.1%)和21例(63.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0,P=0.248)。结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疗效较低、中危患者稍差,但仍可达到较好的疗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地区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前列腺癌筛查手段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经直肠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但上述两种诊断方式存在假阴性及假阳性导致的过度诊断等相关问题。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识别某些分子代谢物的微小改变。本文就如何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发现前列腺癌患者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产物及相关代谢途径的改变展开综述,为临床前列腺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4月3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各50例。对比两种疾病患者的血清PSA检测结果、临床病理学形态表现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分布情况、平均值以及P63、P504s、CK34βE12阳性、阴性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学形态表现也有所差异。结论: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可作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