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目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症状缓解较慢,且长期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我们自2002年1月-2006年6月采取鼻内镜下手术联合环丙沙星治疗肉芽肿期鼻硬结病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孢子菌病一例张萍,李德忠,李红,肖同浩,武晓华鼻孢子菌病罕见,我们曾诊治1例,并对其病变组织进行了详细的光镜和电镜观察,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及光镜、电镜检查结果:患者男,24岁。因左鼻腔阻塞6年,于1993年3月17日入院。6年前在海军服役期间下...  相似文献   

3.
鼻硬结症的放射治疗(摘要)杨享贤,林萍,陈海林,杨文鼻硬结症是具有低度传染性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放射治疗加抗生素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980年12月~1991年10月。我院共收治鼻硬结病25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经...  相似文献   

4.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我们自2002年1月~2006年6月采取鼻内镜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肉芽肿期鼻硬结病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呼吸道硬结病一例王凤祥,李长清,孙焕平鼻硬结病在我国发病较少,发展到全呼吸道者更少见。我们曾收治1例从前鼻孔到肺支气管均有硬结Ⅲ期改变者,报告如下。患者,男,45岁,自20岁姑鼻部常感不适并逐年加重,因无明确诊断未能系统治疗,发展到鼻腔不通气,呼吸...  相似文献   

6.
额筛痛可能是慢性额窦炎病人的唯一症状,这对耳鼻咽喉科学家诊断慢性额窦炎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界内窥镜检查经常不能找到病理上的发现。在冠状位上用矢状位重建影像CT扫描对显示额窦粘膜病和额窦引流管阻塞有一定的帮助。鼻丘标志着前筛房的最前界。1939年,vanAlyea报道89%的标本有鼻丘气房。最近,Bolger统计98.5%病人有鼻丘气房。有关鼻丘气房的各种各样的描述有可能是由于它的气腔的不同程度及它和额骨、上颌骨、泪骨及鼻骨的复杂的解剖有关。调查鼻丘气房在阻塞鼻额管和慢性额窦炎中的作用,用矢状位CT重建影像研究鼻额管、额隐…  相似文献   

7.
目的 鼻硬结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疾病,通过回顾性观察鼻硬结病的临床病理学和组织学特点,初步探讨鼻硬结病的发病、发展及转归。方法 以43例鼻硬结病患者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用HE及组织化学Warthin-Starry(W-S)染色,其中13例组织分别用CD43(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溶菌酶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 全部标本均检测到鼻硬结杆菌,W-S染色和电镜观察均在Mikulicz细胞内检测出大量鼻硬结杆菌。全部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13例辅助手术治疗,3例辅助放疗。随访1~26年,11例复发,31例一次治愈,1例未控。结论 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分析有助于鼻硬结病早期诊断。宿主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是潜在致病机制。以抗生素为主包括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清除鼻硬结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鼻硬结病的认识由来已久,但却充满着曲折和坎坷.随着鼻硬结病的发病有着不断减少的趋势,多年来这种疾病已被淡忘.近年来,学者们注意到鼻硬结病并未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营养状况的改善而消失,该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富有挑战性,鼻硬结病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硬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呼吸道硬结病(respiratory sclerorna)是由鼻硬结杆菌(klebsiella rhinoscleromatis)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先发于鼻前庭与皮肤交界部位,可向下、向后侵至鼻咽、口咽、喉咽、喉及气管等处,导致相应部位的结构和功能损害,因为约98%的患者鼻部受累,又称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笔者从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因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呼吸道硬结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鼻结核为鼻部一少见疾病,以眼科泪道阻塞,内眦部反复流脓为主要症状更为少见。我科治愈1例病人,因双眼泪道阻塞而反复就诊眼科,后确诊为鼻结核,给予抗痨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22岁。因双眼内眦部反复流脓1年,眼科诊断为双眼泪道阻塞,经抗炎,泪道冲洗等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欲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来我科检查鼻道情况。查双侧下鼻甲轻度肿大,在其前端附有干痂,中鼻甲光滑,干燥,双侧鼻立特区(Littlearea)区前份有色苍白,结节状隆起直径约0.2cm,触之不易出血,鼻道内未见脓性分泌物。追问病史,病…  相似文献   

11.
硬结病是1870年vonHebra在鼻腔内发现并加以描述命名为鼻硬结病。后来又有许多学者相继发现其他部位的硬结病,例如喉、气管和支气管。下面对20名未治疗的鼻硬结病病人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分析,这些病人境检查前均经过门诊检查、胸部及颈部X线检查,所有病人均有确切的鼻硬结病病史,年龄大多数在20~40岁,男女分别为12例和8例,其中6例为萎缩期,7例为肉芽肿期,另外7例为纤维化或狭窄期。结果发现8例(40%)病人病变侵及声门下结构,病理改变有肉芽肿或肿物(3例)、愈合疤痕增厚或狭窄(2例)、萎缩(2例)、浅表溃疡(1例),与其他…  相似文献   

12.
对31例喉角化病的临床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单纯角化病20例,随访6例,1例复发;角化病伴非典型增生5例,随访3例,均发生癌变;角化病癌变1例,局部切除后6年健在;角化病伴鳞癌5例,全喉及部分喉切除后2例死亡。认为,声带长期磨擦损伤及咽喉粘膜干燥可能是导致角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把握病变的性质及程度,给予恰如其分的治疗,可获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鼻硬结病是鼻与呼吸道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肉芽肿性疾病。Toppozoda等(1983)总结欧洲、亚洲、非洲及中美洲的25个国家,都有地方性的鼻硬结病发病区。从查到的国外文献资料来看,全世界的病例已达万例以上,实际发病数还要多。中国的鼻硬结病截止到1983年,全部病例已近2000例。目前,鼻硬结病的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及细菌学这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诊断方面是鼻硬结病的早期萎缩期与臭鼻症的鉴别诊断问题。临床医生在非流行病区发现早期萎缩期的鼻硬结病例,往往不容易识别。在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4.
喉角化病的临床及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1例喉角化病的临床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单纯角化病20例,随访6例,1例复发;角化病伴非典型增生5例,随访3例,均发生癌变;角化病癌变1例,局部切除后6年健在;角化病伴鳞癌5例,全喉及部分喉切除后2例死亡。认为,声带长期磨擦损伤及咽喉粘膜干燥可能是导致角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把握病变的性质有程度,给予恰如其分的治疗,可获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鼻硬结病是耳鼻咽喉科少见病,发生于上颌窦者更少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我科于2001年10月收治1例外院长期误诊的上颌窦硬结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硬结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喉硬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43例中声嘶43例次、呼吸困难19例次。喉部病变以萎缩期为主2例,肉芽肿期为主35例,瘢痕期为主6例。主要病变局限于声门区13例,局限于声门下区1例;累及声门上区和声门区18例,累及声门区和声门下区8例,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均受累3例。采用抗生素治疗24例,手术治疗7例,放射治疗2例。采用抗生素治疗24例中,18例治愈,另2例复发后再进行抗生素治疗治愈;24例中4例伴2度或3度喉阻塞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1例伴2度喉阻塞的肉芽肿期患者采用手术和抗生素结合的方法治愈。6例伴喉狭窄的瘢痕期患者通过手术成形治愈。1例采用放射治疗后4年复发,1例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与抗生素结合的方法治愈。结论硬结病可侵犯喉部导致发声困难和喉阻塞,抗生素治疗对多数喉硬结病患者有效,治疗后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对喉硬结病导致瘢痕性喉狭窄的患者需手术成形。  相似文献   

17.
鼻硬结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病变 ,目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 ,但治疗时间较长 ,患者症状解除缓慢 ,长期用药易产生毒副作用。为探索鼻硬结病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 ,我院 1 998年以来应用微波热凝加链霉素治疗鼻硬结病 8例 ,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8例中 ,男 2例 ,女 6例 ;年龄 2 6~ 48岁 ,平均36岁。病程 5个月~ 7年 ,平均 3年 2个月。均有口服一般消炎药或外涂药膏等治疗史。主要症状为鼻塞 ,在鼻前庭、鼻中隔、下鼻甲前端 ,以及上唇等处出现结节状肿物 ,表面血管扩张 ,质硬。全部病例活组织标本均取…  相似文献   

18.
上颌窦曲菌病4例报告(摘要)吴彦桥,彭子成,王政民患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52~69岁。上颌窦右侧3例,左侧1例,合并肺炎1例,有糖尿病史1例,病程4月~15年不等。临床表现:鼻阻塞,鼻内有臭味、提出豆渣样分泌物、擤鼻带血丝、偶有面部酸胀疼痛、眼疼、牙...  相似文献   

19.
鼻康合剂治疗慢性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康合剂是我院研制的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口服中成药。我科自1999年1月~2000年10月,口服鼻康合剂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1200例。本组从中随机抽样60例,并与单纯用上颌窦穿刺冲洗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患者40 例进行对比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鼻康合剂组(试验组)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2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6个月。上颌窦穿刺冲洗组(对照组)40例。两组症状均有鼻阻、溢涕、头昏、头胀痛并伴有失眠、记忆力差等症状。检查见鼻腔粘膜慢…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8岁。左鼻塞进行性加重1年,无鼻出血、脓涕及外伤史,按鼻炎治疗无效。3个月前左鼻完全阻塞,嗅觉消失,左侧头昏痛,上颌窦摄片示左上颌窦占位病变伴骨质破坏。1991年9月20日入院。检查:全身情况良好,表浅淋巴结不肿大,体温、脉搏、呼吸正常。血压120/105mmHg(1mmHg=0.133kPa)。左上颌窦区显丰满、压痛,右侧正常。左鼻腔外侧壁凸向内方,中、下鼻甲紧贴鼻中隔,鼻腔粘膜充血,无溃疡及分泌物。鼻中隔正常。鼻后孔左侧为新生物阻塞,鼻咽部正常。硬腭正常。双眼视力正常,眼球活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