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2,8(9):664-66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症状多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我们探讨了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6 0例 6 5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 ,并采取了相关的护理措施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中男 4 1例 ,女 19例 ,6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青年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特点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从发病诱因、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三个方面回顾性分析31例中青年AMI患者的发病特点,针对其特点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发病诱因依次为嗜烟酒、暴饮暴食及劳累、精神压力大等,危险因素依次为嗜烟酒、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等,临床特点为症状明显、并发症少、造影结果多为单只病变;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本组28例康复出院,3例并发心力衰竭,无一例死亡。结论:中青年AMI预防重点在于疾病知识普及、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精心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容易漏诊误诊,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现总结我院1999—2002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106份,分析其中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的认识,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熟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旨在降低死亡率。方法选择60岁以上AMI患者37例(老年组)和同期60岁以下AMI患者23例(非老年组),比较分析其临床症状、心理情况、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结果老年AMI患者具有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的特点,且年龄越高症状越轻,合并症及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是老年人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类型之一。由于老年人对疼痛反应差,定位不准确,且常被各种合并症所掩盖,容易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给观察和护理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对1996年1月~2002年10月的178例AMI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中老年病人(60岁以上)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老年AMI的认识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 (包括 70岁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疾病特点 ,以便对患者制订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 70岁以上组与同期中收治的 70岁以下组AMI组患者的性别结构、基础病变、发病特点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  70岁以上组AMI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合并糖尿病、意识丧失、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总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 70岁以下组 (P <0 0 1或P <0 0 5) ;而有明显诱因和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70岁以下组 (均P <0 0 1 )。结论 70岁以上的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特别是女性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以预防AMI的发生 ;在AMI发病后 ,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护理 ,防止AMI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我院CCU在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14例老年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监测数据,发现以70~79岁老年患者多见,死亡时间多集中在下午5时至凌晨2时,以每年的1、9~12月多见。心脏破裂、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脏性猝死的三大原因。提出监测心脏破裂患者大动脉的搏动,做好心功能不全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时准确应用除颤器,纠正恶性心律失常,可以提高老年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再发心肌梗死50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临床护理中有效预防再发心肌梗死(RMI)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老年再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RMI组与初次心肌梗死(FMI)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发病至住院所需时间无显差异,且发病后2yh内住院率均低。RMI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及合并心衰、肺部感染显高于FMI组(P<0.05及0.01)。RMI组中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年龄大,两则壁及以上 梗死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 应加强MI知识定宣教,提高老年人识别MI能力和及早就诊意识。老年RMI并发症多而重,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护理中应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而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病情复杂,进展快、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病死率高的特点[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不良心理、并发症、便秘等均在发生后再对症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在各类心理和生理不良反应出现前,于患者入院时起,即密切监视,预防不良心理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治疗量利多卡因导致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34例发生精神障碍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利多卡因导致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兴奋多语、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嗜睡,感觉异常发生在精神障碍的早期。结论 在应用利多卡因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滴注速度.护士要做好护患沟通和宣教,了解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做好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症状,在保护好躁动患者的同时要做好自我保护。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同时要注意预防利多卡因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以改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2例老年AMI合并MOF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结果经给予注意心、肺、肾功能的早期监测、早期护理干预减少肺部感染及心衰的发生等护理措施,22例老年AMI患者仍有10例患者合并心、肺及肾功能衰竭,6个以上器官衰竭者病死率100%。结论老年AMI合并MOFE的病死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掌握多学科知识,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器官衰竭早期改变,减少衰竭器官数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日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匹配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72例、实验组77例,对照组入院后按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人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治疗成功率、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人院至溶栓治疗时间分别为(23±5.2)min与(66±12.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尿激酶溶栓成功率分别为62.3%与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缩短溶栓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遵循急救护理路径要求开展护理。对比2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院内再介入手术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急救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总时间更短、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更低、病死率更低、院内再介入手术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对缩短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时间窗及提升抢救效果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方法 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60例,比较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6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分为75岁组和≥75岁组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75岁组心肌梗死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75岁组(P0.01,P0.05);而有明确诱因和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75岁组(P0.01)。结论:急救护理应强调有效内科治疗的重要性,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严密监测病情,视病情调整患者的活动量,注意加强排便护理,对患者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激酶治疗高龄息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年龄≥70岁)的剂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高龄组28例(年龄≥70岁)使用减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对照组30例(年龄(70岁)使用常规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分别观察溶栓治疗的疗效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高龄组与对照组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0岁)使用减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疗效可靠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青年AMI(≤45岁)患者102例(青年组),老年AMI(60~75岁)患者100例(老年组),从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发症及预后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吸烟史、饮酒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高尿酸(UA)为青年组危险因素;老年组多存在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空腹血糖水平高。青年组有明确诱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52.0%(53/102)vs 28.0%(28/100)(P0.01);青年组发生典型心绞痛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3%(87/102)vs 78.0%(78/100);青年组出现胸闷明显高于老年组31.4%(32/102)vs 16.0%(16/100)(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罪犯血管分布和血栓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青年组AMI多发生于前降支55.9%(57/102);青年组AMI单支病变、局限狭窄多见(P0.01);Gensini病变积分低(P0.05);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并发症少,尤其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低,1周内病死率低(P0.01)。结论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吸烟、饮酒、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TG、高UA及HDL-C降低,劳累和饮酒为主要诱发因素,单支、局限病变多见,Gensini评分低,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