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60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 3DDCE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 3DDCEMRA包括 4 4例病变血管和 16例正常血管。选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 ( 3DFFE)序列 ,行3DDCEMRA检查 ,主要参数为TR 9毫秒 ,TE 3毫秒 ,翻转角 3 0° ,矩阵 12 8× 2 5 6,快速注射 0 2mmol/kg钆 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 ,注射速度 1 5~ 2 0ml/s ,延迟时间依据病情而定 ,其中 3 6例 (病变组 3 4例和正常组 2例 )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 (IADSA)或 (和 )手术证实 ;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 3级评价 ,并计算出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60例 3D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 5 7例 ,占 95 %。5 0例 ( 16例正常组与经手术、IADSA证实的 3 4例病变组 ) 3D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4 1%、87 5 %和 92 0 % ;假阳性 ,假阴性各 2例 ,病变程度高估 3例。 3 4例各类血管和相关病变的 3DDCEMRA结果与IADSA或 (和 )手术符合率为 85 3 % ,主动脉及其主支病变则分别为 10 0 0 %和77 3 %。结论 3DDCEMRA是一种有效、微创技术 ,评价主动脉病变可与IADSA媲美 ,对主动脉主支病变与IADSA尚有一定差距 ,通过提高扫描速度和改善重建技术 ,有望能逐步替代IADS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人胸部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CE MRA)时对比剂剂量和流率的依赖关系。方法 无胸部疾病的正常志愿者61例,按0.08、0.17、0.25和0.33mmol/kg的不同剂量分成4组,再分别以2、3和4ml/s的流率注射对比剂,应用Siemens Vision Plus 1.5T MR系统进行三维动态增强MRA,以评价不同剂量和流率对人胸部血管MR造影的影响,结果 从血管肺组织对比度看,以0.25~0.33mmol/kg对比剂最佳,尤以0.25mmol/kg比较稳定;从2和4ml/s两种流率看,0.33mmol/kg剂量的血管肺组织对比度反而比0.25mmol/kg低,说明血管肺组织对比度并不是随剂量加大而增加的,当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对比度反而会下降。主动脉的强化与肺动脉和肺静脉相比,无论从信噪比还是对比度上均比较稳定,但也随着剂量的升高而逐渐升高,0.17mmol/kg以上基本都能获得较好的强化和对比度,尤其是0.25mmol/kg以上为佳。0.08~0.17mmol/kg剂量时,虽然4ml/s流率的血管肺组织对比度值明显高于2ml/s和3ml/s,但由于对比剂过于浓缩集中在一较短的血管节段内,所以整体图像的主观评价并不理想,达不到诊断要求。结论 胸部血管的CEMRA效果主要与对比剂的注射剂量有关,与流率关系不大。推荐胸部CE MRA对比剂剂量为0.25mmol/kg,以2~3ml/s的流率注射. 相似文献
3.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宁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6):448-451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已从研究阶段转变成为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医生已经应用MRA 来筛查血管病变.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是目前用于体部血管检查的最先进MR技术之一,而且其本身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本文根据我院的应用经验并结合文献对此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3D-CE-MRA)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毒义。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30例腹部3D-CE-MRA的成像技术和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显示良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上观察血管的整体形态。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是腹部血管病变诊断的准确,快速,无创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编码技术在腹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DcE—MRA)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将疑有腹部血管疾病的40例患者分为二组,实验组20例使用SENSE技术扫描;另外20例为对照组,直接行DCE—MRA扫描。结果:对照组20例中,13例因患者呼吸配合好,图像清晰,其中5例显示了动、静脉不同时相,8例由于扫描时间长,得到动、静脉均显影的图像。其余7例因屏气配合不好,图像出现伪影,为诊断带来了困难。实验组20例患者由于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均获得了清晰且不同时相的图像。结论:sENsE技术的使用大大地缩短了扫描时间,使腹部DCE—MRA可不受呼吸影响,并能获得不同时相血管强化图像,明显改善了DcE—MRA影像的质量,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重视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动脉血栓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由于PE的临床表现多样 ,医生对其认识不足 ,经常导致误、漏诊 ,患者的病死率较高 (通常认为可达2 0 %~ 30 % )。尽管本病在我国尚不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 ,但也并非少见。如果PE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 ,患者的死亡率可降低至 8%。所以 ,人们一直在寻求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在PE的诊断上占有重要地位 ,无论急诊还是平常门诊 ,临床上通常首先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 ,由于PEX线征象多在 12h以后才出现 ,而且其敏感性和特异… 相似文献
7.
8.
9.
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 (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 ,MRA)是一种精确的、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检查方法[1] 。既往MRA主要应用于颈动脉和脑动脉等血管成像。由于X线血管造影显示静脉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静脉磁共振血管造影越来越受到影像工作者的关注 ,尤其对于腹部静脉成像[2 ] 。笔者拟对门静脉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1 门静脉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流动的血液在MR图像上的表现与静止组织有显著的差别。根据成像技术的不同 ,在MR图像上 ,血液信号可以表现为“白”血 ,也… 相似文献
10.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肝移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 -enhancedMRangiography ,3DDCEMRA)技术 ,初步评估其在肝移植术前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例患严重肝脏疾病 ,临床上拟行肝移植的患者 ,术前行MRI平扫及 3DDCEMRA检查 ,对所得图像进行综合评价。所有病例均行多普勒超声 (DUS)检查 ,4例成功行肝移植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血管图像 ,肝动脉可显示 2~ 3级分支 ,门静脉可显示 2~ 5级分支 ,肝静脉可显示 1~ 2级分支。其中 3例肝硬化显示胃底食道静脉曲张 ,1例多囊肝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受压移位。结论 3DDCEMRA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技术 ,对临床医师进行肝移植病人术前血管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动态增强MRA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估动态增强MRA(DCE MRA)潜在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6条狗同时行2D TOF MRA和DCE MRA检查,以DSA图像为黄金标准,比较两者对不同部位血管的显示满意率。结果:2D TOF MRA和DCE MRA的显示满意率,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分别为22.2%和100%,颈、椎动脉分别为70%和75%,腹主动脉及肾动脉分别为66.7%和26.7%,髂、股动脉分别为8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RI对获得性胸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共30例,21例在GEVectra0.5T上行SE和CineMRI检查,9例在GESigna1.5T上行SE、CineMRI、GatedTOF和3D动态增强MRA检查。成像采用横断面、主动脉长轴和左室长轴观,部分加扫矢状面和冠状面。结果:共发现升主动脉瘤10例、主动脉夹层10例、主动脉扩张9例和降主动脉溃疡1例。经对照表明CineMRI对合并的瓣膜病变、夹层真假腔、血栓和瘤内异常血流方式的显示较SE为佳,而GatedTOF和3D动态增强MRA对整个胸主动脉形态及头臂血管的显示最佳。结论:多种MRI技术综合运用诊断获得性胸主动脉病变可基本达到心血管造影效果。 相似文献
13.
3.0 T三维高时间分辨率对比增强MRA在四肢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3.0T三维高时间分辨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resolved contrast-enhanced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R3DCE-MRA)对四肢血管瘤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资料与方法21例四肢血管瘤患者,全部使用3.0T全身磁共振(Magnetom Trio,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Erlangen,Germa-ny)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Medrad,Spectris)将单倍剂量(0.1mmol/kg体重)对比剂(马根维显)经肘静脉以2.5ml/s流率注射。TRCE-MRA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fast low-angle shot gradient-echo,FLASH),均采用冠状位扫描,图像全部传送至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后处理,测量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并由两位影像专家评价图像质量和诊断结果。结果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 相似文献
14.
15.
闭气下造影剂注入法三维肺血管MRA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了闭气下造影剂注入法三维肺血管MRPA(3D-MRPA)技术,认识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临床诊断的肺癌、肺动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瘘共11例。Gd-DTPA0.2mmol/kg静注后,应用高性能MR扫描系统,闭气下摄取24层肺知管SPGRY邓列连续冠状断面像,用时27秒,再重复同样扫描,分别获得早期相与后期相。最后,以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制成3DMRPA。结果:3D-MRP 相似文献
16.
用LAVA进行多期增强MR血管成像显示肝脏血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LAVA)多期增强MR血管成像(LAVA CE MRA),评估其对肝脏内血管显示的价值,以及对肝脏病变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52例疑有腹部病变者行常规MRI扫描及Gd-DTPA增强并LAVA多期扫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血管,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并得到各血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MIP重建肝内血管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评估LAVA CE MRA对肝内血管显示的价值。同时记录肝脏病变信号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52例患者肝脏LAVA CE MRA图像能清晰显示肝脏内血管形态,达到诊断要求。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3级和3级以上分支显示率100%,门静脉、肝静脉4-5级以上分支显示率达到96.8%。肝脏病变的动态强化显示良好,部分病变供血来源显示清晰。结论:LAVA CE MRA能良好地显示肝内各血管及其与肝脏病灶的关系,提高对肝脏病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椎动脉型颈椎病MRI与MR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回顾性评价和比较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I与MRA影像学价值。方法:13例中均有颈椎退变及颈性眩晕,MRI采用SET1WI和T2WI,或GR序列,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成像。用2D-TOFMRA检查。结果:9/13例(69.2%)中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2例,椎间盘变窄4例,椎间盘外侧型突出3例,椎体不稳4例,颈椎横突骨折1例,以上原因造成椎动脉的扭曲,变细狭窄,闭塞等。MRA示椎动脉狭窄变细7例,阻塞2例。椎动脉迂曲11例,均与颈椎病有关。结论:MRI与MRA联合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是获得信息最多的组合方式,其临床应用将更广泛 相似文献
18.
3D增强MRA在恶性胰腺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3D增强MRA在胰腺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18例胰腺肿瘤患者进行上腹部MR检查,均包括3D增强MRA及MRCP,其中11例于检查后6-17天行外科手术,另7例评估为无法切除而未行手术。结果:11例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中,8例为胰头部腺癌,3例为胰体尾部腺癌。7例未能切除的胰头恶性肿瘤中侵犯腹腔干3例次、肝总动脉2例次、脾动脉4例次及门脉系统者12例次,胰体尾部恶性肿瘤侵犯脾动脉或静脉4例次。其中肿瘤与邻近血管无法分割且突出血管腔,相交边界尚清晰者10例次,肿瘤侵入血管腔内或部分包绕血管,使血管狭窄、变细者4例次;完全包绕血管,其间无脂肪组织存在者3例次,使血管闭塞者1例次,相应部位侧支循环形成11例次。远处转移5例次。结论;MR常规扫描,3D增强MRA及MRCP的综合运用在诊断胰腺肿瘤以及其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和直观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点片技术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以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1,2(4):247-249
目的评价点片技术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16例胸部病变的点片技术方法和X线征像。结果16例中骨病变3例,胸壁肿瘤2例,肺部病变11例。其中5例胸部平片所见正常,16例均能经点片显示病变而诊断。结论点片技术简便、价廉,可在胸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oracic aortic stent graft: comparison of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and CT angiography in the follow-up: initial resul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igel S Tombach B Maintz D Klotz S Vestring T Heindel W Fischbach R 《European radiology》2003,13(7):1628-1634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CE MRA) and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MS CTA) in the follow-up of thoracic stent-graft placement. The CE MRA and MS CTA were performed
following nitinol stent-graft treatment due to thoracic aneurysm (n=4), intramural bleeding (n=2) and type-B aortic dissection (n=5).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of arterial-phas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focused on the stent-graft morphology and leakage
assessment. Stent-graft and aneurysm extension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both techniques. Complete exclusion (aneurysm, n=4; dissection, n=2) was assessed with high confidence with CE MRA and MS CTA. Incomplete exclusion (intramural bleeding, n=2; dissection, n=3) was assigned to lower confidence scores on CE MRA compared with MS CTA. On CE MRA the stent-graft lumen demonstrated an
inhomogeneous signal, the stent struts could not be assessed. The CE MRA can be used as alternative non-invasive imaging for
follow-up of nitinol stent grafts. Arterial-phase leak assessment can be less evident in CE MRA compared with MS CTA studies;
therefore, the use of late-phase imaging seems to be necessary. The diagnostic gap of stent-graft fracture evaluation using
MRA may be filled with plain radiograph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