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CAD/CAM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AD/CAM技术联合个性化预成型钛网及游离髂骨移植修复单侧下颌骨大型轮廓缺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及关节外科2015年11月—2019年12月的15例单侧下颌骨大型轮廓缺损的患者.采用基于逆向工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镜像重建患侧下颌骨轮廓并制...  相似文献   

3.
应用CAD/CAM技术进行个体化下颌骨重建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应用于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方法:选择面部畸形明显的单侧下颌骨成釉细胞瘤4例,术前行下颌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成像,用CAD/CAM数控技术和镜像技术,制成与患者骨组织完全相同的个体化实体模型,根据模型预弯制重建钛板。手术切除病灶下颌骨,切取髂骨节段,植于重建板的舌侧,固定重建板于正常下颌骨端。结果:CT三维重建影像与实体模型测量数据接近;预弯制钛重建板与下颌骨匹配;手术恢复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功能,面部外形对称,X线片显示重建的下颌骨高度和厚度适中。结论:CAD/CAM技术为术前设计提供了个体化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钛网成形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和观察钛网成形复合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刻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取全口模型,结合CT或X线片显示的病变大小和正常侧下颌骨的大小形态,用钛网预制再造的下颌骨支架;彻底切除下颌骨病灶;同期取自体髂骨骨松质,剪成颗粒状,紧密充填于预制的钛网内,调整咬合关系正常后,固定钛网。结果共治疗15例大型下颌骨缺损的患者,术后观察0.5~8年。除1例患者因术后感染二次手术取出部分钛网,创口二期愈合外,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和骨吸收,颜面对称,固定良好,瘢痕不明显,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3.5 cm以上,张口不偏斜,其中8例已做义齿修复,患者对面形和功能恢复均感满意。结论应用钛网成形复合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刻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是一种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累及单侧下颌角和下颌升支上部的颌骨良性病变患者行下颌骨部分切除.采用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自体再植髁突及血管化髂骨瓣移植全部成活,外形满意,咬合关系良好.结论: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 本组选取7例下颌骨病变病例,术前均采用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设计下颌骨切骨范围和拟用髂骨瓣或腓骨瓣的骨量和形态。术中按拟定方案切除下颌骨病变,并同期以钛板、血管化游离腓骨瓣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定期观察随访。 结果 采用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者3例,游离腓骨瓣移植者3例,单纯以重建钛板固定者1例。移植骨块均顺利成活。已随访6个月~2年。下颌骨形态和面型基本对称,无下颌偏颌。余留牙咬合关系同术前,张口度正常,咀嚼和语音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为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功能性修复提供良好桥梁。  相似文献   

7.
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吉来  陈宁  陶江丰  杜一飞  张双越 《口腔医学》2007,27(4):190-192,203
目的研究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骨情况。方法7只Beagle犬,在一侧下颌骨制备长4.0 cm的节段性缺损。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节段性缺损,钛钉固定。将切除后的下颌骨和髂骨剪成直径约2 mm颗粒,紧密充填在钛网内。术后6个月进行下颌骨X线片、组织学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移植的颗粒骨成骨良好,未见明显吸收,形成成熟的骨结构,与下颌骨断端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结论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成骨良好,重建后的下颌骨外形满意,能够提供满足义齿修复和种植义齿所需的牙槽突高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组织学变化。方法5只Beagle犬,每只动物一侧下颌骨制备长3.5cm的节段性缺损。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骨外形,钛钉固定。将切除的下颌骨块和髂骨剪成直径约2mm颗粒,将皮质骨和松质骨混合(按体积比约为3:1),并紧密充填在钛网内。术后6个月取移植骨做组织学检查,包括HE染色、硬组织切片荧光观察和Van-Gieson染色。结果移植骨的表层由多层平行排列的板层骨构成,板层骨皮质骨较薄,孔隙较多。板层骨下方移植骨内部呈现为众多粗大的小梁骨相互融合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内部可见大量排列有序较致密的骨单位。结论钛网成型自体颗粒骨移植能够形成良好的骨组织学结构,有利于种植体植入,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9.
肖锋  后军 《口腔医学》2014,34(11):832-835
目的 探讨应用腓骨瓣及CAD/CAM技术修复大面积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 根据16例患者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特征,通过螺旋CT扫描获取缺损区的数据,在软件中应用CAD/CAM技术模拟下颌骨切除及重建手术,利用快速成型机加工制作出实物模型,依据模型对腓骨进行塑形、钛板重建,恢复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结果 CAD/CAM技术的应用使术中截骨、腓骨塑形、定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患者面部外形基本对称,影像学检查显示下颌骨缺损区的重建形态及固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腓骨瓣联合CAD/CAM技术重建下颌骨缺损,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是值得推广的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上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三维闭合式功能性重建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目的:介绍一种以CAD/CAM快速原型模型预成钛网支架,结合前臂皮瓣或串联腓骨肌瓣行闭合式上颌骨缺损三维重建的新方法。方法:自2000年3月起,对10例上颌骨因肿瘤及外伤后缺损的病例,分别行上颌骨次全切除4例(Ⅱ类缺损),全上颌骨切除6例(Ⅲ类缺损)。术前均以三维CT及快速原型技术预成实体模型,并通过CAD/CAM将健侧上颌骨复制到患侧缺损处,在模型上精确塑形钛网。8例前臂皮瓣与2例前臂串联腓骨肌瓣覆盖钛网以重建上颌骨,关闭口鼻腔。结果:10例上颌骨缺损病例经6—24个月随访观察,皮瓣除2例因术后放疗部分坏死外全部成活,面部外形满意。除1例于术后9个月眶外侧壁复发外,其余经CT或MRI检查证实,肿瘤未见复发。张口度2、5—4cm,进食时无食物从鼻腔返流。语言较为清晰,其清晰度经语音工作人员评定,术前术后趋于一致。其中6例钛网支架构筑外形的患者已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能进普食。经TekscanⅡHe力测定仪术前术后对比研究,发现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原有的咬合力。3例上颌骨全切的病例修复术后6—12个月经鼻咽内窥镜检查,发现钛网内衬有正常软组织覆盖。结论:我们设计的这种以CAD/CAM快速原型模型预成钛网支架、结合前臂皮瓣或串联腓骨肌瓣闭合式三维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新方法,使术后患者上颌骨外形和口腔功能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