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中排龈术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前牙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牙龈、牙周组织的变化以及排龈术应用对它们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1994-1995年间排龈组怀不排龈组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的牙龈、牙周组织状况,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金属烤瓷修复后牙周组织的主要变化为:颈缘变色、慢性单纯性牙龈炎和牙周炎。排龈组与不排龈组的牙周疾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排龈组明显少于未排龈组。结论:前牙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时排龈技术的应用对修复牙周组织的影响,合理、正确地使用排龈材料和技术可有效地预防牙周组织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前牙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后 ,牙龈、牙周组织的变化以及排龈术应用对它们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1994~ 1995年间排龈组与不排龈组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的患牙的牙龈、牙周组织状况 ,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金属烤瓷修复后牙周组织的主要变化为 :颈缘变色、慢性单纯性牙龈炎和牙周炎。排龈组与不排龈组的牙周疾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排龈组明显少于未排龈组。【结论】前牙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时排龈技术的应用对修复后牙周组织有影响 ,合理、正确地使用排龈材料和技术可有效地预防牙周组织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排龈线在烤瓷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比5年来在烤瓷冠修复中应用排龈线前后对患者的牙龈、牙周组织的影响。结果:在烤瓷冠修复中应用排龈线后能明显减少牙周疾病的发生率。结论:排龈线在烤瓷冠修复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地减少牙周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能较好地提高美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金属烤瓷单冠修复患者有效的排龈方法。方法:选择口腔门诊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78例159颗均为牙周组织健康的前牙,随机分成3组(A、B、C)。A组26例5颗牙采用磨切法排龈;B组26例53颗牙采用化学机械法(排龈线)排龈;C组29例53颗牙采用排龈膏排龈。对三种排龈方式的排龈止血的有效率、印模清晰的有效率及适合性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排龈线法及排龈膏法排龈效果佳。结论:排龈决定着固定修复的成败,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在医疗条件选择适合的排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两种排龈线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曲波 《华夏医学》2005,18(2):229-230
目的:探讨是否含有肾上腺素的两种排龈线的临床应用。方法:对金属烤瓷冠桥修复的89例患者211颗牙在备牙和取模过程中,分别用两种排龈线排龈,观察牙龈、牙预备体、印模、模型和修复体。结果:备牙前用两种排龈线排龈,效果无差异,取模前再排龈,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含肾上腺素组优于不含肾上腺素组。结论:两种排龈线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秀荣 《河北医学》2014,(7):1127-1130
目的:观察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65例入选患者随机为三组,A组(n=55)采用不含药排龈线排龈,B组(n=55)采用含药排龈线(每英寸含有0.4±0.2 mg肾上腺素)排龈,C组( n=55)采用排龈膏排龈,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龈出血率与疼痛感以及随访1年后的牙龈指数( GI)。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龈出血率与疼痛感差异显著( P<0.05);随访1年,三组患者均未见修复体脱落,在临床效果(包括充填体脱落、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方面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三种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均有显著疗效,但排龈膏排龈法在控制修复后牙龈出血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Er∶YAG激光排龈法和排龈线排龈法的排龈疗效。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龈下边缘单冠修复患牙100颗,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颗,分别采用排龈线排龈法和Er∶YAG激光排龈法,对两组排龈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及操作过程中感觉疼痛或不适的患者数进行比较;采用牙周出血指数(GBI)和牙周袋深度(PD)评价两种方法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两组间牙预备体、印模和模型满意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牙龈止血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B组疼痛患者比例(12%)少于A组(92%)(P〈0.05);两种方法治疗前与治疗后及两种方法之间GBI值、P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排龈法均可获得良好的排龈效果,Er∶YAG激光排龈法可减少牙龈出血,术中患者疼痛反应小,而且对牙周健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葛立刚 《吉林医学》2010,31(8):1076-1076
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中颈缘的精确制作和合适性是成功的关键。对于前牙烤瓷冠修复,为满足美观的要求,设计为龈下边缘,还有前牙冠折至龈下,后牙劈裂至龈下这些龈下边缘较深且需要全冠修复的牙,在取印模时增加了相应的难度,为取得这些具有龈下边缘预备牙体精确的颈缘线,  相似文献   

9.
方文静  王松  钟秋  童庆华 《四川医学》2012,33(10):1718-1721
目的探讨排龈线和排龈膏此两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以及二者对牙周局部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38例7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38例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排龈线组40颗牙和排龈膏36颗牙两组,比较两组的排龈效果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牙周出血指数(GBI)与牙周袋深度(PD)的变化情况。结果排龈膏组总记录时间、留置在龈沟内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排龈线组(P<0.01)。两组在牙预备体、印模、修复体边缘方面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龈膏组无疼率明显高于排龈线组(P<0.01)。排龈线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6个月GBI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F=3.721,P<0.05),且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6个月其GBI值较排龈膏组存在明显差异,而排龈膏组除治疗后1周GBI较治疗前升高外,而治疗4周及治疗后6个月后其GBI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1周的P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排龈线组较排龈膏组变化更显著,而两组治疗后4周的PD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且排龈线组较排龈膏组变化更显著。结论排龈线和排龈膏排龈效果基本相似,但排龈膏对排龈技术要求较低,且排龈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无损伤,同时患者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痛觉,且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烤瓷冠牙体预备时不同的排龈技术,在提高治疗水平及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方面的效果。方法:对门诊做前牙烤瓷冠桥修复的患者分别采用肾上腺素棉条排龈和排龈线及专用排龈器排龈。结果:排龈线排龈,使龈沟清晰,而肾上腺素棉条排龈并不能使龈沟清晰。结论:排龈线排龈修复效果较好,而肾上腺素棉条排龈影响修复效果,故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前牙金属烤瓷冠桥修复120例(164颗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4例(74颗牙),采用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对照组66例(90颗牙),采用排龈线排龈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牙龈出血、印模和模型边缘清晰度。结果两种排龈技术在牙龈止血、印模及模型边缘清晰度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0.05),但实验组疼痛较对照组轻(<0.05)。结论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可使印模及模型边缘清晰,操作便捷,患者无痛。  相似文献   

12.
金属烤瓷冠(PFM)是一种最常用的牙体修复形式,既有足够的强度,又兼顾美学效果。然而,这种精密铸造技术需要临床医生将冠边缘清晰准确地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正确的排龈技术,让龈缘收缩、龈沟暴露,使取得的印模更加准确、清晰,最终使冠修复体边缘符合生理条件、牙齿漂亮美观。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二次排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不仅使印模准确性提高,还可以减少牙周组织的损伤,帮助实现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冠与氧化锆全瓷冠对前牙修复后的牙周组织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前牙烤瓷冠修复患者200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行金属烤瓷冠修复;观察组患者行氧化锆烤瓷冠修复。于治疗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分析其牙周组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共有4例发生牙周改变,且均为轻度改变,占整体比例4%;对照组患者共有52例发生牙周改变,包括轻度改变41例(41%)与重度改变11例(11%)。两组患者在牙周组织变化率上存在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的统计意义( P <0.05)。结论:以氧化锆全瓷冠对患者进行前牙修复可降低患者的牙周组织变化率,预后较好。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4.
排龈技术的应用与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排龈技术对修复后牙龈、牙周组织变化的影响进行评价比较。方法:选择临床上固定修复患者51例116颗基牙,随机分成3组,其中两组分别采用排龈线排龈和排龈膏排龈技术,另一组未使用排龈技术。结果:应用排龈技术的两组牙龈损伤及牙周疾病发生率明显少于未排龈组,近期效果满意。结论:合理选择排龈材料和正确的排龈操作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时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后牙周疾病的发生,帮助获取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提高修复体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不同边缘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镍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后3个月的临床病例20例,按冠边缘位置分为冠边缘平齐龈缘组(A组)10例,冠边缘位于龈下0.5~1 mm组(B组)10例,以A组和B组对侧或对颌健康同名牙做对照组.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并采用滤纸条法收集龈沟液,测定龈沟液量.结果 A组在临床牙周指标(GI、PD)与其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GCF量变化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各项指标与其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各指标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牙冠边缘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组健康牙比较,冠边缘平龈边缘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较小,龈下边缘较平龈边缘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6.
单线排龈和双线排龈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林波  王梅  马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47-1847
目的:比较固定义齿修复中单线排龈法和双线排龈法的效果。方法:将需做金属烤瓷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线排龈40例,双线排龈40例。排龈后取印模,灌注模型,观察基牙肩台与游离龈之间是否有肉眼可分辨的界限;是否出血;印模边缘是否清晰无间断。结果:双线排龈组,达标92.0%;单线排龈组,达标44.9%。结论:双线排龈法操作简便,出血少,易于暴露清晰的牙体边缘线,可以作为一种主要的排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前牙核桩金属烤瓷冠边缘形态对美观及牙龈健康的影响 ,采用排龈技术及无颈圈的核桩金属烤瓷冠进行修复 ,观察 1~ 2年给予效果评价。对 85例 ,10 5枚患牙的观察结果表明 ,核桩金属烤瓷冠具有良好的边缘密合性 ,色泽稳定 ,牙周情况好 ,认为采用排龈技术及无颈圈金属烤瓷冠能使龈组织产生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排龈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排龈牙对60例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使用该材料后,理想的牙龈排压效果和止血效果分别为76%和84%,完成后的修复体边缘长度及密合度均符合设计要求。结论牙体颈缘预备时,用排龈牙处理龈缘,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在铸造冠及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桥修复时,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排龈线在烤瓷冠桥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1999年,我们采用成品排龈线,对35例(60颗牙)烤瓷冠桥修复病人进行基牙预备前后牙龈排龈处理,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口腔修复体中,烤瓷冠桥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修复体之一[1].近年来,随着修复材料学的不断更新,烤瓷冠的牙体预备时,排龈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本文通过对比烤瓷冠牙体预备时不同的排龈技术,说明采用排龈线排龈能够减少牙体预备时对牙龈组织的损伤,达到理想的颈缘形态,从而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