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病人 男 ,5 1岁。反复发作性胸痛 15年。 3年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段局限性偏心性狭窄 70 %、中段不规则狭窄 90 % ,行近中段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1年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狭窄达 95 % ,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轻度狭窄 ,行左前降支PTCA加支架手术。病人有慢性肾炎史 33年 ,高血压史 2 7年。 5年前因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接受同种肾移植手术 ,移植肾功能良好。本次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放支架部位 2 0 %狭窄 ,第一对角支中段 70 %狭窄 ,回旋支远段 95 %狭窄 ,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全闭。超声心…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连续32例病人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术后对各吻合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32例、右冠状动脉26例、回旋支28例、对角支8例。结果:本组死亡例。行前降支冠状动脉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右心功能。回旋支及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导致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明显升高,每搏指数(SVI)及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有明显下降;心排指数(CI)有一定的下降趋势。行主动脉近心端吻合时尽管已无心脏搬动,但MPAP、SVRI及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仍较诱导后有明显升高,CI有明显下降。术毕及术的2、6、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CI有明显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回旋支及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术毕及术后2、6、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65岁.间断胸闷、胸痛1年.X线胸片显示右位镜面心(图1),腹部超声证实完全性脏器转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开口90%狭窄,回旋支近中段50%~8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99%狭窄,不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图2).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6 7岁。体重 5 5 kg。胸骨后剧烈疼痛伴胸闷、气促和呼吸困难入院。入院后查体 :心前区可闻及 级收缩期杂音 ,并扪及震颤 ,双肺闻及湿罗音 ,双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穿孔 0 .94cm,双侧胸腔积液。心电图示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频发性室性早搏。心导管检查示左冠状动脉主干 5 0 %管腔狭窄 ,前降支 99%狭窄 ,第一对角支 80 %狭窄 ,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70 %狭窄。术前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并发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心功能 级。经扩张冠状动脉、抗凝、强心利尿治疗 ,于术…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目前全球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文中病例患者为左下肺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范围大;合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其中两支冠状动脉狭窄严重,回旋支近段狭窄约90%,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约80%;术前存在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该患者病情复杂,围手术期管理难度大,术前经过详细评估,术中采用预防心肌缺血、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0岁,阵发性胸闷、胸痛、心悸两年,血压:190/140mmHg。胸片:主动脉结增宽,左室增大,心胸比0.58;超声:左室壁增厚,左室前壁运动减低;心电图:ST段Ⅰ、Ⅱ、aVL、V5、V6下移〉0.05mV。T波Ⅰ、Ⅱ、aVL、V4~V6双向倒置;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学正常;诊断:①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②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收治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呈右优势型,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最窄约80%,中段可见肌桥形成(图1A、B)。第1对角支近段约70%管状狭窄;回旋支近段弥漫性狭窄最窄约60%。右冠状动脉左室后支中段约60%管状狭窄,后降支可见肌桥形成(图1C、D)。在前降支近-中段狭窄处置入支架,患者状况良好,一周后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ro32多层螺旋CT机对172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影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2例患者中发现42例45处存在MB-MCA(发现率为24.4%),平均长度为(12.7±5.4)mm;浅表型34处(占75.6%),深厚型11处(占24.4%);近心端发现粥样斑块18处,远心端发现粥样斑块4处。结论 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为临床诊疗及手术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462例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确诊的壁冠状动脉的影像表现。结果462例受检者中有63例存在73段壁冠状动脉,发生率为13.6%(63/462)。以左前降支中段最多(60.3%,44/73),其次为钝缘支(15.1%,11/73),第一对角支(13.7%,10/73),中间支(2.7%,2/73),第二对角支(2.7%,2/73),左前降支近段、远段、回旋支远段、右冠状动脉中段各1段(1.4%);心肌桥的平均长度为17.6mm,平均深度为2.7mm。CT表现为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肌表面,即“上下台阶”征。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确诊壁冠状动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22例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作者报告了近18年间2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右冠状动脉瘘15例(68.2%)、左冠状动脉瘘6例(27.3%)、双侧冠状动脉瘘1例(4.5%)。瘘口入右心系统19例(86.4%)、入左心系统3例(13.6%)。最常见的瘘入心腔为右心室,共10例(45.4%)。除误诊为室间隔缺损1例外,均术前确诊。全组除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施行冠状动脉瘘支直接结扎术外,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矫治。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作者认为,冠状动脉瘘在诊断明确后,应不受年龄限制,及时手术矫治;体外循环下直视冠状动脉瘘修复术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共对年龄〉50岁的252例心脏病患者行心脏手术治疗,其中男120例,女132例;年龄50~74(55.2±3.5)岁。二尖瓣病变86例,主动脉瓣病变72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64例,房间隔缺损14例,室间隔缺损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5例,左心房粘液瘤8例。术前均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为有显著意义狭窄。对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52例中经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有显著意义狭窄(≥50%)患者21例,共计25支冠状动脉43个节段受累,其中左前降支14支、右冠状动脉6支、回旋支5支。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5.2%(20/21)。出院后随访218例,随访率86.8%,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心肌梗死、瓣周漏和抗凝并发症发生。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是心脏外科可供选择的一种准确性高的冠心病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9岁,左前胸痛伴左肩放射痛频繁发作1年。查体:桶状胸,左肺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左侧膈肌麻痹。胸部CT:前上纵隔占位,有中心液化和环形钙化。肺功能:重度通气功能减损。心电图:Ⅲ、AVF导联不典型Q波。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后三叉病变,狭窄80%;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主干及四条分支均狭窄,约85%;回旋支中段及远段两处80%狭窄。造影诊断:冠心病,三支病变。术前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2)前上纵隔肿瘤。2006年12月行纵隔肿瘤切除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胸骨正中切口,见左前上纵隔有一10cm×8cm×8cm不规则肿瘤…  相似文献   

12.
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1例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原因、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1例心脏移植术后存活 8年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好 ,恢复正常工作 ;血液生化正常 ;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改变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正常 ;心内膜心肌活检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征象 ;同位素心肌显像提示左室壁心肌放射性分布进行性减低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有一局限性严重狭窄 (>90 % )、远端为轻度弥漫性狭窄 ,行右冠状动脉近段成形和支架植入 ,同位素心肌显像示左室壁心肌放射性分布明显改善。结论 慢性排斥反应可能是导致移植心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原因 ;定期行同位素心肌显像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肌血液供应 ;严重的局限性冠状动脉病变可应用冠状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搭桥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川崎病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及搭桥手术(CABG)后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随访发现,6例川崎病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病儿均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右冠状动脉(RCA)病变5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病变3例,左冠状动脉主干(LMT)病变2例,心肌梗死3例。共行15支CABG;单支2例,3支3例,4支1例;左胸廓内动脉(LITA)至LAD6例;右胸廓内动脉(RITA)至LAD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未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的竞争血流对左乳内动脉(加雌)旁路血流量、方向及旁路血流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15只猪行㈣术建立不同程度狭窄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与LIMA旁路血管竞争血流动物模型,并检测LIMA旁路血流中NO、ET含量。结果LAD近端狭窄程度越轻,LIMA旁路平均血流量越小,且收缩期逆向血流越大,IAD近端30%狭窄、50%狭窄时LIMA旁路的血流量均明显低于90%狭窄时(P〈0.01)。IAD近端30%和50%狭窄时旁路血流NO含量均明显低于IAD近端90%狭窄时(P〈0.05);LIMA旁路血流中ET含量均较移植前高(P〈0.05)。结论CABG术后,来自未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的竞争血流导致加雌旁路血流量下降并产生双向血流,进而引起旁路血流中NO含量显著下降,可能是早期LIMA血管旁路闭塞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同期联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对15例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患者实施了同期CEA与CABG手术。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63~80岁,平均(70±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其中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3例,2支血管病变2例,3支血管病变10例。手术先行CEA再行CABG 14例,1例患者先行CABG后行CEA,有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完成CABG,其余1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在行CEA时,所有患者均使用颈动脉转流管,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血管补片加宽颈动脉切口。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行右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无心绞痛,短暂性缺血性脑发作(TIA)或脑中风发生。结论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方法可行,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9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桥(MB)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5209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91例MB病例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MB检出率1.75%,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B86例,对角支4例,回旋支1例,孤立性MB患者75例。91例中,31例无典型临床症状,44例表现为心绞痛等临床症状,8例MB近段有粥样硬化病变,7例MB合并其他冠脉血管的粥样硬化,1例MB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结论MB有促进其近段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MB的狭窄程度越严重,引起心肌缺血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病人 男,60岁.间断性胸闷4个月,加重1周,高血压史20年,糖尿病史8年,高血脂史8年.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射血分数(EF)0.26,短轴缩短率(FS)0.13,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3.2 mm,收缩末内径55.3 mm,室间隔厚16.9 mm;左心增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并消失,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见冠状动脉3支狭窄,前降支(LAD) 70%~80%、回旋支(LCX)95%,均为近、中段狭窄,远端血管光滑;右冠状动脉(RCA)全程不规则狭窄.在术前28 d中共行11次心电图检查均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外科治疗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纠治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20例。平均年龄18.65(5-52)岁。屡源自右侧冠脉者16例,左侧冠脉者4例;漏入右室13例、左室4例、肺动脉2例及右房1例。闭合瘘口(管)的术式有三种:(1)经受累心腔修复7例;(2)切开扩大的冠状动脉修补6例:(3)经心表面褥式垫片缝扎瘘道(不用体外循环)7例。1例合并右冠状动脉瘤者同时作修整术。20例全部康复;平均随访8年无复发或死亡。作者认为如病理解剖情况许可,以采用第(3)种术式为宜。任何术式均应确保不干扰冠脉生理性血流。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入院。4年前因慢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肾移植手术,既往发现高血压病18年和高脂血症5年。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前间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闭塞,回旋支中段8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95%狭窄(图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8。图1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胸骨正中切口,用心尖固定器显露心脏,用组织固定器稳定冠状动脉,依次完成左乳内动脉到左前降支、大隐静脉到右冠状动脉和大隐静脉到钝缘支旁路移植术,超声流量仪测得移植血管流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心房颤动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心房颤动与冠心病关系。方法 分析846例冠状动脉造影中,58例中老年人心房颤动伴或不伴有心绞痛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患者(A组和B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同时随机选择70例与房颤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显著差异,非心房颤动同时伴有心绞痛及(或)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患者(C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B和C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分别为66.7%、25.8%和74.2%,A组、C组冠状动脉病变主要在左前降、右冠状动脉,以单支、双支及中、重度狭窄为主。B组为冠状动脉单支、轻度病变。结论:中老年房颤伴有心绞痛或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者提示有冠心病可能。而单纯性心房颤动中老年人诊断冠心病时,应全面分析,必要时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