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萍  韩瑛 《医学综述》2015,(5):859-861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肾脏损伤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的临床综合征,其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遗传因素、肾血流动力学和糖尿病发病年龄。微量白蛋白尿是肾脏损害的早期临床检测标志。目前还没有能治愈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姑息性治疗策略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尿蛋白。在高级阶段患者接受肾替代疗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然而,肾源有限,治疗费用昂贵,限制了肾移植疗法的应用。随着肾功能进一步的恶化,肾衰竭严重,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2015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273例,根据尿清蛋白/肌酐(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17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n=62)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n=40)。所有受试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SUA等生化指标,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DN进展,糖尿病病程、HbA1c、收缩压(SBP)、SUA呈增加趋势(P均 < 0.05),临床DN组和早期DN组患者年龄、舒张压(DBP)、FBG、2 h PG大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 < 0.05),临床DN组TG、TC、VLDL-C大于早期DN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均 < 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SBP、HbA1c、SUA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UA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降糖、降压之外,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搪尿病肾病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搜集我院内分泌科2005年6月-2008年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共747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无糖尿病肾病组(UAER≤20 ug/min),轻度肾病组(20相似文献   

4.
常俊佩  戴卫  辛宁  贾中春 《当代医学》2012,18(25):100-10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DM)患者15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以及大量蛋白尿组,每组各5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的血脂、胆固醇、载脂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TG、TC、LDL-C以及Apo-B1的水平以及HbA1c均上升,而HDL-C和Apo-A1的水平均下降.TC、TG、LDL-C、Apo-B1与UAER呈正相关,而TG、LDL-C也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血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一DM)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RD)与糖尿病肾病(DN)在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8年10月T2-DM伴肾损害而临床上怀疑NDRD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①48例患者中,单纯DN 28例(占58.3%),T2-DM合并NDRD20例,占41.7%。②两组患者发病年龄、病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DRD组患者13例肾损害出现在DM之前或同时发生,与D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DRD患者血尿、非肾病范畴的蛋白尿、眼底改变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与D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出现肾脏病变,应警惕合并NDRD的可能,积极行肾活检对明确糖尿病伴肾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体外扩增培养后移植入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能否改善或者治疗糖尿病肾病.方法 SD大鼠60 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糖尿病成模后4周,成功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被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n=12)和干细胞移植组(n=12),另选6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MSCs经体外培养、鉴定、BrdU标记后,心脏注射到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体内(2×106 MSCs/200 μL),一周后再次注射等量干细胞.于末次注射后1、2、8周测定大鼠血糖、体质量、24 h尿总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和标记干细胞体内作用情况.结果 MSCs体外扩增培养后表达间充质细胞的表型抗原,能多向分化为成骨、成脂细胞.在体内能趋化到受损肾脏,但在干细胞定植部位未发现增殖细胞.干细胞移植组和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在各观察时点血糖、尿总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干细胞治疗后1周移植组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血糖降低[(26.7±2.8) vs (29.9±1.6) mmol/L,P<0.05].在第2、8周,移植组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24 h尿总蛋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组肌酐清除率低于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在治疗后2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1.9) vs (17.1±1.6) mL/min,P<0.05].在第2周干细胞移植组的肾脏肥大指数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减少(5.5±0.1 vs 6.2±0.3, 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3.2±0.2).结论 发现MSCs经体外培养标记后在体内能趋化到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可以暂时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血脂变化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dliabetes mellitus.DM)的重要慢性并发症,脂质紊乱作为一种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apathy,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2型DM和DN患者主要血脂异常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脂代谢紊乱在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中有很高的患病率。血清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细胞而损害肾脏;还可通过血清高胰岛素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合成,使单核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他炎性因子而间接损伤肾脏。及时检测糖尿病患者血脂蛋白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闫文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19-322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以肾小球肥大,系膜扩张,基膜增厚,高滤过为特征。最终导致毛细血管腔闭塞,小球硬化。常见于病史超过10a的患者,是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2型糖尿病(T2DM),其严重性仅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DN 67例作重点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北京市2型糖尿病肾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从1994年10月13日—2000年12月14日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具体调查内容包括入选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关病史资料、各种代谢指标以及入选患者糖尿病肾腐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诊断情况等。最终保留911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为35.7%;在各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中,早期肾病的发生率最高,为17%(男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7.3%,女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6.7%);临床肾病的发生率为13.6%(男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5.7%,女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1.6%);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4.1%(男性患者的发生率3.5%,女性患者的发生率为4.7%)。尿毒症的发生率1.0%(男性患者的发生率0.5%,女性患者的发生率1.6%)。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入院时的年龄、血糖、血压、血脂、吸烟等密切相关。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糖尿病要进行强化治疗,同时加强糖尿病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以长期稳定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52例T2DM患者[140例为无并发症者(NDC组),112例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者(DN组)]和30例对照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VitB12)、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PBG)、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肌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值、MAlb水平,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MTHFR基因C677T突变率。结果DN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16·6±12·6)与(9·7±2·0)μmol/L,P<0·05],DN组又高于NDC组[(16·6±12·6)与(11·9±7·3)μmol/L,P<0·05];高Hcy血症患者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血Hcy水平正常患者(61·4%与36·1%,P<0·05)。T2DM患者血浆Hcy水平与MTHFR基因型、体重指数、HbA1c、空腹血糖、PBG、NAG、MAlb/Cr、病程、吸烟、二甲双胍的使用呈正相关,与叶酸、VitB12呈明显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舒张压、空腹血糖、NAG、Hcy均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空腹高Hcy血症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MTHFR基因型、叶酸、VitB12、MAlb/Cr、NAG以及代谢紊乱程度影响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评估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病情况.方法 对2002年7月至2007年10月住院的15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肌酐、24 h尿白蛋白.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糖尿病病程等.应用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MDRD),GFRMDRD<60ml·min-1·1.73 m-2被定义为"肾功能不全".结果 (1)本研究人群中GFRMDRD≥90 ml·min-1·1.73 m-2、90~60 ml·min-1·1.73 m-2、<60 ml·min-1·1.73 m-2的患者分别为908例、503例、165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逐渐上升(P<0.01).(2)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别为52、50、63例.不同蛋白尿组伴"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在165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21例患者既无血肌酐水平异常又无尿蛋白异常.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MDRD公式计算GFR,对及早发现肾功能受损、评价肾功能进展速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NOS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病程大于10年的88例南方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L归入糖尿病肾病(DN)组,将UAER≤20μg/mL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血压、血脂、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行eNOS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及高血压比例、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N组G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OS基因G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是DN是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基肽酶IV (dipeptidylpeptidase IV,DPPIV)酶活性在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3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定量分为DN1组(尿蛋白定量≤300mg/24h)、DN2组(尿蛋白定量>300mg/24h),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DPPIV酶活性。结果  糖尿病患者DPPIV酶活性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4h尿蛋白定量与DPPIV酶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DPPIV酶活性增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胫前黑斑(PPP)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住院资料完整的T2DM患者1134例中,其中伴PPP者364例(32.1%),PPP者在男性患者中的比例为37.7%(203/539)、女性患者中的比例为27.1%(161/595)(x2=4.34,P〈0.05)。比较各组微血管病变的百分比及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PP的危险因素;分析急性时相蛋白、白细胞介素-18与PPP的关系。结果87.1%(317/364)的PPP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与非PPP患者相比,伴PPP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百分比增高,分别为21.7%(167/770)与64.0%(233/364),19.5%(150/770)与54.9%(200/364),17.3%(133/770)与52.7%(192/364);同时发生以上3种微血管病变的百分比达31.0%(113/364),显著高于非PPP患者的7.8%(60/770)(均P〈0.01);PPP与血糖控制情况、病程及C反应蛋白水平独立相关,糖化血红蛋白≥7%、≥9%、≥11%者的OR值分别为3.21、12.68和13.65;糖尿病病程≥10年者OR=1.18;C反应蛋白≥3g/L者OR=2.90。结论PP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可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识别标志之一;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及C反应蛋白水平是P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2 型糖尿病肾病(T2DN)不同分期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IGF)的变化水平,探讨血 清PIFG 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5 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经肾活检 诊断为T2DN 患者90 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IFG 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血清PIFG 与各参数 的关系。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FBG、2 hPG、BUN、CRP 和 HbA1c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 <0.05),Hb 较对照组降低(P <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Scr、BUN 和CRP 含量水平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升高(P <0.05),Hb 水平较正常白蛋白尿组降低(P <0.05);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Scr、BUN、CRP 和UAER 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均升高(P <0.05),Hb 水平较早期糖尿 病肾病组降低(P <0.05);常白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PIG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PIGF 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 <0.05),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PIGF 高 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 <0.05)。血清PIGF 水平与患者病程、FBG、2 hPG、Scr、BUN、CRP、UAER 和 HbA1c 呈正相关(r =0.433、0.372、0.374、0.722、0.384、0.301、0.861 和0.492,P <0.05),与Hb、Alb 呈负相 关(r =-0.639和-0.353,P <0.05)。对血清PIGF水平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HbA1c、UAER、FBG及Sc(r P <0.05)。 结论 T2DN 患者尤其是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患者血清PIFG 的水平升高,同时血清PIFG 与Scr、UAER、FBG 和HbA1c 有关,提示血清PIFG 参与T2DN 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胰岛功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糖尿病足患者125例.术前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两组:1组为全天血糖完全达标(三餐前血糖<5.6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63例;2组为全天血糖均高于正常(三餐前血糖<9~10 mmol/L,餐后2 h血糖<12~16 mmol/L)62例.均采用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观察患肢的麻木、疼痛感、冷感、间歇性跛行是否好转,同时检测术后3 d、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餐前及餐后2 h血糖、C-肽值,同时观察外用胰岛素用量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术前1组患者餐前和餐后2 h血糖较2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周、2周、1个月、3个月1组与2组患者餐前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较2组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周、2周、1个月、3个月2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较1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1周、2周、1个月、3个月餐前和餐后2 h两组患者血C-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可以部分分化为胰岛β细胞,分化的程度可能与移植前全天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例T2DM患者进行体脂参数、血压、血糖、血脂、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测定,同时进行眼底检查。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DR(NDR)组和DR组。依据国内的贫血标准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析贫血与DR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中,贫血组的DR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贫血组(P<0.01),DR组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NDR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舒张压、CRP、24h尿微量白蛋白等因素后,贫血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2,95%CI为1.273~2.995,P=0.002)。结论贫血是DR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分期尿脂联素(UAPN)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的11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 尿蛋白排泄量(UAER)将其分为尿蛋白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 UAPN 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 UAPN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P <0.01);微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大量蛋白尿组(P <0.01),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大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ER 均对患者的UAPN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DN 患者 UAPN 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关,其水平增高与 HDL-C、FPG、HbA1c、UAER有关。  相似文献   

20.
Li S  Wang C  Zhong XW  Li HQ  Fu XQ  Ran XW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32-235
目的 探讨影响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危险因素并分析MPV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173例,2型糖尿病91例、糖调节受损(IGR)41例和正常糖耐量(NGT)人群41名,测量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FPG)、血肌酐、血小板计数以及MPV,体重、身高,并计算体质指数.糖尿病患者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踝肱指数.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MPV最高,为(12.3±1.5)fl,高于IGR (9.7±0.9) fl和NGT者(8.0±0.9) fl(P <0.01);在糖尿病患者中,HbA1c≥7%的患者MPV(13.2±1.9)fl明显高于HbA1c<7%的患者(11.8±1.7) fl(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血肌酐、LDL-C和FPG水平是影响MPV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整R2 =0.891;(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OR=1.648,P=0.042)是周围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血肌酐、LDL-C和FPG水平是MPV的重要影响因素;MPV是周围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