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肝郁脾虚抑郁症的选穴和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信息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至2019年6月18日针刺治疗肝郁脾虚抑郁症的相关文献,用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分析选穴及配伍规律,包括使用频次、分布、归经、方法、疗程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涉及30个腧穴,使用频次前三位的腧穴为:太冲、三阴交、百会;涉及腧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经穴为主;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分布在下肢及头面部;操作方法主要为普通针刺或电针,通常留针30分钟,1次/天,5次/周,疗程6周;常用的腧穴配伍为足三里+太冲、中脘+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以及印堂+太冲+三阴交;聚类分析体现出上下配穴、交会穴配穴、子母经配穴,常用穴位组合均为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特定穴或经外奇穴之间的组合。结论 针刺治疗肝郁脾虚抑郁症疗效确切,有一定规律可循,常选用太冲、三阴交、百会为主穴,运用远近配穴及局部取穴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新雨  范梦月  孙蓉 《中草药》2021,52(14):4307-431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联用的方法探索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中药的功效网络,从组方用药规律和功效网络构建联合角度阐释理-法-方-药一致性的科学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公开发表文献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获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107个,涉及药物179种、频次1499次;以使用频次≥10次的37种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归为活血药、清热药、利湿药、补气药、消积药、化痰药、补阴药、行气药和泻下9大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有趣关联规则33条,药对30对。结论数据挖掘有助于解读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方法:通过对1999年-2009年期间有关肝郁脾虚证在临床报道方面文献整理、归纳,统计并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相关疾病病种、证型诊断标准、基本方及药物配伍、临床疗效等内容,以期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结果:666篇文献中肝郁脾虚证涉及疾病73种,对其中83篇文献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证型的诊断多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自拟。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的基本方加减化裁,或辅以西药联合用药,或配合穴位敷贴、推拿加温灸等方法。总样本量达7 481例,治疗组4 455例总有效率92.1%。结论:在相关疾病病种中,肝郁脾虚证出现在肝病、胃部疾病和肠道疾病的频次最高,逍遥散仍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方,而白术、柴胡、茯苓、白芍、甘草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药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适宜于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新药研发及中医方-证对应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的演变规律和现代临床病理机制的研究,建立适宜于脂肪肝肝郁脾虚证模型评价的证候积分表,并选择联苯双酯滴丸和三七脂肝丸作为模型反证药物,模型组大鼠每天按分组给予不同配比的高脂低蛋白饲料和不同浓度的乙醇,每周2次腹腔注射猪血清,联苯双酯滴丸组按8.1 mg·kg~(-1)给药,三七脂肝丸组按2.7 g·kg~(-1)给药,连续给药14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日食量、日水量,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日食量、日饮水量增加缓慢,指标ALT,AST,γ-GT,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降低,病理学检查可见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变性、脂肪粒,且行为学观察发现,大鼠出现的主证、次证均符合肝郁脾虚证的证候表现,表明3个模型组均造模成功,其中,模型1组有3只大鼠死亡,模型2组有1只大鼠死亡。反证药物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病变表现。结论:脂肪肝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具有死亡率低、耗时短,可用于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和临床方证相关性研究与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规范化肝郁证证候特点及其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从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720余部进行检索,规范化后得到频数在5%以上的肝郁证症状18个及药物22味进行因子分析。结果:特征根等于1的情况下提取8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2.08%及61.57%。最大方差旋转后,得出在古代文献中肝郁证共包含肝气不舒、胃肠不适、脾气虚、热象4组症状,以及理气、化痰、清热、活血4组药物。结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肝郁证证候及用药特点与现代所用标准相吻合,提示数据挖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肝郁证证候和用药的主要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临床及用药规律。方法根据服用中药时间将患者分成中药弱暴露(less-CM)组及中药强暴露(CM)组,评价2组患者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M组患者处方进行分析。结果CM组患者在OS及PFS优于Less-CM组(P<0.05);单味药物频次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甘草,其次为黄芪,白术等,药物模式以补脾益气、疏肝行气、清热解毒等为主。获得新方3个,分别为柴胡-白芍-枸杞-白术-茵陈-郁金;黄精-补骨脂-透骨草-地龙-鸡血藤-骨碎补;田基黄-苏梗-海螵蛸-莪术-土鳖虫。结论服用中药汤剂超过6个月可提高肝郁脾虚型肝癌患者PFS及OS。肝癌肝郁脾虚证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热证、瘀证、痰湿证等兼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挖掘郑钦安的用药规律,为深入研究郑钦安的临床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从《医理真传》与《医法圆通》中收集组成明确的方剂。利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方剂来源医著不少于3次者15种,来源于《伤寒论》的方剂最多,为42首。使用频次不少于10次的中药32味,排在前10味的中药主要是桂枝汤和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相关系数大于0.2的药对30对。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84条规则。聚类分析得出6组药和7对核心药对。结论发现郑钦安在用药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法宗伤寒,推崇仲景;(2)辨分二纲,药有阴阳;(3)善补脾胃,协和营卫;(4)配伍灵活,用药圆通。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针刺治疗对亚健康状态有良好效果。《内经》云:"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是亚健康状态发生的病理基础,针刺通过手法、针法激发与引导经络系统,以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从而使机体的正常活动得以恢复和维持,将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调节到或接近于最佳生理状态,使机体内部正气旺盛,增加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深化针刺治疗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肝郁脾虚证贯穿多领域疾病,且人群普及率逐年增高,其生物学基础及其治疗方法和作用机制的探讨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潮之一。肝郁脾虚证的产生只有建立在该模型的生物学基础上的治疗,才能更好地对其进一步防治。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有效经典方,该文总结分析近年来关于肝郁脾虚证产生引起机体发生变化的生物学基础,试图挖掘肝郁脾虚证引起机体各系统相关分子生物学基础及逍遥散防治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寻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及靶点,以便更有效地防治该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肝郁脾虚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近年来对于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教材、教参诊断标准,指南、规范诊断标准,临床调查得出的标准,文献分析得出的标准等几方面探讨了目前国内有关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临床有诸多分型,肝郁脾虚证为主要的分型之一。逍遥散作为疏肝健脾经典方剂,其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具有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与西药联合使用能降低西药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尽管已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围绕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确。此外,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种类较多,鲜有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较为系统的报道。因此,本文借助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CUMS)和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CIS)两个经典的模型,从调节神经递质浓度、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功能表达、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失衡、改善肠道微生态与胃肠道功能、以及调控内源性代谢物水平、调节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突触结构及其可塑性等方面对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常规体检人群进行调查,对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现患率、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口学资料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方法:运用“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3版)”在常规体检人群中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对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群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发生率7.16%,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群特征为女性发生比例高于男性,19岁以上各组肝郁脾虚证发生率均较高,学历层次以大专以上发生比例最高,婚姻状态以离异者发生比例最高,职业状况以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以行政管理人员等发生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从疏肝健脾谈如何“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肝郁脾虚证型,中医以疏肝健脾为主,兼顾其他脏器的功能状态。"肝郁"原因当一分为二:有虚,有实。肝血不足,不荣而郁;或为肝阳暴涨,疏泄不及,经络阻滞,气机不畅,也能使得肝郁;后者自当疏肝潜阳,而前者阴血本亏,当先充其源,调养脾胃,少佐以疏肝行气之品,切忌过用辛散,耗伤气血,招致变证。只有辨证准确,取中庸之道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可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愈防复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治未病"的研究,对汤药、针刺、艾灸、推拿这四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为治疗肝郁脾虚型的患者整理思路。  相似文献   

15.
毛伟娇  谢敏  董夏  孟博博  应小平 《中医药导报》2021,27(1):131-133,150
通过文献研究肝癌的临床分型,发现肝郁脾虚证是肝癌众多分型中最常见证型之一,且发生于肝癌早期.此型肝癌的治疗多从肝脾同调、养肝体调肝用、顾护脾胃之气着手.分别论述3种治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医家们的治疗经验,认为临床上灵活运用这些治疗方法处方选药,能够有效提高肝郁脾虚型肝癌治愈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过食肥甘和情志不遂为基本病因,其病位在肝脾,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湿、瘀为标,治疗以调肝理脾为治疗大法。文章以20多位名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为基础,简述了各位名医从调肝理脾论治本病的临床策略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及服糖后30 min血清胰岛素(30 min INS)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FINS水平显著下降(P 0. 01),服糖后30 min INS水平明显升高(P 0. 05),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降低(P 0. 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FBG,2 h PG,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1),治疗组FINS水平明显降低(P 0. 05),服糖后30 min INS水平明显升高(P 0. 05),治疗组HAMD,HAMA评分显著降低(P 0. 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加味逍遥散联合基础用药可以明显减轻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降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空腹胰岛素,升高服糖30 min INS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改善此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辨证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痊愈30例,显效27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6例,好转27例,有效率为70.00%。胃镜疗效中试验组痊愈33例,显效27例,好转14例,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5例,好转24例,有效率为73.75%。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在治疗中出现5例便秘,3例恶心、呕吐,1例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应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