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低管电压低剂量低浓度造影剂在增强CT检查中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放射科进行肾脏CT检查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患者扫描管电压为100kVp,对照组患者扫描管电压为120kVp,两组患者使用造影剂碘海醇,分析两组主观评分的分布情况与结果、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以及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结果 168例患者增强CT图像主观分数均≥3分,满足诊断要求,两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期肾髓质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质期肾皮质、肾髓质、腹主动脉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噪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较对照组减少了44.26%,观察组碘摄入量较对照组减少27.67%。对照组患者检查后肾功能低于检查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后肾功能低于观察组检查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肾脏增强CT检查时选用100kVp管电压以及80mL浓度为270mgI/mL的造影剂能在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的基础下,减少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造影剂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陈沛东  章秋  李安洋 《安徽医学》2020,41(4):406-408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糖尿病足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足组和非糖尿病足组,各30例,比较两组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根据预后结果将糖尿病足患者分为愈合、好转及无效3组,比较不同预后结局患者间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及Wagner分级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足组下肢血管狭窄检出率高于非糖尿病足组(P<0.05),足背动脉内径低于非糖尿病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间足背动脉内径及下肢血管最大狭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糖尿病足患者间,足背动脉内径、下肢血管狭窄率和Wagn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及其预后的预测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诊断冠心病引起脑组织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选取的100例冠心病引起脑组织病变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其中老年组54例,非老年组46例,采用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两组的CT特点和所出现的临床表现。结果:CT检查显示局限性低密度区改变、豆状核边界不清、大脑中动脉区改变和双侧额极低密度改变等病灶非常明确,具有较高的阳性诊断率;非老年组患者CT检查显示的单侧脑组织病灶明显多于老年组,显示的多脑组织病灶则明显较老年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患者的构音障碍、偏瘫和意识障碍等明显较非老年组多见,而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头晕和头痛等症状明显少于非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CT扫描检查对于冠心病引起脑组织病变的患者的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价值,与临床表现结合可对患者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个性化优质护理对重症患者CT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研究组进行个性化优质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检查质量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检查成功比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优质护理对重症患者CT造影检查有效提高CT造影成功率以及改善CT造影检查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朱新记 《求医问药》2014,(19):55-56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组)和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其肿瘤所在的位置、形态、发生支气管闭塞肺不张、肺门纵隔淋巴肿大、血管受侵犯的程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进行强化扫描的均匀度、胸腔积液的CT表现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LC患者在进行螺旋CT检查时可出现中央型发病、肿瘤组织的形态不规则、肺门纵隔淋巴肿大及血管受侵犯率较高等征象,这是对SCLC与NSCLC进行鉴别诊断的主要螺旋CT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排螺旋CT检查在冠状动脉钙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共1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81例,采用单排螺旋CT进行检查,对照组82例,采用电子束CT进行检查,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测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检测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组内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金标准"的检测结果,两组方法略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钙化程度略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排螺旋CT在检测效率上与"金标准"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很小,相对于其他检测方法,其具有特异度高、敏感度高及准确度高的特点,同时这种检测方法对患者创伤小,检测成本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能量CT虚拟平扫与常规CT平扫诊断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江门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检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CT平扫组),观察组(双能量CT虚拟平扫组),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效果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经双能量CT虚拟平扫检查敏感性为92.50%,对照组经常规CT平扫检查敏感性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病灶准确性观察组为84.62%,对照组为81.58%,两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肠壁厚度、转移淋巴结显示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道病变周围浸润、肿瘤边缘、肠道病变远处转移征象显示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CT虚拟平扫在结直肠病灶结直肠癌的定性鉴别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常规CT平扫。  相似文献   

8.
韩正平  李祥平 《吉林医学》2011,32(23):4758-4759
目的:探讨CT和X线检查对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慢性肺气肿患者与40例非慢性肺气肿患者都采用CT和X线检查。结果:X线诊断只能从肉眼中分辨慢性肺气肿患者的影像情况。而两组CT诊断肺功能后,除了TLC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肺功能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对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诊断价值高,其后处理技术肺容量定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肺功能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樊娜 《吉林医学》2022,(3):825-82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5例ccRCC(A组)与45例乏脂肪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B组),均经过临床病例证实确诊。宝石64排CT对A组、B组患者在常规CT检查基础上实施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比较两组CT相关参数及形态学有无差异。结果:两组在CT平扫CT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在动态增强扫描期间的CT值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存在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表现,B组存在典型的延迟强化表现,相关征象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ccRCC诊断和鉴别方面有重要价值,可为患者的尽早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诊断中B超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3例甲状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分析影像学资料,其中对照组仅对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组仅对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手术病理学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甲状腺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为(53.01%),低于对照组的(7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为(71.88%),高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较低,但可有效检出病灶,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在外伤性急腹症诊断定位中的价值,以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超声组和CT组,进行CT检查和超声检查,比较108例患者定位和定性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急腹症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测和超声检测对急腹症定位和定性诊断情况,CT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伤性急腹症的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测,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及定性,具有准确率高、方便快捷、无痛苦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探讨螺旋CT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并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对该48例患者进行胸片检查,再进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差异。结果患者采用螺旋CT检查法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采用胸片检查法的准确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螺旋CT检查法可以提高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有效率,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并分析在CT增强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中选取150例,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检查时间、造影剂渗漏情况、检查中断情况、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及合作者CT技师满意度,对比两组差异。结果对比造影剂渗漏、护理差错,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增强检查时间、因注射故障致检查中断的病例数,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满意度和CT操作技师满意度,两组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NP标准化护理在CT增强护理中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CT增强护理水平,增加患者和技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赵俊涛 《求医问药》2014,(16):216-217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并间脑发作与脑外伤并发间脑癫痫进行鉴别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外伤并间脑发作患者作为间脑发作组,将同期我院收治的47例脑外伤并发间脑癫痫患者作为间脑癫痫组,为两组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和EEG检查,并为其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发现两组患者合并其它疾病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EEG检查时出现异常波型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疗效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鉴别诊断脑外伤并间脑发作和脑外伤并发间脑癫痫时需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及脑电图表现。治疗脑外伤并间脑发作与脑外伤并发间脑癫痫的方法差异性较大,临床医师在治疗这两种疾病时需采取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在行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该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8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护理至患者完成检查。比较两组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护理前后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检查依从性、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检查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准备工作、检查目的、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依从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为7.14%(3/42),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21.43%(9/4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胰腺炎的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1例外伤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入研究组(A组,n=81);将同期入院就诊的81例普通胰腺炎患者纳入对照组(B组,n=81)。两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观察其CT图像,记录其在CT征象、胰腺形态、肾筋膜形态、胰腺结构、假性囊肿发生情况、积液情况、腹腔内游离气体情况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变化情况等CT表现上的对比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肾周或胸腔积水、肾筋膜形态改变及假性囊肿发生率等CT表现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单个CT征象者56例(69.1%),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27例(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小网膜积液者29例(35.8%),腹腔积液者25例(30.9%),胰腺形态增大且胰腺结构清晰者33例(40.7%),周围脂肪间隙密度者23例(28.4%),腹腔内游离气体者15例(18.5%),均显著高于A组的9例(11.1%),7例(8.6%),7例(8.6%),7例(8.6%)和5例(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可作为临床鉴别外伤性胰腺炎及普通胰腺炎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床旁超声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CT诊断结果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武汉市第五医院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收治的112例重症肺炎患者(60岁)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床旁超声与CT检查,按照CT检查结果分为实变组与非实变组,观察两组床旁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检查112例患者存在75例为实变组,37例为非实变组,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炎旁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变组肺实质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实变组,胸膜下病变数量与胸膜改变肋间数量明显低于非实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床旁超声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肺实变、胸膜下病变及胸膜改变,对患者实变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CT在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2 760例体检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1 668例)和老年组(≥60岁,1 092例),分析两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结果等。结果共筛查肺结节阳性者38例,临床均无症状,总检出率为1.4%;两组肺结节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的肺结节直径小于老年组[(9.88±4.05)mm比(18.42±17.9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青年组肺结节分布以右上肺为主(52.2%),老年组以右下肺为主(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诊断为肺癌者37例,病理类型依次为肺腺癌(86.9%)、小细胞癌(7.9%)、鳞癌(2.6%)等。结论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肺癌的检出率,筛查与随访相结合,对肺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损伤机制并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临床最终诊断为AS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损伤机制分为创伤性骨折和非创伤性骨折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骨折部位、累及范围、是否合并脊髓损伤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总结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56例患者,其中创伤性骨折32例,非创伤性骨折24例,经影像学分析及比较两组患者脊柱骨折发生部位、是否经椎间盘骨折、是否合并脊髓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否累及三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伴发的脊柱骨折,依不同受伤机制可分为创伤性骨折和非创伤性骨折,二者的发生部位、伴随损伤及影像学特征均有差异,综合应用CT和MR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漏诊,并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CT平扫判断急性硬膜外血肿"漩涡征"的影像学意义与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共42例,根据颅脑CT有无漩涡征分为:涡旋征组22例,非涡旋组20例。及时对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GCS评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病死率、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1,8.28,P0.05)。结论 CT平扫对于检查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意义重大,若显示"漩涡征"应对患者尽早行急诊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