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66-126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和脑肠轴互动功能异常等多种学说,现代医学迄今尚缺乏疗效肯定的药物,对多予对症治疗。作者通过检索和分析近年来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实验研究文献,发现目前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调节机制的研究偏于单一化,多种机制之间的调控关系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有关针刺作用的中枢机制以及信号通路的研究都还需进一步深入。今后的研究应侧重针刺对各机制之间相互关系的阐释,加强性激素以及情志因素对其关键机制影响的研究,使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更加全面系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组成的一组原因不明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生化指标。本病曾被称为“过敏性结肠炎”“易激结肠炎”或“黏液性结肠炎”,病因病机迄今不明了,尚无特殊疗效药物,从1 993年8月~2 0 0 3年8月采用中药配合心理健康调理治疗以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3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将6 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病例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治疗组35例,年龄1 8~4 5岁,其中男2 5例,女1 0例;病程1~3年1 7例,3~6年1 2例,6年以上6例…  相似文献   

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10年来中医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方法,从研究对象、干预方法、观察指标、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常采取饮食干预、药物治疗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且易复发,而中医药治疗IBS-D安全有效。目前肠道菌群与IBS-D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发现肠道菌群作为脑肠交互机制的新中介,在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复方可靶向肠道菌群,影响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普雷沃菌属以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菌群组成结构变化,并通过抗炎、降低内脏高敏性、恢复肠道黏膜屏障、调节胃肠动力等作用途径,有效缓解IBS-D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棘手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率占成年人的14%~22%,青少年发病率亦在6%~14%[1]。该病症状顽固,易复发,迁延难愈。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治本病多用镇静、抗胆碱药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药,但迄今还没有任何单一药物被证实为有效的治疗药物[2]。患者反复求医,常常影响生活、工作、学习,造成精神及经济上极大负担,日久出现急躁、敏感、焦虑或悲观、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生活质量下降。本院2002—2006年应用中药治疗以腹泻为主的IBS患者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文章就肠道菌群失调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采用理中活血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2例,治愈44例,显效13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3.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 1),远期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8.
中药干预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肽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原因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具有激素和神经递质或调质双重作用的脑肠肽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P物质、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生长抑素等,在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脑肠肽在体内的水平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IBS患者的疾病进程。中医药干预能够调节脑肠肽的异常变化,从而改善症状。本文以IBS患者和实验动物的脑肠肽变化及中医药干预带来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IBS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肠功能性障碍综合症,主要表现特征是腹痛、腹泻、排便异常、排便习惯时间变化等。据调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8.7%,占成年人发病率的14%到21%,在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较低,为6%到13%.  相似文献   

10.
杨泽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 50余年 ,在治疗胃肠道疾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显著的疗效。现将采用杨老经验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 47例的有关资料总结于下 ,以飨同道。1 一般资料47例诊断均符合 1 986年 1 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标准。其中男 2 1例 ,女 2 6例。年龄最大 66岁 ,最小 2 3岁 ,平均 42 .7岁。病程最长2 0年 ,最短 3个月 ,平均 3.5年。大便次数每日 3~5次 36例 ,6~ 8次 1 1例 ,平均 4次。2 治疗方法采用杨老经验方治疗。处方 :防风 1 0 g,白术1 0 g,白芍 1 0 g,陈皮 1 0 g,秦皮 30 g,生地榆 30 g,辣蓼30 g,…  相似文献   

11.
建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将慢性应激动物模型与脾胃湿热证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Ⅰ组(脾胃湿热证组)、模型Ⅱ组(复合模型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模型Ⅰ组、Ⅱ组都予以脾胃湿热造模,其中模型Ⅱ组同时予以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应激造模,造模结束时观察大鼠体质量、体温、粪便性状等生理指标和肠道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Ⅰ,Ⅱ组的一般情况、体质量、体温、粪便性状及行为等方面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道组织学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湿热泄泻型慢性应激脾胃湿热证结合IBS大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腹泻型IBS(脾胃湿热型)相似,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古代典籍及现代医家论述,得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在于肝脾失调;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肯定中医药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是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病因病机复杂。从病因病机和治法等方面探讨了其中医药治疗现状,并对其优势和不足给予总结,进一步展望了中医药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供临床医生用药参考。方法:将105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6例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共4周,疗程结束后随诊4周。50例对照组只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西药联合中药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治疗IBS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性是IBS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且与脑-肠轴关系密切。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IBS疗效较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药易激灵配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易激灵配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电子气压泵消化道张力检测系统、毛细管液压灌注压力检测系统及硝酸还原酶法观察治疗组(中药易激灵+谷维素、心痛定组)70例和对照组(谷维素、心痛定组)50例IBS患者疗前疗后肠动力、肠内脏感觉、肠黏膜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4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易激灵加西药治疗后,治疗组中直肠排便阈值指数明显增高,乙状结肠运动指数、直肠运动指数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直肠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肠黏膜NO含量明显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单纯西药疗前疗后肠道测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NO含量也未见有明显变化(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IBS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有效地增加肠黏膜NO含量,改善乙状结肠和直肠运动功能,使粪便向结肠远端转运时间延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西药得舒特为对照,从肠道症状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9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药组76例,辨证分为4型:中药1组(肝郁脾虚型)20例,予疏肝健脾方治疗;中药2组(脾气虚弱型)18例,予益气健脾止泻方治疗;中药3组(脾肾阳虚型)19例,予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治疗;中药4组(湿热阻滞型)19例,予清化湿热方治疗。对照组20例,予得舒特治疗。5组服药疗程为4周。采用症状等级评分表和SF-36生活质量评价作为判定依据,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①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前后中药组患者肠道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的腹胀症状无明显改善。中药组对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急迫方面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③中药组治疗前后患者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维度的积分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仅活力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在肠道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两方面都显著优于西药得舒特。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其临床疗效一直难以得到广泛认同,其中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从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特点、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特点出发,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总结病例资料,分析并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辨证分型与体质分类的相关性,为IBS腹泻型(IBS-D)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100例IBS-D患者的一般资料,研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医体质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中,脾胃湿热42例,脾虚湿盛18例,肝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