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方法选择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28例,采用常规剂量的伏立康唑序贯治疗。结果 28例IFI患者总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2.1%和71.4%。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高效及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符合IFI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IFI及拟诊IFI(BG试验或GM试验阳性或胸部SCT或痰培养+药敏),并接受经验性或抢先性抗真菌治疗.结果 23例IFI患者中,临床诊断9例,拟诊患者14例.23例患者中22例治疗有效,有效率95.65%.应用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2~6 d体温开始下降,5~10 d降至正常.而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者,体温开始下降及降至正常需要的时间都延长(分别为3~7 d和10~23 d).结论 BG试验或GM试验阳性或胸部SCT在血液病患者IFI感染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以其为依据给予早期抗真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9例IFI患者采用伊曲康唑注射液200mg/12h静滴,连用2d,然后以200mg/d静滴,疗程14d。结果39例痊愈2例,显效22例,进步6例,无效9例,有效率61.54%。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3):311-312
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PFI)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淋巴瘤化疗后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2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率为分别1.6%和3.3%,且年龄与性别之间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而淋巴瘤化疗后合并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率大大增加。2真菌感染菌谱分布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326例患者中确诊5例,临床诊断IPFI 12例,拟诊9例。确诊率升高,拟诊率降低。4伊曲康唑、脂质体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及卡泊芬净真菌感染的有效率均超过50%,以伏立康唑疗效最好,有效率73%。结论:白色念珠菌是淋巴瘤化疗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伏立康唑对其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5例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给予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患者接受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结果显示显效患者7例,有效患者3例,无效患者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结论:在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治疗过程中,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40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首日70 mg/d,之后50 mg/d,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38(16~72)岁。确诊患者4例,临床诊断10例,拟诊26例。血培养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阳性各1例,胸腔积液培养曲霉菌阳性2例;合格痰液培养阳性10例,其中白色念珠菌4例,曲霉菌2例,光滑念珠菌2例,克柔念珠菌1例,热带念珠菌1例。40例患者中痊愈17例(42.5%),显效8例(20.0%),进步8例(20.0%),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62.5%。有效患者中位退热时间为4.5(1~11)d。初治组21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81%;挽救组19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42.1%。卡泊芬净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轻,一般经治疗可恢复。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IFI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可以作为IFI患者抗真菌的首选或挽救性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28例,其中确诊5例,疑似18例,可能5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伏立康唑治疗有效率57.1%(16/28),真菌清除率69.6%(16/23),副作用发生率7.1%(2/28),但副作用轻且不影响治疗。结论伏立康唑治疗重症患者IFI的疗效肯定,副作用轻,可以作为重症患者抗IFI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分层诊断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按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分层诊断标准诊断的真菌感染患者50例,其中确定诊断13例,临床诊断24例,拟诊13例。全部病例均于诊断后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200mg/次,第1、2天每天2次,以后每天1次。并依病情调整,疗程1~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为62.0%(31/50);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69.2%(9/13)、83.3%(20/24)和15.4%(2/13);具有影像学主要特征、次要特征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0.5%(19/21)和69.2%(9/13)。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而且具有肺部影像学表现的患者比单纯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IFI)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的结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29例,单用常规剂量的氟康唑13例、伊曲康唑8例、两性霉素B 8例;氟康唑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4例,脂质体两性霉素B 4例。结果:29例IFI总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1.38%和62.07%。在各诊断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药氟康唑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低于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治疗组,分别是38.45%、87.5%、75%(P<0.05),用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50%。结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IFI的疗效相似,明显高于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副反应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静脉序贯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48例血液病患者并发IFI的临床特点及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8例IFI患者经治疗后好转38例(79.2%),疗效不佳7例(14.6%),死亡3例(6.2%).中性粒细胞(N)<0.2×109/L者的疗效明显低于N≥0.2×109/L者(25.0%对88.9%,P<0.01).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肝脏转氨酶升高(47.9%),以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为主(41.7%),其次为一过性的视觉障碍,均不需要终止伏立康唑的治疗;高龄患者出现严重幻视和严重心率缓慢各1例,并因此中断伏立康唑治疗.结论 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血液病合并IF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米卡芬净(MCM)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7月,本院诊断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IFI病儿15例,其中肺部感染13例,肺部感染合并血液感染1例,血液感染1例。应用MCM进行治疗,剂量为3~4mg·kg。·d^-1,每天1次,疗程2周~1月。结果确诊1例,治疗无效;临床诊断5例,痊愈l例,显效1例,进步1例,无效2例;拟诊9例,痊愈1例,显效7例,进步1例;总体有效率为66.67%。有2例病儿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腹泻,给予相应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MCM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效果及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分别预防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笔者医院收治的380例血液病患者在粒缺期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观察IFI的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伏立康唑组(n=114)的IFI发生率为7.0%,明显低于非伏立康唑组(n=266)的真菌感染率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伏立康唑组和非伏立康唑组的总不良事件(AE)发生率分别为13.2%和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而且Kaplan-Meier分析显示,伏立康唑组IFIs的累积发生率低于非伏立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 伏立康唑用于恶性血液病粒缺期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卡泊芬净组(A组)、伏立康唑组(B组)、伊曲康唑组(C组)、两性霉素B组(D组)、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组(E组),每组各40例。对五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A,B,C,D和E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32/40),90.0%(36/40),87.0%(35/40),96.0%38/40)和96.0%(38/40)。E组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与A组、C组、D组治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较单一用药治疗疗效更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国产伏立康唑治疗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科40例血液病的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50%(20/40),部分缓解30%(12/40),无效8例(其中稳定4例,进展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0%。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4例患者低钾血症,3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经护肝及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老年患者出现色觉异常,无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停药的情况发生。结论:国产伏立康唑是治疗血液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郑玉荣 《重庆医学》2012,41(15):1515-1516
目的分析联合用药在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该院血液科采用联合用药方法治疗IFI的血液病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7.1%)低于良性血液病患者(74.1%),P<0.05。接受化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3.3%),低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治疗率(76.9%)。结论联合抗真菌治疗在血液病患者中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可行、有效的,且耐药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两性霉素B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确诊为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28例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结果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疗效满意,主要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结论真菌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重要病原菌之一,感染常规治疗临床改善不明显时,要重视霉菌检查并及时改用两性霉素B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月并发IFI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间共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642例,其中46例发生IFI(占7.16%)。肺部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29例,63.1%)。住院天数>14天,含激素联合化疗方案的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7天,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5天,以及合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均是IFI发生的重要诱因。临床表现随感染部位的不同和感染真菌菌种不同而异。菌种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41.8%,13株)和曲霉菌(19.4%,6株)。虽经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但仍有15例患者因难以控制的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各种高危因素的存在,易于发生IFI,且一旦发生IFI则病死率明显增加,应该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或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8.
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1例并发肺部IFI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7d,IFI出现前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d,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0d是并发IFI的重要诱因。感染菌种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9.7%,3株)、非白色念珠菌(占12.9%,4株)和曲霉菌(29.1%,9株)。虽经抗真菌治疗,仍有8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易于发生IFI,且一旦发生病死率明显增加,应及早进行预防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浓度测定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高危因素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集74例IFI高危因素患者的178份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抗真菌治疗前后GM抗原水平.参照IF1分层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GM阳性患者24例,其中确诊组1例、临床诊断组9例、拟诊组10例和不符合IFI组4例,各组阳性率分别为50.0%、64.3%、34.5%和13.8%;本GM检测试验,灵敏度0.63,特异度0.86,阳性预测值0.71,阴性预测值0.81,诊断符合率0.78:GM阳性患者选择覆盖曲霉的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治疗有效率58.8%,治疗前、后GM平均值各为1.3±0.34和0.72±0.24(P〈0.05);而用氟康唑治疗有效率仅为22.2%.GM阴性患者采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均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平均GM值各为0.22±0.15和0.23±0.19(P〉0.05).结论 GM检测灵敏度中等、特异度较高.对早期诊断IFI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动态检测GM值变化可有效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总结一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被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例白血病患者在化疗间歇骨髓抑制期合并严重肺部念珠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并对氟康唑产生耐药性,应用伏立康唑及联合抗细菌治疗,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感染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