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表皮样囊肿声像图特点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万玲  黄莺 《重庆医学》2008,37(14):1581-1582
目的探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成像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不同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21例表皮样囊肿患者基本具有3种超声特征表现:(1)肿块内部回声均质型(17例):病理改变为囊肿内部角质上皮相对偏少,呈层状分布;(2)肿块内部回声不均质型(3例):病理显示囊壁有破裂,囊内角质上皮、坏死鳞状上皮紊乱分布,并有纤维化、钙化等多种表现;(3)肿块内部回声呈强弱相间的螺纹征型(1例):病理显示呈同心圆层状分布的致密角质层和坏死鳞状上皮细胞。结论表皮样囊肿具有较典型的超声表现,其声像图特征与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相对应。内部回声均质是表皮样囊肿最常见的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0月经超声诊断后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38例,其中伴子宫肌瘤变性41例(9.4%),总结分析其超声图像的特征。结果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为肌瘤呈均质或非均质低回声,并可伴有无回声暗区,点状或片状强回声。41例子宫肌瘤变性中玻璃样变12例,囊性变8例,红色变性6例,钙化14例,肉瘤样变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准确性高,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汪小芬  杨基兰 《四川医学》2010,31(11):1696-169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附睾肿块样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附睾肿块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类型。结果不同的附睾肿块病理类型,声像图各有其特点。病例类型有:急性附睾炎10例、慢性附睾炎37例、附睾囊肿16例、附睾精子肉芽肿9例、附睾结核5例、附睾炎性假瘤1例、附睾良性肿瘤3例。结论附睾超声检查对附睾肿块样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晏湘梅  李坚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53-2554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黄囊瘤的患者资料,探讨其声像图特点。结果:超声表现为1例呈实质非均质肿块,1例呈单房囊性肿块,2例呈多房囊性不均质肿块,6例呈混合性、部分网状肿块。结论:卵黄囊瘤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年龄、血清、临床症状,可以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性病变患者的超声检查图像,并探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超声检查图像,并记录病理与超声诊断结果。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乳腺炎性病变27例(54%),可疑乳腺癌15例(30%),可能炎性病变5例(10%),可能增生结节3例(6%)。同时,15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6例(40%),乳腺脓肿3例(20%),乳腺增生伴慢性炎症6例(40%)。结论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应用超声检查,有助于临床全面观察患者病灶血流、大小等情况,为其病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故值得加大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6.
腹膜间皮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间皮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声像图表现与大体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总结 1 4例腹膜间皮瘤的超声检查结果 ,并将其声像图表现与大体病理改变相对照。结果  腹膜间皮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腹膜呈片状增厚 2例 ,腹膜不规则结节样肿块 1例 ,网膜呈“饼样”增厚 5例 ,盆腔肿块 8例 (其中 2例合并有腹部肿块 ) ,下腹部肿块 1例 ,肠管粘连 1例 ,腹水 1 3例。结论  当超声检查发现腹膜呈片状增厚或不规则结节样肿块时 ,应考虑该病的可能性。此外 ,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导管扩张症,是较少见的乳腺良性病变,多发生于3040岁非哺乳期女性[1],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病变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2]。其病因不完全清楚,临床表现多样,超声图像复杂,易误诊。本研究整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27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超声表现,旨在探讨疾病不同阶段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甲状舌管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甲状舌管囊肿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并与手术及病理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表现肿块大部分形态尚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复杂多样,表现为三种:无回声,低回声,回声呈不均质多样性。结论 超声诊断小儿甲状舌管囊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资料及病理结果,分析其超声表现。结果在37例乳腺炎患者中,将超声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超声考虑为炎性者25例,占67.6%;误诊为恶性者7例,占18.9%。提示占位性病变者5例,占13.5%。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不一,仅靠超声图像容易误诊,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全面综合分析各方面表现能提高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准确率,有助于临床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可使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digitalmammography,FFDM)及MR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患者,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乳腺X线摄影及MRI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对照分析。同时收集3例炎性乳癌病例,分析其X线摄影及MRI表现。结果 26例患者中,慢性乳腺炎17例,肉芽肿性乳腺炎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局部腺体致密16例,肿块8例,结构扭曲1例,无直接征象,仅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1例;MRI平扫病灶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非肿块样强化18例,肿块样强化8例。3例炎性乳癌X线及MRI表现与急性乳腺炎相似,其中1例X线摄影出现恶性钙化,可以确诊。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有时较难鉴别,乳腺X线摄影与MRI联合应用能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曾敏  李丽蟾  王进进  张安民 《上海医学》2007,30(5):347-350,F0003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1年至200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卵泡膜-纤维瘤患者的超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超声声像图表现:提示肿块38例,其中低回声区29例(3例后方回声增强和23例后方回声衰减),混合性回声区9例。病理检查:肿块48例,其中39例为实性肿块,直径为1.0-26.0 cm,7例为囊实性肿块;2例为囊性肿块。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33.3%,误诊率为45.8%,漏诊率为20.8%。结论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仔细分析图像特征并结合有关的临床资料有助于超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CNGM)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36例CNGM女性患者和超声图像。结果 36例CNGM患者的超声图像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导管扩张型5例(14%),表现为单支或多支乳腺导管扩张,内部透声欠佳,部分可见细点状弱回声;实性肿块型8例(22%),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实性病灶,多数形态不规则,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弥漫型9例(25%),乳腺内可见散在、相互延续的病灶,呈片状或团块状,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及周边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脓肿型14例(39%),单发或多发囊实性或以囊性为主的病灶,多数形态不规则,部分可累及体表,周边可见血流信号。结论 CNGM超声检查分为导管扩张型、实性肿块型、弥漫型和脓肿型4种声像图表现,明确不同类型声像图特征有助于CNGM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高频超声表现和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以提高高频超声在乳腺增生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我院14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高频声像与彩色血流变进行观察,同时将其与病理学组织类型进行对比. 结果:根据病理学组织类型可将高频超声表现分为小叶增生10例、腺病样增生20例,乳腺囊性增生60例,囊性增生合并腺病50例,诊断符合率为90%,乳腺囊性增生常表现为液性、混合性肿块、液性分隔浑浊;小叶增生以及乳腺病样增生较多表现为实质性肿块,边界不规则或可规则,少量存在角状突起. 内部回声常表现为低回声与实质稍强回声. 结论:乳腺增生症高频声像图像特征性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临床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体肌层囊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体肌层囊性病变的病例25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诊断。术前均经腹部或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术后送病理检查。结果:25例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子宫体肌层内液性暗区,或在子宫体肌层内中低回声或回声紊乱区内的液性暗区,或者表现子宫体肌壁间弥漫性囊性病变。病理类型包括子宫肌瘤囊性变、内膜囊肿、中肾管囊肿、血管瘤、平滑肌肉瘤、植入性胎盘、子宫壁输卵管内膜异位伴囊肿。结论:子宫体肌层的囊性病变较少见,病理类型较多,易误诊,应结合病史尽量作出正确的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癌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超声诊断16例肾癌的声像图表现,分析超声检查方法。结果肾脏体积明显增大,局部轮廓隆起、肾外形失去常态11例,肾窦受压变形5例,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区呈实质性不均质回声12例,肿块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4例。结论超声检查肾癌声像图特征显著,诊断符合率高,为1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增强MSCT对腹部占位性病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8例腹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超声造影检查、增强MSCT检查诊断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结果68例腹部占位性病变中,超声检查检出60例与病理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88.24%;经MSCT检查诊断出64例与病理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4.12%。高于超声检查(P<0.05)。肝癌超声图像表现为呈不均质低回声或高回声肿块;MSCT表现,当出现中心坏死,表现为低密度。肝脓肿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脓肿壁表现为稍强回声,周围可见环状回声的水肿;MSCT显示脓腔为单发低密度区,可见典型“双环征”。卵巢囊肿超声表现为无回声或低回声肿块,部分内可见分隔,内部无明显钙化;MSCT表现为子宫附件或附近区均匀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胰腺癌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其中6例可见胰管扩张,呈“截断样”,2例伴有腹水;MSCT表现为实性肿块,可见典型“双管征”。结论超声与MSCT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MSCT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率更高,但超声具有无辐射,且价格低,适合患者初筛或确诊后随访,临床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皮肤软组织血管瘤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各种皮肤软组织血管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经病理证实的 44例皮肤软组织血管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软组织血管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分为三种类型 :( 1)实性回声型 ,肿块内部以高回声为主或实性低回声 ,血流信号少 ,加压缩及乏氏试阴性。多见于毛细血管瘤、混合血管瘤和脂肪血管瘤 ,( 2 )混合回声型 ,肿块内部实性与液性暗区相间呈蜂窝或弯曲管状 ,CDFI多数内部见较丰富点状、短条状血流信号 ,加压缩及乏氏试验阳性。多见于海绵状血瘤、混合血管瘤。 ( 3 )液性回声型 ,肿块内部为不均质低回声伴有片状无回声区其间有弯曲管状结构 ,CDFI血流信号丰富 ,可呈五彩镶嵌的大片彩色血流束 ,加压缩及乏氏试验阳性。多见于蔓状血管瘤、血管淋巴瘤。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时皮肤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弥漫性微小钙化的研究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术前超声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伴有微小钙化的甲状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进行观察,并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声像图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微小钙化累及双侧甲状腺大部分或甲状腺全叶,病变无明显边界,腺体内回声明显不均,呈强弱不等及弥漫散在细小点状强回声,其中9例于一侧腺体内见一个或数个稍低、稍强或近等回声肿块,边界清或欠清,无包膜回声,腺体肿大,不均质或欠均质,内亦见弥漫性散在分布细小点状强回声.结论 甲状腺癌的弥漫性微小钙化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具有很高的超声研究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X线表现不典型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65例X线表现不典型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总结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降低乳腺X线检查漏误诊上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而X线表现不典型的65例乳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这些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及彩色血流表现,进而总结此类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结果本组病例65例,就总体而言,表现为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质、后方回声无衰减的低回声肿块者42例;表现为形态较规则、囊壁较厚的无回声肿块者9例;表现为边缘呈"角征"肿块者6例;表现为具有索条分割的囊性回声者8例。就局部而言,表现为局部结构紊乱者14例;表现局部腺体增厚者7例;表现为后方局部回声衰减者6例。就血流分布而言,表现为Alder0级者13例,Ⅰ级者37例,Ⅱ级者11例,Ⅲ者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降低乳腺X线漏误诊38.46%(25/65)。结论局部结构特征、内部索条分隔、边缘"角征"结合AlderⅡ~Ⅲ级血流是诊断X线表现不典型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降低乳腺X线检查漏误诊具有突出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结合乳腺癌病理基础,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50例患者术前根据其声像图特点诊断为乳腺癌者45例,正确诊断率90.00%;声像图表现为肿块无明确包膜,边界不规整,呈"蟹足样"或"锯齿状",内部呈低或中等回声及砂粒样钙化,并且单位面积内钙化点较多,瘤体内血流信号增多,呈高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乳腺肿块的内部结构和血流特征,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