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deCO DE小组在发现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与缺血性卒中强相关后,又证实STRK1基因位点的存在,这将有助于深入认识缺血性卒中的遗传病因学。本研究旨在探讨巴基斯坦人群中PDE4D基因的3种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巴基斯坦裔的2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250例对照者PDE4D基因的3种多态性进行分析。对资料编码后输入SPSS分析系统(版本12.0)。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发现,标记物SNP83(rs966221)和缺血性卒中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3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ACE2基因型,同时测定脉压、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尿酸水平,分析ACE2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高敏C反应蛋白、脉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男性A基因型者其脉压、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G基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基因型者其脉压、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不同,其中AA型者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基因型患者血尿酸水平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携带A/AA基因者其临床危险因素水平较高,具有再发卒中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血压水平以及肝脂酶基因(LIPC)-514C/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亚型在表型不一致同胞对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先证者引荐的方法,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卫生服务系统收集家系.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对表型不一致同胞对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并采用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amily based association test, FBAT)的方法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对71个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家系所组成的107对表型不一致同胞对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GEE分析,均提示血压和血脂水平增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存在相关性(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比小动脉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更高的血脂水平;而小动脉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具有更高的舒张压水平.采用FBAT方法发现在加性遗传模型中LIPC基因-514T等位基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舒张压水平之间存在关联(Z=2.366,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肥胖程度等变量后,LIPC基因-514T等位基因与舒张压水平仍然存在关联(加性遗传模型Z=-2.277,P<0.05;隐性遗传模型Z=-2.244,P<0.05),但并未发现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各亚型之间的关联.结论:在所收集家系的表型不一致同胞对中,血压和血脂异常均可使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不同亚型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LIPC基因-514T等位基因与LDL-C以及舒张压水平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pelin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家系248家共1 042人为研究样本,应用TaqMan MGB荧光探针定量PCR技术,检测各样本apelin基因启动子区T-1860C和rs3761581基因多态性分型.应用FBAT软件预测该两个多态性位点可能组成的单倍型,并对多态位点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所选位点基因型频率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应用FBAT统计分析结果显示T-1860C、rs3761581及其组成的单倍型A-T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其中T-1860C的T等位基因(Z=1.991,P=0.046)和rs3761581的A等位基因(Z=2.119,P=0.034)可以由亲代下传给患病子代.结论 位于apelin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位点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存在相关关系,单倍型A-T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许寅宏  徐恩  邱少东 《广东医学》2012,33(10):1404-1406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113例,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n=60),糖耐量异常组(IGT,n=53),检测血清hs-CRP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结果 脑梗死患者IGT组血清hs-CRP分布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膜光滑性分级及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hs-CRP分布水平高于稳定斑块(P<0.05);IGT组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34,P=0.013).结论 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时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与动脉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参与了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Shank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汉族儿童孤独症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Illumina CNV 370-Duo芯片对280个汉族人群孤独症核心家系的Shank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9616816、rs736334、rs2040487、rs6009951、rs715586、rs8137951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对基因分型数据采用haploview4.1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检测和家系为基础的关联分析(FBAT)。 结果 家系为基础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hank3基因的rs715586、rs6009951位点的等位基因和rs715586-rs8137951的G-A,A-G单体型在孤独症中的传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1000次模拟的置换检验后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hank3基因可能不是汉族儿童孤独症的致病基因,至少不是其致病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ELISA法分别测定外周动脉疾病患者77例、对照组33例血浆HO-1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析3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血浆HO-1水平的自然对数(LnHO-1)(3.68±0.10)μg/L较对照组(5.18±0.12)μg/L显著降低(P<0.001),ox-LDL水平的平方根(Sqrt ox-LDL)显著高于对照组[(3.20±0.17)μg/L VS(1.55±0.24)μg/L,(P<0.001)].血浆Ln HO-1与Sqrt ox-LDL呈负相关(r=-0.509,P<0.00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r=-0.178,P<0.05);Sqrt ox-LDL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336,P<0.001).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吸烟年支数、血糖、血脂指标后,Ln HO-1与Sqrt ox-LDL仍呈负相关(r=-0.257,P<0.05),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相关性(r=-0.038,P>0.05);血浆Ln HO-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157,P<0.05).结论:血浆HO-1水平与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具有重要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Apelin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pelin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家系248家共1042人为研究样本,应用TaqMan MGB荧光探针定量PCR技术,检测各样本apelin基因启动子区T-1860C和rs3761581基因多态性分型。应用FBAT软件预测该两个多态性位点可能组成的单倍型,并对多态位点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所选位点基因型频率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应用FBAT统计分析结果显示T-1860C.rs3761581及其组成的单倍型A—T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其中T-一1860C的T等位基因(Z=1.991,P=0.046)和rs3761581的A等位基因(Z=2.119,P=0.034)可以由亲代下传给患病子代。结论位于apelin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位点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存在相关关系,单倍型A—T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未受药物影响、且未合并其他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及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检测 (ELISA法) ,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90例患者收缩压为 (150.16±9.18) mm Hg, 舒张压为 (99.92±6.32) mm Hg;颈动脉IMT为 (0.78±0.43) mm, 血清PDGF-BB为 (25.78±12.76) ng/m 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呈中度正相关关系 (r=0.483, P=0.000, P<0.001) .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中度正相关关系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梁晓 《广西医学》2013,(6):717-71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隐性心肌缺血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组70例,单纯高血压组50例,健康对照组40例。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踏车运动试验判断有无心肌缺血,比较各组心肌缺血发生率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肌缺血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伴高血压组心肌缺血发生率为78.6%,单纯高血压组为42.0%,对照组为12.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高血压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86±0.15)mm,单纯冠心病组为(0.71±0.12)mm,对照组为(0.66±0.15)mm,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肌缺血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可能与患者心肌缺血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葡萄糖激酶相关双特异性磷酸酶12基因(DUSP12)-6735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577名上海地区中国人(其中糖耐量正常者359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18例),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DUSP12基因-6735T→C变异,并检测所选人群糖脂代谢,体脂分布等临床指标.结果 糖尿病组与正常糖耐量组间DUSP12基因-6735T→C多态位点各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糖耐量者中,此多态C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血糖水平高于TT基因型者[5.00(4.69~5.28)mmol/L vs4.90(4.50~5.26)mmol/L,P=0.035],并且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TT基因型者[(1.25±0.30)mmol/L vs(1.34±0.30)mmol/L,P=0.010].结论 DUSP12基因-6735T→C变异与2型糖尿病无直接相关,但是与糖脂代谢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酶(CA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氟斑牙是否存在关联。 方法 在贵州省氟病区收集氟斑牙患者195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饮食以及氟中毒相关信息,采用TaqMan方法分析CAT rs769217和rs2300182两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未发现CAT rs769217及rs2300182位点不同遗传模式与氟斑牙有关; 但发现在钙摄入较多时(≥482 mg/d),rs769217位点AT+TT基因携带者相对于AA基因型携带者氟斑牙明显降低,而钙摄入较少时(<482 mg/d)该保护作用消失。交互作用分析发现,rs76921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膳食钙摄入水平存在交互作用(P<0.05)。 结论 CAT rs230018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氟斑牙风险之间无明显关联,CAT rs769217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氟斑牙风险降低有关,但这取决于钙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3.
Megs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gA肾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ZH  Chen N  Pan XX  Ren H  Wang WM  Zhang W  Hao CL  Zhu J  Lu Y  Ha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9):1337-1341
目的探讨megs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用直接测序法广泛筛查megsin基因全部编码区、部分调控区和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发现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挑选8个中高频SNP(频率>0.05),选取中国汉族散发性原发性IgA肾病患者210例,同时采用10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型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对IgA肾病进行病例对照相关分析.结果外显子1中5'非翻译区267G/A在IgA肾病发病中有显著意义:IgA肾病组中AG+AA基因型频率为29.0%(65/2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5%(17/103),P<0.05;等位基因A频率为14.8%(62/2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8/103),P<0.05.AG+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比数比为2.07,其95%可信区间为1.15~3.74.基因内部各SNP之间连锁不平衡现象非常普遍.结论megsin基因267G/A多态性与IgA肾病易感性相关,提示AG和AA基因型是IgA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甲氨蝶呤(MTX)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重要药物。MTX 相关的药物代谢酶及转 运体基因多态性与MTX 疗效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尽管近年来化疗方案在不断改进,MTX 的毒副反应仍可 能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检测MTX 相关代谢酶及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可增加临床治疗的安 全性,有助于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样本获取方式、储存条件和DNA提取方法等方面探索快速、有效、低成本、无创伤、适合于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因组DNA来源样本.方法 对带有分离胶的血细胞、EDTA抗凝全血、分离血清后的凝固血细胞、新鲜唾液、-20℃保存1个月的唾液、2种唾液保护液作用的唾液样本和棉拭子获得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样本进行DNA提取和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s6983267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初步比较rs6983267多态性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普通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 该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86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1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189例对照者,采集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进行基因型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年龄、性别,并比较各组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大肠癌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及GG、G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溃疡性结肠炎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及GG、G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6和P<0.001)。结论: rs6983267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关,rs6983267多态性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普通人群中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G风险等位基因频率可能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甲酰肽受体(N-formylpeptide receptor, FP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AgP患者94例,健康对照者73例。抽取前臂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e high perfor 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结合DNA测序的方法检测FPR基因的SNP。结果:发现370 bp的FPR基因片段有两个非同义的SNP,即289位C/A和301位G/C,其中289位C/A为新发现的SNP,未检测到329位和378位存在SNP。FPR基因289位和301位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和Ag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Logistic分析发现,有FPR301C+基因型(即G/C和C/C)且吸烟者患AgP的风险是有FPR301G/G基因型、不吸烟者的5.74倍;携带C等位基因且吸烟者患AgP的风险是携带G等位基因、不吸烟者的5.20倍。结论:FPR301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与吸烟联合作用使个体患AgP的危险性增高。本研究未发现FPR基因的SNP与AgP的易感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区5844例脐血HLAⅠ类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脐带血HLAⅠ类(HLA—A,-B)等位基因的分布特征,探讨中国其他地区及世界不同种族利用山东脐血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方法:应用PCR-SSO方法对山东地区5844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了HLA-A,-B等位基因的分布调查。结果:HLA-A等位基因,检出20种;HLA-B等位基因,检出46种。通过与不同地域汉族人群的比较显示: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有其各自独特的人群分布特征,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人群中亦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山东脐血HLAⅠ类基因具有多态性,能够代表山东汉族人群HLA的分布特征,北方人在山东脐血库中最容易寻找到HLAⅠ类等位基因相合的异基因脐血供者,而南方人找到的机率较北方人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中国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记录1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直接测序法分析胆色素原脱氨基酶(PBGD)基因和原卟啉原氧化酶(PPOX)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结果 临床表现反复发生腹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伴随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卟咻定性试验阳性.基因筛查发现在PBGD基因中存在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4219 T→G、8164 C→A、9678 G→A.3个位点在不同组合构成的单倍型与致病突变高度连锁.结论 3个SNP位点可能是MP患者的遗传学基础,为此病的早期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MEGSIN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特征,并与国外数据库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8例广东地区汉族个体,提取基因组DNA。对包含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5’UTR区、3’UTR区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综合正反向结果识别和鉴定基因内SNPs。所得结果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SNP数据库(dbSNP)中进行查询和比较。【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共发现24个SNPs,主要位于非编码区;22个为替换型SNP,1个为插入型SNT,另一个为缺失型SNP;其中有6个SNPs在数据库中未报道,有4个数据库已报道的SNPs,在本次研究未能证实在中国人群中存在多态性。【结论】中国汉族人群MEGSIN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与美国数据库中基于高加索人群的资料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MEGSIN基因结构,且为在中国人群中研究MEGSIN基因相关疾病并最终找到致病位点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