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Maze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在改良Maze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同时,予瓣膜置换术治疗原发病。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为(118.8±36.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6.3±30.7)min;射频消融时间(18.7±6.1)min;住院时间(14.7±5.1)天。术后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肺功能不全5例,出血2例,心包积液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随访6~24个月,总的转复为窦性心律达90.00%(18/20),未见复发。结论改良Maze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效果确切,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侯鑫磊 《中外医疗》2012,31(20):30-30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 53例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并施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对照组22例患者行术后导管介入消融术。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瓣膜置换数、心脏自动复跳例数、LVEF、术后心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时合并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临床效果确切,并能扭转并稳定窦性心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瓣膜替换并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纤颤(AF)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7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直视下瓣膜置换并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射频消融时间(24.6±3.0)min。术毕17位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其中窦性心律10例,交界性心律7例),无死亡病例。(2)术后常规予以胺碘酮控制心律,术后住院时间(18.9±5.9)d。17例患者术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均无左房血栓形成。本组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压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3)出院后随访(18.1±7.4)个月,随访率100%,17例患者中经复查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2例AF复发,2例转为心房扑动,余13例(76.47%)为窦性心律(9例)或交界性心律(4例),全组患者无死亡。结论直视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操作简便、效果满意,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术后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小娟  王巧玲  朱颖  郑莹 《海南医学》2012,23(8):150-151
目的总结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出血的护理要点。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收治5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给予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对出血给予针对性观察及护理。结果 1例出现微量心包积液,17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1例出现中量心包积液,其余患者经处理均康复出院。结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术后提供严密观察和护理,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能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出血的护理要点.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收治5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给予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对出血给予针对性观察及护理.结果 1例出现微量心包积液,17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1例出现中量心包积液,其余患者经处理均康复出院.结论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术后提供严密观察和护理,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能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62例(收集时间:2015年3月19日至2016年5月10日),根据红蓝球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单极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各31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年房颤消除概率、手术相关数据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年房颤消除概率(90.3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主动脉阻断时间和转流时间则明显较低(P0.05)。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RFA)治疗心房纤颤(AF)的效果。方法选择37例有瓣膜置换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瓣膜置换合并AF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组16例(观察组),行常规换瓣置换术的21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早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3例恢复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1.3%。观察组1年后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AF术中同期行Atricure双极RFA手术治疗安全、省时、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术后护理。方法对2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时进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3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控制心室率与节律,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抗凝治疗的护理,是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患者的房颤类型均为持续性房颤或长期持续性房颤),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期行单极或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其中单极组患者共40人(男性17名,女性23名),平均年龄(55.7±8.2)岁,房颤持续时间(67.6±45.5)月,平均左房直径(57.2±11.2)mm.双极射频消融组患者共60人(男性22人,女性38人),平均年龄为(57.1±8.9)岁,房颤持续时间为(67.0±34.3)月,平均左房直径(54.3±7.6)mm.术后规律随访6个月,记录临床事件、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双极组术后6月房颤的消除率为83%,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单极组术后6月房颤的消除率为72%,术后3例患者需永久起搏器植入.结论:运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的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介入消融和外科射频消融3种治疗方式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5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并施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6例,根据AF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28例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B组24例行术后导管介入消融术,C组44例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3组患者之间瓣膜置换数、心脏自动复跳例数、起褥器植入例数、LVEF以及30 d死亡人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1例(3.6%)患者死亡.体外循环(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A、C组明显低于B组(均P <0.05),A、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住院天数明显多于A、C组,C组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心室率A组明显高于B、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B、C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人数比较发现,B、C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高,尤其是C组,疗效满意,各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呼吸功能不全等,C组心包积液发生率高于A、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瓣膜置换术合并进行射频消融术对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介入消融治疗,能成功扭转并稳定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西宁地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外科住院的风湿性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6例,分为消融组和对照组(各18例),消融组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对照组仅行瓣膜置换术。对两组患者的近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消融组18例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16例,房颤心律1例,结性心律1例;随访8个月,15例维持窦性心律,3例阵发性房颤心律。对照组12例术中心脏复跳后即为房颤心律,6例心脏复跳后为窦性心律,术后24h~3天内均转为房颤心律,应用胺碘酮不能恢复窦性心律。两组术后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消融组术后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33.06±2.88)mm比(36.16±2.43)mm,P<0.05。结论:高原地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房颤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近期疗效确切,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在瓣膜置换术中分别应用单极射频消融(RFA)、双极RFA治疗两组AF病例,探讨两者的优缺点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在瓣膜置换术中同期对12例患者应用国产单极RFA机按改良迷宫法行AF单极RFA治疗(A组);对70例患者应用进口双极RFA系统按改良迷宫方法行AF双极RFA治疗(B组)。结果 A组随访22~30个月无死亡,10例(83%)恢复维持窦性心律,2例(17%)AF复发。B组随访10~50个月恢复维持窦性心律61例(87%),房扑心律3例4.2%,AF复发6例(8.5%)。结论双极RFA较单极RFA治疗RHD合并AF,恢复窦性心律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省时,有利于心肌保护,易于操作推广,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对三尖瓣成形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该院同一手术组收治的人工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合并AF患者69例的资料.仅瓣膜手术未接受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女35例、男11例,年龄(49.72 ± 10.39)岁;行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并成功复律的患者23例作为治疗组,其中女20例,男3例,年龄(48.04 ± 5.66)岁.分析患者术前、术后、门诊随访的心脏彩超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反流(TR)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的T R面积、右室横径、右房横径值小(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术后心脏破裂、出血或栓塞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4个月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其中1例治疗好转,另1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组1例出现术后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后治愈.结论 双极射频消融术可以明显改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后的三尖瓣复发性反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二尖瓣疾病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的同时进行术中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AF).方法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合并AF的病人,体外循环下,降温至30℃,阻断升主动脉,应用含血心保护液停搏心脏后,经房间沟切开左心房前壁,先应用射频探条行射频消融治疗,再作二尖瓣成形术.结果完成心内操作后,3例心脏均自动复跳,AF消失;其中2例当即恢复窦性节律,另1例为交界性心律.停辅助循环后作经食管心脏彩超,示二尖瓣狭窄解除,1例无返流,2例轻度返流.术后随访18个月,1例AF复发;2例AF消失.结论射频消融仪行术中消融是治疗AF简便、有效的方法.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科为收治的1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心律的患者在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结果:射频消融时间(25-52)分钟,平均45.2分钟。随访(3-12)个月,无1例死亡。窦性心律11例(91.7%),交界性心律1例(8.33%)。全组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因出血二次开胸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RFMMⅢ)+心脏神经节丛(GP)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的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RFmazeⅢ+心脏GP消融治疗心脏器质性疾病合并AF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切口感染2例.术毕心电图均示非AF心律(窦性心律93.1%,节性心律6.9%),术后随访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84.2%,结性心律6例(6.3%),AF复发9例(9.5%).左房内径和AF病史是术后AF复发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27和0.040).在先天性心脏病与后天性心脏病的射频消融术后,其AF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86).结论 RFMMⅢ+GP消融简便有效、易于操作,可明显提高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具有一定创新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需通过长期随访和更多临床应用不断发展及完善,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术联合同期房颤射频消融对瓣膜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房颤转复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高,且研究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61.3±7.8)%比(56.9±6.5)%],房颤转复率高于对照组(89.13%比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可改善患者左室功能,房颤转复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炫  佘凯  赵银花  熊伟  白上林  吴旭  蒲建峰   《四川医学》2022,43(5):448-452
目的 探讨影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需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术后1年为随访终点,以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窦性心律组(SR)及房颤复发组(RAF)。分析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开口面积(MVOA)、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资料,以及术后1年左心房参数及左心房逆重构率(LARR)。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4.76%。两组患者术前LAD、RAD、LVEF、MVOA、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AV、L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术前减小(P<0.05);RAF组术后1年LAD较术前减小(P<0.05),但LAV、LAVI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RAF组小,且LARR大于R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者LAV(OR=1.040,P=0.03,95%CI 1.014~1.066)和LAVI(OR=1.060,P=0.03,95%CI 1.019~1.102)是预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LAV的界值为76.5 ml, LAV界值为34.75 ml/m2。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有良好的效果,LAV>76.5 ml及LAVI>34.75 ml/m2是此类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良好的左心房逆重构是窦性心律维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二尖瓣疾病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的同时进行术中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AF)。方法: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合并AF的病人,体外循环下,降温至30℃,阻断升主动脉,应用含血心保护液停搏心脏后,经房间沟切开左心房前壁,先应用射频探条行射频消融治疗,再作二尖瓣成形术。结果:完成心内操作后,3例心脏均自动复跳,AF消失;其中2例当即恢复窦性节律,另1例为交界性心律。停辅助循环后作经食管心脏彩超,示二尖瓣狭窄解除,1例无返流,2例轻度返流。术后随访18个月,1例AF复发,2例AF消失。结论 射频消融仪行术中消融是治疗AF简便,有效的方法。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8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同期进行射频消融术,均系风湿性瓣膜病变,房颤病史6~240个月,平均(58.6±3.2)个月,按照Cox迷宫Ⅲ型手术路径进行盐水冲洗射频消融.术后使用胺碘酮治疗.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射频消融时间(16±4.2)min.术后出院时16例恢复窦性心律,有效率88.9%.随访(36±7.6)个月,76.5%的患者保持窦性心律.结论 二尖瓣置换时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中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