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现代文献角度,系统分析针刺九六补泻法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根据文献研究法,电子检索国内大型中文文献数据库(CNKI(1978 -2012)、CBM( 1978 - 2012)和VIP(1989-2012).对合格的临床研究文献,用Excel 2003提取文献信息,包括作者、期刊、年份、治疗病症、应用腧穴、配合手法、操作频次等要素,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九六补泻法最常用于神经系统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多配合捻转,多以补泻兼施形式使用,常选九阳数和六阴数,并以构成龙虎交战法最为常见.结论:九六补泻法的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自身特色和优势,这对于手法刺激量的标准量化研究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井穴皆位于四肢之末端,为经脉之根,脉气所发之处,亦为五腧穴之首。井穴的补泻效应建立在针刺疗法补泻效应的基础之上。井穴上可以运用的补泻手法有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放血法、艾灸法、开阖法、开周法、指按法等。一般病证,补虚时多采用轻刺激,泻实时多采用重刺激,由于井穴的特殊性,手法上宜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井穴位于手足指(趾)末端,皮肉浅薄,感觉异常敏锐,提插、捻转、烧山火、透天凉等复杂补泻针刺手法不适用于井穴。  相似文献   

3.
背部推按七法是一种物理疗法 ,属推拿法范畴。笔者通过数十年临床实践 ,总结出这套治疗方法 ,将其运用到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 ,医者立于患者一侧 ,按下列步骤操作 :①按穴位 :医者以右手拇指和左手中指 (或左手拇指或右手中指 )分别同时按压病人之大椎穴和长强穴约 3~ 5分钟 ,用力要适中 ,以患者自感指下有酸沉感为度。②推督脉 :医者用右手或左手拇指从病人之大椎穴开始 ,沿督脉向下至尾椎加压慢推 3~ 5次 ,此法可促使督脉之经气流畅。③开督脉 :医者双手拇指以病人之督脉为中线 ,从大椎穴…  相似文献   

4.
脾约证别论     
<正> 《伤寒论》246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对于本证病机的认识,后世看法不一。成无己的注释对后世影响较大。云:“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此后注家在此基础上颇多阐发和引伸。如汪苓友云:按成注以胃强脾弱为脾约作解,推其意以胃中之邪热盛为阳强,故见脉浮,脾家之津液少为脾弱,故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水气病”、“鼓胀病”范畴 ,为临床疑难病。如能精心辩证 ,正确治法 ,中医药对此治疗有治水又治病的良好功效。笔者就自己体会介绍于后。1 脾虚气弱水停 治宜益气利水法由于肝病日久或治疗过用苦寒 ,脾虚气弱 ,土不治水 ,水液运化转输失调 ,渗注腹中而成。证见腹大胀满 ,按之不坚 ,形疲易倦 ,四肢无力 ,纳谷不香 ,尿少便溏 ,舌体胖有齿痕 ,苔薄而润 ,脉沉少力。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黄芪 30 g、党参 15g、白术 15g、茯苓 30g、陈皮 10 g、木香 12 g、砂仁 10 g、柴胡 10g、白芍 15g、丹参 18g、鸡内金 15g…  相似文献   

6.
余治六洲时本街程姓两小儿小溲不通。诸医但知服药,尚勿摹捻何故?后为余用线、刀穿开龟头之包皮方愈。如服药反致腹胀成病。按:此为清·巢渭芳案。根据症状的描述,此两案皆属小儿包茎,不讲卫生,以致产生龟头包皮炎,导致尿道口粘连狭窄或闭  相似文献   

7.
采用逆向碰撞技术,针刺兔“足三里”穴,探讨不同深度传入冲动纤维类型以及提插、捻转两种手法与神经冲动传导之间的关系。针刺兔“足三里”穴的浅、中、深三层,C类复合动作电位分别衰减25.03±7.27%,3.33±1.49%,3.18±1.45%,浅层与深层比较P<0.01,浅层与中层比较P<0.01;AB类复合动作电位分别衰减26.98±8.43%,20.31±5.55%,7.18±5.22%,浅层与深层比较P<0.05。可见C类和AB类纤维传入冲动在浅层占优势,古人提出穴位分三才补泻,从神经纤维在各层的分布偏重及传入冲动量的不同来分析,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针刺兔“足三里”穴,在C类纤维上进行提插与捻转手法比较,其冲动传入短时反应与长时反应的比例提插手法为1:3.8,捻转手法为1:2.8,但衰减值的比较由于观察例数少,未有统计学意义,似可认为提插手法的针后反应比捻转手法长,结合临床针感情况分析,提插手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如水样而言。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故临床以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者最为常见。笔者临症20余年,治疗小儿泄泻,常以湿热、伤食和脾虚辨证分型,应用自拟处方施治,疗效较为满意,现略述如下:1、湿热泻:此症湿热俱盛,内蕴肠胃,致使脾胃升降失常,肠胃运化失司。症见:泻下稀薄,色黄而臭,烦躁口渴,呕吐,腹满而痛,或壮热,舌红苔白腻微黄,脉滑数。甚则齿唇干燥等。宜用1号方。甚则此方加葛根、山药、竹茹解肌除热,分别清浊,化湿泄热和胃止呕。若吐泻日久,精神不振,阴虚身热者,宜用1号方加白芍、山药敛阴止泻,银柴胡、知母清虚热。如泄泻伤阴,风痰内动,咬牙弄舌、气逆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麻醉气体监护仪代替气相色谱仪,结合二次平衡顶空法,建立一种床旁测定吸入麻醉药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首先制备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各六个浓度的标准气样,在麻醉气体分析仪的GAS SERVICE工作模式下,利用其输出端口,测量各个样本的电压峰值,得到气体浓度-电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与标准气样平衡的方法配置三种麻醉药的标准血样和麻醉气体监护仪,结合二次平衡法,测定血样品中吸入麻醉药回收率,每个浓度的样品均重复6次,观察此方法的精确度,即回收率的RSD。结果异氟醚、七氟醚的浓度-电压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9,只有安氟醚稍低,为0.999?8。分别配制与4%、2%、1%、0.5%、0.25%、0.125%气态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平衡的血液,计算其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53%、97.27%、97.74%。各样品六次之间回收率的RSD分别为1.63%、1.82%、1.24%。结论麻醉气体监护仪结合二次顶空法可以准确的测定血样中吸入麻醉药浓度,且不增加对血样中吸入麻醉药回收率测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
在《内经》中载有一种将针刺入血管的特殊针法,但后世尚未见有人论及和运用,所以至今人们对这一针法了解甚少。这种状况又难免导致对《内经》有关论述的错误理解和释译。为探究《内经》这种针法的原貌与意义,兹据有关经文试作分析。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一、这里的首要问题是,其“脉”指何而言?古人除张志聪外,多未明确注解。今人则释为经脉,如陈璧琉、郑卓人编的《灵枢经白话解》云“在针刺时必须刺中经脉”,河北医学院编的《灵枢经校释》云“选取经脉宜准确,必须刺中其脉”等,窃以为不然。盖医者欲达到“必中”的要求,则必须  相似文献   

11.
接生遇有外阴见头而不能娩出时,必须慎重考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子宫收缩无力?还是头盆不称?在未弄清原因以前,不能随便使用脑垂体后叶素。即使明确了是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也还需考虑产妇本身是否适用此药。因为滥用此药有时可以导致子宫破裂的危险。此例的教训应该记取。脑垂体后叶素的一般适应证,为第三产程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对第一二产程的子宫收缩乏力虽也可使用,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一般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如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次在四次或以上,子宫有疤痕及子宫畸形等,均不宜采用。在使用方法上,如为第三产程,可按当时的需要,行肌内或静脉注射,以10个国际单位为单次剂量,必要时可重复注射。如在第一二产程应用,则以用5%葡萄糖液500毫升加脑垂体后叶素2~3国际单位(极量为10国际单位)静脉滴注或鼻腔内药物吸入法较好,其优点为可以随时控制用量,以满足纠正子宫收缩乏力及子宫口扩张之目的。用药后需严密观察产程,注意产妇一般情况、宫缩及胎心变化,以防止意外。过去,常将脑垂体后素称为催产素,近来许多妇科工作者认为这一名称不恰当。因易致误解为凡是滞产均可用之催产,故提出应改称为“宫缩素”。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剧烈腹痛,过去一般是请外科会诊或对症治疗,但疗效甚微。1978年我们根据中医“中满腹胀,湿热内甚,其人壮气实者,则攻下之……”、“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温病下不嫌早”等理论,以硝黄汤治疗出血热发热期剧烈腹痛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药物剂量及用法:大黄碎块50克,用沸水400~500毫升冲泡5~10分钟,其滤液再冲芒硝15克,一次口服。二、3例患者均为成年农民,除具典型流行性出血热症状外,均有剧烈腹痛,如锥如绞,阵发性发作,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对症治疗无效。经服用硝黄汤后,有以下共同表现:(1)腹痛、腹肌紧张迅速缓解至消失。(2)服药后5~6小时即腹泻。2例腹泻前有一阵绞痛,时间甚短,泻后感到舒适,剧烈腹痛消失,安静入睡。(3)在通大便的同时,小便量也增加。(4)粘膜、皮肤充血及出血点迅速减退和消失。(5)3例均未出现低血压,2例无少尿,似有“越期”现象。三、典型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多年的教学和临床工作,得出一个经验,掌拍药物离子透入法好,疗效好、方法好。基本得到患者的认可,拍打治疗1次,相当于其他理疗10次。有一位姓张的肩周炎患者,她患肩周炎四年,曾到某医院理疗,但病情未得到缓解,上肢活动受限,痛苦难忍。在朋友的介绍下,于2004年5月来就诊,我用掌拍药物离子透入法,给她治疗3次即全愈,手臂活动自如,原疼痛解除,随访两年未复发。掌拍药物离子透入法,为何有效?我认为有以下4点:1治疗程序合理采取一喷(外用药酒)、二刺(自制药花针轻刺皮肤)、三拍打(以皮肤发红,个别病重者发紫为度)、四拔(真空罐拔)、五按(按不同部位施不同按摩手法),六点穴(根据患者不同部位选用相关穴位打通经络使气血流通)。2药物配方得当选用祛风除湿,消炎止痛,疏经活络的药物如:草乌、川乌、一枝蒿、马钱子、独定子、见血飞、三分三、威灵仙、独活、蜈蚣,乌梢蛇,野三七等20余味中草药,再加芳香开窍的射香;渗透剂等。(妥为保管、只能外用、严禁内服)在患者局部穴位拍打后约1—2小时都感到有热麻的感觉,渗透到皮下层,达到止痛的作用。3凡疼痛之症,实证多为经络不通所致实质一个“通”字,“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人体靠经络血液的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慢病毒(Lentivirus,LV)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至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方法,观察其转染效率.方法 应用包装细胞293T将三种质粒载体pGC-E1-GFP、pHelper1.0 和pHelper2.0经脂质体转染重组,构建成表达GFP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GFP,LV-GFP).并从孕14天大鼠胚胎的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取经过5次传代神经干细胞,以1×105个细胞/500μl/孔接种于24孔板,分别按复感染指数(Multiplicities of infection,MOIs值)为0、1、5、10、15、20加入LV-GFP稀释液100μl,每一滴度加六孔,共六组.48~72小时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GFP的表达效率,并在72小时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球进行计数,以观LV-GFP对NSCs增殖的影响.并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出各组NSCs的 GFP阳性转染率.结果 除MOI值为0的对照组外,48~72小时后各孔均有GFP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9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形成的神经干细胞球数目却逐渐减少(P<0.05).结论 LV是将目的 基因转入NSCs的理想载体.以MOI为10的滴度,LV可将GFP基因高效转入神经干细胞内并表达.  相似文献   

15.
痰饮经闭     
<正> 付刘氏,年35岁,因惠闭经,延医数人,有按瘀血论治者,有从血亏论治者,有从气血双虚而治者,医治年余,经未行而身体日衰。患者素体健壮,曾因怒气而逐渐食少,形瘦腹大,经闭、腹内漉漉有声,对坐即能听到。自言腹满甚,口干舌燥,舌淡苔薄白,双手脉均沉细而弦。脉症合参,证属痰饮阻经。给予己椒苈黄丸方:防已10克、川椒目15克、炒葶苈子10克、大黄10克(后入),水煎服二剂。服药后当晚泻下痰液水一瓷脸盆余,泻后除感乏力外,反有腹中舒适与饥饿感,脉弦象亦减。余日:药已中病,隔日再服一剂。二诊,患者两次泻下后(第二次泻之痰水为前次的一半)身感舒适,饮食增加。宗“衰其大半而止”之旨,嘱停药后以饮食调养。月后随访,经血已通,康复如前。按:患者因怒气而伤肝,肝气横逆而侮脾,健运失司。故精微不化聚而成饮。《金匮·痰饮咳嗽篇》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同篇29条又云:“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已椒苈黄丸主之”。方中防已、椒目辛宣苦泄,导水从小便而出;葶苈、大黄攻坚决壅,逐水从大便而去,前后分消,使脾气转输;化物正常,则饮消精运,地道得通而经自调。痰饮阻经,临床较少见,余临床30余年,仅遇此一例,特作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霹雳汤治疗偏头痛有卓效某教授患偏左头风10余年,用脑劳神稍过即引起发作,甚则满头掣痛,深受其苦,终难根治。沙老自制霹雳汤,方中用药:白芷12,川芎9,制川乌9,全蝎3,姜蚕9,生姜9,甘草4.5,加水500ml,煮取200ml,1日分2次温服。按方服之,果获奇效;数载沉疴,一药而愈。后经加减应用,其效更显。如阴虚血淤者加当归9,赤芍9;阳气不足者加黄芪9,白术9;挟痰者加半夏9,南星3,填风用菊花4.5,桂枝6,牡蛎12。此方屡服,奏效甚捷。头痛一症,风寒深入髓海,经久则邪入于髓络,或挟痰浊亦居多,又风客上窍,尤须填其空隙,故用上药一服便愈。十枣汤之用法悬饮用十枣汤治疗确为有效,简便易行,然使用不合法,亦难以取得预期疗效。沙老于1969年在安徽大别山治-农民(渗出性胸膜炎)病已2周,经某医院住院抽胸水4次,每次300毫升,并注射青链霉素,但胸水随抽随长,花费几百元,因无力继续住院,乃求诊于沙老。此方与之,按法使用10天后,仍经该院胸透其胸水全消,1周后复查未增长。沙老多年之体会:逐水药有较强协同作用,故使用多种药味比单用为宜,大戟、甘遂、芫花、商陆各等份,研成粉末装胶囊冲服,用量因人而殊。强壮者每服可从1.2克开始(老年、小儿酌减),逐日递增0.3。如第一天1.2克,第二天1.5克,第三天1.8克,每日空腹用枣10枚煎汤送服,连服3天,休息2天。共服2~3个疗程。大便次数1日2~3次为宜。如腹泻次数多时可饮米汤,复查胸水消尽后停服。  相似文献   

17.
一至十,本是简单枯燥的数字词,一旦走进文学天地,便如同音乐简谱中的1、2、3、4、5、6、7一样,可以谱成千歌万曲,其旋律可以如流泉淙淙,可以似急雨惊风,可以像珠玉落盘,亦可以若刀枪鸣击,变幻无穷,妙趣横生。一、奇趣对联相传有个穷秀才很有些才学,但因科场徇私舞弊之风盛行,屡试不第。这一年,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他便赴京赶考。可是路途遥远,历尽千辛万苦赶至京城,考试已经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谁知主考出的题目竟是:用从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于是他开口吟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帆五桨,经过六滩七湾,历经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主考一听,心中称奇,接着又要秀才从十至一作出下联,秀才朗声应道: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主考听罢,连称妙联,穷秀才终得如愿。此联奇趣有二,首先是:上联从一数到十,下联逆序从十数回一,对仗工整,用词考究,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其次是:巧借数量概念兼具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特点,虚实相生,化抽象为形象,写尽自己历经艰辛、定要金榜题名的迫切心志,可谓意趣无穷,美妙绝伦。二、怪味小令清代有一种专门在富贵人家帮闲...  相似文献   

18.
张笑平教授诊治痛证验案六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徽中医学院张笑平教授、主任医师,从医、执教近40载,学验俱丰,临证一贯主张病证结合诊治,思路活跃,处方灵活,用药独到,每收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择其诊治痛证验案六则简介如次。 1 头痛案 例1.苏某,女,51岁,美籍华人,1998年7月16日初诊。罹患混合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兼偏头痛)10余年,发作次数与程度日趋频繁和剧烈,每因劳累、受凉、抑郁而发作,近1个月每日必发2~3次,发作多在中午前与傍晚之后,一旦入寐即安宁无事,发时均始感背膂正中大若手掌之区域发凉,旋即感到彼处皮肉犹若被人抓起,紧绷痛感便沿着后项、头枕经巅顶而抵眼球,满头紧绷重痛,两眼球痛如有物挤压而欲外脱之状,其时每多以头顶墙,双手捂眼,甚为痛苦和恐惧。唯于背、项、头部及两眼旁施以强刺激针刺才渐趋缓解,缓解时间长短不一,短则1~2 h,长则5~6 h,不发时仍感心悸,时太息,偶尔干呕并吐冷涎,既往所查颅脑CT、MRI等均无异常发现。刻下为头痛缓解期,舌质红,舌边有齿痕与瘀点,苔薄白而滑润,脉左弦右缓兼滑小。细阅前医处方,或补肾柔肝,或平肝祛风,或健脾化痰,或滋阴养血,或活血通络。思忖良久,卒然忆及《金匮要略》“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结合其人舌质有瘀点及头痛的表现独特、部位固定、程度剧烈等特点,责其病机为脾虚停饮于胸,肝寒夹饮上逆,病程延久入络,痰瘀相互为患。治用苓桂术甘汤合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4 g,桂枝、炙甘草各8 g,党参、炒白术、茯苓、当归、川芎各10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每剂煎汁,2次分服,1.5剂/日,并告之药后头痛或可暂时加剧,另嘱怡神少忧,适寒温,少操劳,忌进滋腻性食品。  相似文献   

19.
1 四时皆有"土" "万物皆生于土".在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中"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四时中五行属性为"土"者是长夏,"长夏乃夏秋之交"(1994年版《中医基础理论》第125页),实为夏季的30余天时间,约1个月.四时中五行所属木、火、金、水的季节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如按《中医基础理论》所述,那么,春、秋、冬季各占3个月,夏季占2个月,五行中有重要地位的"土"却仅占1个月,似嫌"土"的分量过轻,值得商榷.再者,《针灸治疗学》在子午流注针法的论述中指出,在地支配合四季五行表中,四季的五行分配上,"土"所对应为辰、未、戌、丑,也就是说,"土"所对应的季节"长夏"在月份上,分别是3、6、9、12月.但"长夏"作为一个季节,为何不是连贯的?并且与《中医基础理论》中阐述有所抵触.到底是哪一种说法正确?究竟何为长夏,长夏究竟是几个月?这里,我们本着进一步完善中医基础理论的想法,特提出"四时皆有土"之说. 1.1 长夏应是四季更替的集合体从干支配合四季五行表中四季的五行分配看:"长夏"可以理解成各个季节更替之际的统称,在这里暂时称之"长春、长夏、长秋、长冬"的集合体,即:辰(3月)为"长春",未(6月)为"长夏",戌(9月)为"长秋",丑(12月)为"长冬".季节更替时正处于两种性质不同的节气相互转化之时,这时多夹有雨水,表现出"湿"的特性."土"所主的节气分散于四季中,也是土的特性在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4):F0002-F0002
<正>南通大学是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的沿海开放城市、著名的教育之乡——江苏省南通市。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由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建,分别是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高等医学和纺织院校原南通医学院是国务院1981年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原南通工学院是全国首批本科教学评估合格单位;原南通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近年来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曾两次受到国家教育部的表彰。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设有77个本科专业、2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教学实验中心、13个研究中心和服务机构、7所附属医院,下设1个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杏林学院全校现有全日制普教生近27000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594人,学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员10200人。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2487人,其中专任教师1474人;有正高职218人,副高职471人;博、硕士生导师137人;有博士学位的106人,硕士学位的631人。学校常年聘有数百位兼职教授,不定期地来校讲学;聘请院士级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拓宽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学校办学条件优良。现分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172亩,校舍总面积59.58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图书馆藏书162万册,光盘8000余片,中外期刊数千种,配有中英文光盘检索系统,设有“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知识网络一级管理服务中心。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5种,其中核心期刊两种。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先后与英、美、德、加、澳、日、韩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与加拿大魁北克里穆司基大学、德国波恩-莱茵-齐格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南澳洲阿德莱德学院合作办学。 学校以文学和理学为基础,以医工结合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的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