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州市2~12岁儿童1734名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广州市东山区2~12岁儿童常见睡眠障碍的发生,分析可能影响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3-06/09在广州市东山区随机抽取两所小学及两所幼儿园共1734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儿童各种睡眠障碍总的发生率为35.4%,除睡眠憋醒发生率男孩明显高于女孩外(r=40.172,P=0.000),其余各种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男孩与女孩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睡眠环境、鼻炎史、父亲吸烟史、父亲学历、父亲打鼾史和母亲打鼾史等八个影响因素。结论:目前广州市东山区2~1、2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以社会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家庭应重视儿童的睡眠问题,以提高儿童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武汉市新洲区学龄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对有关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以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武汉市新洲区四所小学和四所中学的在校生、他们的家长以及6家本地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有关睡眠健康、学习行为、睡眠呼吸障碍的知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1.97%,其中小学组(6~13岁)为27.52%,中学组(14~16岁)为12.4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0.21,P〈0.005)。提示小学年龄组发生率高于中学年龄组;儿科医护人员与非儿科医护人员对睡眠障碍的知识了解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医护人员对儿童睡眠障碍的认识不足,睡眠障碍的危害性应引起家庭和医护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3.
2~6岁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长沙市2~6岁儿童的睡眠问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2005-02/05在长沙市5个行政区整群随机抽取2个行政区,然后在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按照儿童花名册随机抽取2-6岁儿童650人,所有儿童均排除严重先天疾病及传染病。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儿童睡眠现状调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由父母进行答卷。问卷内容涉及一般情况、距调查时最近1个月儿童睡眠情况、儿童出生发育史及疾病史、母亲孕期情况、家庭基本状况及居住环境、父母亲睡眠状况等。儿童睡眠情况内容包括:“夜间清醒、傍晚入睡、夜间尿床、夜间磨牙、睡眠出汗、用口呼吸、夜间说梦话、睡眠打鼾、刺激惊醒、睡眠叫喊”。每1项分为“从不”、“偶尔”、“每周一两次”、“每周三四次”、“频繁出现”5个级别。如其中有一项出现“每周一两次”及以上就考虑是儿童有睡眠问题。调查时采用一人一卷,现场填写。仔细核查避免漏项后收卷。 结果:发放问卷650份,收回合格问卷605份,有效率93.1%。①长沙市2~6岁儿童有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34.2%(207/605)。男童有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2.0%,女童为36.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31,P〉0.05)。②不同性别儿童不同睡眠问题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05~1.808.P〉0.05)。③2岁年龄组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最高(40.6%),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F=115.128,P〈0.01)。④在列举的各种睡眠问题中,“夜间睡眠时出汗多”在各年龄组之间检出率均高于列举的其他睡眠问题。在儿童不同年龄组之间每一种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074~0.656,P〉0.05)。⑤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因素有家庭教育态度、儿童月龄、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月收入、母亲职业、母亲睡眠中磨牙史、分娩方式、出生窒息、母亲每晚就寝时间。 结论:长沙市区2—6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家庭教育态度、儿童年龄、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月收入、母亲职业、母亲睡眠中磨牙史、分娩方式、出生窒息及母亲每晚就寝时间可以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应重视儿童睡眠问题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1217名2~5岁儿童睡眠障碍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彩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53-1055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1217名2~5岁儿童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sD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开福区门诊和入园体检中的1217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1217名2~5岁儿童SD总发生率为26.86%,其中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如:入睡困难发生率占8.05%,白天多睡,夜间少睡1.07%,磨牙6.33%,用口呼吸1.23%,梦话2.05%,打鼾5.34%;SD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男童打鼾、用口呼吸和磨牙发生率高;儿童sD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腺样体肥大、肥胖、居室嘈杂、与家人或保姆同睡一床等。【结论】2~5岁儿童sD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儿童保健工作者应加强睡眠健康教育,开展儿童SD筛查,预防儿童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沙市2~6岁儿童的睡眠问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02/05在长沙市5个行政区整群随机抽取2个行政区,然后在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按照儿童花名册随机抽取2~6岁儿童650人,所有儿童均排除严重先天疾病及传染病。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儿童睡眠现状调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由父母进行答卷。问卷内容涉及一般情况、距调查时最近1个月儿童睡眠情况、儿童出生发育史及疾病史、母亲孕期情况、家庭基本状况及居住环境、父母亲睡眠状况等。儿童睡眠情况内容包括:“夜间清醒、傍晚入睡、夜间尿床、夜间磨牙、睡眠出汗、用口呼吸、夜间说梦话、睡眠打鼾、刺激惊醒、睡眠叫喊”。每1项分为“从不”、“偶尔”、“每周一两次”、“每周三四次”、“频繁出现”5个级别。如其中有一项出现“每周一两次”及以上就考虑是儿童有睡眠问题。调查时采用一人一卷,现场填写。仔细核查避免漏项后收卷。结果:发放问卷650份,收回合格问卷605份,有效率93.1%。①长沙市2~6岁儿童有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34.2%(207/605)。男童有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2.0%,女童为36.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31,P>0.05)。②不同性别儿童不同睡眠问题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05~1.808,P>0.05)。③2岁年龄组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最高(40.6%),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F=115.128,P<0.01)。④在列举的各种睡眠问题中,“夜间睡眠时出汗多”在各年龄组之间检出率均高于列举的其他睡眠问题。在儿童不同年龄组之间每一种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074~0.656,P>0.05)。⑤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因素有家庭教育态度、儿童月龄、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月收入、母亲职业、母亲睡眠中磨牙史、分娩方式、出生窒息、母亲每晚就寝时间。结论:长沙市区2~6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家庭教育态度、儿童年龄、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月收入、母亲职业、母亲睡眠中磨牙史、分娩方式、出生窒息及母亲每晚就寝时间可以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应重视儿童睡眠问题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睡眠状况和睡眠呼吸疾病主要症状的发生率,探讨儿童睡眠时间与环境,睡眠呼吸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000名2~14岁儿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回收3848份问卷,回收率为96.2%。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为(8.95±1.16)h,其中男(8.93±1.12)h,女(8.98±1.20)h,午睡时间为(1.20±1.01)h,其中男(1.21±1.08)h,女(1.19±0.95)h;儿童睡眠打鼾的发生率为4.65%,张口呼吸为3.53%,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0.49%,睡眠不安为6.08%。睡眠打鼾者夜间睡眠时间较不打鼾者少,与父母同睡者睡眠时间较独睡者长,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同年龄段,睡眠打鼾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地理环境打鼾儿童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州地区儿童睡眠打鼾的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长短和打鼾的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睡眠时间的长短与打鼾及睡眠环境有关,睡眠打鼾的发生与家族遗传有关,睡眠打鼾6岁以下多见,乡镇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患病情况,为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次共抽取幼儿园及小学2~12岁1100例儿童(每个年龄组100例)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4.27%,其中8岁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组占17.51%,各类睡眠障碍症状中以睡眠多汗、磨牙、打鼾、梦呓、睡眠不安为多,其中以睡眠多汗所占比例最高,占28.12%。结论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儿童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体、智力发育和心理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探讨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措施开展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沙市1~24个月儿童的睡眠问题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5-02/05在长沙市5个行政区随机抽取2个行政区,然后在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按照儿童花名册随机抽取1~24个月儿童700人,所有儿童均排除严重先天疾病及传染病。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儿童睡眠现状调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由父母进行答卷。问卷内容涉及一般情况、距调查时最近1个月儿童睡眠情况、儿童出生发育史及疾病史、母亲孕期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及居住环境、父母亲睡眠状况等。儿童睡眠情况包括:白天睡的多夜晚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夜间睡眠中用口呼吸、夜间睡眠时打鼾、夜间睡眠中轻微刺激即惊醒、夜间睡眠时有痉挛性肢体抽动、夜间睡眠时出汗多、夜间睡眠中呼吸暂停共8项。每1项分为“从不”、“偶尔”、“1,2次/周”、“3,4次/周”、“频繁出现”5个级别。如其中有一项出现“1,2次/周”及以上就考虑是儿童有睡眠问题。调查时采用一人一卷,在仔细核查,避免漏项后收卷。结果:发放问卷700份,收回合格问卷672份,有效率96.0%。①长沙市1~24个月儿童有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7.7%。男童睡眠问题检出率为14.8%,女童为2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88,P<0.05)。②女童在夜间睡眠时出汗多一项的检率显著高于男童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66/21.1,53/14.8,χ2=4.588,P<0.05)。③将1~24个月儿童分成5个年龄段进行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1/51.6,6/2.8,2/1.9,0,0,χ2=250.042,P<0.01)。6个月以下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最高(51.6%)。④以儿童睡眠问题有无进行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儿童睡眠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选取与儿童睡眠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作自变量,包含儿童月龄、父母亲受教育年限、父母亲职业、儿童睡眠情况、儿童出生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家庭生活居住环境、父母亲睡眠情况中的多个因素,对儿童是否有睡眠问题进行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儿童实足月龄、儿童白天睡眠总时间、父亲职业、儿童卧室通风情况、母亲孕期在家中被动吸烟、儿童睡床情况、出生窒息、父亲睡眠过程中的说梦话情况8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长沙市区1~24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儿童年龄愈小,睡眠问题检出率愈高。儿童实足月龄、儿童白天睡眠总时间、父亲职业、儿童卧室通风情况、母亲孕期在家中被动吸烟、儿童睡床情况、出生窒息、父亲睡眠过程中的说梦话情况可以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高原睡眠障碍的基本调查情况,包括海拔高度对人睡眠的影响,高原环境对睡眠的影响,高原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防治高原反应所致睡眠障碍的策略以及高原睡眠障碍的相关问题与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2~12岁儿童睡眠时间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东山区2~12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年6-9月间在广州市东山区随机抽取两所小学及两所幼儿园共1734名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东山区小于6岁的儿童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的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量。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睡眠障碍、母亲打鼾、喂养方式和入睡困难等。结论:目前广州市东山区低年龄组儿童睡眠时间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以社会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应引起家庭及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澄海市-12岁儿童睡眠紊乱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4-12岁儿童的基本睡眠状况,以及睡眠紊乱的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于2002—07对广东省澄海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幼儿园及2所小学760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向学生家长发放量表。家长在调查人员的解释下就儿童的相关情况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76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38份,应答率为97.1%。738例学生平均年龄(7.8&;#177;2.9)岁,将儿童按暇年龄分为4-6岁组(n=298)。7-9岁组(n=197),10-12岁组(n=243)。使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的一般情况,采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对儿童的睡眠紊乱状况进行评定,采用5级记分,量表总分高于39分可认为有睡眠紊乱。 结果: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760份,剔除资料填写不全问卷22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38份,应答率为97.1%。(1)睡眠紊乱量表得分情况: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为(39.8&;#177;10.0)。睡眠紊乱的发生率为46.6%;不同性别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别无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间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有明显差异(P〈0.05),(2)儿童睡眠紊乱的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与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学习压力呈负相关,与健康状况、对学校的兴趣、居住地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紊乱量袭总分主要与年龄、对学校的兴趣及居住地有关。 结论:儿童睡眠紊乱的发生率较高,儿童的睡眠状况无性别差异;年龄越小,睡眠紊乱情况越严重;睡眠紊乱的发生与年龄、居住地、对学校的兴趣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4~12岁儿童的基本睡眠状况,以及睡眠紊乱的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2-07对广东省澄海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幼儿园及2所小学760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向学生家长发放量表,家长在调查人员的解释下就儿童的相关情况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76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38份,应答率为97.1%。738例学生平均年龄(7.8±2.9)岁,将儿童按照年龄分为4~6岁组(n=298),7~9岁组(n=197),10~12岁组(n=243)。使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的一般情况,采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对儿童的睡眠紊乱状况进行评定,采用5级记分,量表总分高于39分可认为有睡眠紊乱。结果: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760份,剔除资料填写不全问卷22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38份,应答率为97.1%。①睡眠紊乱量表得分情况: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为(39.8±10.0),睡眠紊乱的发生率为46.6%;不同性别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别无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间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有明显差异(P<0.05),②儿童睡眠紊乱的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与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学习压力呈负相关,与健康状况、对学校的兴趣、居住地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主要与年龄、对学校的兴趣及居住地有关。结论:儿童睡眠紊乱的发生率较高,儿童的睡眠状况无性别差异;年龄越小,睡眠紊乱情况越严重;睡眠紊乱的发生与年龄、居住地、对学校的兴趣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1—24个月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沙市1~24个月儿童的睡眠问题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于2005—02/05在长沙市5个行政区随机抽取2个行政区,然后在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按照儿童花名册随机抽取l~24个月儿童700人,所有儿童均排除严重先天疾病及传染病.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儿童睡眠现状调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由父母进行答卷:问卷内容涉及一般情况、距调查时最近1个月儿童睡眠情况、儿童出生发育史及疾病史、母亲孕期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及居住环境、父母亲睡眠状况等。儿童睡眠情况包括:白天睡的多夜晚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夜间睡眠中用口呼吸、夜间睡眠时打鼾、夜间睡眠中轻微刺激即惊醒、夜间睡眠时有痉挛性肢体抽动、夜问睡眠时出汗多、夜间睡眠中呼吸暂停共8项。每1项分为“从不”、“偶尔”、“1,2次/周”、“3,4次/周”、“频繁出现”5个级别。如其中有一项出现“1,2次/周”及以上就考虑是儿童有睡眠问题。调查时采用一人一卷,在仔细核查,避免漏项后收卷。 结果:发放问卷700份,收回合格问卷672份,有效率96.0%。①长沙市1~24个月儿童有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7.7%。男童睡眠问题检出率为14.8%,女童为2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588,P〈0.05)。②女童在夜间睡眠时出汗多一项的检率显著高于男童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66/21.1,53/14.8,X^2=4.588,P〈0.05)。③将1~24个月儿童分成5个年龄段进行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1/51.6,6/2.8,2/1.9,0,0,X^2=250.042,P〈0.01)。6个月以下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最高(51.6%)。④以儿童睡眠问题有无进行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儿童睡眠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选取与儿童睡眠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作自变量,包含儿童月龄、父母亲受教育年限、父母亲职业、儿童睡眠情况、儿童出生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家庭生活居住环境、父母亲睡眠情况中的多个因素,对儿童是否有睡眠问题进行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儿童实足月龄、儿童白天睡眠总时间、父亲职业、儿童卧室通风情况、母亲孕期在家中被动吸烟、儿童睡床情况、出生窒息、父亲睡眠过程中的说梦话情况8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 结论:长沙市区1~24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儿童年龄愈小,睡眠问题检出率愈高。儿童实足月龄、儿童白天睡眠总时间、父亲职业、儿童卧室通风情况、母亲孕期在家中被动吸烟、儿童睡床情况、出生窒息、父亲睡眠过程中的说梦话情况可以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绵阳市0~14岁人群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方法调查对象为2564例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0~14岁人群,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 H )D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64例0~14岁人群25(OH)D为(30.63±12.78)ng/mL ,最低值为3.00 ng/mL ,最高值为70.00 ng/mL。VitD缺乏574例,占22.4%;VitD不足744例,占29.0%;VitD充足1246例,占48.6%。男性和女性的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VitD水平逐渐降低,VitD缺乏率逐渐升高。1~2岁为VitD水平峰值阶段。结论绵阳市0~14岁人群VitD水平较低,6岁以后VitD缺乏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应该定期进行VitD营养状况的调查,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及时补充VitD。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波市部分社区0岁~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模式的现状,为改进0岁~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体系提供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二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宁波市3个社区内1 050名0岁~3岁儿童为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0岁~3岁儿童早期发展模式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62.8%的0岁~3岁社区儿童由家长(父母或祖辈)看护,而家长的素质并不能满足0岁~3岁儿童综合发展的需要且家长获得育儿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4.7%的0岁~3岁社区儿童由社区服务机构看护,而社区服务机构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完全满足0岁~3岁儿童综合发展服务的需要以及家长的期待与要求.[结论]加强对0岁~3岁儿童家长的育儿指导与培训,同时强化政府职责,完善、规范社区服务机构队伍人员的准入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中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及治疗、控制状况,为制定医治管控措施,有效开展监狱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白拟服刑人员精神疾病筛查提纲及服刑人员精神疾病普查径记表对江苏某监狱的3217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并由参加普查的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对可疑人员逐一进行精神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服刑人员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21.45‰(69/3217).依次为精神分裂症(10.26‰)、情感性精神障碍(4.66‰)、人格障碍(3.42‰)、心因性精神障碍(1.5‰)、精神发育迟滞(0.62‰)、神经症(0.3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0.31‰)。其中30.43%曾有过自杀行为或自杀观念,50.72%曾与周围其他服刑人员有过激烈的争吵或肢体冲突。仅31.88%的患者接受住院治疗。结论监狱服刑人员中精神疾病患病率较高,罹患各类精神疾病人员的行为控制或辨别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存在诸多的监管安全隐患问题,职能部门应根据其特征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调查2013年6至12月于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2~15岁儿童451例,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测量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身高、颈围和颈长;记录遗传情况、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眠打鼾次数和睡梦中肢体抽动比例等相关数据。根据国际儿童OSAHS标准分为OSAHS组和对照组,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肥胖与儿童OSAHS的发病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1例儿童,其中OSAHS组86例,对照组365例,年龄为(13.67±0.60)岁,其中女童181(40.1%)例,男童270(59.9%)例。OSAHS组肥胖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6.7%vs.3.6%,P<0.05)。另外OSAHS组的体质量、BMI、身高、AHI、睡眠打鼾比例、睡梦中肢体抽动比例、颈围和颈长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HI与BMI、打鼾、颈围、颈长以及颈围和颈长比值有显著相关性[BMI r=0.519(P<0.001)、肥胖r=0.408(P<0.001)、超重r=0.462(P<0.001)和颈围r=0.4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睡眠打鼾和颈围是儿童OSAH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肥胖的危险系数最高(P<0.001,OR=3.778,95%CI=1.618~8.822)。结论肥胖、睡眠打鼾和颈围是导致儿童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肥胖程度与儿童OSAHS的疾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1~12岁儿童静脉血血常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对526例1~12岁儿童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组,对各项参数做统计学分析,得出各项参数的参考值范围。结果按年龄分4组,除白细胞(WBC)计数和WBC分类外,其余各项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得到RBC:(4.02~5.2)×1012/L,HGB:108~144g/L,Hct:35.2%~40.4%,MCV:74.6~89.9fL,MCH:20.9~34.7pg,MCHC:332~340g/L,PLT:(157~409)×109/L。WBC除6~9岁、9~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合并后得到1~3岁组:(4.88~13.38)×109/L,3~6岁组:(4.26~11.6)×109/L,6~12岁组:(4.24~10.24)×109/L。WBC分类结果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NE:29%~32%,LY:58%~61%;3~6岁组NE:43%~46%,LY:43%~46%;6~9岁组NE:49%~52%,LY:38%~40%;9~12岁组NE:51%~58%,LY%:33%~39%。结论除WBC计数和分类,其余参数在各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WBC计数和分类在不同年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随年龄递增而递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则随之下降。建议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按照不同年龄和项目合理建立不同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1~12岁健康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状况。 方法 选取北京市东城区1~12岁健康儿童221名,每季度采集鼻咽拭子标本1次,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培养、血清分型及耐药性检测。 结果 东城区1~12岁健康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为8.75%,累计携带率为29.41%,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接种率为5.24%。 结论 1~12岁儿童存在着一定流感嗜血杆菌疾病的风险,有必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研制出适合国情的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