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0例人工气道内血痰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经鼻或经口行气管插管是临床建立人工气道常用的方法。本科2001至2005年气管插管内吸痰201例气管黏膜损伤原因及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经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道,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人工气道内吸痰术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一项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利用负压的作用,经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吸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气道黏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人工气道阻塞等[1].如何做到有效吸痰,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者一直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对策,包括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吸痰前给高浓度氧;吸痰时机的选择;加温湿化气道;吸痰时压力适中;动作规范轻柔等。认为改进的吸痰方法有效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解除了呼吸道梗阻,解决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的问题,无脑水肿发生,患者提前进入清醒期,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小儿吸痰致粘膜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方法将10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8例,采用常规负压吸痰;观察组50例,吸痰过程中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等方法,观察两种吸痰方法效果及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吸痰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吸痰时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的方法对黏膜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临床护理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关纯  魏瑛琪  苏莉 《护理研究》2006,20(19):1707-1710
从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时机和技巧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并发症的护理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临床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纯  魏瑛琪  苏莉 《护理研究》2006,20(7):1707-1710
从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时机和技巧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并发症的护理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吸痰护理措施,包括:吸痰时机、吸痰管、吸痰方式、方法的选择,吸痰时的体位摆放,吸痰时间,气道湿化度等方面。认为适时的吸痰时机,粗细适宜、质地良好的吸痰管,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配合吸痰时的良好体位,掌握吸痰时间,选择适当的溶液、采用持续气道泵入进行气道湿化,可以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0.
人工气道内吸痰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一项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利用负压的作用,经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吸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维持病患的通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1],如果吸痰方法不当、不及时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窒息、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人工气道阻塞等[2]。过于频繁的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竭[3],如何有效安全的吸痰是个热点问题,现将有关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呼吸衰竭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段。有创机械通气需要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导管来建立人工气道,导致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咯痰能力丧失,因此吸痰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痰负压、吸痰深度、湿化方法等方面对人工气道病人的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人工气道的护理首要是确保气道的通畅。长时间低氧将导致复苏失败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因而在危重患的急救中,迅速建立有效的通气和其效用的维持至关重要的。吸痰是保证人工气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按需吸痰优于定时吸痰。吸痰辅助措施对吸痰的有效程度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吸痰时吸引负压过高、吸引时间过长、操作方法不正确、吸痰管选择不当、吸痰次数太频、气道湿化不够等均可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提出护士应树立呼吸道黏膜损伤的理念,加强临床操作中呼吸道黏膜的保护意识及各种相关的操作水平,可减少及预防吸痰导致的呼吸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5.
人工气道患者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和机械通气提供条件。目前最常用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管。由于人工气道破坏了上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抑制咳嗽反射,因此,气管内吸痰即成为排除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内分泌物的有效方法。然而,气管内吸痰做为一种侵入性的护理操作,会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其他还有气管黏膜损伤、支气管痉挛、肺部感染、肺不张、刺激性窒息、心律失常、心脏停搏等。尽管有研究证明,密闭式吸痰较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相比,更有助于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维持气道正压、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刘晓荣 《全科护理》2013,11(4):371-373
综述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包括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方式的选择、吸痰压力和时间、吸痰管插入深度以及声门下吸引、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人工气道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深度。方法:将48例颈脊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6例,A组深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为遇到阻力后上提0.5~1 cm;B组浅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为小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C组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再延长1 cm。观察3种方法吸痰的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C组效果好于A、B两组。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人工气道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深度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 cm为宜。  相似文献   

18.
<正>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呼吸通道,主要用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从而纠正患者的缺氧症状。但在建立人工气道的同时,也破坏了患者的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屏障,失去对吸入空气的加热和加湿,以及对灰尘和微生物的过滤功能,从而导致气道分泌物粘稠,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减慢等,造成细菌的繁殖引起肺部感染[1]。而感染又会加重分泌物的产生,增加痰液的粘稠度,导致气  相似文献   

19.
置人工气道吸痰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手段。本文以置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出发点,主要从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方式及操作方法、吸痰的其他影响因素等阐述置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护理,介绍吸痰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旨在提高吸痰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刘福莉  汪晓芸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99-1600
我们对150例人工气道患施以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