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肱骨髁上改良截骨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应用及,陆床疗效。方法对134例肘内翻患者行改良髁上截骨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术后长臂石膏托屈肘位固定,4周后去石膏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患者134例,1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骨折全部愈合。术前提携角-15°~-38°(-26.5°±4.2°),术后提携角5°~15°(9.5°±1.5°)。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前臂旋转功能正常。肘内翻畸形无复发,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功能评价:优91例,良38例,优良率100%。结论肱骨髁上改良截骨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是一种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肘内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肘内翻21例.术后疗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与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进行评判.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得8~30(21.0±1.1)个月随访,截骨处均完全愈合,术后获矫正提携角6°~17°(10.0°±2.1°),与术前肘内翻角度[15°~30°(23.5°±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2~100(96.4±2.8)分,DASH评分为0~14.6(5.6±1.6)分,与术前[分别为55~81 (69.1±3.1)分和8.0~31.2( 17.3±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结论 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肘内翻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切、软组织损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较快恢复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竞  廖丹丹  何华 《现代医院》2005,5(10):57-57
自1998年以来,我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2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肘内翻畸形患者采用截骨矫形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按苏尚庆分类法疗效标准:本组优18例,良6例,可1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周(7~14周)。3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牵拉症状,2~3周均恢复。术后无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器材断裂松动等情况。结论 该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具有内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苏利军 《中国保健》2006,14(16):93-93
目的探讨三维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大大降低了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方法对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在臂从麻醉下,在C形臂透视下,闭合三维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结论三维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使骨折复位满意,坚强的固定,有效的防治了肘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和分析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愈。结果本组34例随访半年至1年,治疗效果均优良。结论在多发性损伤中,或合并某些内科疾病(如糖尿病,较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本术式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对其它疾病的治疗,且本方法治疗效果良好,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肘内翻畸形患者采用截骨矫形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苏尚庆分类法疗效标准本组优18例,良6例,可1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周(7~14周)。3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牵拉症状,2~3周均恢复。术后无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器材断裂松动等情况。结论该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具有内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拇外翻是足部最常见疾病之一,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至5月至2008年6月应用Chevron截骨手术治疗拇外翻17例,通过术前认真检查,特殊体位x线拍片,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由于采用了内固定,患者术后即可下地行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型臂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08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2例.结果 随访32例,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优26例,占81%,良6例,占19%.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费用低,固定可靠,可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并减少了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Scarf截骨术+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的足功能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嘉峪关市中医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4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治疗方式是否合并Akin截骨术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Scarf截骨术治疗)与联合组(20例,Scarf截骨术+Akin截骨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胫侧籽骨位置,第1、2跖骨间角(IMA),拇外翻角(HVA),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以及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胫侧籽骨位置、IMA、HVA、DMAA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总结第一跖骨斜行截骨术治疗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对一组46例54足术前常规摄前足负重正位片测量外翻角(HVA)、跖间角(IMA)、近侧关节固角(PASA).全部病例均施第一跖骨斜行截骨术19例联合趾近节趾骨楔型截骨术,6例联合其他跖骨截骨矫正外翻畸形.结果随访6.2~44.0个月,平均19.6个月.所有外翻畸形足全部矫正,术后前足负重正位片测的HVA,IMA和PASA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优良率达94.4%.发生第一跖骨骨折1例.结论第一跖骨斜行截骨术对于矫正外翻畸形较之其他术式的适用范围更广,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术式联合使用,且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对重度畸形者更显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配合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自2008年7月~2012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后经过外侧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儿67例,患者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在麻醉下行C型臂X线机引导骨折闭合复位,其中30例患儿采用经皮克氏针外侧交叉固定,9例采用单纯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28例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统计随访观察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术后4~5周均达到了临床愈合的程度,Flunn肘关节功能评分,克氏针外侧交叉固定组中优14例(46.67%),良10例(33.33%),一般5例(16.67%),差1例(3.33%);石膏外固定组优3例(33.33%),良4例(44.44%),一般2例(22.22%),差1例(11.11%);克氏针内固定组优12例(42.85%),良9例(32.14%),一般5例(17.86%),差1例(3.57%);其中克氏针外侧交叉固定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58,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配合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骨折,该手术方法的创伤小,骨折部位牢固可靠,可以取得比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更显著的临床疗效,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减少了畸形的发生率,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