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脓毒症患者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百分率的变化,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后的第1、4、7、14、28天或出ICU及死亡前最后一次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率及当天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至脓毒症消失。结果18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从第4天开始,存活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均高于死亡组(P〈0.001)。第1天、第4天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30%者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表达〈30%者。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存在负相关。结论脓毒症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持续低下可提示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检测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可用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CD1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对于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探讨胸腺5肽(TP-5)治疗免疫抑制的有效性。方法:符合严重脓毒症标准,CD14^ 单核细胞HLA-DR<30%的患者被定义为脓毒症免疫抑制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者纳入本研究,并接受1mg TP-5肌肉注射,1次/d,直至CD14^ 单核细胞HLA-DR>50%或死亡。在TP-5治疗前及结束治疗时分别测量CD14^ 单核细胞HLA-D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0和IL-13。结果:15例患者存活,5例死亡。经TP-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CD14^ 单核细胞HLA-DR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仅存活者有显著差异。所有患者细胞因子均高于健康对照,治疗后存活患者的TNF-α、IL-6明显下降;死亡者各种细胞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用CD14^ 单核细胞HLA-DR鉴别脓毒症免疫抑制并指导免疫刺激治疗是安全可靠的,且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TP-55可能对逆转免疫抑制有效,但需要严格的对照治疗研究确认;脓毒症的免疫抑制发生和逆转与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无关,确切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治疗对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作用机制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分析70例符合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MODS标准的患着,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α1治疗(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和28d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等相关免疫学指标动态变化,并收集临床资料和远期随访。结果住重症监护室(ICU)期间.对照组死亡20例,治疗组死亡13例,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治疗后28d(P均〈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但治疗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和费用没有显著性增加(P均〉0.05);治疗组远期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改善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MODS患者住院28d内的预后.可以升高淋巴细胞汁数和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免疫麻痹。免疫调理治疗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而不增加ICU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有良好的效价比.可以延长远期生存时间.充分显示免疫调理治疗是危重病抢救中成功的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动态监测外周血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l4+、CDl4+的表达,并评价HLA—DR+/CDl4+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入院后第l、3、7、14天ICU患者外周血中HLA—DR+/CDl4+、CDl4+的表达,并进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结果入院后动态监测第1天。两组HLA—DR+/CDl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05);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时存活组HLA—DR+/CDl4+表达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4、6.61、7.60,P均〈0.05);第7天和第14天时存活组CDl4+表达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6、2.56,P均〈0.05);SOFA评分第7天和第14天时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8、2.53,P均〈0.05)。结论单核细胞活化功能表达持续低下可提示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动态监测HLA—DR+/CDl4+是监测患者免疫功能的早期、连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老年危重病患者免疫调理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A组为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B组为给予谷氨酰胺组;C组为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组。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14d分别取血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及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CD14 HLA—DR)比例的变化。结果与A、B组比较,C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IgG的水平均进一步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进一步增加,CD3、CD4、CD4/CD8及CD14 HLA—D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炎症反应指标CRP明显下降(P均〈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均进一步下降(P〈0.05或P〈0.01)。3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生存率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能促进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蛋白合成,改善营养状况,改善免疫麻痹状态,下调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调理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1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Marshall标准的MODS评分(Marshall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统计患者ICU住院天数以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PACHEⅡ评分与Marshal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arshal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7d后,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病死率对照组为40%,治疗组为37.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能够一定程度改善MODS患者的免疫机能,缩短ICU的住院时间,但研究结果显示未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激活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数量及激活状态的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其表面活化分子CD28,CD45RA,CD45RO,CD69,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30例MDS患者中低危组(RA+RAS)22例,高危组(RAEB+RAEBT)8例。结果表明:MDS组T细胞(CD3^+细胞)的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CD4^+CD45RA^+细胞(未致敏CD4^+细胞)的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MSD组早期活化T细胞(CD3^+CD69^+细胞)和晚期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的数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危组(RA和RAS)主要表现为T细胞活化功能的改变:早期活化T细胞(CD3^+CD69^+细胞)和晚期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比例均增高,以及B细胞数量的减少。高危组(RAEB和RAEBT)主要表现为T细胞亚群数量的改变:CD3^+细胞,CD3^+CD4^+CD8^-细胞(T辅助细胞)数量的减少,CD3^+细胞HLA—DR和CD69的表达并不增高。NK细胞数量减少。结论:MDS病人存在有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生改变,所以T细胞亚群及活化功能的检测对于判断疾病的进程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治疗的42例脓毒性休克、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在15~25分之间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同时排除近3个月使用过免疫制剂、激素及肿瘤、器官移植和伴有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皮下注射1.6 mg胸腺肽-α1,每日2次,持续1周。抽取全部患者治疗1、3和7 d时的静脉血,采用微量全血直标法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并观察患者的体温、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病死率及总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CD3 、CD4 、NK细胞及CD4 /CD8 比值均明显上升(P均<0.01)。体温下降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费用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胸腺肽-α1能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改善症状,缩短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28 d病死率。细胞免疫功能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大剂量胸腺肽联合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与单纯TACE对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及血液毒性的改变情况。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治疗组(60例)为大剂量胸腺肽联合TACE;对照组(60例)为单纯TACE。分别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患者CD4^+、CD8^+、CD4^+/CD8^+、NK细胞阳性百分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NK细胞阳性百分率、患者生存质量、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免疫功能测定、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Karnofskv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胸腺肽联合TACE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胸腺肽-α1对预防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α1胸腺肽对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预防作用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8例常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28例患者(治疗组)在应用胸腺肽-α1治疗1年内发生HAP的次数,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胸腺肽-α1治疗前,外周血CD3^+、CD4^+及CD4^+/CD8^+下降,CD8^+升高,经胸腺肽-α1治疗1年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回升,CD8^+下降,而且HAP的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胸腺肽-α1可改善老年HAP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H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胸腺肽α1单用及联用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7年10月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年龄>18岁、Marshall评分>5分严重脓毒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22例)、胸腺肽组(23例)、联合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血液净化组连续3 d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同时给予经典"拯救脓毒症战役"(SSC)指南治疗方案;胸腺肽组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 mg/d,连续7 d,同时给予经典SSC指南方案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血液净化组和胸腺肽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经典SSC指南方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及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个治疗组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均有缩短,28 d病死率均有下降,其中血液净化组ICU治疗时间、联合组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胸腺肽组治疗后7 d Marshall评分明显下降,HLA-DR、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治疗后3 d起以上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均已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胸腺肽治疗后7 d CD3+T淋巴细胞明显增高(P<0.05);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治疗后7 d 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均明显下降,HLA-DR、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3 d CD3+和CD4+淋巴细胞就已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胸腺肽组同期比较,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所有指标均有改善,但仅联合组治疗后3 d CD3+ T淋巴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和胸腺肽α1均具有增强严重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器官功能恢复并最终改善预后的作用,其中CBP治疗效果出现更早、更显著,且两者联合治疗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收集2004年10月-2008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242例.对照组114例,采用2004年脓毒症诊治指南规范的经典治疗方案,包括早期目标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支持及血液净化等.治疗组128例,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0 kU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4 d后改为100 kU静脉泵入,每日2次、连用6 d;同时胸腺肽α1(迈普新)1.6 m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4 d后改为每日1次、连用6 d.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 I)评分.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及辅助性T细胞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CD4+IFN-γ+)与Th2型细胞因子(CD4+IL-4+)比值.终末观察指标为感染病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CD4+IFN-γ+/CD4+IL-4+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6、IL-10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比47%,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6.08±2.46)d比(8.23±3.47)d,P<0.05];而两组间感染病程及ICU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比33%,P<0.05).结论 给予脓毒症患者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用的免疫调理方案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这与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有关;但对病程及ICU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7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8例,采用SSC经典治疗;治疗组84例,在SSC经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合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TNF-α,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观察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28d病死率、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感染病程和ICU住院天数及治疗前后上述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①2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治疗后外周静脉血HLA-DR表达率明显升高,血清IL-6、IL-10、TNF-α含量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d病死率、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感染病程及ICU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的免疫调节治疗能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失衡状态,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并降低28d病死率、MODS发生率及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但对感染病程及ICU住院天数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体力状况评分1~2分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实验组予常规化疗外加用胸腺肽α1针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4周。观察比较两组化疗后免疫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4+及CD4+/CD8+T细胞的变化〕及骨髓抑制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NK、CD3+、CD4+及CD4+/CD8+T细胞均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2、3.24、3.02、2.79、3.76,P均<0.05);实验组化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6、1.23、1.36、1.33、1.40,P均>0.05);对照组化疗前后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9、1.21、1.19、1.13、1.43,P均>0.05)。实验组的骨髓抑制Ⅲ-Ⅳ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够增强晚期NSCLC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减少骨髓抑制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Tα1)对重症肺炎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Tα1在重症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包括R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用药组(45例),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观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T细胞亚群的改变,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X线改变,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L-6)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但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而白介素-10(L-10)在用药组患者中呈升高趋势,治疗第4,第8天,用药组CD4+、CD4+/CD8+较用药前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也优于对照组。结论:Tα1可以调节重症肺炎患者的TNF-α,L-6,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比例水平及其与机体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免疫调理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作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第8天抽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regs,TNF-α,IL-6,IL-10水平,同时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25+Tregs细胞水平明显升高,总淋巴细胞数、T细胞比例下降,其中以CD4+T细胞下降更明显,CD4+/CD8+明显下降,IL-6,TNF-αt水平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125+Tregs降低,总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升高,APACHEⅡ评分和IL-6,TNF-αt水平均下降,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外周血CD4+CD25+Tregs细胞比例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机体免疫能力及预后新指标;联合应用胸腺肽α1和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显著降低APACHEⅡ评分、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病情.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centage of CD4 + C125 +Treg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its effect on cell immunity so as to unravel the effect of immunomodulatory therapy on it. Method Fourty patients with sepsis in ICU were randomly (random number)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The pati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Ulinastatin and immunoregulation agent (Thymosin αl) as well. The blood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just before treatment, 3 days and 8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percentages of CD4 + CD25 + Tregs and lymphocyte subset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FCM (flow cytometry), and TNF-α, IL-6 and IL-10 assayed by using ELISA, and APACHE Ⅱ score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percentage of CD4 + CD25 + Tregs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lymphocytes and the percentage of T lymphocytes decreased, especially the CD4 + T lymphocytes and CD4+/CD8+ decreased more markedly, and the levels of IL-6 and TNF-α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the percentage of CD4+ CD25 + Tregs was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lymphocytes and CD4 +/CD8 + increased, and the levels of APACHE Ⅱ score, IL-6 and TNF-α decreased especial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P < 0. 05). Conclusions The percentage of CD4 + CD25+ Tregs in peripheral blood can reflect the immune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become a novel indicator to estimate the progress of sepsis, and the immunity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Treating the patients with Thymosin αl and Ulinastatin can raise their immunity, decrease the levels of IL-6, TNF-α and APACHE Ⅱ score and improve thei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