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改水降氟10年后儿童氟斑牙及尿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防氟改水对预防儿童氟斑牙效果。方法对已改水10年的地方性氟中毒村进行了氟斑牙检查及水氟、尿氟检测。结果吴坡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7.57%,氟斑牙指数0.68,水氟、尿氟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巴邑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1.61%,氟斑牙指数0.22。结论防氟改水是预防饮水型氟中毒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们选择氟病区改水前后地理环境,生活水平等基本相同的河北省怀来县东阳庆、谈家坊两个改水村作为观察点,从1984年到1987年连续四年对两村7—14周岁的在校儿童进行氟斑牙检出率及尿氟排出量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儿童氟斑牙表现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非病区儿童氟斑牙表现、特点及区别,为地方性氟中毒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轻、中、重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2个屯,非病区8个屯。对4063名8~12岁儿童做氟斑牙检查,按Dean法进行诊断、分度,计算和比较不同地区儿童氟斑牙总的检出率和各度检出率;测定受检者饮水氟和尿氟排泄量。对重点对象进行随访。结果高氟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55.7%,低氟区为16.5%,高氟区检出率明显高于低氟区(P<0.005)。在高氟区儿童各度氟斑牙检出率均较高,而低氟区氟斑牙以极轻度为主。中、重度氟斑牙仅见于长期居住在高氟区者。结论氟斑牙并非仅为高氟摄入所致,它与氟化物广泛联系着,较低水平的氟化物即可造成氟斑牙。中、重度氟斑牙是氟中毒的结果,这两种程度的改变对氟中毒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氟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适量的氟对机体是有益的,过量的氟化物则可造成机体中毒而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等一系列损害。 进入人体中的氟一部分蓄积于体内,其余部分则主要通过肾脏排除体外。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尿氟与饮水中的氟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尿氟能够较好的反映人体氟负荷状态,也是评价高氟区降氟后防治效果的主要指标。以往,人们对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非病区居民的尿氟做了大量研究,对高氟区改水降氟后的尿氟变化也有许多了解,为进一步了解改水降氟不同时间,特别是改水更长时间后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的尿氟含量状况,我们对改水5~40年地方性氟中毒地区居民的尿氟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6.
我县温石汤村是地方性氟中毒严重病区村,人口达2000人,该村有一股温泉水,水温在54℃左右,水量充足,水氟含量为7.6mg/L,居民均有饮该水源的习惯(尤其在冬季更为普遍),改水前居民氟斑牙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7.
开封市地处豫东平原,属碱性土壤,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区人口约157.20万人。自1982年至2000年对病区470个病村进行降氟改水,使20余万病区群众摆脱了高氟水的危害。为了科学评价降氟改水防治地氟病的措施,作者对开封市尉氏县苗庄村进行了降氟改水预防儿童氟斑牙16年(1985~2000年)的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改水降氟后儿童氟斑牙变化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调查分析了山东省7个市地,15个县(市区)改水降氟4~10年55个轻、中、重病村4192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表明改水降氟是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可靠有效的措施,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的下降与改水后供水年限、儿童年龄和病区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防氟改水防治氟斑牙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德市双桥区大石庙镇闫营子村的居民历史上饮用地下汤泉水,含氟量高达4.0mg/L,本村出生的儿童都程度不同的患有氟斑牙。1982年在村外1.5km处选一低氟井水,通过水泵抽到村边高坡蓄水池中输送到各户,饮水含氟量控制在0.4~0.45mg/L。1992年底对饮低氟水10年后的8~12岁在校学生212人进行检查,结果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的59.6%降为22%,2001年底再次对年龄相同的学生189名进行氟斑牙检查,氟斑牙患病率为17%。氟斑牙是检验改水效果最敏感且客观的指标,本组改水后的资料证明,饮用低…  相似文献   

10.
11.
笔者于1993年对盖州地氟病区及非氟区的4所小学的学生尿氟含量进行了调查,了解改水后病区儿童尿氟的变化情况及与正常儿童间的差异。 非病区选团甸乡小学,饮用水含氟量为0.32mg/L。观察了102人,男54人,女48人。轻病区是团山乡李漠小学,改水前饮水含氟量为1.80mg/L,改水后降至1.0mg/L以下,但因多年来防氟并损坏,无人管理,未能坚持饮用低氟水。观察了100人,男49人,女51人。中病区是陈屯乡上枣峪小学,改水前水氟含量4.0mg/L,改水后为0.5mg/L,能坚持长年饮用。观察了106人,男59人,女47人。未改水的中病区是旧州乡房身小学,饮水含氟量为2.70mg/L。采集上述学生的尿样,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结果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人群尿氟含量水平,以便确定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尿氟含量临界值.方法现场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结果全国非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以几何均数表示的群体尿氟含量中位数儿童 0.7mg/L、成人0.83mg/L;95%位数儿童为1.43 mg/L、成人为1.59 mg/L99%位数儿童为1.79 mg/L、成人为1.89 mg/L.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病区儿童群体尿氟几何均数>1.43 mg/L,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病区成人群体尿氟几何均值均>1.68 mg/L.结论全国地氟病病区与非病区群体尿氟含量儿童以1.4 mg/L、成人以1.6 mg/L为临界值,饮茶型病区成人尿氟含量更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防氟改水预防儿童氟斑牙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斑牙是氟中毒在儿童唯一最早可见的体征,也是观察防氟改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氟斑牙一旦形成将永不消失,因而防治氟斑牙的根本方法就是摆脱高氟环境,即防氟改水(饮水型病区)改水的成败对预防儿童氟斑牙的效果如何,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市降氟改水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降氟改水措施对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对连云港市部分已改水的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检测居民饮水氟含量。结果 (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的74.91%降至4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降氟改水工程一直正常运行的氟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3.32%(〈30.00%),达到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要求;(3)居民饮水氟含量均值为0.71 mg/L,范围为0.19~3.04 mg/L。结论连云港市降氟改水有一定成效,病情呈现下降趋势但未得到完全控制,需要加强对降氟改水工程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5.
随着病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性预防措施的落实,我省克山病发病稳中有降,但潜在型克山病仍时有发生^[1,2]。究竟在现阶段下,病区与非病区居民心电图表现有何差异?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在克山病病情监测同时,对与病区相邻的非病区居民做了心电图检查,并与病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4月我们对新疆吐鲁番县艾丁湖乡改水降氟 2年后两个病区进行了水氟含量测定和 7~ 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1 调查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吐鲁番县艾丁湖乡前进村和古丽巴克村为调查点 ,简称前村和古村。根据吐鲁番地区卫生防疫站提供的资料 ,两村均于 1998年井水改用自来水 ,改水后水氟值均为 0 .1mg/L。调查了两村 7~ 15岁儿童共 787人 ,其中前村 374人 ,古村4 13人。1.2 调查方法 :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根据 Dean氏分类法检查氟斑牙。2 结果与分析2 .1 前村与古村氟斑牙患病率的比较 :因性别与氟斑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克山病病区居民与非病区居民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为科学评估克山病防控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在辽宁省克山病病区选取4个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同时在非病区选取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与克山病病区相似的4个村做为调查点,调查点内全部常住居民做为调查对象。对调查点内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查体并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对调查对象心电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病区共描记心电图1 728例,检出异常心电图424例,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24.5%;在非病区共描记心电图1 865例,检出异常心电图314例,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克山病病区居民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非病区居民,说明病区依然有克山病的致病因子影响居民的健康,因此应继续加强克山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了解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改水后居民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在山西和内蒙古已改水地砷病病区选择砷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118人),非砷中毒患者作为内对照组(237人),同时在临近的非病区选择居民作为外对照组(116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分别计算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应用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上述3组人群的生存质量,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2.14±2.68)、(12.18±2.22)、(14.81±2.24)、(11.33±1.92)、(69.27±16.23)分,内对照组分别为(13.39±2.67)、(12.80±1.88)、(15.16±1.80)、(11.72±1.62)、(75.49±14.50)分,外对照组分别为(13.91±2.54)、(13.67±2.14)、(15.07±1.36)、( 12.64±1.68)、(78.41±12.03)分.3组间生理、心理、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57、10.74、13.44、10.77,P均<0.01).病例组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内、外对照组(P均<0.01),内对照组在心理、环境领域得分低于外对照组(P均< 0.01).影响改水后病区居民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健康状况、是否为砷中毒患者、年人均收入、年龄和性别(P均< 0.05).结论 地砷病病区改水后居民生存质量仍低于非病区居民.  相似文献   

20.
将煤烟污染型地方性氟病病区人群血清氟值,8~12岁儿童即时尿尿氟值,8~12岁儿童氟斑牙率、氟斑牙指数及成人氟骨症率作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儿童尿氟值与氟斑牙指数、氟斑牙率及氟骨症率之间有极好的线性关系。氟斑牙指数较单纯氟斑牙率更能客观地反映病情。建议:1.应将8~12岁儿童尿氟值作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与病情监测的主要指标;2.应将氟斑牙率与氟斑牙指数结合应用;3.在煤烟污染型地氟病区,应设“特重病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