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早期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早期(发病72 h内)TOBS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点.结果 TOBS常有脑部多个区域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为病灶具有多发性,常累及幕上、幕下或丘脑双侧,病灶多位于丘脑、中脑、颞叶、枕叶、小脑等.本组34例中,治愈12例,好转16例,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CT及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探讨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40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以及部分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发病后均呈进行性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瞳孔异常、偏瘫,CT检查显示丘脑、中脑、脑桥、颞叶、枕叶梗死,其中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斑块形成.治疗后14例死亡,无恢复12例,好转14例,其中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5例,Ⅱ级9例,Ⅲ―Ⅳ级12例,Ⅴ级14例.结论 TOBS预后差,当有幕上、幕下即基底动脉供血范围内2个以上病灶体征或影像学改变时,应考虑TOBS并及时治疗,有条件者应接受神经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40例TOB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头颅CT及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分析.结果 TOBS多以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功能缺失症状为主.临床功能缺损症状与影像学病灶基本相符,发病24 h内头颅CT诊断率为40%,MRI-DWI诊断率为100%.结论 MRI-DWI系列检查对于超急性期TOBS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DWI对后颅凹病变诊断明显优于CT及常规MRI.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 是由Caplan等(1980)首先报道,现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单独列出[1].现将我科2004-01~2009-05收治的16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常见影像学改变:椎动脉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观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影像学改变情况,探讨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1998年以来所有行MRI检查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核磁共振血液流空情况,借此判断血管有无异常。结果31例患者发现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流空不良者25例(80.6%),其中单个椎动脉异常者17例(54.8%),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同时异常者6例(19.4%),基底动脉异常者2例(6.5%),未发现血流异常者6例(19.4%)。结论TOBS患者常存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异常,以单侧椎动脉异常最为多见,提示动脉-动脉栓塞是TOBS发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发现并命名,是基底动脉尖端缺血或闭塞所致血循环障碍,以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损害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该病发病凶险,症状复杂,易被误诊、漏诊,且多预后不良,故发病早期尽早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本院2009-04—2013-01收治的20例TOBS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发现并命名,是一种特殊表现的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尖部位缺血或闭塞而致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血液循环障碍并有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且发病极其凶险,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该文对作者医院2000—2005年收治的38例TOBS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MRI特征。方法对2009—06~2010—0510例急性TOB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眩晕、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偏盲或皮质盲,记忆功能损害;MRI提示病灶发生在小脑、脑桥、丘脑、中脑、枕叶及颡叶内侧面,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检出率100%;MRA显示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临床表现和MRI特征相结合,尤其是DWI及MRA的应用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最常见,首发症状以眩晕和意识障碍多见。影像学重要特征是丘脑、小脑、中脑、枕叶、颞叶等梗死多见,双侧及幕上幕下同时受累。MRI较CT更敏感。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有复杂多样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随着影像学(特别是MRI)的广泛应用,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01~2004-01住院的17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致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及小脑多部位不同程度的梗死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状。起病凶猛,抢救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院自1999~2003年收治的8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9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其中10例患者行DSA检查均有脑底动脉粥样硬化;7例见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2例双侧椎动脉严重狭窄,基底动脉顶端未见闭塞,而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闭塞。2例患者后交通动脉发育异常。全部患者均有血液流变学异常。10例有房颤史。结论:基底动脉尖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其次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如合并后交通动脉畸形,则更易发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附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 e,TOBS)由 Caplan发现并命名 [1 ] ,系由左、右大脑后动脉 ,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 ,直径 2 cm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现将 1996~ 1999年间所收治的 19例 TOBS报告如下 ,结合复习文献并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TOBS患者 19例 ,系由 1996~1999年间 412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中选出者 ,占 4.6 1% (19/412 ) ,男 14例 ,女 5例 ,男∶女 =2 .8∶ 1,年龄 35~ 78岁 ,平均 6 0 .2岁 ,病程 3~ 40天 ,平均 2 3.2天。1.2 临床表现 眩晕、呕吐 …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意识障碍、眩晕、眼动及瞳孔的变化、锥体束损害、偏盲或皮质盲、共济失调及记忆功能损害;磁共振(MRI)表现梗死灶在丘脑、小脑、中脑、枕叶、脑桥、颞叶内侧面及胼胝体压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诊断TOBS需依赖临床表现和MRI表现,DSA能为病变血管提供定位依据,对治疗及预防TOBS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 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 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 ,自 Caplan[1 ]1980年首次提出以来 ,国内外陆续有报道。本文分析我们收治的 15例 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并讨论 TOBS的临床诊断及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患者中男 12例 ,女 3例。年龄 3 2~ 80岁 ,平均 61.6岁 ,均为 1998~ 2 0 0 0年住院患者。病程 3天~ 2个月。 15例中既往有高血压病者 11例 ,其中伴有冠心病 4例 ( 1例心房纤颤 )、糖尿病 3例、脑血管病史 5例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 1例 ;其余 3例…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5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临床症状及体征复杂多变,意识障碍程度轻重不一.影像学表现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本病起病凶险,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由Caplan[1]首次报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系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在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585例脑梗死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者24例,笔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拟提高对其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7例TOBS患者与132例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对TOBS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估预后,分析TOBS患者预后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TOBS组房颤发生率(36.2%)显著高于MCA梗死组(14.4%)(P<0.05).TOBS组入院30 d时病死率为10.6%;其病灶部位、病灶个数及并发症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0.01).结论 房颤是TOB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与TOBS预后无关.TOBS患者病灶部位、病灶个数及并发症均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09-05~2010-10我科36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并分析。结果 4~6周后,康复32例,死亡4例,病死率11.1%。结论根据TOBS患者的具体病情,注重专项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脑干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Caplan[1]1980年首次提出,随着影像学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提高,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现将我院2000-01~2006-10收治的36例TOBS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