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空腹抽取静脉血,以测定空腹血糖,然后口服葡萄糖水。糖水由75克葡萄糖溶于250~300毫升水而成,体重轻者或儿童,葡萄糖量可按1.75克/公斤计算。糖水应千5分钟内服完。由开始服糖水计起,于30、60、90、120分钟,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  相似文献   

2.
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无必要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找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得以早期干预;并分析与年龄、性别、腰围及其他生化检查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 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 2h血糖测定,如果OGTT 2 h血糖≥11.1 mmol/L再次OGTT测定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腰围、血肌酐、血尿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结果 该组30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 2 h血糖≥7.8 mmol/L)共138例(45.1%),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38例(OGTT 2 h血糖≥11.1 mmol/L)(12.4%).结论 建议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排外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无必要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找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得以早期干预;并分析与年龄、性别、腰围及其他生化检查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2h血糖测定,如果OGTT2h血糖≥11.1mmol/L再次OGTT测定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腰围、血肌酐、血尿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结果该组30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2h血糖≥7.8mmol/L)共138例(45.1%),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38例(OGTT2h血糖≥11.1mmol/L)(12.4%)。结论建议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排外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可能。  相似文献   

4.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诊断糖尿病 (DM )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 6 5 15例可疑糖尿病人行OGTT ,分别以空腹血糖 (FPG)≥ 7 0mmol/L和OGTT2h血糖 (PG2h)≥ 11 1mmol/L作为DM诊断标准 ,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以FPG和PG2h为DM诊断标准 ,DM的患病率分别为 38 2 1%、5 2 34% ,符合率为 70 7% ,两个标准诊断DM并不一致 (χ2 =131 37,P <0 0 1)。结论 仅凭FPG诊断DM是不够的。以PG2h为DM诊断的金标准 ,诊断DM的理想FPG切点为 6 0mmol/L。当FPG≥ 6 0mmol/L时 ,一定要行OGTT ,以早期发现D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既往1年内空腹血糖检查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7 mmol/L)患者直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安全性等。方法年龄≥40岁、近1年体检空腹血糖7 mmol/L且无糖尿病症状的患者301例直接进行OGTT,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血糖、血脂等。根据OGTT结果分为:血糖正常、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3组。分析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发生率,分析3组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差异。结果血糖正常比例为47.18%,糖调节受损比例为34.88%,糖尿病比例为17.94%。血糖正常组年龄最小,糖尿病组高血压比例最高,糖调节受损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比血糖正常组高(均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组比较: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均P0.05)。空腹血糖5.6 mmol/L患者OGTT筛查餐后2 h血糖204例,其中糖耐量异常21.57%,糖尿病6.37%。3组直接行OGTT均未出现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高渗状态等需紧急降糖处理病例,也未发现恶心、反酸、胃灼痛等消化道症状。结论年龄≥40岁、近1年体检空腹血糖7 mmol/L且无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直接进行OGTT检查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及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肺结核病人进行糖耐量试验筛查资料收集整理。结果28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T2DM)外,其于98例查出糖尿病(T2DM)病人13例、糖耐量异常(IGR)病人7例,合计48例,发病率38.1%。结论结核病好发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结核,患结核病的病人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  相似文献   

7.
33例肝硬化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秦玉彩,薄敬华,黄振国(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石家庄050000)肝硬化患者糖代谢障碍,常表现有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耐量)减低,部分病人最终发展为糖尿病。由于此类病人无明显多饮、多尿故常不引人注意,只有通过糖耐量才能确...  相似文献   

8.
2007年,我怀孕中晚期患过妊娠糖尿病,2008年复查过两次空腹血糖均不高,当时也没做过糖耐量检查。前几天因头有点晕,又去查血糖。空腹血糖为68mmol/L。请问。我是应该马上去做糖耐量检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还是先控制一周的饮食再去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风险与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并为MCI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1074例认知功能正常且无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的老年门诊患者进行了调查。随访5年,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有121例受试者被诊断出患有MCI。此外,监测受试者每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入组的1074例受试者根据认知功能的不同分为MCI组和非MCI组,与非MCI组相比,MCI组中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的平均值更高(均P<0.05)。在高血糖组中,FBG的临界值为6.2 mmol/L(敏感性=84.1%,特异性=90.9%,曲线下面积=0.875,P<0.001);在低血糖组中,FBG的临界值为4.5 mmol/L(灵敏性=77.4%,特异性=87.3%,曲线下面积=0.823,P<0.001)。HbA1c的临界值为5.5%(敏感性=76.0%,特异性=87.0%,曲线下面积=0.815,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CI的风险增加与空腹血糖平均值<4.5 mmol/L和≥6.2 mmol/L(RR:1.69,95%CI:1.11~2.59;RR:1.81,95%CI:1.15~2.86)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5.5%(RR:2.13,95%CI:1.51~2.99)相关。结论空腹糖耐量受损及空腹血糖偏低是老年人MCI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究糖尿病生化检验中空腹血糖、血脂和糖耐量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5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入院以后均给予空腹血糖、血脂和糖耐量联合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葡萄糖耐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生化检验中进行空腹血糖、血脂和糖耐量联合检测,诊断准确性高,可发挥良好的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FPG、OGTT和HbA1c在筛查糖尿病和IGR时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222例,同时行FPG、OGTT和HbA1c检测.进行x2检验、绘制ROC曲线,分别研究以OGTT为“金标准”时FPG、HbA1c诊断糖尿病及IGR相对应的临界点. 结果 诊断NGT 43名(19.3%),糖尿病86例(38.9%),IGR 96例(43.2%).单独应用FPG诊断糖尿病,检出45例,会产生显著的漏诊率(P<0.05).通过ROC曲线发现,与OGTT诊断糖尿病相关的FPG的临界点为6.3 mmol/L,敏感性、特异性为84.6%和77.1%;以OGTT诊断糖尿病相关的HbA1c临界点为6.3%,敏感性、特异性为66.2%和81.5%;以OGTT诊断IGT时,FPG的临界点为5.6 mmol/L时,敏感性、特异性为71.2%和61.2%;以OGTT诊断IGT时,相关的HbA1c临界点为5.7%时,敏感性、特异性为76.3%和67.5%. 结论 本研究以FPG和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为6.3 mmol/L及6.3%.当FPG≥6.3 mmol/L,HbA1c≥6.3%时要考虑是否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并进行OGTT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2.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提出糖耐量减低(IGT)这个概念。1985年WHO将FPG〈7.0mmol/L,2hPG≥7.8mmol/L且〈11.1mmol/L作为IGT的一种临床分型。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了IFG,即FPG≥6.1mmol/L且〈7.1mmol/L同时2hPG〈7.8mmol/L的概念。1999年WHO提出的IFG和IGT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与ADA相同,且提出IFG的另一意思是非糖尿病性空腹高血糖状态。2003年ADA将IFG的FPG下调为5.6mmol/L。IFG与IGT都是指患者的血糖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有人将其称之为糖尿病(DM)前期(prediabetes),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因此IGR包括IFG和IGT两种状态。我们复习相关文献,将IFG和IGT的主要区别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糖耐量异常(IG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空腹血糖为5.6~6.1 mmol/L的IFG患者337例,检测患者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等资料,分析患者IG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337例IFG患者中46.6%(157/337)伴有IGT。口服葡萄糖耐量异常和正常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75.0%和63.1%(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异常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水平是IFG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分别为:1.06(95%CI:1.03~1.08);1.11(95%CI:1.05~119);1.58(95%CI:1.23~2.09)。进一步对体重正常者发生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除年龄外,甘油三酯水平是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相对危险为2.10(95%CI:1.29~3.43)。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约半数伴有糖耐量异常,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水平是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有IGT的离退休及疗养员的资料。结果:5年后102例IGT有47%转为2型糖尿病,21.6%转为糖耐量正常,余32例仍为TGT,这32例IGT者62.5%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结论:糖耐量减低、2—T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约50%IGT者5年后转变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异常和糖耐量低减与体质指数、腰臀比、血脂、血尿酸、血压的关系,明确血糖异常高危人群。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09年12月的健康体检者800名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测量。结果 IFG和IGT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高血脂、高血压、腹型肥胖人群的IFG和IGT检出率和糖尿病检出率均高于对应的正常组。结论纠正腹型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对于预防糖耐量受损的发生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空腹糖耐量异常(IF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具有是否能预测老年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满足条件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基线IFG[空腹血糖(FPG)100~125 mg/dl]及Hb A1c增加(Hb A1c 5.7%~6.4%)的研究人群在随访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计算在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体力活动后,观察IFG、Hb A1c与随访发生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在607例研究人群中(平均年龄66.2岁,男性41.8%),经过5年的随访有29例进展为糖尿病。在调整后的Cox回归分析中,基线IFG人群相比于基线FPG100 mg/dl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RR为4.303(3.119~5.936),而基线仅Hb A1c增高人群相比于Hb A1c5.7%的人群,其发生糖尿病的RR值为2.648(2.117~3.314)。而同时考虑IFG、Hb A1c后,仅有IFG的人群、仅Hb A1c增高的人群、同时合并IFG、Hb A1c增加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3.603(2.526~5.137)、5.646(3.964~6.751)、10.098(6.160~16.551)。结论老年人群同时患有IFG、Hb A1c增加,其随后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也增加。如果同时检测FPG、Hb A1c有助于筛查有糖尿病高危风险的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8.
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血糖受损:定义及干预的现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由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召集的本次研讨会是为了考察有关糖耐量低减 (IGT)和空腹血糖受损 (IFG)相关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CVD)风险的最新文献 ,力图回答三个问题 :(1 )目前的IGT和IFG的定义是否合适 ;(2 )IFG和IGT是危险因子 (riskfactor)、危险标志 (riskmarker)还是疾病 (disease) ;(3)对 :IFG和IGT人群应该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 (如果有的话 ) ?①引起空腹血糖 (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h血糖 (2hPG)升高的因素并不相同 ,肝脏葡萄糖输出增加和早期胰岛素释放缺陷是前者的特点 ,而外周胰岛素抵抗是后者的显著特征。因此 ,IFG和IGT之间的一致性是有限的。迄今所有的患病率调查发现 ,只有不到一半的IFG人群有IGT ,更少的IGT人群 (2 0 %~ 30 % )有IFG。②大多数的人群研究表明 ,IGT的患病率远高于IFG ,二者的临床表现和性别分布也有差异。IFG在男性更为常见 ,IGT在女性稍微增多。IFG的患病率倾向在中年达到高峰 ,而IGT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直到老龄。③IFG和IGT都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而最大的风险在于同时具有IFG和IGT的人群。由于在多数人群IGT比IFG更常见 ,所以对于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 ,IGT的敏感性较高 (特异性稍差 )。在多数人群 ,60 %的糖尿病人大约 5年前已有IGT或IFG ,另外 4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7月~12月包钢集团公司2万余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30人于2001年9~11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作过夜空腹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及服糖后2 h胰岛素(PINS),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随访的656人中138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年转变率为5.1%,孤立性(I-IGT)为11.5%,IGT为14.0%,IFG/IGT为20.2%.I-IGT、IGT及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明显高于I-IFG(均P<0.001).与I-IFG比较,I-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为2.65,IFG/IGT为5.96.I-IFG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OR 1.05)和BMI(OR 1.03).I-IGT是2h血糖(OR 2.02)、家族史(OR 2.19)及腰围(OR 1.08).各项临床指标2年的变化结果转归为I-IFG、I-IGT者2年前后的年龄、体重、腰围、BMI、血压、TC均值及其肥胖、腹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比NGT转归组高;I-IFG与I-IG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I-IFG,主要危险因素为腰围、餐后血糖、家族史.I-IFG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则是年龄、BMI.故对IGT应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而对于IFG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我用血糖仪测得的空腹血糖为5.8~6.2mmol/L(〉5.6mmol/L),午、晚餐后血糖〉7.8mmol/L,是否有糖耐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