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灌肠结合温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症状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灌肠结合温针灸对慢性盆腔炎实施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药灌肠配合贴穴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丽洁 《光明中医》2007,22(8):45-46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贴穴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中药灌肠配合贴穴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妇乐冲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灌肠配合贴穴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妇乐冲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医分型论治加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塌渍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19例,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分型论治加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塌渍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分型论治加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塌渍综合疗法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化脓灸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病例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化脓灸治疗加中药灌肠,对照组中药灌肠,每组各60例,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脓灸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复发率低,该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理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理疗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理疗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朱国平 《新中医》2015,47(4):177-17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均行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灌肠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6%,对照组为82.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经中药内服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灸加自血穴注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灸加自穴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加自血穴注)30例与对照组(西药组)30例分别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与60%,两组之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加自血穴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加穴位艾灸对慢性盆腔炎影响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穴位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清热利湿止痛汤,配合红藤煎灌肠,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炎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后半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8.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直流感应电疗机离子导入加用敏感抗生素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的 2 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三组 : 组为敏感抗生素组 , 组为单纯中药灌肠组 , 组为中药灌肠离子导入加敏感抗生素组 ,并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 :第 组明显高于第 , 组 ,P<0 .0 1。结论 :中药灌肠离子导入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纯中药或西药抗生素治疗有疗程短、治愈率高、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宾湘义  杜兴 《光明中医》2011,26(6):1208-1209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消化道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消化道癌性肠梗阻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用常规对症治疗加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两组疗效梗阻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68.18%,对照组有效率40.00%;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消化道癌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常规对照组,由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是临床治疗消化道癌性肠梗阻的一种方法,值得广大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源性休克的方法。方法对不能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胆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为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滴,另以通腑泄热汤低压灌肠。结果观察组33例,治疗后休克缓解25例;对照组28例,治疗后休克缓解13例;2组疗效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源性休克有明显疗效,能降低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王崇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275-3278,337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配伍中药液灌肠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中药当归山甲桂枝方结合西药丹那唑)配伍中药液灌肠)和对照组(予当归山甲桂枝方结合西药丹那唑口服)各25例,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体征和缩小囊肿的大小及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缩小囊肿,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8%。治疗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配伍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小囊肿及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且具有复发率低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限为2017年8月—2018年1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1例)、中药组(21例),分别开展常规治疗、中药穴位敷贴+中药汤剂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TCSS(多伦多临床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以上评分均较常规组具鲜明优势(P<0.05);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与中药组0.0%相比,未见鲜明差异(P>0.05)。结论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全身强直一阵挛型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埋线组予穴位埋线配合丙戊酸钠治疗,针刺组予针刺穴位配合丙戊酸钠口服,西药组予单纯口服丙戊酸钠。结果:1、3组治疗后癫痫计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总有效率比较,埋线组为93.33%,针刺组为86.67%,西药组为76.67%,3组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穴位埋线加西药治疗强直一阵挛型癫痫疗效明显优于针刺加西药治疗,而两者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全身强直一阵挛型癫痫疗效肯定,无副作用,并且能减轻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弥可保肌注;治疗组30例,予弥可保穴位注射,并给予中药外洗,疗程为28d。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针刺治疗,联合治疗组予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西药甲氨蝶呤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体征变化和ESR改变均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注射液联合中药汤剂(导痰汤合四苓散加减)和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痰湿内盛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单纯性痰湿内盛型肥胖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注射液联合中药汤剂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统计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25/3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22/3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体质量、BMI、腰围、臀围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艾塞那肽注射液联合中药汤剂和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痰湿内盛型肥胖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加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结果:①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②穴位注射加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自控镇痛泵、口服和/或肌肉注射解痉镇痛药物、利多卡因冲洗液冲洗等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口服解痉汤、解痉散瘀汤点滴灌肠。两组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观察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次数、膀胱持续冲洗、拔管和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膀胱痉挛发生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膀胱持续冲洗、拔管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有效地减少了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