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p53、PCNA及c-erbB-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53、PCNA及c-erb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299例胃癌组织中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c-erbB-2的表达。结果:p53、PCNA及c-erbB-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4.8%、71.7%、71.7%;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7.1%,78.2%和47.1%。结论:p53、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c-erbB-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c-erbB-2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1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PCNA、p53及HE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法检测89例乳腺癌中的PCNA、p53及HER-2的表达。结果 PCNA、p53及HER-2表达分别为60.7%(54/89)、43.8%(39/89)及39.9%(35/89),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CNA、p53及HER-2的表达可能是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肠癌和癌旁粘膜中PCNA、p53和C-erbB-2的表达及与机体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2例大肠癌组织、35例癌旁及10例正常粘膜中PCNA、p53和C-erbB-2的表达,观察切片中纤维增生、单个核细胞浸润、淋巴结反应情况、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反应,并分析与PCNA、p53和C-erbB-2表达的关系。结果:(1)大肠癌中PCNA、p53和C-erbB-2的表达显著高于政党大肠粘膜,且癌组织PCNA的强阳性率高于p53和C-erbB-2(P<0.05)。(2)p53强阳性者淋巴结生发生中心(GH)增生明显减少(P<0.05),淋巴结转移增加,而纤维增生和单个核细胞浸润无明显变化(P>0.05)。PCNA和C-erbB-2阳性强度在机体免疫反应指标中无明显变化(P>0.05)。(3)淋巴结生发中心(GH)增生比副皮质区(PH)增生明显,且GH增生者淋巴结转移明显减少(P<0.05)。结论:(1)PCNA、p53和C-erbB-2联检可作为筛选大肠癌的参考指标。 (2)机体免疫反应指标(尤其是GH增生)和P53的检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胃癌标本中p53、c-myc和P-gp的表达。结果:胃癌中p53阳性32例(478%),c-myc阳性37例(55.2%),P-gp阳性39例(58.2%)。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p53阳性率(56.9%)和c-myc阳性率(64.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P<0.05)。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l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胃癌细胞获得MDR表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不典型增生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及PCNA在232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的预后意义。结果COX—2、PCNA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者(P<0.0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5—0.01);COX一2及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均密切相关(P<0.01);COX一2阳性表达及PCNA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或低表达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COX—2表达、浸润深度、血管浸润均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COX—2、PCNA在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癌nm23、p53、CerbB—2及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癌nm23、p53、CerbB-2及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中的nm23、p53、CerbB-2及PCNA的表达。结果 胃癌中nm23、p53、CerbB-2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1%、61.5%、39.7%及100%。nm23低表达、p53及CerbB-2过表达、PCNA强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91.3%、93.8%、91.5%、84.6%,均高于nm23过表达、p53及CerbB-2低表达、PCNA弱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率(59.3%、53.3%、58.1%、46.2%),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有两个以上指标表达异常者淋巴结转移率为89.8%,明显高于1个指标表达异常和3个指标均不表达者的淋巴结转移率(58.6%),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nm23、p53、CerbB-2及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p53、CerbB-2的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及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胃癌的COX-2表达,采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和PCNA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和PCNA指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OX-2在胃癌组织表达的阳性率为60.5%,高于对照组(P<0.01),COX-2的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无关,COX-2表达阳性组的MVD和PCNA指数明显高于COX-2表达阴性组(P<0.05),COX-2表达与MVD和PCNA指数呈丰关(P<0.05),结论:COX-2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是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粘膜p53,bcl-2,c-myc基因的表达,以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29例肠上皮化生,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c-myc基因蛋白表达情况,PCR/SSCP测定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Hp阳性由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确定,结果:胃癌组Hp阳性41例,阴性19例,在胃癌组织中p53,bcl-2,c-myc基因阳性表达分别为38例(63.3%),38例(63.3%),18例(30.0%),p53,c-myc基因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P<0.05),bcl-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5),p53,bcl-2,c-myc基因表达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性关系(P>0.05),但bcl-2与胃癌类型,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每一种病变类型Hp阳性组p53,bcl-2,c-myc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者具有更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可以引起抑癌基因p53第5-8外显子突变,癌基因c-myc,凋亡调节基因bcl-2表达增加,Hp可能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p53,ras,nm23在原发性胃癌中的联合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78例原发性胃癌组织P53、p21(ras基因表达产物)和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发展、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胄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p53在中晚期胄癌(57%)、低分化胃癌(76%)、伴淋巴结转移胃癌(62%)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早期(1%)、高分化(4%)反不伴淋巴结转移胄癌(20%)中的表达率(P<0.05);p2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也显示了类似趋势,但其与分化程度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nm23表达主要与癌细胞侵袭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不同分化程度胄癌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多基因异常有关,p53、p21高表达与nm23低表达在癌细胞增殖及肿瘤浸润中起重要作用,胃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多基因作用且较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cl-2、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子宫内膜场50例,不典型子宫内股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单纯型内膜增生各15例,进行bcl-2、p53蛋白和PCNA的检测。[结果]bcl-2、p53在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的表达分别为64.0%和52.0%,40.0%和20.0%,13.3%和0,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均为阴性。内膜癌、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复杂型单纯型增生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为100.0%和73.3%,显著高于复杂型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26.7%和20.0%,P<0.05)。本实验发现p53和PCNA与内膜癌分化程度,转移扩散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bcol-2与内膜癌分化程度有关,与转移、扩散、分期及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和PCNA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bcl-2与PCNA在不典型内膜增生内有较高表达,是癌变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5 3、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 ,对 95例胃癌进行p5 3、p16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p5 3、p16、PCNA阳性率分别为 49 5 % ( 4 7/ 95 )、2 0 0 % ( 19/95 )、78 9% ( 75 / 95 )。p5 3蛋白、PCNA在进展期胃癌 ( 5 3 5 %、82 6% )淋巴结阳性胃癌 ( 5 9 3 %、86 4% )表达率均高于早期胃癌( 11 1%、44 4% )和淋巴结阴性胃癌 ( 3 3 3 %、66 7% ) (P <0 0 5 )。p5 3蛋白、PCNA在累及浆膜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局限粘膜及粘膜下层胃癌 (P <0 0 5 ,P <0 0 1)。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关系 ,但其在淋巴结阳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11 9% )低于淋巴结阴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3 3 3 % ) (P <0 0 5 )。p5 3阳性组织大多数伴PCNA阳性表达 (P <0 0 1)。结论 p5 3蛋白、PCNA异常表达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及增殖中均起重要作用。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与方法 :应用 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nm2 3蛋白与 PCNA蛋白在 48例胃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nm2 3低表达率为 41.6 7%。nm2 3低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P>0 .0 5 ) ,而与胃癌的浸润程度呈负相关 (P<0 .0 5 )。nm2 3低表达者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 nm2 3正常表达者 (P<0 .0 5 )。nm2 3低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细胞增殖活性分别较 nm2 3正常表达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 (P<0 .0 5 )。结论 :nm2 3等位基因缺失和癌细胞增殖活性增高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浸润及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CD44V6、nm23蛋白、p5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44V6、nm23蛋白、p53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胃癌标本进行CD44V6、nm23蛋白、p53的测定。结果胃癌中CD44V6、nm23蛋白、p53阳性率分别为61.0%、56.1%、68.3%;CD44V6、p53过度表达及nm23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中CD44V6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P<0.05)。CD44V6的表达与p53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CD44V6、nm23蛋白、p5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D44V6与nm23蛋白和p53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可为临床预测转移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寻找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可靠性分子指标,建立一种能被临床普遍应用的简易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具有随 171例胃癌标本中p53、nm23、c-erbB-2、EGFR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简写为E-cad)的表达。结果:(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p53,c-erbB-2,EGFR和E-cad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因子;p53、c-erbB-2及EGFR表达的胃癌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44V6、突变型p53、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68例胃癌组织中CD44V6、突变型p53、PCNA的表达。结果 68例胃癌CD44V6阳性表达率44.1%(30/68),其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的分化等级、浸润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突变型p53在68例胃癌中阳性检出率为51.5%(35/68),其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C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CD44V6、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粘膜中hMSH2、p53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1)3种基因产物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其中,p53和PCNA在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2)胃癌中hMSH2/PCNA及p53/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MSH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hMSH2与PCNA之间的相互调节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D44v6、p53、PCNA三种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S P免疫组化检测 74例NSCLC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差异 (P <0 .0 5)。p53阳性表达与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显著差异 (P <0 .0 5)。PCNA染色强度指数与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癌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CD44v6、p53、PCNA过表达与NSCLC的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临床评估、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p53和nm23基因表达,分析P53和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p53和nm23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p53蛋白阳性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和病人年龄无关(P>0.05)。nm23阴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和病人年龄无关(P>0.05)。P53阳性和nm23阴性的乳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